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年公寓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想知道現在中國哪裡的老年公寓做得最好最成熟?
3
回覆列表
  • 1 # 柏子楓

    養兒防老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形勢了,遲早會成為過去式。

    ▲重男輕女思想

    養兒防老和重男輕女思想一樣,均將過去

    養老防老思想根源於人們重男輕女的保守思想。以前兒女多,經濟條件都差,養兒子可以分擔家裡的壓力,提早養家。各家各戶都願意生兒子,以生兒子為驕傲。這其實是一個社會公認的事實,已經生了一個兒子,就不用再生了,如果生了一個女兒,還得再生,直到生一個兒子。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老人過多的把自己的養老像押寶一樣,“押”在了兒子身上。

    ▲在她們的歌聲中透漏著女性地位應該排在男性前面

    女性地位越來越高,在家庭的話語權變大,“養兒防老”可能會變成“養女防老”

    經常把養兒防老掛嘴邊的人,可能會有一種思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嫁出去和父母分開,就成為“別人家的人”,而兒子一直和父母在一起,能養老送終。那麼,嫁出去就不能養老嗎?並不是。主要在於在固有思想裡,男方養家,女性在家中話語權低。但現在不同了,女性在社會生產過程中,佔據了很重要合法角色,女人頂起半邊天,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女方說了算,女強人的出現使得男主內女主外成為必然。

    ▲養老院環境優美,不亞於自己小區

    養老方式的多樣化,也逐漸打破了靠子女養老的固有模式

    在之前,養老模式很單一,很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家居住,和兒子兒媳在一塊生活,幫帶孫子孫女,居家養老。可現在可選擇的模式多了,可以去國外養老,到海邊宜居城市養老,去養老院養老等等。這些養老模式可以被接受,一方面,現在兒女的工作壓力大,為了賺錢,能夠照顧老人的時間太少,基本就是用錢解決;另一方面,老人和年輕人生活在一起,不適應年輕人生活方式和節奏,乾脆老兩口自己單過。

    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峻,養兒防老,子女養老,都註定會過時。覆蓋面更廣的養老模式,應該是建立更加最佳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來養老!

  • 2 # 劉掌櫃養老達人

    老年公寓養老其實是社會養老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中國個人認為老年公寓不是哪家做的最好。

    當下,有很多養老公寓都有自己的特色。

    養老防老會不會成為過去時,相對的看,不絕對。

  • 3 # 老龔說勢

    在我的看法中,老年公寓有存在的必要性,因為解決了部分老人的剛性需要,但是讓其成為主流,不太可取,因為一旦老年公寓大行其道,就會發生很多顛覆傳統,冷漠親情的事情出來。如果老人都住進了老年公寓,中華的“孝道文化”將慢慢消失。

    孝道文化一旦慢慢流失,那麼人口萎縮就不可避免的了,只要人們看透了養孩子不再有意義,只有不停的支出的時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不結婚,越來越多的結婚的會選擇丁克,那多麼的可怕啊……

    現在很多家庭,七老八十歲的老人都在補貼後代生活,而兒孫們也是陪伴左右。難道這就不是養兒防老嗎?不,這同樣是養兒防老。老人最可怕的是孤獨的離開人世,他們同樣需要情感的交流。

    而且,養兒防老的老字應該是有雙重意義的,一個是字面上的老字,另一個是“老了人”的老字,也就是有後代處理身後事。人活了一輩子,哪個不想妥善的處理身後事呢?

