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著的每天

    不是說最新版的小說裡面,他其中的一個老婆,是離他而去的嗎,具體是哪個,因為我沒有看,所以不知道。這個怎麼說呢,因為可能還是影響力的問題吧。。一個人七個老婆,以前沒有問題,現在的價值觀看來。問題太大了。最終沒改,估計那個時候金老爺子也是有心無力吧。。經典畢竟是經典!萬一改不好,會被罵的更慘!

  • 2 # 大嘴不一樣

    查老先生到了晚年多少有點“誤入歧途”,非常喜歡改書,細心對比新老版本,就會發現很多細節描寫進行了調整與增刪修改。其實好作品一定不是改出來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可複製性,不斷的打磨修改,雖然似乎越來越“圓潤”,卻失去了最為鮮活的個性與稜角。目前讀者廣泛的反應是喜歡看舊版的金庸武俠小說,就是最好的證明。

  • 3 # CKJU

    如果真的把《鹿鼎記》的結局改成眾叛親離,那感到失望的人會很多。很多人看《鹿鼎記》,是看著韋小寶的一點點壞,但又可愛討人喜歡的為人和事蹟的。雖然故事荒唐,但也有讓讀者代理滿足的成分在裡面,這也是吸引讀者的部分。如果把結局改成眾叛親離,那會是悲傷的結局,深陷故事情節的讀者們,會感到傷心難過,會很失落的。

    《鹿鼎記》一直都是看後給人留下愉快的感觸,又何苦把結局弄得悲傷,讓讀者看後感覺鬱悶呢?金庸先生最終沒改,我想也是基於這些原因吧。不管怎樣,要謝謝金庸先生用了現在的結局,讓我們能留下愉快的閱讀經歷。

  • 4 # 石門影院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說到《鹿鼎記》韋小寶,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形象,星爺在劇中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快樂,幸好金庸先生沒有改結局,因為我不想看到星爺眾叛親離,孤苦伶仃的一個人。還是願意看到陳百祥對星爺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還是願意一眾佳人圍繞在韋小寶身邊,嬌滴滴的叫聲:小寶。還是願意聽到星爺魔性的哈哈哈~的笑聲。

  • 5 # Jason23035843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真小人,小時候沒進入社會,不懂人情世故是非常喜歡,可以有錢做官等等,現在看來很厭惡這樣的角色,這樣的人

  • 6 # Phoenixinfire

    鹿鼎記看了很多遍,一開始樂的不行了,後來再看,一身冷汗,金庸這部作品全盤否定了他的前面所有作品,哪有什麼成人童話,大俠註定死的很慘

  • 7 # 熊貓燒香去哪裡

    以往金老爺子的大俠都是揹負上乘武功,心懷天下大義,為國為民。韋小寶呢,出生在不入流的妓院,長大後整天賭博的小混混完全無前途。初識陳近南認識了唯漢民族的民族大義,被海公公挾持進宮,接受了忠君的思想,和康熙之間更有解不開的的兄弟情義,當民族大義和忠君思想迸發矛盾的時候,他迷茫了,為了不讓大家相互爭鬥,他選擇妥協了天地會,為了保護康熙,也欺騙了康熙,為了俄羅斯和中國交好,出使俄羅斯,為了大清後方安定帶兵攻打神龍島,為了吳三桂不反叛西行當賜婚使臣,勸服師太不要放棄入宮刺殺康熙,以及最後為了天地會和康熙不打起來,自己獻出全部家產弄的假大清寶藏。從另一個層面詮釋了一個小人物也能不忘初心,為國為民,放棄小愛成就大愛。

  • 8 # Demi33

    金庸在做客東方衛視《楊瀾採訪錄》時透露,他想要要修改《鹿鼎記》的結局:韋小寶沉醉於賭博,被高手騙得錢財盡失,之後又遭老朋友背叛,險些被抓回北京面見皇帝,在人生最灰暗的時期,連過去情深意重的眾老婆也接二連三離他而去

