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知識就有力量
-
2 # 楊小羊要養小豬
我覺得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如果將來我的孩子上學做錯了,受到老師這樣的懲罰,我完全可以接受,錯了就是錯了。有的時候光和孩子講道理壓根沒用。
-
3 # 花痴傻仔3
現在的熊孩子都是一些熊家長慣出來的。我小時候家長都是囑咐老師:不聽話就使勁打打壞了也沒事只要不聽話就使勁揍。在學校捱揍了挨罰了回去也不敢說,說了絕對再來一遍。不寫作業或者完不成作業不存在的,因為第二天真揍啊。
-
4 # 高嗲3
國家,學校,家庭對社會秩序,教育教學,孩子健康成長都是有律有規有章實現的。孩子在學校嚴重違規,影響教學秩序,老師在規勸無效的情況下,罰站,打手板,明智的家長是不會反對的,畢競老師是為了班集體,為了孩子。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崇尚文明,但也知曉,不能無法無天。
-
5 # 廁邊狗尿苔
無理由的支援,老師收拾他說明已經是忍無可忍了。
不過呢;現在的家長既然想孩子學習好又不許老師管他們的孩子,稍有不慎就會被投訴甚至大鬧,老師是左右難為人!
有一個電視節目好像叫互換角色去生活,建議讓那些動不動就給老師找麻煩的家長,可以去和老師也做一次角色互換,讓他們親身嘗試一下被找麻煩的尷尬。
-
6 # 小黃牛67627403
我孩子犯了錯,我在家也罰他站,但不會超過10分鐘,可學校老師罰站,一罰就一節課。我還是上海的,外地學校他就不敢想象了。
我覺得這幫教師心中沒有對孩子的愛,不懂教育,德不配位。
-
7 # 逍遙雲天3
如果學校的監控都沒問題能查到前因後果和懲罰過程,我支援打手板!不是說棍棒之下出孝子,而是小孩子就應該讓他們知道是非,知道做錯了事情會受到懲罰,豎立正確的是非觀!
-
8 # 昔日小丫頭
如果說是我孩子的老師,我支援,我很瞭解我孩子的老師,因為她也曾經是我的老師!一位老教師,孩子每天早上到學校都要和老師擁抱,我很肯定孩子們都很愛老師,說明他們從老師那得到了愛。如果老師懲罰他們,證明他們錯了,做錯事受懲罰是應該的,現在不懲罰,以後社會會懲罰你,那後果是不一樣的!
-
9 # 巖格格
合理化微體罰個人贊成,現在的孩子已經被寵的說一不二,受不了一點點委屈,稍微有點小事不順就會鬧得雞犬不寧,甚至以離家出走以死來威脅家長。讓孩子如果一味的任性發展,將來就接受不了一點點委屈,一旦走向社會就不會再有人慣著,任性的成長過程會毀了孩子一生。
-
10 # 開口的榴蓮
不贊成。我想問體罰學生的老師幾個問題:你在師範大學學習的課程有教育心理學,你的老師教沒教你怎麼體罰學生?學校有沒有不打學生的優秀教師?不打學生的老師就教不好學生,就是不負責任的老師嗎?你到國外打聽一下,哪個國家允許老師打學生?你的孩子有問題你也打耳光,打手扳?教不好學生是你不稱職,應該趁早給合格的老師騰地方,別殘害孩子了。
-
11 # 木蓮媽媽
支援。首先我得承認我不是個特別稱職的好媽媽。,在孩子3,4歲的時候,我曾經控制不住打了他兩次。第一次因為當時孩子那個犟勁兒太氣人了,除了使用輕微暴力我沒有其他有效的,快速的解決方式。
第二次是孩子不知道哪裡學來的壞毛病,可能是在幼兒園裡聽到其他小朋友說髒話,就都學來了。他也知道那是說髒話,但是他就是覺得很酷,這種方式發洩情緒很引人注目。把我氣得當時就給了他一個耳光,之前不論怎麼好好說,耐心解釋,嚴厲制止都不好使,打了他一頓之後立馬再也不說了。
因為我是農村出來的,哪怕我是個很老實的學生,也曾因為作業完成的不好,簡單的題做錯,被老師掐過,更不要說那些淘氣惹禍的孩子。在我們看來打手板,罰站這類針對錯處的懲罰很正常。
有些媽媽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打可以,別人打不行。尤其現在的孩子,都嬌慣得不像樣,一家好幾口寵著一個孩子,在老師對孩子有輕微體罰行為後會非常心疼,非常生氣。
我在心裡上並不排斥老師的這種教育手段,甚至覺得如果能推廣輕微體罰有助於減少“熊孩子”的產生。我們那個年代有多少走上歪路的學生是被老師打回來的,哪怕家裡不管教,也都被老師修理一遍,心裡有了“有些事不能做”“做錯事要接受懲罰”的意識,這就是教書育人。
現在直接省略了這一步驟,老師不敢管孩子,還要被孩子限制,碰一手指頭就鬧著要跳樓,碰一下家長就氣勢洶洶找來討要醫療費。老師沒有權威,教育工作也難進行。