    老年公寓有存在的必要性,因為解決了部分老人的剛性需要,但是讓其成為主流,不太可取。而且我們必須要強調孝道的傳承作用,建設一個有源遠流長的傳承,讓所有的人都有根。

  • 4 # 春雷312

    誠謝邀請,養兒防老是華人最樸素的觀念,也是僅次於傳宗接代的思想,也是大多人非要生出兒子的原因,不可否認,無論一個地方多現代或者多落後,這種生兒子的思想都沒有根除掉,真正養老的時候,靠兒子又有多少比例呢,我不敢說,因為我沒看到官方資料,但我身邊真的不多,養老其實有精神方面的陪伴和物質方面的給予,試問一下諸君,做到了多少,不啃老就不錯了吧!目前說養兒防老的思想成為過去式尚早,至少短時間不會,因為各地思想,文化,環境的不同,大多老人如果老伴都健在,我估計考慮養老公寓也不多,家裡的環境太熟悉了,老人們突然換了地方,肯定也不習慣,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都健在的話,這句話才能提現老年人最重要的意義!相濡以沫的晚年,幹嘛去養老公寓!最後說說孤寡老人,如果和孩子住在一起的話,並且和睦相處,我也不支援進養老公寓,做做飯,看看孫子,買買東西,生活充實點最好,任何老人只有充實的晚年,才是健康的晚年,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子女不在身邊的孤寡老人,不要動不動就認為是不孝,年輕人都有苦衷的,可以考慮養老公寓,這就需要調整心態,養老公寓裡大多數老人在一起,也是非常好的一個環境,我去過老年公寓,都經營的不錯,建議中國的養老公寓多多學習日本的模式!!目前在中國養老公寓成為主流養老方式的可能性不大!其實這個話題太複雜,華人的心態會因為文化,地域,思想,心裡的顧及,產生不同想法,本人回答的也是粗淺的一點想法,祝願所有老年人都幸福快樂的度過晚年,最美不過夕陽紅!!

  • 5 # 禹貢陽子

    養兒防老已成過去,老年社群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養兒防老從物質需要的角度已成過去,從精神需要的層面講永遠需要。

    養兒防老從物質的角度而言永遠是最失敗的投資,是個父母就清楚。把孩子從出生養到他自食其力,獨自承擔家庭責任,父母要付出多少,這些是那些養兒防老觀念的老人想得到的嗎?不是,沒有人期望將來能得到超值回報。

    養兒防老從精神的層面而言,是一種永遠的需要,人老後精神空虛,生活寂寞,尤其是喪偶後將是人生最失意的開始,這是最需要子女的時候,一個電話,一個上門,一家人的團聚能溫暖他們長久。

    養兒防老從傳統的方面講,是信仰的需要。華人一直有一種敬畏,就是怕斷了香火,所以罵人以這兩句為最“斷子絕孫”、“沒有家教”,因為我們老了就意味著很快要離開這個人間陽世,要到另一個世界,在那裡我們能不能過得好,就看在陽間有沒有人供奉香火(逢年過節祭拜逝去的親人)。那裡,孤魂野鬼是最可怕的一種生存狀態。

    百善孝為先,無後為大。從自然的角度講是種族繁衍,從個人的角度講就是香火永續。

    養老是個社會問題,從物質需要的角度講,只要能讓老人平等,順利的獲得各種需要,他就能自己養自己。所以擁有完善老年生活設施的老年社群會成為主流。

    養老要防老,預防快速衰老,所以要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 6 # 稿子鋪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農業社會建立的一種養老模式,簡單說就是,在你年富力強的時候養育照顧兒子,當你老了的時候兒子再反過來照顧你。到了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養兒未必能防老、養老。個人認為,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將逐步消失,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過去式。主要有幾點原因:

    1、觀念的轉變。隨著現代的文明的發展,大部分人跳出了傳統觀念,認為“靠兒不如靠己”“養兒不如理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更加理性,有的為了防止“有親兒不養”,還儲備一定的積蓄;有的“以房養老”。

    2、國家養老體系的建立。當前,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體系逐步建立完善,養兒防老不再是唯一選擇。

    3、地域的距離影響。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一線大城市打拼生活,一年難得回一次家,父母飲食起居也無法照顧。希望兒女常常回家看看,都成了一種奢想,更何論長期在身邊照顧養老。現實生活中,我不幸經常看到,父母把子女告上法庭的事件。

    基於這種背景,中國的老年公寓逐漸發展起來,越來越受到老年人喜愛、熱捧,也逐漸會成為養老的主流。為什麼呢?

