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紋和夔紋又象徵著什麼呢?它們為什麼比龍鳳紋更受當時人們的重視。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並無與其相應的文字。“饕餮”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左秋明所著《左傳》,其中有:“縉雲民有不才子,貪於飲食,首於貨賄,侵欲崇侈,不知盈厭,聚斂積寶,不知其極……謂之饕餮。”戰國時《呂氏春秋》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夔”一詞最早在《莊子·秋水》中有:“夔謂舷目,吾以一足踔而行。”又有:“夔,神也,如龍一足。”這些文字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把饕餮和鼎聯絡在一起,當1000多年後宋代的金石學家們研究這些文字時,很自然地把青銅器上這種有首無身的獸面紋稱作饕餮,把那如龍一足的動物紋稱作夔紋,這種稱謂的本身是值得繼續研究的。細觀饕餮紋,有的形似牛頭,有的形似虎頭,但絕大部分是由兩個相向對稱的夔紋組合而成,即兩個側視的夔紋合併成一個正面直視的饕餮紋。對動物紋樣的這種表現形式,在青銅器上隨處可見,如商代名器“龍虎尊”其主體紋飾虎紋就是由兩個側視的虎身共有一個正面直視的虎頭。由此或許可以推斷,饕餮紋正是夔紋所表現的這種神秘想像動物的頭部正面特寫,或者這兩種紋樣在當時設計者心目中本來就是對同一類想像動物的不同表現。在青銅紋樣中通常對動物紋作側身影像式表現,幾乎全部將四足動物表現為二足,二足動物表現為一足,這樣的表現形式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才開始改變,因此紋樣中一足的表現實際應為二足。我們不妨大膽地認為,所謂饕餮紋和夔紋所表現的想像動物是和龍鳳一樣的原始圖騰,或者就是龍圖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奴隸社會是以宗教、戰爭、吞併、殘殺為基本特徵的,那個時代賦予這些圖騰的使命除了具有協上下,承天體的禎祥意義外,還必須具有神秘威嚇的力量,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和夔紋正是以其怪異的形象恰到好處地反映出這種神秘的威力。
饕餮紋和夔紋又象徵著什麼呢?它們為什麼比龍鳳紋更受當時人們的重視。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並無與其相應的文字。“饕餮”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左秋明所著《左傳》,其中有:“縉雲民有不才子,貪於飲食,首於貨賄,侵欲崇侈,不知盈厭,聚斂積寶,不知其極……謂之饕餮。”戰國時《呂氏春秋》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夔”一詞最早在《莊子·秋水》中有:“夔謂舷目,吾以一足踔而行。”又有:“夔,神也,如龍一足。”這些文字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把饕餮和鼎聯絡在一起,當1000多年後宋代的金石學家們研究這些文字時,很自然地把青銅器上這種有首無身的獸面紋稱作饕餮,把那如龍一足的動物紋稱作夔紋,這種稱謂的本身是值得繼續研究的。細觀饕餮紋,有的形似牛頭,有的形似虎頭,但絕大部分是由兩個相向對稱的夔紋組合而成,即兩個側視的夔紋合併成一個正面直視的饕餮紋。對動物紋樣的這種表現形式,在青銅器上隨處可見,如商代名器“龍虎尊”其主體紋飾虎紋就是由兩個側視的虎身共有一個正面直視的虎頭。由此或許可以推斷,饕餮紋正是夔紋所表現的這種神秘想像動物的頭部正面特寫,或者這兩種紋樣在當時設計者心目中本來就是對同一類想像動物的不同表現。在青銅紋樣中通常對動物紋作側身影像式表現,幾乎全部將四足動物表現為二足,二足動物表現為一足,這樣的表現形式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才開始改變,因此紋樣中一足的表現實際應為二足。我們不妨大膽地認為,所謂饕餮紋和夔紋所表現的想像動物是和龍鳳一樣的原始圖騰,或者就是龍圖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奴隸社會是以宗教、戰爭、吞併、殘殺為基本特徵的,那個時代賦予這些圖騰的使命除了具有協上下,承天體的禎祥意義外,還必須具有神秘威嚇的力量,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和夔紋正是以其怪異的形象恰到好處地反映出這種神秘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