    “雖然小說不是社會教科書,但假如社會影響不好也不太好”,出於這樣的憂慮,金庸想把《鹿鼎記》的結尾重新修改

    韋小寶的成功是對傳統的嘲弄與解構,讓人在嬉笑怒罵與諸多不解之後,恍然間徹悟其深意所在,金庸最終沒有選擇更改韋小寶結局的原因也在於此。

  • 9 # 風雲之L

    我覺得吧,《鹿鼎記》後期就是一個悲劇,韋小寶麗春院一夜,有了三個孩子,後來和七個老婆生活了很久,都沒再生孩子。

  • 10 # 使用者4041878176824

    金庸跟梁羽生在感情線上,是有很大差別。樑信奉傳統思想,所以,就算厲勝男不死,金世遺娶的,一定也是谷之華;冰川天女選的,一定是名門之後唐經天;張丹楓跟雲蕾一定有善終;卓一航跟白髮魔女,一定沒有好結局,因為白髮魔女在名門正派如武當眼中,是邪魔外道。金庸則不同,很多在當時都是驚世駭俗,瑛姑跟周伯通搞婚外情,最後白頭到老;楊過可以娶師傅為妻,那韋小寶有7個老婆,就不算什麼回事。

  • 11 # 碎碎月光

    《鹿鼎記》是金庸老先生最巔峰的一部作品。與另外的作品不同的就是這個主角韋小寶可以說整本書中都是順風順水的走過來的。

    走過來的途中有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可以說是爽文了。沒有絕世的武功,反而是金庸先生所有書中最成功的主角,張無忌四個紅顏知己還內鬥不斷的,可韋小寶的七位夫人卻可以和諧相處。

    他沒有武功,卻做成了很多大事情。

    聽說老先生想要修改結局,或許就是認為韋小寶太幸福了吧?如果這時候得意忘形的給你反轉一下,會不會更有一種反省意義呢?

    這個真的不好評價,修改以後究竟好還是不好呢?老年的金庸先生覺著好,但當年就不一定了。

    或許是人生不同階段的一種選擇?

  • 12 # 諸葛玄策

    金庸老爺子在寫《鹿鼎記》的時候確實想過要改韋小寶最後的結局,因為一個不學無術,靠拍馬溜鬚等下三濫手段的一個混混流氓,居然能夠過上榮華富貴權力在握而且妻妾成群的生活,這對於青少年人生觀來說可能會有一個誤導,讓別人覺得不需要努力勤懇工作,只需要溜鬚拍馬使用一些陰暗手段就能夠實現人生理想,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了。最後金庸也沒有更改《鹿鼎記》的結局,韋小寶得以“善終”。

    除此以外,金庸還有其他什麼理由想要更改《鹿鼎記的》結局嗎?有的,請看如下分析。

    從金庸的作品中我們想知道為什麼主角結局都是如此的“殘缺”以及“不夠完美”,原本我們都希望美好的生活應該是郎情妾意,恩愛一生,現實中兩情相悅卻未必能夠攜手白頭,說好的牧馬塞外不問世事,現實卻是陰陽兩隔,今生緣盡....

    金庸小說主角“不完美”結局是金庸深受儒家思想“中庸”文化影響的原因。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乾隆給陳家洛的一塊玉佩上寫著: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的情深似海的喬峰阿朱又或者是小龍女跟楊過,都是太過深情恩愛了;而喬峰和楊過雖得天地造化練就無上神功,卻要經受侮辱折磨以及斷手亡妻之苦,這都是強者所要付出的代價。所以在金庸眼中,強者是不圓滿的不完美,是殘缺的,是有遺憾的,這其中是金庸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原因,儒家的精髓就是中庸,就是不能太過了,太強了太深情了就是過了就不中庸了!所以,天不許你太過完美,天不許你太過強大!這就是金庸作品所貫穿的中庸思想的體現,也是大多數金庸筆下男主角出身殘缺或者結局殘缺不完美的原因。

    然而《鹿鼎記》中韋小寶為什麼結局如此完美?為什麼不按照金庸之前的想法改掉結局讓韋小寶眾叛親離,這不是符合了之前金庸的“中庸文化”的體現嗎?到了韋小寶這裡就改變了嗎?