    老年公寓能根據老年人生活特徵,為其提供全方位、精細化的養老服務,不僅是生活起居的照料,還有談心談話的精神慰藉,這是長期在外的兒女無法做到。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江蘇、浙江等沿海發達城市。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半養老模式,“家庭+老年公寓”。二是全養老模式,老年公寓是全部寄託。

  • 7 # 小綿羊30295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一直在奉行養兒防老,如今卻說“養兒防老”是過時話。養兒不能防老有兩層含義:一是年輕人只貪圖自己享受,不想養父母老;二是一部分年輕人貪圖自己享受,不想生孩子。生了孩子,不管他給父母養不養老,這是家族和社會的延續。大家都不生,國家就滅亡了。如果你的孩子不為你養老,那是你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不能怪社會。有些年輕人說生了也養不起,五、六十年代時,家家孩子一大窩,養的孩子還很懂事,大的看小的,孩子幫父母做農活,做家務,孩子能吃苦耐勞,走進社會很獨立。現在的一些獨生子女,有的啃老,有的女孩甜不知恥的說:你是我男朋友,你養我怎麼啦。她年輕輕的就不工作,想讓別人養著,你活個人在社會上有什麼用。孩子窮了窮養,富了富養,一代代人要延續,國家要發展,養兒防老的傳統不能丟。

    人老了:環境變了就象東非大草原上食草動物一樣.不能自立得養I能自立又東西南北.當把上輩入土.自巳.已無錢無力.你說不關心晚輩又失了.人性.的善與美。道理人人知,可又放不下自已的影子,思來想去.還是生不逢時,不如童年的社會環境,雖吃不好.但心很暖``雖識字不多.但人知.美德羞恥.良心。現環境已汙染了身心,真的看不懂l人老了就如此步步難行,環境啃去了子女的靈魂.善意和敬老己隨風飄去。看來自立自強也用在了老人身上,可悲可嘆。

    看很多人說老了就老人公寓抱團養老,願望很美好,現實很無奈!抱團也只能身體好沒毛病,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湊一起。身體差性格怪的沒人愛和你湊咋辦?這類老人佔大部分!

    防老這個詞不光說的是經濟方面,人老了身邊沒個親人照顧那是很慘的事情!錢不是萬能的!人老了動不了了還是得靠兒女送醫院。老人自己是去不了醫院的!尤其是八十多的老人,電視壞了,燈泡壞了找誰換?感冒發燒誰管?錢管麼?

  • 8 # 靳長蘇

    養兒防老最開始的出處是元代高則誠所著的《琵琶記·諫父》,其中提到了“養兒代老,積穀防饑”。在農村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生養個兒子好送終,這也是中國社會潛移默化多少年的一種意識。不過在我看來,隨著社會國情變遷和人們思想的進步,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在走向末路,必將成為過去式。

    上世紀歐美各發達國家相繼步入老年型社會,其社會保障制度相對完善,人們大多依賴“社會養老”。日本、新加坡等國在汲取西方社會養老良好經驗的基礎上,致力於開發公寓式養老產業。

    中國未來如日本、新加坡一樣,同樣傾向於讓老年人居住在獨立的公寓中。建築將三種元素結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群功能和生態目標。最初起源於北歐許多國家先後在西班牙南部開設了大型養老公寓,那裡低廉的地產價格,充足的Sunny,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老年人。同時功能齊全的養老設施、良好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保險服務等也是軟硬體保障。

    如今,中國發展養老公寓迫在眉睫。據統計,未來幾年,中國老齡人口的比例將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平均每年將有700萬人進入老齡。到2030年前後,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預計將增至4億,相當於現在歐盟15國的人口總和,探索一條合乎中國國情的社會養老路子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 9 # 小馬帶你走

    謝謝邀請。養兒防老這個問題一直有著兩種不同的聲音。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社會問題。老年人喜歡子女在身邊的陪伴,而不是子女遠走他鄉,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陪伴不了自己的父母,當作空巢老人。而子女們卻想著在外辛苦打拼,為父母爭光,當然工作的繁忙與壓力便讓他們不能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有一則新聞是這樣說:61歲的張勇夫婦,10年前為了送女兒出國留學,賣了110平米的房子,換了70多平米的房子,滿足了女兒的願意。他們對女兒的要求是:不能找外華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給外華人,畢業後要回國工作。 結果女兒不僅留在美國工作,還要嫁給外華人。張勇“斷絕父女關係”的威脅並不見效,他對記者感嘆:“子女有自己的夢想是好事,但也要考慮父母的感受啊。我現在真很後悔當初送她出去讀書,這是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 張勇說,他現在的感覺是辛辛苦苦幾十年,為別人培養了一個女兒。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這剩下的幾十年可怎麼過?“將來我們老兩口老了誰來照顧?” 中國傳統觀念的“養兒防老”,就像有些人把培養孩子稱作教育投資一樣,充滿了對高回報的期待,以及功利的味道。這背後邏輯,不過是父母覺得對子女有天大的恩,子女長大後報恩,父母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恩是道德,愛是情感。恩情是道德約束,愛才是發自內心。當然了,我希望無論是工作繁忙還是遠在他鄉,有空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多陪陪老人。有能力者,接父母到城裡一起生活,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必然牢記於心。