但是也確實怕遇到沒有師德,無緣無故暴打孩子的無良老師,畢竟孩子長大不容易,萬一在體罰孩子的過程中真出了什麼事,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說現在的孩子也是真難教育。
“老師您隨便打不用心疼”如今已經聽不到了,但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仍是不可鬆懈,既然不放心老師管教,當家長的就得多費費心,現在不教育孩子,到了社會上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
12 # 霍霍老師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適當的暴力懲罰,如打手板,罰站,作為家長,你是否支援?
您在題目中描述的暴力懲罰,應該就是體罰了。
什麼是體罰?體罰指對未成年人的一種教育手段,如罰站、罰跪、鞭打、蹲馬步、操場蛙跳、不讓吃飯等。
體罰帶來的傷害:體罰會給人帶來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傷害,有時兩者有之。
體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封建時代,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幾個孩子是不打的呢?
《管子》中記載:弱子下瓦,慈母操箠。真是三日不打,上房揭瓦。
《紅樓夢》中,寶玉捱打那一回,被賈政打得五十板子,打得是皮開肉綻,趴在床上睡覺好幾個月。
體罰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傷害是巨大的,蘇軾晚年被貶儋州,他的父親去世好幾十年了,還經常夢到其父蘇洵帶著板子檢查他背書,每每從夢中驚醒,一身冷汗。
80後以及他們之前的幾代人,沒有遭遇過體罰的應該是極少的。
筆者也是80後,三十年前上小學,回想一下,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是一位上海的下放知青,她非常嚴厲,聽寫寫不出來,就讓我們把手背放在講臺上抽,一個字一板子,幾個字不會寫,基本手就會青腫,二年級老師不太體罰人,也沒什麼印象了,三年級的老師,語文老師喜歡用一根磨得油光發亮的棍子打脖頸,疼的要命,數學老師喜歡用指甲掐耳朵,四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喜歡讓我們罰跪,其實也該,在校門口池塘邊爬樹,爬上大楊樹,從上面往河裡跳……回想下自己的童年倒也挺瘋狂的,但是這些體罰過我的老師,我卻打心眼裡感謝他們,那個時候頑劣的我們,要是老師也只是好言相勸,估計早就成廢鐵一塊了,當然那個時候被老師體罰了,回家是絕對不敢說的,說了,只能多挨一頓揍,雞毛撣子、掃帚都是我們家長“行凶”的工具。
體罰與懲戒《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後,保護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讓一些老師無所適從,光是言語的說教吧,不聽你的,你動手吧,家長到學校來找你。
筆者學校前幾年就有這樣的事情,有個高二的同學長期不交作業,這天又沒有交作業,班主任氣憤之至,在班上罵了他一頓,結果就是當天的晚自習,家長過來找老師,而且動了手,那位老師一直很剋制,但是經過這個事之後也是心灰意冷……
所以,當以前的一種教育手段失去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新的更柔性更適合的方式來替代,否則這個真空期就容易出現問題。
懲戒權的提出2017年,全中國人大代表陳舒提出,要賦予教師更多教育孩子的權力。因此,2019年《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提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
教育懲戒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
老師希望有懲戒權嗎作為執教者的教師,經過這些年的成長和歷練,很多似乎已經非常超脫,包容力特別強,很多老師是不願懲戒學生的,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師們轉變了思路?
