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里布衣楊半
-
2 # 麓風軒學習董其昌行書,要注意幾點特徵,以便更好把握:
1、董其昌曾說:書法之法,首在用筆。他的行書比較陰柔,用比較輕,以秀為美,用筆上精到細膩,線條凝練,起筆多以藏鋒為主,收筆時候多以露鋒為主。特別注意一點是“多圓少方”,線條圓潤,有一股清氣。
2、董其昌的行書章法,佈局上取法五代楊凝式,行距較寬,行距中幾乎還可以容下一行字,因此整個作品看起來白多黑少,顯得疏朗淡雅,這是一個重要特徵,一定要把握。
3、董其昌的書法是文人字,他提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品才有書卷氣。因此,學他的行書,光臨摹還不夠,還要多讀書,特別建議多讀讀他的《畫禪室隨筆》,裡面有很多精彩的書論,無疑是解開他書法技巧的一片鑰匙。
附圖為董其昌書法題跋《張樗寮金剛經》區域性,上述風格特徵從中可窺一斑。
行書學習董其昌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董其昌
的書法天生存在書寫缺陷。
什麼是書寫缺陷,書寫缺陷就是沒有書寫天賦,
或者說天賦很低,這種低天賦,就是天生的營養不良,
在書法中表現就是對字形的捕捉能力差,這會
導致書法上的審美障礙,在對傳統的碑貼學習中,
抓不到書法中精髓的精彩所在,儘管董其昌的
書法總是在結體上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點,但就是
這麼一點點,
可能就註定了其資質只能進入普通人群的行列,
而最終和王羲之,趙孟頫形成若干個級別上的落差。
說得明白點,就像有些歌唱家,乍一聽他們唱的歌
還可以,但就是不能打動人心,這就屬於天賦問題了。
董其昌的知名度多少有些誇大的成分,他的名氣可能
是較多的沾了他在宗教,繪畫,詩歌等方面才能的光,
另一方面,也是明代的天才書法家太少,在我看來,
他的書法名氣是存有一定歷史誤會的。
所以,堅決不建議學習董其昌的行書,
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說你喜歡學董其昌的行書,
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
這是一箇中下水平級別方案的選擇。
圖片作品:趙孟頫行書節臨作品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選自楊半書撰【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