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佑中華31427467

    養生專家英年早逝,讓人一頭霧水。指導別人養生的同時,自己應該是身體健康,結果專家先走了。事實說明他的養生......。

  • 2 # 月牙痕1

    生命需要養生?就己走入誤區。生命自然而為,立命於天地間,受惠於自然洗練,享受四季輪迴寵愛,順應時勢百變之法,守護極簡純粹之情。

    生命需生養生?困了就睡,餓了就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天時地利盡人為,順日月星辰享陰陽平衡。

    生命需要養生?生命定是遇上不自然的習性,有違生命自然法則的干擾多,貪婪慾望超出生命的重負,生命原本乾淨輕盈前行,無端揹負的包袂才知生命何其艱率。

    生命需要養生?學會節制少許慾望,遵循自然有序遠離無度非分之念,生命不易不被塵囂而失恬淡之心。

  • 3 # 使用者情感領域創作者

    我看到這些專家說:健康養生不一定長壽.象梅墨生如果因養生不能長壽而早逝.那他這傳授養生只為了什麼?錢.名.利!真正養生,應晒在Sunny下.多服務與民眾,讓人民看到實惠和好處,象鍾南山院士.一切為了人民!

  • 4 # 行者悟語

    唉!可惜了!

    天天忙著教導中中國人民養生長壽!

    自己卻抽出時間養生,

    耽誤了長壽!唉!

    希望梅先生下輩子別弄養生這個行業!

    風險大了點!

  • 5 # 西蘭花子

    我姥姥,天天吃剩飯,不懂養生,不會廣場舞,更不會保健,偶爾喝二兩,無辣不吃飯,今年96。有時人要相信一句話,人的命天註定,該活多大一定就,所以所謂的養生純屬無稽之談,只能說生活中注意一些,懂得調整,就歐了………

  • 6 # 秋水伊人134820626

    人各有天命,老天註定你啥樣就啥樣,就像醫生也會生病一樣。所以順其自然的活著,用太苛求養生什麼,過了就成了負累,不用在乎生命的長短,每天都能開心,有質量的活著就好。

  • 7 # 七天科學塑身

    對於梅墨生先生我們不是很瞭解,他一直傳播的養生心法主要源於道家,與中醫的底層理論架構一脈相承,嚴格來說道家思想屬於哲學思想體系,而非自然學科,二千多年來一直沒有與現代科學形成任何有效的融合,依舊獨立於現代科學體系之外。

  • 8 # 夢中有星辰

    養生,養生,修身養性,自然生命久長。

    大家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所以,很多哪怕不是養生專家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真正讓人身心健康的要素,是自己的情志,也就是心情。

    真正的養生者,首先要做到情志平和,而後是作息規律,再次是運動適量,最後是飲食健康。

    養生專家也是人,醫者尚不自醫,這是古時就有的道理。

    我們平靜溫和的送走他,然後積極的面對自己的人生,豈不更顯豁達。

  • 9 # 愛花妹

    養生專家的認證不科學。

    個人認為,要成為養生專家,不僅要有系統的養生理論與實踐,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活到過90歲,這樣,就杜絕了哪些短命的所謂“專家”,更有說服力。

  • 10 # 蒲公英的傳說

    養生專家59歲就駕鶴西遊,有點不可思議,我記的有的養生專家到處開演講會,如何養生,如何保健,人的正常壽命是125歲,如不活到這個歲數,就是養生方面做的不到位,自己把那些歲數弄丟了,請問專家,自己把那六十多歲弄哪兒去了。

    其實人正常的活著,講保健,講養生我都贊成,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因地制宜,我們北方人,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之際,也就是種小菜之時,種的品和可多了,菠菜,白菜,茼蒿,香菜,茴香,水蘿蔔等等,應有盡有,想吃啥來啥,綠色蔬菜,一點農藥不打,誰吃誰健康。

    另外人應該有保健意識,剩飯剩菜壞了,堅決不吃,少吃油炸和淹制食品,每天加強鍛鍊身體,再加上一個良好的心態,不用專家說,我們也會長命百歲的,活出自我比啥都重要。

  • 11 # 坐在海邊看日出888

    養生是最近十幾年才流行起來的。養生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追捧。無非就是想通過養生讓身體更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正是人們有了這種願望和想法,各種養生專家,養生節目,養生講座,養生書籍,養生用品,養生保健品如雨後春筍般一樣風起雲湧。養生不僅帶動了養生市場的快速發展,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養生專家。梅墨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養生講座,養生理論,養生食譜不僅受到了廣大養生人士的喜歡,也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人們為了養生,沒有不敢嘗的藥,沒有不敢花的錢。聽講座細心認真,飲食起居謹小慎微,無論走路,睡覺,吃飯做飯,喝水,都嚴格按照養生知識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生怕沒有按要求去做,起不到健康長壽的作用。

