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子午線
-
2 # 五行缺瞌睡
讀過去的教科書,提到一個地方就是“戰略重地”或者“軍事重地”。對於那個年齡的我總覺得朦朦朧朧。燕雲十六週州主要的意義還是後來看書慢慢理解的。
大概來說:中國歷史上以中原地區為主,北方過了河北山西那就是胡人之地。作為農耕社會和遊牧民族的緩衝地帶,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才體現出來。加上歷史上這個地區幾經易主,歷來都是中央政府的國防戰略不可忽視的環節。所以才會有重要的說法。
燕雲地區含今天北京一帶,元代以後政治中心進一步北移,燕雲的概念也就和長城一樣慢慢淡化了。
-
3 # 南徐老人
因為中原一片沃野,無險可守!萬畝農桑,雞犬相聞,堅壁清野何從談起;千里突襲,道路縱橫,夷騎旦行可至…握有燕雲,蠻舉族來擾,可據險而御,以逸待勞;若敵繞路甘陝,也可回頭包抄,關門打狗!
在北宋之前的後周在周世宗柴榮的領導下逐漸展露頭角,隱隱約約透露出一統天下的趨勢。當時南方還有數個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北方除了盤踞在山西的北漢外,還有雄據蒙古高原的契丹政權。可惜周世宗英年早逝只留下了孤兒寡母,被殿前都檢點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之後,考慮到北方的敵人實力強大,趙匡胤採取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將位於南方的割據政權悉數掃平。可惜宋太祖英年早逝,繼任的宋太宗雖然掃平了北漢,卻在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戰役中被打的落花流水,從此斷了北伐的念頭。
但是對面的契丹人卻無時無刻不在想吃掉北宋,宋軍在面對來去如風的契丹騎兵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那麼百戰百勝的宋軍為什麼在契丹人面前掉鏈子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身上,後晉的建立者就是那個遺臭萬年的石敬瑭。他為了奪取皇位不僅厚顏無恥的認大遼皇帝作父,還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人。
幽雲十六州分別位於太行山南北,是保障太行山的軍事要塞,而太行山是阻止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南下的天險。因為越過了太行山就是一望無垠的華北平原,是契丹騎兵的絕佳戰場,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在高機動性的契丹騎兵面前有無法克服的劣勢,只能依靠城池進行消極防禦。但契丹騎兵往往可以避開這些堅固的城池,穿插到宋軍的後方,直搗中原。
既然如此宋軍為什麼發展騎兵呢?不是不發展而是發展不了!中原王朝的牧馬之地在幽雲十六州,此時已被契丹佔領,而另一個牧馬之地甘肅以及河套平原,誕生了党項人建立的西夏政權。宋朝佔領的其他地方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根本就無法大規模的放牧馬匹,這些先天因素的缺陷致使有宋一代,無法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也就不能進行對契丹的戰略進攻。
宋朝將戰略重心放到了山西太原,和河北河間這兩大軍事要塞,希望藉助這兩座堅固的要塞抵擋遊牧民族南下。可是宋人為什麼非要在開封這個無險可守的地方建都呢?這是因為開封是運河的必經之地,從南方運來的糧食可以大規模的運輸。而關中平原此時已經荒漠化嚴重無力承擔龐大人口的糧食供應,也就無法在西安建都。最終在金人攻克太原之後,一路暢通無阻的打到了開封城下,北宋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