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便吳
-
2 # 天使的眼淚Toutiao
華為走的諾基亞路線,人們都以為諾基亞死了,其實只是手機業務不行了,諾基亞照樣活的好好的,就專利費就夠活了,還活的很瀟灑
-
3 # qzuser9245187
華為早晚也會上市,現在他不差錢,任正非一個老狐狸會看不出來上市能圈錢的巨大利益,但是現在不能,為什麼呢?一旦華為高調上市,華為內部員工持股能抵抗巨大利益?想想都知道任正非有多麼狡猾!
-
4 # 使用者4845008814517
華為的軟文和水軍第一就夠了
上市估計可以被吵到10萬億,嚇死我了,30年後華為在國內地位像三星在南韓了
水軍們估計在寫我這個題材的文章了
-
5 # 靜香03
有很多種賺錢的方式,可以當主業當副業的職業有很多,關鍵看你的知識儲備和能力了,這裡分享一個門檻低,人人都可以的小技巧。只要用心你絕對可以。
首次登入填寫新使用者專享邀請碼【1457118231】還可以領取一個現金紅包的獎勵!最後,就是按要求每天閱讀新聞,視訊,分享。這個極速版裡有簽到,開寶箱,閱讀,看視訊等等的任務攻略,是目前接觸金幣到兌換現金靠譜的軟體!
-
6 # 靜墨書跡
華為,無需上市,因為它的現金流太有保障。而且資本市場是無硝煙的戰場,入市於其無利。
任、孟父女,非普通商人,乃民族英雄。
-
7 # 大李老李和小李1001
上市是因為已經沒有機構或個人投資人能夠出足夠的錢了,所以只能面向社會公開融資,比如如果全國每人可以投一塊錢,那就可以融資13億啊
-
8 # 如風般自由的孩子
華為內部融資,員工內部股,華為員工肯加班都是因為有好的分紅收入預期,一旦內部股和獎金出現問題,估計形式會急轉直下,成為奮鬥者的前提是給足夠的錢。華為的穩定是用錢鑄就的,很現實。
-
9 # 景色沁人
內部抬銷股權,外部熱錢湧入,業績反哺收益,水漲船高!總結:和炒房排隊一個模式,但需微量業績支撐即可。若萬人員工公司,可以如此操作擴張,吸收外資。
-
10 # 不花公子
華為實行了全員持股,員工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這種股份其實是虛擬股,不是真正法律意義上面的股份,而虛擬股是可以被增發的,員工想要認購這樣的股份,就必須花錢來買,那麼這樣的資金就會成為華為的一部分資金,那麼華為就有了資金,因為這個內部融資,所以華為可以在幾年之內迅速得到資金,用於華為的發展。
另外就是華為現金流正常,不缺錢,也不需要過多融資,華為是一家優質的企業,既然是優質的企業,對於供應商和銷售渠道都有著較強的議價權利,華為的應收賬款就會少很多,資金迴流快。
-
11 # 飛狐客
其實說起來一點都不復雜,就一句話:
華為之所以強大,還能不上市融資,就是因為在股權制度上大刀闊斧的改革。
1、員工購買股票,走出早年經濟困境
華為創辦後不久,就開始實行最基礎的股權定價,1元1股,鼓勵員工購買股票。也正是因為這種內部融資,才讓華為走出了早幾年的經濟困境,度過了市場危機。隨著華為資產越來越大,早期投資華為的那些內部員工也都獲得了好處。
後來,華為甚至跟各大電信管理局合資成立了一家新的控股子公司,華為電氣公司,目的就是跟這些客戶搞好關係。有這個公司,就繞開了很多棘手的問題。
但是後來華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一些功臣們開始了股權之爭。
比如李一男當時的得力干將,研究萬門機時候功勳卓著的劉平,2003年劉平把華為告上法庭,原來之前他已經做到了北京研究所所長兼總經理的位置上,但是他的野心開始蠢蠢欲動,2002年他脫離華為,任正非則把他手上的354萬股權,兌換成354萬人民幣,一次性給他。但這一下卻激怒了他。
在這之前,華為電氣公司被愛默生電氣收購了非核心業務,華為電氣改名叫做聖安電氣。而在清理股權的過程中,員工紛紛要求多加股權,開價1:7,最後商討後改為了1:4,也就是說華為電氣員工離開華為,可以得到1:4的股權折現,那麼只給劉平1:1折現,他當然不滿意。甚至很憤怒。
此時的華為深陷世紀之訟,正在焦頭爛額,而劉平的起訴更是雪上加霜,公司很多元老也紛紛效仿,把華為告上法庭。