    梅墨生作為一個養生專家,之所以過早的離世,說明養生不是萬能的,也不能保證讓每一個人都健康長壽,養生專家也不例外,養生知識懂得再多,再注重養生保健也不可能不得病。人的生命誕生於自然,也必須要順其自然。一個人的生命長短,除了與人體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以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健康飲食,淡然的生活心態,才是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的主要原因。養生雖然對健康有益,但不是對人人有益。不能盲目跟風去養生,要根據自己的體質,身體狀況和身體需求,科學去養生,健康養生。痴迷養生,過度養生,不僅達不到真正養生的目的,而且還會適得其反起到副作用。農村那些長壽老人一生也沒有刻意去講究養生,日日粗茶淡飯,吃肉抽菸喝酒,依然能夠身體硬朗,健康長壽。除了與生存環境有關係以外,常年勞作,生活習慣好,樂觀豁達,不追求名利,不胡吃海喝才是長壽的真正原因。而我們生活在城市的人,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和精神追求。違背自然生活規律,追求物質生活享受,缺乏運動和鍛鍊,既傷害透支了身體,也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埋下了疾病隱患。這樣的生活狀態和或方式,即便是吃再多的養生藥,吃再多的養生餐又有什麼用呢?現在的養生知識視訊,養生知識講座其實就是為了利益對人們的一種誤導。專家只講養生,只推銷商品,卻不告訴你怎麼針對自己的身體去養生?什麼樣的人適合養生?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養生。一人講養生,全民去照搬,不出問題才怪。所以,要想讓自己身體好,健康長壽。那就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淡泊名利,合理膳食,注重休息,經常鍛鍊,樂觀生活。即便不養生,也會減少患病的機率,讓自己的生命走得更長遠。

  • 12 # shaxian128

    確實有幾個對養生很有研究,在書法藝術領域很有才華的大師級人物命都不算很長,最典型的就是洪丕謨和梅墨生,這兩位,人品都很不錯,他們對養生都頗有研究,按說仁者壽德者壽,可以活得更長些,可事實上,他們不算長命,因為他們並沒有達到全國平均壽命,因此我們對此非常疑惑,怎麼解釋呢,或許真得是天妒英才!

    洪丕謨,男,漢族,1940年11月生於上海,2005年5月22日因病在上海逝世。1958年就讀於上海市衛生局中醫大專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20年。1981年棄醫從文,到上海華東政法學院語文教研室執教,1986年在該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從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學術委員。

    梅墨生(1960年—2019年6月14日),出生於河北,號覺公。齋號為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國家藝術科研課題專案評審專家,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中國書法院、臺灣藝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員。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副祕書長,中國武術七段,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

  • 13 # 赫姐愛生活

    養生專家就一定要長壽嗎?醫生就不生病嗎?就像牛肉麵裡一定有牛肉嗎?

    壽命與遺傳有關,也和其他很多因素有關,這一生中經歷過什麼,處在什麼環境中,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許多知名保健品公司的Quattroporte都英年早逝,難道保健品就是沒用的嗎?

    看問題不能絕對話,對結果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養生也是一種經驗科學,並不是說養生就不得病,就一定會長壽。只能說在可能範圍內,在我們已知的範圍內,儘可能的降低對身體的損害,讓我們更健康。

    不排除有些人沒有養生而健康長壽,但那畢竟是少數,不能以少數人的結果當成規律。

    養生專家和醫生所提供的建議是建立在眾多實驗結果上的。就像過馬路,不是所有橫穿馬路的都會遇到車禍,難道我們就不遵守交通規則了嗎?

