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
2 # 翰墨書道
寫好行書和學習其它書體一樣,都需要透過臨摹字帖或碑帖,完成其書法技法的鍛鍊和創作經驗的不斷積累。
線條的粗細在提按,提則細,按則粗,至於大小的處理問題有兩種情形 ,臨摹學習時比較容易,該大則大,該小當小。
線條的粗細和大小處理問題,在實際的創作中就比較複雜了,因為往往出於有法和無法中,有法是指書法線條不能一味的毫無變化,呆板如一,布若運算元。無法是指要隨類賦形,因勢生形。以《蘭亭序》中21個“之”字為例。各個不同,就是因為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因此形態各異。由於形態各異,線條的粗細變化和點畫的大小,字形的大小也就因此產生了隨機的變化。這種變化有一個標準就是和諧統一。變要不同才能不同,書法中的不同,是同中見異,異中有同,不拘一格。所以說,書法中的線條粗細和點畫、字形的大小,沒有一定之規,多是隨機而變,因勢生形。這是書法創作中的情況。
在臨摹練習書法中,線條的粗細變化和大小問題,要忠實與原帖,不能任筆成行。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臨摹時的學習要掌握原帖的線條結構的變化規律 ,創作是才能做到隨類賦形,因勢生形。
-
3 # 長安九龍
我也寫了八個與你寫的內容一樣的字。你看看和你寫的有什麼不一樣?賣油翁告訴我們,無他唯手熟耳!你寫的字,看來臨帖很少,字型也不正,看來是楷書功夫下的不夠。楷書如立,行書如走,草書如跑。一個人,站都站不穩,走路肯定東倒西歪。要想寫好,還是如軍訓一樣,從最基本的站姿開始,認真從楷書臨帖練起。
-
4 # 櫻旗
建議還是從行書的基本筆畫練起,行楷入門趙孟頫字帖的不錯。行書的筆畫連帶讓人覺得很飄逸,觀賞性高。其實,行書的基本筆畫,行筆方式和筆畫的連帶等都有一定的規矩。像,並不代表對。你可以看一下回答問題裡,有位也將這幾個字寫了一遍,讓人看著更舒服。
注意筆畫的輕重(粗細)與字形的大小,是寫好行書的重要技巧。大至整幅,小到一字之內,都要講究輕重、大小、欹正的對比,不得不掌握。
寫行書和草書最忌大小統一、輕重一致,方方正正、布如運算元,那就是最呆板的寫法。
以王獻之傳世的《地黃湯帖》為例,這是王獻之的行書代表作,筆勢外拓,圓俊流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看其輕重與大小的把握:
一、輕重(粗細)變化
請看前兩行,第一行明顯用筆較重、線條較粗;到了第二行基本上都是輕筆畫,線條更加輕盈,但也不是一行都輕,中間“食”字、“憂”字重筆畫的字,點綴其中。這樣就形成了非常自然的輕重(粗細)變化與對比。
二、大小變化
從整幅作品來看,略微掃一眼,即可發現“似”字、“心”字、“生”字、“爾”字、“不”字等,字形較小,點綴其中,形成了一種大小對比,有調整節奏的效果。
各位書友要寫好行書,平時可以多觀察古代優秀法帖,發現其中的優點加以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