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飛影
-
2 # 易清塵1
區塊鏈是人工智慧的平臺。
公眾化,透明化,加密是它的重要屬性。
政務,金融,交通,醫療,資訊資料庫等無所不包。
是勢在必行的工具。
-
3 # 宜時合不
個人認為太高看區塊鏈了,區塊鏈應該和二維碼對標,假設之後某一天區塊鏈技術進入實用階段,那就和現在的二維碼應用一樣,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會在很多應用中使用,但不可能成為核心,而且演算法成熟後也不存在技術壁壘。
-
4 # 在下秦公子
2016年開始接觸區塊鏈,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且不論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是否真的是新經濟的三駕馬車,單就區塊鏈是中心驅動力這一點而言,我想說這話的人,應該是考慮到了區塊鏈的本質屬性才這麼說的。
炒幣嗎?顯然不是。炒幣的問題,監管者早已重拳出擊了,所以無須咱們討論。但是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是大力支援的,很多地方也都出臺了扶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比如杭州和廣州,我們的央行也有專門的區塊鏈研究團隊。所以,本篇答覆我們聚焦到區塊鏈何以能夠成為中心驅動力這一點上。
大家都知道,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把我們所有人都連線在了一起,徹徹底底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包括一些組織的架構。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度普及,網際網路本身的一些缺陷暴露出來,所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尖銳。比如:
你的個人隱私資料自己並不可控,被人隨意收集、利用,網路騷擾、詐騙、勒索層出不窮黑客攻擊、病毒氾濫等安全問題頻發,個人資料的安全性無法得到徹底保障匿名放大了人性的惡,隨意謾罵、人身攻擊事件時有發生,違法成本太低而追蹤維權卻代價高昂為了與陌生人進行合作,不得不借助於第三方中介的擔保,但如果第三方本身有失公允,則完全的公平無法保障……
所以,人們開始尋求通過一種技術,來規避上述的問題,通過技術來建立信任、保護隱私、追蹤犯罪、確立權屬等等。
後來,這個問題被一個網名叫做中本聰的人給突破了,他在2008年的時候在網上釋出了一篇名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及其協議》的文章,這就是後來被稱為比特幣的加密數字貨幣。需要強調的是,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但比特幣不等於區塊鏈。
區塊鏈最大的特點就是信任,所以國內的一些大咖曾經一度希望為區塊鏈正名,將其改名為“信任鏈”或者“公信鏈”,但由於“區塊鏈”三個字早已名聲在外,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區塊鏈雖然技術複雜,但是原理其實不難。本質上就是一個公共賬本,所有人都有機會往賬本里新增交易資料,具體誰來錄入,取決於誰搶到了記賬權,而搶記賬權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做一道數學題,誰第一個給出正確答案,誰就搶到了這個區塊的記賬權。至於這個數學題是什麼,我們不需要關心,總之就是一種很複雜的演算法,現階段是SHA256,要解起來非常難,人力解不了,需要靠計算機長時間的運算。那些專門購置電腦進行這種數學遊戲的人,俗稱礦工,因為他只要搶先解出了某個區塊的數學題,就拿到了這個區塊的記賬權,而拿到記賬權的獎勵,就是系統會發給礦工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我們需要知道的一點,是區塊鏈的精彩在於區塊裡的內容,而不是挖礦的獎勵。
技術原理我們不多說。我們重點來看看這種設計的好處。
首先,由於記賬權每次都要搶,這樣也就排除了現在的資料庫管理員監守自盜的情況,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區塊的資料該由誰來錄入。而區塊鏈中的資料一旦錄入,任何人也無權更改,包括寫入者本人。所以,你不用擔心自己的資料被人非法篡改。
其次,加密是區塊鏈的基石,公鑰+私鑰的配合,既能保證交易的全網廣播,又能保護個人隱私的不被洩露。在區塊鏈裡,沒有你的授權,誰也無法訪問你的資料。
再次,區塊鏈沒有中心,交易直接在兩個個體之間進行,這樣就不會有中間商賺差價。
還有,區塊鏈的執行不依賴某個組織或實體,而是由千千萬萬個使用者組成的分散式系統,所以也不用擔心資料的儲存者或者運營方非法訪問你的資料。區塊鏈真正實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
最後,區塊鏈是公共賬本,這意味著在授權或已公開的前提下,所有交易都可以溯源,你甚至能一路追查到你現在使用的這枚區塊鏈的產生時間和所有者。最神奇的地方,在於,這個賬本,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下載,在自己的手機或電腦上執行。