幸運的是這次並沒有公開審理,才沒有釀成更大的麻煩。此時任正非才意識到,華為的股權制度已經漏洞百出,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
此時任正非拿出了30億資金,宣佈華為內部80%以上員工,都擁有公司舊部股票的購買權,也就是說,華為內部已經成了一個小型的股票市場,大家可以出資購買股票,也可以選擇賣出股票而離開。
這個舉措讓華為在困難時期,仍然有比較充裕的資金流。要知道畢竟這是個十幾萬人的公司,每人拿出1萬元,那就是10幾億,但同樣每人兌現1萬,就是十幾億資金的損失。
所以當時華為其實挺危險的,如果經營不能夠持續好轉,華為很可能會遭遇到股票的兌付危機。可能一下就垮了。任正非弄不好也要跑路了。
跟那些P2P不同的是,華為確實有強勁的實業在支撐。這才能夠穩定住內部員工的投資人,大家看到公司持續向好,所以才會願意持有股票而不兌現。
另外,讓公司的內部股票流通,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再擔心有人離職,會讓公司產生資金壓力,以前都是公司拿錢出來接回離職者的股票,現在則是員工自願購買,不需要公司再出資了。等於進一步的緩解了公司資金的壓力。
最後一步,任正非成立了華為控股,徹底清理股權,將過去員工隸屬的華為工會和華為技術的股權,全都裝到華為控股裡面。
接著壓縮期權的額度,為原來內部股的三分之一,每年行權最多隻能四分之一,這樣還是為了降低華為的資金負擔。也縮小了新老員工之間的差距。在分配體制上,全公司更加趨向於公平。這就極大的調動了新員工的積極性。
任正非還為了鎖定員工,幫助員工向銀行申請貸款,來買華為的股權。
員工只需要出15%的錢,其餘的都可以貸款,而股權會押在銀行,這樣就相當於分散了風險,也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
相當於加了6倍的槓桿,收益就更大了。
買華為的股權,要比買房子更划算。
所以經過這一番嚴密設計之後,達成了一個多贏的格局:
員工更願意買公司的股權了,因為有巨大的收益,而他們多持股之後,幹勁也就更足了;
對於華為來說,更多員工拿走股權,也就保證了公司的資金流充裕,同時把風險分散給了員工和銀行;
而銀行也覺得這是個好生意,隨著華為的成長,這些股權不斷增值。銀行也能通過利息收益,分到一杯羹。
-
12 # 可來股票
華為融資的根本在於盈利能力!
大家都知道華為融資靠員工持股,大部分的股份都分給員工,任正非只佔有華為股份的1.01%,華為這種股權結構有什麼優點?是如何替代上市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員工持股是通過“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來實現的,相當於一個華為員工持股平臺,不過這個股權是虛擬股權,只能在內部進行交易。
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
1、方便管理。華為股權激勵和轉讓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實現,同時員工如果離職或者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華為也會收回其股權,因為是虛擬股權,回購價格由華為決定,一般離職回購價格高點,而違規回購價格則很低,保障了華為的權益。
2、絕大多數利潤分享給員工,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華為把98.99%的利潤分配給員工,這體現出任正非的魄力,華為的分紅不是畫餅,而是實實在在的金錢,很多員工也會那一些分紅繼續買華為的股權,等於提供持續融資。
3、培養了員工的“狼性”。華為崇尚“狼行”文化,有能力的人上位,獲得更高的工資、更多的股權,然而員工只享有分紅權,卻很少參與決策。這在傳統股份制企業中簡直鶴立雞群,和兩千年前的大秦帝國類似,最終打破傳統的華為迅速崛起!