    生命是自己的,對於我們自己只有一次。對別人來說是個故事,對自己來說就是個事故了。

    對於養生專家和醫生,我都是深懷敬意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劃出健康的交通規則,是否遵守,在於自己。

  • 14 # 0大木瓜0

    這個問題要辯證地去看,養生專家不一定都長壽,長壽者不一定都是養生專家。

    美國有位女子游泳隊教練,他帶領的游泳隊屢次獲得世界大賽冠軍。可就是這位奇葩教練,竟不會游泳。一次,姑娘們拿到冠軍後,一高興忘了他們的教頭是旱鴨子,拎起來把他扔進池子裡去了,好懸沒嗆過去。

    這就好比養生專家必須長壽,游泳教練必須會水一個道理。梅墨生都是養生專家了,還著名了,竟然沒活過我們普通胡吃海造的老百姓?游泳教練被扔進水裡,好懸沒被水嗆過去?這沒有道理吧?

    在文學圈子裡,有個外行很納悶的現象。號稱大名鼎鼎小說編輯,不會寫小說,詩歌編輯不會寫詩歌。當然,也不是全部。有的詩歌大編輯不信邪,心說:“咱成天鼓搗這玩意,看也看會了。”於是,就斗膽揮筆寫了一篇,拿到自己編輯的雜誌上去了,還得了個什麼獎。可讀者並不買賬:“寫得什麼玩應啊?”

    所以說,很多專家是專攻某領域理論學說的,不一定就親歷而為。比如,梅先生專攻養生理論,自己不一定就能做到。

    總之,養生總比不養生強。養生就會健康、快樂。人們通過科學養生,把身體調整更好一些,把生活過得更美一些,不養生肯定不行。

  • 15 # 聆聽鳥語

    不能僅用一個個例就否定了養生的一切,科學的養生是非常有用的。據說,梅墨生14歲開始學習長拳,25歲練習太極拳,他一生注重養生,曾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諸多養生經典理論文章。比如,“太極養生”“子時不睡覺,一天沒精神”,“白練不如一站” 等養生觀念,教導大眾注意養生。可是時常把養生掛在嘴邊的他,最後卻年紀輕輕因癌去世。所以,從這一事例上,很多人認為,“養生沒用!”

    可是,據普查發現,隨著養生理念的推廣,人們通過從飲食、運動、作息等方面進行養生,患病率和癌症死亡率都是下降的。尤其在日本,國家甚至規定了男性和女性的腰圍範圍,如果在體檢中,血脂、血糖、血壓裡有一項不合格的話,就必須要在三個月內自行減肥,如果減肥失敗,就要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飲食控制教育和法律處罰,所以,在日本除了相撲運動員,幾乎沒有胖子。因此,日本人國家的患病率,以及乳腺癌、宮頸癌等死亡率都是很低的。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日本的平均壽命83歲,其中男性80.5歲,女性86.83歲,為全世界最高,而這一紀錄已經保持了近20年。所以說養生還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科學的養生更有用。科學的養生,一定是嚴格控制飲食、作息、習慣,以及堅持適當的運動和鍛鍊得來的。如果只是懂一些養生知識,但是卻沒有付諸實踐,那麼這樣的養生是不會有效果的。

  • 16 # 西虢話健康

    對於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因病逝世,我認為梅墨生不是養生專家,他其實是一個畫家而已。說他是養生專家只是徒有虛名。

    作為畫家,為了追求藝術的高雅,和作品的完美,往往廢寢忘食,投入了全部的身心和心血去工作的,其實他患病應該早有徵兆,梅墨生得身體外形瘦弱,應該是腸道有問題,腸道內有包塊,對於攝入的食物不能充分吸收。

    還有梅墨生在2019年5月18日,標題的《失眠》的文章,再次說明梅墨生應該有失眠症或者抑鬱症存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是說他有失眠症,晚上睡不著覺,對於後人是善意的提醒,但是在我看來,不只是好話,也應該承認他真的有失眠方面精神疾病。

    梅墨生講的讓生活慢下來,是因為他練太極拳時間太久了,因為太極拳是一個動作緩慢,行雲流水的拳術,他想讓生活慢下來,其實他的內心非常矛盾,由於疾病的折磨,又想在畫畫這條道路上,提升很高的造詣,又想慢下來享受生活,還要不斷追求美術作品的完美無瑕,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梅墨生的生活工作習慣的不規律,可以看出,根本是缺乏最基本的養生習慣。

    梅老是由於長期的失眠,情志抑鬱,肝氣不條暢,導致氣滯血阻,腸道不通暢,形成腸道積塊,最終天長日久形成腸癌,奪去了梅老的生命,真是太惋惜了!