可能有點枯燥,舉幾個例子好了,我們最怕開各種證明了,結婚證、學位證、出生證、單身證……等等等等,非常煩惱,如果把這些資料直接登記在區塊鏈上的話,那麼你任何時候,只要現場展示或者郵件傳送給對方一個區塊鏈地址(比如二維碼),對方就可以看到相對的證明資料。在國外,有不少區塊鏈愛好者,就直接把自己的結婚資訊植入到區塊交易資訊中,永久的保存於區塊鏈之上,以後永遠都不需要再開證明,因為證明就在鏈上,誰都可以經授權後檢視。又或者,由於區塊鏈是可程式設計的,所以,你可以把你跟對方的合同寫進區塊鏈,然後設定好觸發條件,一旦條件滿足,資金自動轉移,誰也別想後悔或者耍賴,這個學名叫智慧合約。此外,我們都知道,Sunny是最好的反腐劑,如果把個人資產上鍊,因為可溯源,那麼受賄的行為將無處遁形。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區塊鏈這麼好,能直接建立信任,那為什麼沒有見到大規模的應用呢?答案是區塊鏈只有等到賦能產業的時候,才會徹底爆發。但現階段,區塊鏈還有很多自身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只有區域性的應用,目前來看,金融行業和版權行業用的較多。不過,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看到,區塊鏈技術更新迭代的非常迅速,所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區塊鏈將大有所為,它對於人類社會的改變,不亞於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改變。
其他問題,限於篇幅,不再展開。
總之,我們要明白,信任,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區塊鏈正在試圖以一種技術的方式,重新構建全新的人類社會信任建立機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夢想,影響會非常深遠,所以才有區塊鏈是核心驅動力這一說。至於區塊鏈最後是否真的能夠實現它的理想,提升全人類的福祉,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5 # 思襄創智匯
區塊鏈是中心。首先,它是解決人與人的權益關係,資料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問題。物聯網是物與物之間關係,物也是屬於人的,人工智慧解決效率,但核心是資料運算,因此也是建立在資料產權明確基礎上的。
-
6 # 下鄉知中
誰說的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是新經濟三家馬車,還把區塊鏈作為中心驅動力。這種說法有一種濃濃的炒幣客的味道。拉著大家熱炒的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為區塊鏈站臺麼?
什麼是新經濟?
馬雲說新經濟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新經濟,但是這個只是人家的發揮。
新經濟是建立在資訊科技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並存,經濟週期的階段性特徵明顯淡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
核心是資訊科技革命和制度創新。表現是錢值錢。大家都有工作。同時一起一伏的經濟週期變長或者拉平。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都是資訊科技革命的組成部分而已。哪裡就是三駕馬車了。
資訊科技革命,也可以叫做數字技術革命。數字技術革命的幾個表現形式可以化為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和大資料。這5個方向的革命。最終使生產效率極大提高。國界壁壘逐步消失,最後做到經濟形態的資訊化和全球化。如果說,在這些方面。那個對經濟的驅動力最大。那麼無疑是人工智慧。
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62%。人工智慧可以應用於每個產業和每一個生活場景。最令人感到激動的和近在眼前的人工智慧應用。就是汽車的無人駕駛技術。當行駛在一條道路上的每一輛汽車,只是人工智慧的一個終端。而所有汽車將行車一個智慧行駛的大腦。再沒有車禍,再沒有堵車。這個對經濟的驅動,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切身體會的。
所以作為中國經濟動力變革的新引擎,人工智慧將為各個行業尤其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全新視角,締造一種新動能。
-
7 # 科技動力
如果僅從這三駕馬車中看,顯然人工智慧是中心驅動。人工智慧是終極需求,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物聯網、區塊鏈是重要的技術支撐,沒有這二者則人工智慧無從實現。離了人工智慧,這兩項技術發揮價值的場景就少了很多,所以人工智慧是這三駕馬車的核心驅動。
-
8 # 工程互聯
BTC證明了區塊鏈去中心化交易技術的可靠性,臉書釋出Libra進一步優化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使用,相信,區塊鏈技術必定會是數字金融的首選,無論是物聯網、人工智慧,都離不開金融的輸血,這個意義上來講,區塊鏈是新經濟的驅動力,,
回覆列表
關鍵在於大家對自己智慧手機的定義,如果大家發現自己的智慧手機才是新金融體系的新基礎設施,那麼,賬目是不是分散式的記載在大家的智慧手機之上?是不是分散式記賬?是不是提供基礎設施的大家應該獲得公共網路的控股權?股權是不是基礎信譽?是不是有價值?以這個基礎價值為抵押,每個賬號是不是可以發行提貨權?
因此,如果大家發現大家的智慧手機是新基礎設施,大家就會發現:賬號即區塊,區塊有股權,股產提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