當然,我認為華為能維持這套模式的最根本原因是擁有強大盈利能力,2019年實現營收8588億元,同比增長了19.9%,直逼萬億關口;淨利潤62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914億元,同比增長22.4%。
兩千年前的大秦按軍工授予爵位,如果總是打敗仗,那麼這種激勵將毫無意義,正因為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才會形成良性迴圈,讓大秦越來越強大。
當今的企業也一樣,很多企業想學習華為模式,然而利潤的匱乏,讓它們的股權激勵僅僅是畫餅充飢,實際上遙遙無期,所以盈利才是企業經營的根本,包括融資。
-
13 # 互金圈
華為不上市,是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早期華為是通過內部發行股票,員工認股的方式籌措資金,後續隨之規模的擴大,知名度的提升,華為逐漸開啟債券市場和銀行市場,華為的融資渠道是內部和外部結合的方式。
內部融資內部是通過員工持股,員工購買公司股票,員工獲得分紅和股票溢價收入,我有很多朋友在華為,對於在華為待的時間長的員工,其工資收入只佔小部分,而分紅和年終獎是佔大頭。
外部融資華為的外部融資主要通過發債和銀行借款,其中發債分為國內和國外,華為剛剛在國內第一次發行60億人民幣中期票據,華為曾經在海外發行相關債券,包括兩期人民幣點心債和四期美元債券。
2018年底,華為總借款661.70億元,其中固定利率長期借款為307.62億元,利率為4.07%;浮動利率長期借款為354.08億元,利率3.82%;從利率看,華為的融資質量非常高。
華為償付能力如何?任老非常重視現金流,現金流充足是公司不受制於人,能夠長期發展的前提,截止2018年末,華為現金和現金等價物1841.06億元,而華為短期借款才27.38億元,總借款699.41億元,2018年末,負債4327.27億元,總資產為6657.92,資產負債率為64.99%。短期還款及償債能力充足。
綜上所述:華為雖然沒有上市,但是資金來源多樣化,加上公司有核心競爭力,自身的造血能力很強,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資金問題,相反不上市,能夠讓華為更專注於長期的核心技術的投入,而不是上市後由於股東的壓力,專注於短期收益,降低核心競爭力。
-
14 # 晨雨細曲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華為在任正非領導下是永遠不太可能上市的。為什麼不可能上市呢?原因有如下幾點。
持股比例問題只有華為股票的大部分是華為內部的員工。而創始人任正非僅僅只持有1.14%的股權。而這樣一個股權就意味著華為不可能會上市。因為如果要上市的話,就必須把員工持有的股權全部收回來才能上市。但是這筆資金是大的驚人的。不要說員工肯不肯賣,就算肯賣華為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拿得出這麼多錢來收購員工手上的所持的股份。
而且員工可以根據所持有的華為股份,每年可以分到相當豐厚的利潤。既然有這筆利潤,那麼為什麼員工要把股票賣掉呢?如果華為不收購回員工這部分股份,那麼無法上市,但是如果花太高的價錢收購這些股份,華為的上市就意味著要虧本吶,華為又為什麼要去上市呢?這就陷入了一個死迴圈,上市意味著要收購股份。收購股份又意味著要花重金。花重金又要意味著虧本。那本就企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盈利為導向的,即使不上市也沒有關係。
上市的目的大部分公司之所以上市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對外能夠發售公司的股票,讓很多散戶或者投資人能夠,購買公司的股票。購買股票中獲得資金,提供給企業發展。一般來說,公司之所以上市的目的,也就是說白了,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來發展公司,或者說的難聽一點就是為了圈錢。
而華為缺錢嗎?根據華為的財報顯示每年有幾百億上千億的純收入。這足以證明華為根本就不是一家缺錢的公司。他們的現金流非常的充足,並且現金資金儲備非常的良好。那既然是一家不缺錢的公司,並且資金儲備非常良好,又為什麼要對外發行股票去圈錢呢?
而且一旦上市,可能會有人攜巨資購買華為的股票,從而獲得入主華為董事會的資格。一旦入主了董事會,可能就有了相應的投票權和改選董事會的權利。那麼這樣的話,任正非或者其他現在的華為高管可能就喪失對華為的控制權。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你認為任正非或者華為現在的高管會去這麼做嗎?