    韋小寶更多的是體現市井大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樸素嚮往,更符合社會大眾的真實訴求。

    金庸以往小說的主角要麼是像喬峰這樣出場就滿級自帶外掛且一身正氣,為國為民的大英雄豪傑;要麼是一個屌絲通過努力一步步成長為一個絕世高手然後伸張正義,鋤強扶弱的正面英雄形象。這次的韋小寶卻怎麼都不像一個英雄豪傑所擁有的氣質,韋小寶貪生怕死,貪財好色,滿嘴胡言,溜鬚拍馬....偶爾也有一身正氣,看到黑暗的不平的事出現了韋小寶也會有一顆正義的心,他從來不會殘害老百姓,也看不慣豪強仗勢欺人,有時候也會用一些不怎麼光彩的手段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去懲罰那些欺壓善良的豪強...

    韋小寶的這種形象不就是我們周圍這些市井大眾的真實寫照嗎?誰不希望自己腰纏萬貫,像韋小寶那樣妻妾成群呀,誰不希望手握大權,享受別人仰望的眼光呀,我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沒有那些大俠的霹靂手段與隨時捨生取義的無畏膽識。然而我們都有一顆淳樸善良的心,也對不公平的事情義憤填膺,也敢於跟邪惡作鬥爭!韋小寶的樣子就是我們身邊大多數市井大眾的真實寫照與樸素的嚮往

    所以金庸老爺子之前把英雄寫得高高在上,脫離了我們真實的社會現實,而這次把韋小寶“落地”並且給韋小寶一個完美令人羨慕的結局,代表的更多是市井大眾對於美好生活的質樸嚮往,豐富了完整了社會普遍價值觀,既要有巨集遠的理念信仰追求,也包容個體質樸真實的嚮往。

  • 13 # 天龍人

    熟讀鹿鼎記的都知道,這部小說從裡到外都透著一股荒誕色彩。從表面上看,鹿鼎記堪稱最知名的清朝爽文,不知名小混混左擁右抱討得七個老婆,還變成康熙最信任的臣子,當世最強男子也不過如此。但金庸先生的作品會是簡單的網路爽文?仔細推敲,你就會發現鹿鼎記其實是一部悲劇。

    鹿鼎記大結局中,韋小寶攜七個老婆與母親隱退,康熙多次下杭州都沒找著他們,金庸先生也沒有提及他們的最終結局。有人猜測韋小寶可能會“累”死,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小寶依然是所有男人的終極夢想。

    但也有人認為韋小寶會孤獨終老,因為七個老婆都各有異心。比如方怡一開始瞧不上韋小寶,在沐王府、神龍教兩大靠山都倒了之後她這才選擇順從,如果小寶失勢恐怕第一個跑的人就是她。此外,如洪夫人、阿珂也都是因為中了小寶的計謀,最後不得不跟隨小寶。

    除了雙兒以外,韋小寶其他六個老婆都不是因為愛情跟隨,而雙兒對待小寶的態度更像保鏢或祕書,危難關頭救他性命,卻對小寶找小老婆一事有些牴觸。但以小寶的性格,隱退後也難免再拈花惹草,雙兒能否忍受得住還不好說。

    如此看來,雖然韋小寶有七個老婆,但夫妻間皆因利益綁在一起,這樣的生活怕是和諧不了。如果韋小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用愛感化七老婆,畢竟兩情相悅才能白頭到老。但感情沒有後悔藥,現實生活中錯過就是錯過了,