  • 17 # 陌白的情感當鋪

    人類的死亡因素主要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影響,先天的主要是家族遺傳史,尤其是直系血親如果患有惡性腫瘤或者其他疾病,後代就屬於高危人群。

    後天主要跟生活習慣有關,如飲食結構,運動頻率,作息時間等。

    養生:指有目的的通過各種手段養護人體生命的行為,即包括生理層的養生注重身體機能的維護和康復,也包括心理層面的養生,強調內在的精神的平衡祥和。

    網路上很多人會說梅先生59歲就病逝而得出養生無用論。一件事情的的結論一定有很多內在因素組成,如他本人的家族疾病史,還有他的後天生活飲食習慣等,更要從大概率的資料來看,目前普遍來說,注重養生的人平均壽命要比不養生的人壽命更長。

    目前生物科技技術已經相對發達,很多癌症超早期都可以通過特定的檢測技術能夠發現,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依舊是我們延長壽命及提高生活質量的主要手段。

    年過三十以後,建議定期做體檢,目前女性重點篩查專案如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四十歲以後可以重點篩查心腦血管疾病,有吸菸史的可重點篩查肺癌。四十五歲以上的可以篩查大腸癌等,另外消化道疾病也需要重點關注,而有家族遺傳史的疾病屬於體檢必查項。

    適當藉助現有的醫療裝置及生物科技技術對自己身體做個全面綜合的評估,可以在後續的養生活動裡做到有的放矢,更有利於延年益壽。

  • 18 # 觀易國學

    其實梅先生的注重養生的原因,是和他的經歷密不可分的。

    梅先生自幼學習傳統書法、繪畫,在成名前,每天都需要埋頭苦練,進行創作,有時候一天甚至低頭十多個小時,也忽略了養生。

    經過一段時間對身體的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在之後的採訪中,梅先生更喜歡談養生的話題,將心得分享給大家。

    但他在59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這種反差讓人覺得養生就是個笑話,一時間輿論也鋪天蓋地而來。

    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梅先生得的是腸癌,而腸癌和飲食以及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腸癌的發病率,要注意的是,降低、而不是杜絕!

    他過於相信自己的養生方法,而忽視了全面體檢。我們要明白,無論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都不可能完全杜絕疾病,只是機率小很多而已!

    除此之外,人的壽命也和家庭遺傳有關,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也不能否認的。

    梅先生家庭情況不甚瞭解,故此不談。

  • 19 # 帥爺爺好健四清茶

    著名養生專家梅墨先生59歲早逝了,著名的健身教練馬華40幾歲就死了。快樂大師李勇50幾歲也死了。這些都跟我們的身體健康有關係的,梅墨先生為中中國人指導養生,馬華女士帶領中中國人健身,李勇先生為中中國人引領快樂。

    可是他們過早的死去了,這是為什麼?說明什麼?

    我感覺與養生配方有關係,不是多品種食品混合起來食用,就對身體有好處。因為任何一種食品都有相剋的東西,就是說事物都有相宜相剋一面。所以食品儘量不能混搭食用。

    能不能長壽,我認為,就是讓身體內的垃圾毒素越少越好,身體才能健康,才不能得大病,才能長壽。

    有病了,是因為身體內垃圾毒素多了,五臟六腑生存的環境惡劣了,五臟六腑承受不住了,才生病的。

  • 20 # 思想人99638797

    一個養生專家就這麼突然走了,難免讓人對其“養生經”有了質疑!

    中國當前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過3億,養生成了社會的焦點話題。很多老齡人過去是犧牲健康拼命賺錢,今天女兒成家立業了,自己懈下了家庭擔子一身鬆,大部分老齡人有了閒時,沒有喜好或習好填充自己的空餘時,難免結合現實去“跟風”,難免會想到花點錢買健康,也就把興趣點投入到了養生學的關注上…

    正是在這個大勢的情形之下,養生學燎燃掀起,電視網路平臺養生廣告和養生產品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同時也催生出了養生產品的營銷團隊,正當的,非正當的養生商品都被包裝上陣,以至有了虛假廣告,有了流動營銷團隊的套路式詐騙…

    國情現實是有了一個大的需求養生產品的消費群眾,也催生出了一個五花八門的養生產品和營銷渠道,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消費群眾中的無數人,盲從中找不著方向…

    市場上的流動營銷團隊讓人不放心,於是有了觀眾“聚焦媒體看專家”!梅墨先去就是這個養生學火熱的形勢之下,被媒體推薦在觀眾面前的一批養生專家之一,因為梅墨生有一套觀點獨到的養生經(理論),並且得到了有關營養專家以及個別醫療專家的肯定,才被多家媒體推薦網傳,才有了眾多聽眾和關注者!