總結所以綜上所述,華為不可能會去上市的。原因是因為員工持有的股份太多。想要上市就必須購買員工的股份。而購買股份需要花掉大量的資金。並且華為現在資金儲備和現金盈利都非常的良好。根本不需要通過上市來獲得更多的資金髮展。並且如果上市,可能會喪失對華為的控制。綜上所述,華為不可能上市,也沒有必要去進行融資。
-
15 # 壹號股權
企業融資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融資,也就是股權融資;第二種是間接融資,也就是貸款,主要是銀行貸款為主。華為雖然沒有上市,但是他也可以通過這兩種融資方式進行融資。
1、股權融資我們通常所熟知的股權融資有兩種,第一種是投資機構的投資,通常是見於天使投資、VC投資、PE投資等等,這是專業的投資機構和基金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而企業通過出讓/稀釋股份獲得融資。
第二種就是IPO融資了,這是最容易融資的,也是最方便的融資,公司的股份完全就完全流通了,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變現,IPO是合法的向公眾募資的融資方式,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企業希望IPO,比如前幾天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融資880億港元,而2014年的時候在紐約融資來220億美元。
公司上市以後,股權融資的渠道就更多了,可以通過定向增發來獲得資金來收購資產,擴大公司的業務,也可以通過股權質押來獲得資金。
股權融資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通過向員工融資,也可以說是股權激勵,華為是這方面做到極致的一家企業,華為通過這種方式,把員工的資金再回流到公司,再次用於公司業務的拓展,而員工也能夠獲得公司的分紅。這是一種雙贏的機制,華為公司已經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數百億的資金。這個已經堪比是上市融資了。
2、債權融資華為一直是深圳市的重點扶持的企業,本身企業的質量也非常好,所以,從銀行獲得資金用於公司的發展是另一條道路,而現在的華為已經可以通過發行債券來獲得資金了,截止2018年12月底,華為的未償還債務餘額是699億元,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而華為的債務機構中,人民幣債務餘額佔比25%,約175億元,而其中的美元債務佔比73%,約510億元;而這些債務中,1-5年的佔比60%,約419億元,5年以上的佔比34%,約238億元;而債務的型別中,信用貸款是大頭,佔比53%,約370億元,而公司債券是44%,約307億元,而擔保貸款僅佔3%。
下圖是華為截止2018年末部分未償還的債券明細,比如2017年發行的債券,規模是10億美元,期限是5年;比如2015年5月發行的10億美元規模的債券,期限是10年;比如2016年4月發行的20億美元規模的債券,期限是10年。
其實從融資的角度來看,目前的華為和上市公司無異了,上市公司能夠獲得的債權融資方式華為都會獲得,而且利率還非常低。
-
16 # LeoGo科技
華為員工持股由來
我們將目光轉移到1990年,已經成立了3年的華為,改變了原來的持股方式,華為員工可以以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華為的股份,這種購買股份的方式,實際上就是華為員工持股,虛擬股的由來。
但是,上千個股東可不行,這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呢?怎麼辦呢?華為通過三次操作,將形成了如今任正非和華為工會委員會共同持股的方式:
華為技術公司工會持股61.86%+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股33.09%+華為新技術公司持股5.05%。
華為技術公司工會持股88.15%+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股11.85%。
任正非持股1.1%+華為技術公司工會98.9%。
通過三種股份的收購,如今形成了獨特的華為股份形式:任正非持股1.01%,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股98.99%。
融資是什麼?
融資,就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在2001年之前,華為最早的方式是,在華為工作滿一年的員工可以購買公司的股份;而在2001年之後,任正非覺得這樣不行,我們得改變這種方式,於是,虛擬股出現了。
虛擬股的意思是,華為會根據員工的表現,決定他能夠獲得的股份數,員工可以按照當年淨資產價格購買虛擬股。所以,你如果有了虛擬股,可以獲得每年的分紅,雖然沒有表決權,離職後還得將股份回購,這些都說明了,實際上,虛擬股這是存在於華為之中。(圖來源於網路。)
所以,虛擬股解決了華為融資問題,確這種融資能夠比其他的一些企業更有向心力,更缺乏風險性。
虛擬股的未來
我們知道華為雖然在1月份通過五家中資銀行的一筆5年期銀團貸款籌集了140億元人民幣,可是華為確實還是以虛擬股作為融資的主要方式,可是:
如果華為業務增長變慢,或者出現負增長,那麼享有虛擬股的收益降低,會不會影響華為的收益?
如果華為出現了虛擬股的員工因為財富的增加而缺乏了狼性文化,這樣的華為會不會比較有風險?