1.依法執教的要求,《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明文規定不能體罰學生,所以有的老師甚至重話都不說一句;
2.愛護弱小,教師是長者,孩子畢竟還年幼,可塑性強,所以更多時候老師還是願意交流探討和引導的;
3.保護孩子權益的同時,教師的權威不斷被調皮的學生,個別無理的家長挑戰,使得很多老師變得明哲保身。
所以,當懲戒權又發回到教師手中的時候,很多老師已經不想也不願意動用它了。
手裡可以沒有戒尺,心裡一定要有戒尺。
一點粗淺的看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
13 # 與倆屁孩共成長
不支援!作為母親,我不贊同棍棒教育和體罰教育,但我支援懲戒教育。我支援老師有管理、懲戒孩子的權利;但我不認為老師有暴力懲罰的權利。
首先,客觀上來講,老師不是機器,我不相信老師沒有情緒,能一直保持理性的方式來從事教育工作,體罰經常伴隨著情緒產生,過當體罰與羞辱性體罰往往會隱藏在“正當處罰理由”之下。如果老師帶有失望、鬱悶、煩躁等情緒,在懲罰學生時很容易失控,一旦把學生當成發洩的物件,就會演變為惡意的懲罰。
王老師,某三年三班的班主任。語文課上,一名學生不僅辱罵同桌,還折斷了同桌的鉛筆,王老師將其叫出來批評,結果該學生說髒話頂撞她,一怒之下,她扇了學生一耳光。王老師認為,“當時就是氣不過,我是為了孩子好,不是故意拿孩子撒氣。”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情緒下的過激行為,只是當事老師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體罰最大的傷害不是身體上的,往往是那種“你有罪”的屈辱感,這樣的屈辱感對孩子的成長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是造成了對於人格的輕視而已。當然,對整體教育也沒有任何幫助。
有網友李某自述,11歲那年因為數學考試馬虎大意,被班主任用鋼筆在左右臉蛋上各畫一個“紅叉”,直到小學畢業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同學叫做“紅叉”。現在回想,那種恥辱感現在還有。“我也知道老師是希望我記住做題不要馬虎,可我卻忘了錯題,只記得羞辱。”
其次,核心的問題是,教育的手段到底是什麼?當教育需要用到暴力的時候,教育本身就出了問題。不可否認,暴力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這種高效是簡單粗暴且附有代價的。育人的手段應是多樣的,一味將目光盯“體罰”恰恰反映的是教育手段的匱乏。
深圳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曾對10所學校1300名學生展開調查,對於體罰:
40.3%的孩子是“不服氣,內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沒辦法,只好忍受著”;40.8%的孩子會有“想離開這個家”、“不想上學了”等念頭。體罰教育是一種壓制教育,並不能真正喚醒學生,它傳達的資訊是“權力壓制”、“以暴制暴”,只能解一時之困,更多的痛被留在未來。懲罰的目的在於幫助改正或糾偏,但暴力懲戒過程伴隨的負面情緒往往使得事與願違,導致“破窗效應”,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更使師生間關係緊張;在暴力懲戒下,學生不好的行為被壓制,但並沒有消失,反而轉為“地下化”;學生可能在短時間乖乖聽話,但從長遠來看,卻可能增加其在青春期出現暴力或犯罪行為的機率。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兒童心理學也早已證明,童年經受頻繁暴力的兒童,有更大機率在今後的生活中複製這種模式,這種惡性迴圈可能持續三代之久。暴力懲戒,就像個槌子,看到一個鐵器上有凸出來、不順眼的東西就打平它,卻沒想到正面被敲平後,底部會凹陷得更深、禍患更重。由此付出的社會成本,誰來埋單?
