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悔軍旅人生

    因為梁祝做了有悖正常人情世故常理,大家沒無法做出的選擇,所以顯得彌足珍貴,蕩氣迴腸。越宣傳什麼,表明這個社會越缺少什麼。

    正因為大家覺得梁祝一對年輕人,勇敢的做出選擇,且是為了真愛,我們會考慮很多,不敢如此決絕,所以會心聲嗟嘆,自愧不如。

    人間自有真情在,人不輕狂枉少年。為了愛情,只要沒有做出傷天害理,違法亂紀之事,何談自私?

  • 2 # 青鸞驚鴻

    這個還真不好說,文學作品嘛,寫出來的東西總是恨就讓你恨得咬牙切齒,愛就讓你愛得死去活來,要走到極端才能顯示作品的內在。

    所以梁山伯沒與祝英臺走到一起,並不是因為他自私,而是作者安排,社會現實決定。

    一個窮書生,無一長處,除了讀書,沒有求生技能,又怎能安放一個富家小姐的愛情。此其一。

    馬家權大勢大,威逼利誘。祝家人講究門當戶對,這些都沒有錯,歷來追求愛情的路上,總是充滿千難萬阻,梁山伯勢弱,爭不過馬家,扭不過祝家,也是情有可原的。此其二。

    從一開始,就是祝英臺倒追,作為書呆子的梁山伯,只知道與自己同窗的是一位男性,哪清楚一開始人家就女扮男裝,看上了自己,所以即使是十八相送,祝英臺那麼提醒,這個榆木腦袋就是不開竅,就是猜不出人家是女兒身,你說這能怪誰?很多研究表明,愛情裡越是付出多的那一方,越是得不到同等的回報。此其二。

    雖然後來,梁山伯明白了一切,也抑鬱而終了。祝英臺在出嫁的路上,哭得肝腸寸斷,最後感天動地,墳墓開裂,她也就如願地跳了進去,實現了生不同住死同穴的許諾。但是,這還是一個愛情悲劇。

    說到這裡,之前聽父輩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一個先500年,一個後500年,誰先誰後不知道了。因為各自死後,家人下葬的時候,挖出了其中一個人的墳,又不好改地方,於是將兩個葬在了一起。便有好事者以此為題材,創造了這樣一個悽美絕倫的愛情故事。

  • 3 # 使用者50301333133

    梁山伯的做法,也是多方權衡。第一,他與祝英臺是兩情相悅但沒有明媒正娶的愛情,來自封建禮教的阻礙很大,也可以說是社會上的阻礙很大。第二,他與祝英臺都沒有什麼謀生能力,要私奔很難。耕、織不會,買賣不會,讀書仕進就更談不上,古時候的科舉制度也要有身份認證,甚至還需要一定的人脈加持,私奔的要做到這些難上加難。屆時辛苦度日,兩個人會很快憔悴,早早相望兩厭,難以回到相愛的初心。第三,馬家給的好處多,施予壓迫大,畢竟處在一個可以仗勢欺人的環境,如果不順從,那麼迫於馬家權勢,好多人再不敢幫祝家,敢跟祝家交往,還有人經常來找茬,直接影響到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就業環境,這時也不會有私底下謳歌讚美愛情的群眾站出來撐腰。第四,要私奔的話,還是有很多難題。是走路還是坐車還是騎馬,怎麼快得過人家更好的交通工具(畢竟對方更有錢)?逃跑路線怎麼選擇?怎麼過關卡要道?怎麼躲過盤查?一日三餐怎著落?野外遇上野獸強盜怎麼辦?吃錯東西怎麼辦?個人清潔衛生怎麼辦?怎麼鬥得過人家更多的金錢打點?如果到其他人多的地方生存,那就意味著會被更多的人見到,如果這些人員流動到別的地方,看到懸賞的圖形,那人家還不會再追來嗎?

    總之,當時的法治環境給馬家這種仗勢欺人,為非作歹的提供了便利,小民實在是鬥不過,私奔難於登天,要不分手,要不祝英臺就自毀容顏,要不只好雙雙殉情。

    從古到今,婚姻都是需要條件的。學堂讀書的環境,畢竟有人供養,還少了諸加住房、用車、衣著、交際上的攀比,還可以憧憬未來,可以假想自己的前程似錦前途無量,這當中產生的愛情,可以忽視門當戶對,忽視將來的柴米油鹽。而一旦離開學堂,撲面而來的就業、養家、社會地位爭取等壓力,拿什麼來保證走進婚姻及保證婚姻的長久?放到今天來想想,就更能接受這些現實了。

  • 4 # 手機使用者七星小草

    我認為不是自私。山伯出於無奈,只能有淚心裡流,有苦自己受……

    在那個時代,由於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但凡婚配都要名正言順明媒正娶,並經父母的同意才成事實。否則,私底下的兩心相許兩廂情願也惘然!愛歸愛吧!最終都得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

    所以山伯為了保住英臺的名節,成全英臺的未來,只能忍痛割愛如此選擇。

    愛有多深痛有多深!山伯和英臺譜寫了一曲愛的千古絕唱!

    碧草青青花盛開

    彩蝶雙雙久徘徊。

    千古傳頌生生愛,

    山伯永戀祝英臺!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月12號LPL夏季賽,IG戰隊打野選手Ning採訪形容IG團戰就一個字“莽”,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