其實,虛擬股可能還是需要不斷完善,這需要更多的方式的契合,管理制度的變化,激勵制度的完善等等。 -
17 # 逐風9527
總的來說,華為的融資渠道有兩種:權益性融資和債務性融資。
一
權益性融資,對華為來說,也就是內部融資,向內部員工派發股票。
這種融資方式,自1990年開始,至今共實施過四次——
第一次,是在1990年,當時的參股股價是10元一股,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
第二次,是在2000年,實行的是“虛擬受限股”。
這是一種虛擬的股票,持股者可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沒有所有權和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公司時自動失效。
第三次,是在2003年,此次是以運動的形式,號召公司中層以上員工,自願提交“降薪申請”,實施管理層收購。
第四次,是在2008年,此次配股的股價為4.04元一股,年利率逾6%,幾乎包括了所有工作時間一年以上的員工。
二
債務性融資。
這種融資渠道,分為四種方式——
1、集團內擔保借款。
2、信用借款。
3、應收賬款融資。
4、公司債券。
甚至,為了發行公司債券,華為還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了兩個全資子公司:尤拉資本有限公司和格拉資本有限公司。
自2012年開始至今,華為已經發行了6次公司債券。
其中兩次發行的是人民幣債券——
第一次是在2012年,發行人民幣債券10億元,三年期。
第二次是在2014年,發行人民幣債券16億元,三年期。
其餘四次,都是美元債券。
第一次是在2015年,發行美元債券10億美金,十年期。
第二次是在2016年,發行美元債券20億美金,十年期。
2017年又發行了兩筆:一筆是10億美金,五年期;一筆是5億美金,十年期。
不同期限的利率不同。
……
-
18 # 原界視角
對於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融資的方式有很多,並非只有上市這一條路。
企業融資方式企業融資方式可以分為兩類: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
債務性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和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權益性融資主要指股票融資。
重點來了:債務性融資構成負債,企業要按期償還約定的本息,就是俗話說的“欠債要還錢”,債權人一般不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股權融來的錢構成企業的自有資金,投資者有權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有權獲得企業的紅利,但無權撤退資金,企業也不用還錢。
所以,企業並非只有上市才能融資,也並非只有上市才能用股權進行融資!
歷數華為的內部融資方式華為成立之後,通過內部股權激勵計劃,一方面是企業獲得了大量無息或低息的資金,另一方面也讓核心員工分享了企業的成長收益。華為獨特的內部融資方式,也是其取得成功的一個原因。
1、創業期股票激勵
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當時參股的價格為每股10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華為採取這種方式融資,一方面減少了公司現金流風險,另一方面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
2、網路經濟泡沫時期的股權激勵
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時期,IT業受到毀滅性影響,融資出現空前困難。2001年底,由於受到網路經濟泡沫的影響,華為迎來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此時華為開始實行名為“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物件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物件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是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發行維護了華為公司管理層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不至於導致一系列的管理問題。
3、非典時期的配股
2003年,尚未挺過泡沫經濟的華為又遭受SRAS的重創,出口市場受到影響,同時和思科之間存在的產權官司直接影響華為的全球市場。2003年的這次配股與華為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三個明顯差別:一是配股額度很大;二是兌現方式不同,往年積累的配股即使不離開公司也可以選擇每年按一定比例兌現;三是股權向核心層傾斜,即骨幹員工獲得配股額度大大超過普通員工。
4、新一輪經濟危機時期的激勵措施
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面對本次經濟危機的衝擊和經濟形勢的惡化,華為又推出新一輪的股權激勵措施。2008年12月,華為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價格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範圍幾乎包括了所有在華為工作時間一年以上的員工。
以上可以看出,華為僅僅通過內部股權激勵的融資形式不僅可以增加公司的資本比例,緩衝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局面,而且還將員工的人力資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緊密聯絡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體系。
剛剛,華為就通過發債的方式進行融資9月11日,華為提交發債檔案,首次在境內發行公募債券。此次華為共發行兩期中期票據,金額均為30億元,共60億元,期限為3年。兩期的註冊總金額則為300億元,其中,第一期的主承銷商是中國工商銀行,第二期由中國建設銀行承銷。評級機構也給出了AAA的長期信用等級和債項評級。
不過,這次公開發債也讓人重新認識到了華為的實力。為什麼呢?
