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澄清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心理疾病,所謂心理疾病,就是指人具有異常的心理情況,也就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了,通俗的判斷有一個原則,三個標準,一個原則是指是否具有自知力,也就是自己是否知道自己有病,對於大多數心理疾病的患者來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病人,是沒有自知力的;三個判斷標準:1.主客觀世界是否統一,也就是你所認知到的世界和真正的客觀世界是否一致,比如說你是否有幻聽、 幻視等不合乎邏輯的感知;2.人格是否相對完整且協調,也就是你的認知、情感、意志力是否正常且協調;3.社會功能是否完好。也就是你能否正常的工作、生活。第二,要明白經常想起以前的尷尬事情,這裡所定義的“經常”是一個什麼樣的頻率,是每天,每月、每週想起,還是一天想起很多次,這些尷尬事情嚴重到一個什麼程度這些尷尬對自己有多麼深的影響,只有知道這個嚴重程度,我們才好去判斷,因為每個人定義的經常、尷尬不一定完全一樣,所以需要您自己去深入思考一下。
那麼,該如何調節呢?
1.可以採用行為主義的療法,也就是說當每次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懲罰,比如用橡皮筋彈自己一下,當自己想的頻率下降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靠這種獎懲方式,讓自己逐漸忘記這件事情;
2.採用轉移法,當想起這件事情時,就找到一件讓自己更有興趣的事情,去分散一下注意力,慢慢的忘記
3.找到尷尬的原因,徹底解決這個尷尬,讓自己再次面對類似的事情時候,不尷尬,這是治本的方法。
最後,還要說一句,總是想起以前尷尬的事情,不一定是心理疾病,但可能是一般心理問題或者嚴重心理問題,建議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去診斷一下。
多自我暗示:人家早就不記得你的醜事了,你沒那麼重要。這就行了。不要糾結於自己有沒有病,多做點有益於自己身心的事就行了。
這裡要澄清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心理疾病,所謂心理疾病,就是指人具有異常的心理情況,也就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了,通俗的判斷有一個原則,三個標準,一個原則是指是否具有自知力,也就是自己是否知道自己有病,對於大多數心理疾病的患者來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病人,是沒有自知力的;三個判斷標準:1.主客觀世界是否統一,也就是你所認知到的世界和真正的客觀世界是否一致,比如說你是否有幻聽、 幻視等不合乎邏輯的感知;2.人格是否相對完整且協調,也就是你的認知、情感、意志力是否正常且協調;3.社會功能是否完好。也就是你能否正常的工作、生活。第二,要明白經常想起以前的尷尬事情,這裡所定義的“經常”是一個什麼樣的頻率,是每天,每月、每週想起,還是一天想起很多次,這些尷尬事情嚴重到一個什麼程度這些尷尬對自己有多麼深的影響,只有知道這個嚴重程度,我們才好去判斷,因為每個人定義的經常、尷尬不一定完全一樣,所以需要您自己去深入思考一下。
那麼,該如何調節呢?
1.可以採用行為主義的療法,也就是說當每次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懲罰,比如用橡皮筋彈自己一下,當自己想的頻率下降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靠這種獎懲方式,讓自己逐漸忘記這件事情;
2.採用轉移法,當想起這件事情時,就找到一件讓自己更有興趣的事情,去分散一下注意力,慢慢的忘記
3.找到尷尬的原因,徹底解決這個尷尬,讓自己再次面對類似的事情時候,不尷尬,這是治本的方法。
最後,還要說一句,總是想起以前尷尬的事情,不一定是心理疾病,但可能是一般心理問題或者嚴重心理問題,建議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去診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