最後,聰明的學生他會找到出路,我們要關注較弱的學生,頑皮的孩子更應當受到激勵。歷來,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我是為你好”是大多數老師將體罰視為合理化的理由;也是體罰長久不能遠離校園的主要因素。事實上,一廂情願的“為你好”,不應成為暴力懲戒大行其道的合理理由。知乎一位答友,說得好:
成人們總是很雙標。
想想他們自己如果上班摸魚,就算被領導說了一頓,回家也至少會把領導從智商到情商罵個一晚上吧。
如果領導扇了你兩個耳光呢?把你眼鏡都扇掉了呢?還把你手機搶過來砸了呢?
你會不會當場拼命?
事實上,真正的“為你好”,需要懂得欣賞。不只優秀的孩子應該得到賞識,頑皮的孩子更需要激勵。雪中送碳的賞識,能夠讓頑皮的孩子堅強、自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失於偏僻,但有句話不錯“沒有不能教的孩子”!
暴力懲戒,究其實質,其實是一種“懶政”教育。有文章指出,“並不是所有教師都具備通過語言和情感感化學生的情懷和方法;也並不是所有犯了錯誤或具有不良傾向的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語言和情感引導下,棄惡從善”,所以應當允許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揮動“教鞭”。這種對效率的極致追求,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和公平性。尹建莉在《所謂“懲戒教育”,不過是一個狗戴帽子的笑話》中寫道,“凡能用打罵解決的問題,用愛和自由一樣能夠解決,且解決的更好,只要教師真誠地尊重學生,學生沒有不受益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孩子他們背後的需求和困境。
同時,教師也應當明白,教育不是你一個人的單獨戰鬥。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的相互呼應。當你面對一個孩子感到無力為繼的時候,需要尋求家庭的合作;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懂得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科學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放下架子,學會與家長互相配合,和諧施教。
你同意嗎?
-
14 # 西六重影展
題主也說了"適當",所以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說幾件上學挨老師打的事:
我是農村出來的,小時候的我們天天像在泥地裡打滾的猴子一樣,調皮又膽大。一次趁課間休息的時候把4張響紙炮放到前面同學的四條板凳腿底下,老師進來後喊起立坐下後,就聽爆出一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教室裡一陣鬨堂大下。老師調查清楚後,把我叫上講臺,手放在講桌上,手心向上,老師拿著教棍(我們那時鄉下老師的教棍都是柳枝做的)狠狠的抽了十幾下,直接就腫了,回家幾天都端不了碗。
就是下圖的紙炮,還有人記得嗎?
還有一次也是課間休息的時候,掰了月季花的刺偷偷放在同學的板凳上,不過同學還沒坐下去就被另一同學提醒了。被整蠱的同學報告了老師,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拿著那個軟柳枝抽我胸口,現在想想都疼,當時那個眼淚就疼的流出來了。
上圖月季花刺
至於其他糗事就更多了,往女生書包裡放老鼠,往同學鉛筆盒裡放小蛇、洋拉子等等,整個小學到初中,因為調皮搗蛋挨老師的打都數不勝數。三天兩頭,手腫的像饅頭一樣回家。
上圖我們家鄉話叫"洋拉子",你們那裡叫什麼?
尊重與敬畏那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對於老師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而我們對老師也都是非常敬畏。家長見到老師總是說,孩子不聽話就使勁揍,揍完回家接著捱揍。所以我們都是從內心裡認同,孩子不聽話,老師管教學生打幾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可能會有人去和老師上綱上線的,都巴不得老師多管教自己的孩子呢。
90年代小學課堂
當然一般年紀大點的老師下手都是有分寸的,通常都是打手板或者打屁股,不會造成傷害。但有的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就是因為下手沒有輕重,惹出事端的。當時初二的時候,我們調來一個剛畢業的體育老師,比我們大不了多少,平時和我們都比較聊的來,同學們也都很喜歡他。他除了教我們體育,還負責教我們地理。一次一個同學上課的時候搗亂,老師讓他站在講臺的臺階下面。老師在臺階上,飛起一腳,直接踢到了頭,一下踢暈了,後來檢查輕微腦震盪。因為這個事家長過來找,最後老師賠理道歉又賠醫藥費,還寫了檢查在班裡讀。
90年代教室中學生做眼保健操
現在想想,如果這個事發生在現在,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漩渦呢!