  • 14 # 青蛙視聽

    不改有喜劇的氣息,改了更有深度。

    《鹿鼎記》的結局,韋小寶最後的下場是怎麼樣的?劇中的結局是隱居了。韋小寶最後隱姓埋名,應該是老死的吧,當時是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芳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詢,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韋小寶的結局決定了整部小說的基調,如果韋小寶最後帶著他的七個老婆皆大歡喜,和和樂樂一家親,那麼這就是喜劇。

    這無可厚非,畢竟觀眾們都愛看喜劇,這也並不代表這是在傳播封建思想或者是什麼樣的文化。歡樂的結局,有歡樂的結局的好處,畢竟生活已經這麼艱難了,《鹿鼎記》結局圓滿,能夠稱了觀眾的心。

    而讓韋小寶眾叛親離則更多了一些現實悲劇的氣息。坦白講,如果韋小寶眾叛親離了,那麼這個小說就會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和氣息,無形中就要更有深度。一個悲劇的韋小寶,當然是能夠更加的讓人發人深思。但我支援金庸老先生的,最終沒改,因為我還是比較喜歡看韋小寶,快快樂樂的樣子,一副不正經的樣子。

  • 15 # 風清法揚

    順勢而為,符合客觀規律。

    我們知道,《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我們所熟知的《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都寫在這部作品之前。

    01一個俠客時代的終結

    我們所熟知的金庸筆下的大英雄,有豪氣滿天的喬幫主,有為國為民的郭大俠,有瀟灑不羈的令狐沖,有宅心仁厚的張無忌。可到了《鹿鼎記》裡,一切都結束了,俠客彷彿成了一個笑話,被權力,金錢,陰謀隨意踐踏。取而代之的是權力,金錢,美女,欺詐,諂媚。而韋小寶可以說是集這些特點為一身的一個小人物,但就這樣一個小人物。卻被金庸先生寫的這麼成功。金庸先生親手毀掉了自己的武俠世界。

    02階段不同,思想不同

    我們所喜歡的金庸先生塑造的那些經典英雄作品都是在他年輕時候寫的,年輕人嘛,都曾經豪情萬丈,躊躇滿志,希望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救世濟民。但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只能將情懷寄託於小說之中,以引起更多志同道合人的共鳴。

  • 16 # 快客騎手

    他曾經是滿清朝的叱吒紅人,如今洗去鉛華終日陪妻教子。金庸對韋小寶這個角色的偏愛是顯而易見了,最終也給了他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

    關於要修改《鹿鼎記》的結局,並非空穴來風,先生曾經表達過這個意願,但在先生修訂了自己的全部作品數次後,《鹿鼎記》的結局還是最初的皆大歡喜,並未改動。

    讀者為此經常憤憤不平,一來韋小寶此人是個不學無術、滿口謊話的小人,讓他最後成功多少令人難以接受;二來,書中多少英雄人物都死於非命,唯獨不會武功的韋小寶坐擁七美,逍遙快活,而手持洋槍、匕首,身穿軟甲的韋小寶形象多少令人有些聯想到其中蘊含著的武林終結的意味,因此更加反感。在大家看來,給韋小寶一個慘淡一點的結局,是能夠緩和讀者的情緒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更令觀眾滿意。

    但是試想一下,韋小寶的結局若真的是一片慘淡,那麼《鹿鼎記》的意義又何在呢?在這部小說裡,先生注入了很強的嘲諷與現實主義觀念,韋小寶這個人物在金庸小說的主角中是絕無僅有的,但在現實中這個代表了“國民”品質的人物,未嘗不是比比皆是。

    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本身,韋小寶有了七位老婆,他就比楊過、郭靖這些大俠更好嗎?他的七位老婆又有哪一位比得上小龍女,黃蓉呢?韋小寶這樣的人物,會在以後的日子裡收穫平平淡淡的幸福嗎?