因為在市場公開發債,需要公佈近幾年審計後的財務報表,華為的財務資料顯示,其現金太豐富了,高達2500億元,其中1200億元是銀行存款,可以隨時動用,流動性非常好。
對於不缺錢的華為為什麼要發債,最主要的原因是:
華為要通過發債的方式進行融資。這一重要的舉措,既是華為融資渠道的新佈局,也讓大眾更加了解華為的公司架構、股權結構、資金狀況等等。所以,對於華為這樣的公司來說,融資渠道非常多,並非只有上市這一條途徑。
-
19 # 熊貓投資
大家都知道,企業上市後,可以發行新股進行融資用於企業的經營發展,那麼對於華為、老乾媽這類不上市的企業,又該怎麼辦?要從何處融資呢?
現金流在財務學上有句話,叫做“現金為王”,一家企業其實如果擁有足夠健康的現金流,甚至大部分時候都可以不需要融資,華為的現金流就非常的優越,龐大的現金流也是京東之前一直持續虧損,但是企業卻蒸蒸日上不斷髮展的原因。
銀行融資在中國有幾百萬家企業,但是A股上市的企業裡只有3000多家,所以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無法通過發行公眾股進行融資的,而銀行就成為大部分企業融資的首選渠道。華為雖然現金流非常健康,但是現金流是持續的流入,不是一次性流入的,因此當有重大投資計劃或臨時資金週轉需求,而自有資金短期不足的話,就會進行銀行融資,以華為的財報資料來說,融資個上千億都不成問題。
內部認籌或引入戰略投資者企業未上市無法向公眾發行新股籌資,假設到銀行融資,銀行也不願意貸款呢?那麼還可以認籌,比如向內部員工借款或者引入其他戰略投資者,這都可以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華為目前並未引入戰略投資者,而是一家全員持股的企業,那為什麼華為會是全員持股的企業呢?
這就要說到90年代的事情了,當時華為可沒有現在這麼風光,剛剛起步沒多久,在銀行又無法貸到款項,舉步維艱,因此任總就搞出了一個內部的股份,員工可以認購這部分股份,成為華為的股東,認購是需要資金的,因此就可以從員工中融到一筆款項,這是早期華為解決資金鍊緊張的方式,不過目前這個方式已經基本用不到了,現在華為員工的股份基本都是按照年限及貢獻獎勵分發獎勵的。
總結上市其實就像是引入投資者,投資者投入了資金,獲得股份。華為擁有幾十萬員工,在員工都認可這家公司的情況下,即使銀行不貸款,華為完全可以通過內部增發新股來融資,而不需要去證券市場上上市,畢竟引入不熟悉華為的人,可能最終還會影響華為的發展。
-
20 # 白刃行走
融資分為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
日常我們所說的上市融資,主要是股權融資,股權融資的成本相對較高,因為投資者未來需要分享公司的利潤,因此一般情況下,企業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主動的選擇股權融資。
當然了,這麼說有點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很多企業都在積極的上市,因為股權融資可以讓自己的資本變現,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好處,比方說擴大公司的影響力,降低融資成本等等。
可是單純以融資來說,債權融資的成本要低於股權融資,特別是對於華為這樣大型的公司來說,一方面具有非常多的硬體設施可以作為抵押,另一方面具有非常強勁的現金流,可以很容易從銀行處獲得低息的貸款,甚至於各家銀行都搶著給華為放貸,因為要找這樣一個優質的債權客戶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除了債權融資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獲得資金,比方說賣出一些子公司或者是出售一些專利等等。
對於一個發展確定性非常高,且很容易可以獲得外部非股權融資的情況下,公司是不願意上市的,因為一方面股權融資成本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公司上市以後會面臨很多的監管問題,甚至會發生控制權的戰鬥等等問題,極端情況下,還有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出現。
因此,是否上市取決於需求
回覆列表
上市是為什麼?為了快速擴張,為了分攤風險,為了收回投資。
上市有什麼不好?上市了要照顧股東利益,還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嗎?上市容易失去控制權,看看萬科的控制權爭奪。上市的公司的長遠目標回暴露,科技公司怎麼立足長遠。
華為為什麼要上市?創始人的目標又不只是為了錢,又不想跑路。內部融資,加上良好的信譽銀行融資就解決了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