回覆列表
-
1 # FFP68241816
-
2 # 九娓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典出 先秦-佚名《擊壤歌》。
作為一瓢飲,一粟米的田園生活,修身養性,迴歸自然的先民,就知道順應時令,遵重自然,並隨日月的升降而作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全是某些外在因素決定這種作息方法,其主要受內在生物鐘支配,大家知道不同生物有不同習性,其自身生理結構不同,以及內在的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習性同樣產生變化。水裡生物與陸地生物,沙漠生物與雨林生物不同。白日生物與夜晚生物同樣有差弄……。
而人類之所以更適應白天活動,這與某種基因及生物鐘有關,在人類進化中,受這種晝出夜任的天性支配,一直延續下。
於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帶上一層夢幻色彩終將延續並走進我的生活!
-
3 # 藍天白雲149086980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屬於農民從農種到收穫的艱辛勞動過程的完整體現,也是對歷代勞動農民起早貪黑辛勤耕耘收穫果實的歌頌。
一、《春播》
雞打五更農起床,
牽牛挑耬地頭旁。
日出東海耕耘忙,
日落西山回了莊。
二、《夏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三、《秋收》
曙光微露農地頭,
男女老少銀鐮舞。
風吹金麥千重浪,
日暮農夫奔家走。
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以食為天地立心,農以耕為德代代辛的依據,也是必須尊重農夫的儂據。
-
4 # 75274旭
這是因為順應自然,白天我們消耗能量,晚上人體五臟六腑透過食物攝取能量後再分配給身體的各個器官,補充能量,這個過程是需要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才能進行的,熬夜就會降低甚至妨礙人體的分配進展,從而出現食慾不振、失眠多夢、精神萎靡、思維判斷能力變得遲鈍等症狀,長此就會造成各個機能受損。
《擊壤歌》描寫古代勞動人民平淡安逸的田園生活,抒發了勞動人民勤奮樸素的思想感情。古代勞動人民熱愛勞動,崇尚自然,節奏科學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對我們還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值得我們學習。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相傳《擊壤歌》是堯時的歌曲,是中國最早的詩歌。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