    在叱吒江湖數載、掌握天下風雲、位及人臣之後,這樣的結局對於韋小寶而言並非功成身退,而是無可奈何。

    仔細想想,書中的人物除了功成名就的康熙大帝,又有哪一個不是慘淡收場呢?

    給韋小寶這樣一個結局,為整部充滿戲劇性的小說,留下了一個平淡的結尾,不是更強調了其中的悲劇實質。

    所以金庸先生思來想去,只有這個最初的結局是最適合這部小說的,於是隻字未改。至於讀者對於結局的憂慮,恰恰也不違背先生所追求的結果。

  • 17 # 勇敢的皮鞋

    我認為〈鹿鼎記〉才是金庸先生的巔峰之作!是一部典型的市井布衣成功奮鬥史故事,他幸好沒有去改動大歡喜結局。 人心都有善惡念共存,而且是無法完全摒除的天性。金庸先生寫了一輩子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主題,最後只能想辦法把心中一直被壓制的庸俗惡念安放到一個人身上,於是韋小寶這個人物便產生了。

    韋小寶身上幾乎集中了我們正常人所有的缺陷:貪生怕死,膚淺輕率,見便宜就佔,好色貪財,精緻利己主義,等等等等。 但是他身上同時又有幾個偉大的閃光點:其一、在康熙面前,寧死也不出賣師傅陳近南,任何高官厚祿都換不來授業大恩。 其二、在師傅陳近南面前,始終沒有背叛好朋友小玄子(康熙),為了心中最堅固的友誼,哪怕給我天地會總舵主也不幹。其三、幾乎所有樂意跟他做朋友的人並幫過他的人,他從不虧待,每一個都對得起。 這就是為什麼金庸先生最後在韋小寶身上給出大歡喜結局,讓他娶了好幾個老婆,又大發橫財,而且全身而退從此逍遙快活。

    就像古龍先生寫傅紅雪一樣,他把所有的缺陷都集中在傅紅雪身上:跛腳、間歇性羊癲瘋、身負血海深仇,最後還搞個烏龍說仇報錯了,這本不是他的仇,他是抱來的孩子,身世不明。堆積了這麼多倒黴在一個人身上,可偏偏又讓他練成絕世快刀,讓他痛苦不堪。最後也是給出較圓滿結局,讓他安全逃離了江湖。

    韋小寶這個人物,較大真實性的以文學手法展現了我們平常人在生活中的各種故事。

    今年為什麼會流行灰色? 因為大多人知道自己黑又不能黑,白又白不成,那我就拼命灰呀灰。

    韋小寶就是每個人內心一道精緻的灰,是真實庸俗帶感情的小人物,更是高階純粹的混混。 金庸先生他不是不想改,他是改動不了經典。你一改動,就讓每個小人物心中的那點美好期望破碎了。

  • 18 # 撩影奇譚

    首先我們瞭解下韋小寶在劇中飾演角色,是正派角色。

    《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是個不折不扣的真小人。不僅古靈精怪,滿肚子壞心思,為了好好活著什麼爛招都能想得出來;而且還貪財好色,去搜刮其他人財產的時候都要拿上一大把放到自己口袋,見到女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膝蓋,為了討女人歡心連面子尊嚴都可以不要。可以說,韋小寶真是個“人精”。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精,做人卻有自己的原則。他雖然能想出各種各樣的壞點子,但是都是用來對付壞人的,對待師父對待兄弟,韋小寶從來沒有使用過陰招,也不忍心傷害他們。所以他才會為了誰都不得罪,跑去孤島上去生活。他雖然愛財,但是從來不拿窮人的錢,經常是劫富濟貧,和手下是有福同享。

    不知道金庸老先生當初為什麼會有更改結局的想法,要把韋小寶眾叛親離,可能是覺得他是小人得志,應該得到懲罰吧。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韋小寶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人。他活得夠真實,他有自己的底線,有自己做人的原則。韋小寶其實並沒有錯,他只是為了更好地活在這個世上而已。

