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的情緒人人都有,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是需要一個出口發洩。我覺得我是一個很看得開的人,至少是很多事情看得開,或者說是看得淡。這種性格讓我不必糾結於很多讓人煩惱的人情世故,但是也讓我有一種縈縈繞繞在身邊無法消散的疏離感。我生長在一箇中產家庭,父母關係和睦,對我也是愛之甚篤。似乎對於家庭的任何抱怨都是我的做作矯情。
回覆列表
-
1 # 老劉講體驗學
-
2 # 黃崢博士
先回答一下標題問題——
人們通常並不需要定期做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是個人出現一定的心理或現實衝突、困擾甚至痛苦時,會考慮尋求的一種專業幫助;也有少數人想透過諮詢更好地探索和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希望達到更健康、滿意的人生。無論是哪一種,都帶有一定的需求和目的性,而不是按年度來“定期”就診看看。
雖然心理諮詢不是定期做的,但現在一些單位或機構開始把“心理檢查”作為年度體檢專案的一個部分,這種做法倒是值得推薦。體檢者透過機器完成一些自助評估,對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可以進行篩查,方便體檢者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小問題儘早調適和解決。
再稍微迴應一下題主描述的個人困擾——
題主的描述中,比較突出的是“疏離感”這個詞,而且看起來比較持久(“縈縈繞繞在身邊無法消散”)。這種人際疏離或隔膜的感覺,常見於迴避型的依戀關係,也可能見於某種解離狀態。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能妨礙親密關係的建立,也就是在戀愛、婚姻、親子關係中會產生不良影響。這兩種情況的形成原因都比較複雜,中產家庭環境和父母看似和睦的關係(有的和睦關係並不是真的親密,而是因為也比較疏離而沒顯現出什麼矛盾)並不能保障孩子心理必然健康。如果你長期帶有這種感受,不妨找一個心理諮詢師聊聊。
在中國,心理疾病以及看心理醫生還沒有被公眾接受。心理諮詢師的數量還非常少,從業環境也不太好。不像美國,看心理醫生可以走醫保。
於是,人們有了心理問題,一般是自我消化,或者找朋友傾訴。有的人由於心理問題解決不了,對自身的健康與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當然,更多的是,大量心理問題沒有被意識到,大量的心理病人沒有被照顧好。
我在石屏縣中醫院做諮詢,那是雲南的一個小縣城,接待的多是農村病人。但你能想到嗎?那裡的病人有30%有心理問題,多是焦慮症。
龍學軍院長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醫生,每週坐兩次門診。他對我說,當今華人的心理問題很嚴重,很多病不只是肉體上的問題,而是身心一體的。如果你不懂心理學,不瞭解病人的心理狀態,用藥肯定效果不好。
也因為華人對心理問題的忌諱,龍院長在病人面前並不說他心理有病,而是在治療的時候,實際按他的判斷去用藥。因為,如果你說他心理有問題,他會和你急的。
相信再過十年,等華人的生活水平與綜合素質再提高一些,那時能夠科學地看待心理問題,能夠定期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