  • 10 # 吻所為吻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養兒防老現在正在慢慢的變成過去式。家是農村的,現在年輕的都在外面打工,或者是在在面上班。兒子女兒都放在家裡,父母都年長了,還帶想保姆一樣伺候孫子孫女。父母若不在,回來哭一場,然後就有去上班了。農村的養兒防老問題存在嚴重,家裡有敬老院,父母也不想去,說自己有兒有女。城裡的觀念都在慢慢的變化,慢慢都走入老年公寓,進入易老天年的時候了,擺脫為家庭瑣事而煩惱的時候了!希望該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11 # 那片果園

    我的觀點是養兒防老不會成為過去式。只是方式會有所不同。

    傳統的養兒防老是指老了完全由兒女們承擔自己的生活。在我爺爺奶奶那一輩這種情況還是挺普遍的,孩子多,老了幾個孩子輪流照顧。我們華人講孝道,大多數家庭都會讓老人有個舒服的晚年生活。

    那麼做為80後以後的父母,大多數家庭就一個孩子,現在看來,跟爺爺奶奶一輩肯定是不一樣的。

    第一,經濟上不會完全靠兒女

    這一輩的父母趕上了好時候,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退休,沒有退休,手裡也都積讚了一部分養老錢。

    第二,公寓養老和居家養老並行

    我們這一輩,到時延遲退休,大多數人實現不了爺爺輩的那種貼身陪伴式養老模式。只能公寓養老和居家養老並行。所以,友友們多攢錢吧,當父母老了的時候,需要用錢的時候不至於慌神。

    現在我們這裡已經有了養老特色的小區,配套設施齊全完善,很好,價格麼自然也不便宜,所以,為了父母和自己的老年生活幸福,趁年輕努力奮鬥吧友友們。

  • 12 # 世間浮雲何足問

    其實這是三個問題。那我們就得分開一一解答。

    養兒防老會成為過去式嗎?個人認為,至少在中國,不會。

    家國情懷是中華文明能夠穿越無數次戰亂、天災、外敵入侵而依然傳承至今的根本之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當今歌謠雲: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的家。在華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父母在,不遠行的眷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感念;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說明孝親敬老是生命自覺,是家教傳承,更是精神歸屬。父母養育兒女,兒女反哺父母,又豈能用功利目的性的角度來考量?

    老年公寓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個人認為二十年後或許會成為主流模式之一。

    中國最大的生育高峰是1966年到1973年。這段時間,中國出生了一共大約3.1億的人口。如果60歲退休政策不改變的話,那意味著從2026年-2033年間,中國將會有3億人,將集體進入退休狀態。大約13年後,中國將從一個9億人工作,5億人因為各種原因(未成年,已退休等)而無法工作的國家,變成一個5億人在工作,而9億人不能工作的國家。

    老齡化社會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到時一對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負擔還是相當重的,出於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經濟條件的改善,老人也更願意選擇更適合自己生活的養老方式,老年公寓將會成為其中的一種主要選擇。

    國內哪家養老公寓最好?我只能說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而且大家都剛剛上路。

    “銀髮經濟”的養老產業被房企視為新金礦,雖然目前全國已有超過百家房企進入養老地產領域,一些嗅覺敏銳的地產商如萬科、保利、綠城等早在2010年就已提前佈局,但是國內養老地產至今仍沒有可預期的標準化盈利模式,大家都還在探索中前行。目前老年公寓做的比較好的有保利、綠城、萬科、遠洋等,各家有各家的模式,孰好孰壞目前都還言之過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作中出現腦梗這算工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