    如果可以選擇,估計很多人都會想選擇韋小寶這樣的人生吧。雖然出生很低微,甚至連自己父親都不知道是誰,但是因為看透了人情冷暖,懂得討人歡心,韋小寶可以一路開掛,不僅生活富足,還有夫妻孩子熱炕頭,生活簡直圓滿。

    這麼一個好人物,我想金庸老先生也不會捨得把他逼到絕境的。

  • 19 # 盧老皇

    其他作品是武俠,但《鹿鼎記》是在寫現實。

    現實沒有仗義執言的俠客,也缺少心懷天下的文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才是現實的本相。

    陳近南,大英雄,武功謀略,皆是世間一流,但在書裡卻是怎麼死的,還有人記得嗎?金庸老爺子都沒怎麼花筆墨,為什麼?因為他現在也對這種單純的俠義精神產生了懷疑.

    現實是灰色的

    韋小寶好吃懶做,他可以靠拍馬屁上位,而忠肝義膽的人不知道在哪裡歷練,也見不了康熙一面。但是韋小寶做成了實事,他殺鰲拜,幫助平定吳三桂,但那些常規意義上的大俠呢,他們其實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靠著渾水摸魚爬上高位的韋小寶也並非一無是處,大俠也並非就能救人水火。

    以前寫武俠,現在寫現實。現實就是,不學無術但投機取巧有時候就是比勤勤懇懇來的順利,現實是一道精緻的灰,貪財好色的韋小寶之類的人,不少得以善終甚至還活的很長壽!

    這是我們需要認清的現實,存在即合理!

  • 20 # 經典重溫之似水流年

    就本人而言,覺得這個《鹿鼎記》的這個結局是蠻好的。

    無論一部作品是想要怎樣的結局?還是一個在成功的人?都會有人喜歡或者有人不喜歡,這是人之常情。

    像一讀《哈姆雷特》一樣。100個《哈姆雷特》讀者就有會有100一個哈姆雷特的思想。

    就像寫《神鵰俠侶》時金庸本來的意願是小龍女和楊過不可能在一起的,因為他設計的本身就是一個天殘一個地缺,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然而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要求,還是在16年後讓小龍女和楊過在一起了。

    後來就有作者發現此情節,有點匪夷所思。更有一部分讀者希望他倆沒能在一起,這樣才才能印證現實的寫照。

    然而藝術始終是藝術。

    其實《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其實就是現實中的人物,有的時候,現實就是這樣,並不是你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學問就能在這個社會上活得很好,活得瀟灑,還要看這個當時社會的背景,社會的潮流是需要什麼樣的人。

    設想一下如果生活在亂世的時候,一個人堅守道德仁義理想,而不能融入社會,不能融入當時社會潮流,順潮流而發展,那麼註定是要失敗的。

    《鹿鼎記》之所以想讓韋小寶最後妻離子散眾叛親離,是曾經有一位讀者寫信給金庸的表達,讓金庸老先生感覺到,這部小說可能會給人們帶來一種不好的影響。

    但是後來想想,正是因為人性的複雜性。因為藝術本身也應該是的多樣的,人也生活中的人,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就保留了原著,算是一個好點的結局。

    其實生活中也會有這種情況存在的,有的人或者是前半是偷奸耍滑,是靠投機取巧賺到一筆錢,但是隻要重新改過自新。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好多事隱藏的事情並不是人們說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要不然也不會現實有那麼多沒有破解的案例了。

    藝術就是藝術,無論怎麼改都會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也許考慮到這一點,也考慮到人性的複雜性,所以金庸也就沒有改《鹿鼎記》原先的結局。

    這樣其實反而是更好。你們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綱開的“郭家菜”經常有明星在那吃飯,你會去嗎?是為了美味還是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