我們現在一幫小時候調皮的學生一起聊起小時候挨老師打的事情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有抱怨,全都覺得很溫馨。曾經教過我們的老師,有的都已經不在了。但我們心裡,一直對他們充滿感恩和敬畏。
也希望現在的家長不要過分矯情,對老師多些敬重,相信老師的職業操守,因為絕大多數老師是有師德師心的。他們對孩子適當的武力懲罰,不是一件壞事,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
15 # 苑小喵親子教育
就我個人的看法:老師適當懲罰學生是有必要的,但得把握好度,但不能體罰學生,懲罰學生是要選擇正確的方法,當然得明確懲罰學生的目的,讓學生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
當今家長,對於教師的語言行為都過分敏感,如果語言傷及到了孩子自尊,家長頻頻找學校的現象也數見不鮮。更別說體罰學生了,這種過於保護孩子的現象,導致多數教師們不敢批評學生。 這也會使得老師沒有威嚴,導致孩子的壞習慣在家長的包庇下越來越多。
但有的老師,在孩子淘氣、犯錯誤的時候,他感到很生氣,他懲罰孩子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氣,或者是讓孩子記住他的嚴厲,這樣的懲罰是不應該的。
1.放低身段,平等相待
2.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3. 嚴寬相繼,適當懲罰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這樣想到寫道:“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
對於學生的錯誤,教育者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看待學生的錯誤,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和寬容的姿勢,面對自己的教育現象。
我相信,體罰不會常常發生,悲劇也不會時常上演。
-
16 # 樂寫溡光ps
懲罰和暴力懲罰不一樣哦
做錯事情就該受到懲罰,這是絕對明確的標準!
但懲罰也有懲罰的藝術,可以是言語上的,行為上的,物質上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孩子重視什麼就懲罰什麼不能一概而論!
像是自覺性性強或性格內向的孩子,你一個眼神,一個名字的提醒他就會產生羞恥心心,小心臟砰砰跳這對他就是懲罰!
像有些孩子,你罰站,打手板第一次可以,以後可能就管不住了,需要摸清到底哪方面出了問題!
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覺得,懲罰與獎勵都該並重!再不好的孩子都有優點!
前幾天一個課堂上很調皮的也不好好創作的孩子給我交了一幅作品,我立刻用語音回覆並表揚了他的進步,還立刻給我打了語音電話回來,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不管孩子多大,表揚誰都喜歡聽
而純粹統一的暴力懲罰不可取,因為不提倡暴力解決一切的思想,有壓制肯定有反叛,只是早晚!
當然,做起來還要我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
-
17 # 三樂教育
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家長。
我覺得,在學校,孩子受到老師適當的暴力懲罰,作為家長,我是能夠接受的。
首先:教不嚴,師之惰。作為教師,首要的任務是教書育人,但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受教育物件不是一樣的。有的孩子情商高,成熟懂事一些。另一些孩子情商不夠高,分不清父母和老師,覺得每個人都該讓著他。還有一些孩子,在家被嘮叨的太多,到了學校,老師的說教對他不起任何作用。還有些孩子,做事拖拉,作業不寫,且反覆犯錯。這個時候,老師該怎麼辦?難道用“下雨天☔️給他打傘,下雪天為他添衣”的方式來感化他?
其次,,督促與約束是與教育密切相連。接受教育,學習新技能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受苦是不可能的。人的本能都是貪圖安逸,沒有哪個人天生願意吃苦。孩子們自然也不例外。不要說什麼“快樂教育”的鬼話,那種觀點只能去唬教育水平低,約等於文盲的人。只要用腦子想一想都不可能是真的。
適當的罰站、打手心,跑圈能夠讓老師樹立威信,讓孩子知道對錯,知道犯錯的後果!非常必要!
