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之所以是李世民的人生汙點,是因為靠著權勢奪人所愛,這不是君子所為。

    王羲之畫像

    王羲之,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尤其他的《蘭亭集序》被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他的第七子王獻之並稱“二王”。

    《蘭亭集序》是公元353年,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匯聚於此。彼此相約,以觴盛酒,置於孜孜的曲水之上,任其順勢漂流,各人分列曲水之旁,觴流至誰面前,誰就當即賦詩一首,若作不出,則罰酒三觴。最終得佳作四十餘篇,合成一集,王羲之為此集做序。

    蘭亭集序

    當時王羲之洋洋灑灑,信手寫來,就成為了行書的經典之作,被後世所推崇,後《蘭亭集序》傳到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手中,智永少時出家,對此無比珍愛,其去世後將《蘭亭集序》贈送給自己的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對書法也有很深的研究,其本來就非常推崇王羲之的行書,於是更加的珍藏。

    李世民畫像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超級喜歡王羲之的行書,當聽到《蘭亭集序》真跡現在落在辯才手中之後,主動上門去索取,當然不可能是空手套白狼了,但是辯才就是一問三不知,就是說他這從來就沒有《蘭亭集序》,無奈李世民吃了一鼻子灰。索取不成,看來只能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冀裝扮成書生樣子去接近辯才和尚,蕭冀當然也是一位大才子,文章書法都非常精通,和辯才和尚處的非常融洽。期間蕭冀拿出幾幅王羲之的真跡讓辯才和尚賞鑑,辯才和尚看過之後,頻頻搖頭說:雖然你這都是真跡,但沒有我的那份好。蕭冀一聽有門,故意裝作驚訝,難道你這還有王羲之的真跡,可否拿出一起欣賞欣賞。於是辯才拿出《蘭亭集序》真跡給蕭冀,蕭冀看後是正品,立即拿出李世民的詔書,於是李世民順利將《蘭亭集序》收入囊下。

    辯才失去《蘭亭集序》後不久抑鬱而終,而李世民請了諸多大書法家臨摹《蘭亭集序》送給自己的寵臣,死後又將他與自己合葬,只是五代時候,李世民陵地被大軍閥偷盜,自此《蘭亭集序》真跡不知所蹤。

    這就是李世民,為了自己的所好,憑藉自己的權勢,強取豪奪,奪人所愛,最終讓人抑鬱而終,最終也讓《蘭亭集序》真跡不知去向,這事辦的確實與一名明君向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豆渣給蚯蚓吃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