    人們關注養生經的同時,本身都很好奇:這養生學的理論一套接一套的層出不窮,你養生專家本人的生活模式是怎麼樣的呢?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地區,那些長壽老人的生活方式,是怎麼樣被你養生專家整合到一起而有了生活模式其長壽訣竅的把握呢?其養生祕決是否真的與世界上那些(或部分)長壽老人養生模式同步呢?這些養生學的理論達人是不是都會成為今後的“人為長壽者”呢?無數養生學的愛好者,特別是該領域的粉絲群,對養生學專家的生活動態,帶著關注的神祕感和興趣凝聚,興致勃勃遊蕩在這個養生學的理論神話裡,指望著獲取心靈慰藉和健康長壽…

    沒想到一個養生學的理論專家,正當壯年之時就這麼走得突然,沒有預兆,帶著無數關注者的興趣點,帶著還沒來得及完全釋放的“養生經”離世了,難免讓無數觀眾留下了深沉的遺憾!怎麼就這樣不經意間走了呢?

    2019年8月15日,中國酒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仙逝享年112歲;2017年6月4日,中國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仙逝,享年108歲。

    2019年6月14日,著名養生大師梅墨生先生過世,終年59歲。

    還有,當年在央視熱播的那個健身教練馬華,中國健美第一人,喊著天天跟我練每天五分鐘,結果40歲的年齡就掛了…如果在今天,又是一個超級網紅中途夭折!

    以上資料表明養生不如喝茶,喝茶不如喝酒!綜觀世界的長壽老人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因為很多長壽老人並不喝茶,也不喝酒,上面兩位泰斗只是生活中的個例。

    這裡,無數觀眾不禁要問:養生專家過去所講的訣竅又在哪裡?養生不就是長壽嗎?自己的命運就把握不了,過去的“一切所說”,能成立嗎?養生學理論可信度有多高呢?

    本人認為,縱觀養生學理論是存在質疑的,根本點是養生理論通過實踐論證困難​!因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保健養生主要是攔截疾病偶爾發生,理論上要找誘因,真正的基因遺傳帶來的疾病是沒法設防的,正真的有效預防,又是一項能抑制遺傳密碼的生物學系統性工程,比破譯螺旋式遺傳基因密碼還要難!當前的人類,只是邁出了識別遺傳密碼的第一步,識別遺傳密碼鏈中的差別點(非正常點),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這也意味著抑制遺傳疾病,還是一項有待後來人拓展開發的工程。不是一套養生經所能望梅止渴的!

    退一步來說,即使擺脫生物學論證,集累養生學實踐資料,也是一項慢長的考證過程。憑什麼證明某種食譜和生活模式健康長壽,只當拿出同一物種同一基因差別養育,經歷幾年或幾十年,有了差區的死亡時間資料集累才能證明。比如拿短命類動物白鼠、相對長命的猴子、長命的人,因為同一物種的個體基因有差異,本身就存在壽命差異,為了淨化差別,只能拿同一窩母體產下的白鼠通過實驗養存比較;猴子是個好動的靈長類,實驗差別養存就困難得多;人還要拿雙胞胎來比較養生模式就更困難了,首先涉及到了禁固人權自由行話題,這也決定了人的養生實驗資料把握是不可能的!這也意味著養生健康的資料,只能通過短命的動物實驗獲取,而進行類比推理,根本無法從人的身上獲取。

    然而,被無數關注者所推崇的養生學專家,憑什麼獲取了養生的實踐論證資料呢?事實上根本沒有,他們只是看到了中國老齡化社會,有了一個巨大的養生保健需求市場,才有了順勢而為“營養學研究”投入…這個“研究”本人看來,與生物學遺傳密碼不沾邊,與差別養生的實踐資料不沾邊,才有了只為“興趣而至”的,無法論證的“養生經”騰空而出!是值得質疑的!

    思想人寫於湖北天門19年8月25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四十六渾身疼怎麼回事?到醫院又查不出原因。誰有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