-
18 # 涵博士的媽
毋庸置疑,父母對於孩子基本都是沒有來由、無條件地愛。但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放任自流還是培養成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孩子總會離開父母的羽翼,到廣闊的社會適應大眾生存的規則,接受各種磨練,能否迎接風雨的洗禮,能否承擔自己的義務,就在於成長的過程中師長的培養管教了。
成長中出現各種問題是自然的,也是必須的,只有在匡正各種缺點和錯誤中,孩子才能長大,才能形成正確的是非觀。教育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明理的過程。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古訓告誡後人,嚴才是愛。只有嚴格、有愛的老師才會發現孩子的缺點,才會引起他的生氣和著急,才會採用一些手段來制止和增強孩子的記憶。假如你的孩子遇到了這樣的老師 恭喜,那是幸運。
至於說到暴力懲罰。首先要明確什麼才是暴力,罰站、打手板只是小小的、常規的警示,怎麼叫暴力呢?我們反對傷害孩子身體和自尊的暴力行為,比如猛擊頭部、惡語辱罵、無意義地罰抄幾百遍生字、當眾羞辱等等,但是善意地提醒,是老師職責所在。
不過,老師應該儘可能規避這些簡單粗暴的行為,用心去探尋他犯錯的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保護學生也是保護自己。
-
19 # 老景愛教育
我要看情況,如果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我會支援老師適當採取暴力手段,如打手心,打屁股,罰站的。
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不醒事,不懂道理,玩皮,聽不進聽不明道理。對這麼小的孩子講道理不起任何作用。那麼,當他(她)們犯了錯誤的時候,怎樣才能讓他(她)們長記性呢?簡單的說教不行,講大道理不懂,都不可能在他(她)們心中留下印記,而用細枝條打手心,打屁股卻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為那痛徹心痱的疼感會使他(她)們記得違紀是要捱打的,而且是真打啊!打過後再說道理,讓他(她)記住今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比一味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學生我不贊成用暴力教育學生。因為這個年齡的學生已經懂得了一些道理,知道了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他(她)們犯了錯,老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別用棍子說話。這個階段的孩子也知道恥辱,暴力會傷害到他(她)們的自尊心,讓其無臉見人。
所以,作為老師教學要因材施教,教育也要因學生年齡,學生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地採取最佳教育方式進行教育。但記住不可傷害了學生。
-
20 # 董伯育心
如果老師依規懲戒我的孩子,只要不會造成傷害,我肯定會支援的。
一、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懲罰是不可或缺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縱觀許多逐步墮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孩子,都是因為小時候缺乏管教造成的。因為人的本性都有盡情滿足自己慾望的一面,也都不喜歡受到別人的限制約束,所以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樹立規矩意識和擔當意識。
儘管我們提倡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反對棍棒教育,但是單純的思想教育往往會使孩子喪失敬畏之心,使他們輕視法則、輕視權威、輕視自己的言行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不良後果。因此,思想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孩子必須輔之以一定的體罰。
二、體罰管教自古有之體罰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在古今中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在 《學記》 中 “教之大倫”的第七件事就是 “應備好教鞭、戒尺等體罰用具使學生視而生畏,謹而循章……”。在西方的教育中,體罰教育在整個古代也是非常平常的現象。在古代埃及的學校裡,學生如果違反了學校的紀律,被關進寺廟或者學校,執教者對男孩子像馬或驢子一樣加以訓練和制服。
當然,我們反對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的過度體罰和經常性的體罰。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懲罰孩子。只要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體罰就要適可而止。
三、體罰孩子要堅持“四個原則”一要有理。體罰孩子要事出有因,使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及已經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這樣,體罰的過程也就成了教育孩子明事理的過程。
二要有據。要提前制定體罰的規則,最好與孩子商定什麼情況下要體罰,如何體罰,防止無原則地隨性體罰。有校紀班規,老師體罰學生理所當然。
三要有度。體罰要儘量少,儘量不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可適當打手心、屁股,或者罰做家務、運動等。
四要有愛。體罰後,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和思想狀況,及時予以安撫,防止孩子思想認識出現偏差而自暴自棄或叛逆。
結語現在,有些家長過度疼愛孩子,自己捨不得打,捨不得約束,豈容老師懲戒。在此也奉勸這些家長,嚴是愛,鬆是害!切莫因縱容而耽誤孩子一生。只要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懲戒,都要試著去接受。
回覆列表
支援,不然怎麼教育孩子,說道理都懂,就是不做,好好說話沒有用,可以適當懲罰,你指望小孩子自覺,那是不可能,不然老師怎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