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君先扯一個關於“初心”的現實事件。
老李餵了一隻信鴿,非常珍愛,可是有一天信鴿突然被頑童用彈弓打死了,老李痛不欲生,就想給信鴿火葬。烤著烤著,肉香撲鼻,老李就買了兩瓶啤酒……
我們相信,老李的悲慟是真的,老李要火葬也是真的,可是漸漸地,初心就變質了。
現在切題,談曾國藩。他天生愚鈍,但笨鳥先飛,終於考取功名,高中探花,後被道光帝特意提為榜眼,如此皇恩浩蕩,正契合了他苦讀聖賢書所培養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初衷。
時值太平軍佔據東南半壁江山,英法聯軍發動“二鴉”之際,曾國藩授命毀家紓難,在地方編練湘軍,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搖搖欲墜的滿清政權,並在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巍然屹立,儘管在剿滅太平軍、捻軍以及天津教案等方面被人詬病,但從他個人修養,持家、為官之道上,他都無愧於“半步聖人”的美譽。
提住所謂的憤青,如果是憤世嫉俗的話,曾國藩年輕時因天性駑鈍,常常是被欺負的物件,但他並不是個慫貨。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後來做了大將軍,而那個屠夫與之相比,到底誰牛逼那還用問?
總管曾國藩一生,他從來就不是憤青,所謂的圓滑世故是官場安身立命之法則,而在波詭雲譎的晚清時期,他能身處其中儲存儒家匡扶濟世的品質胸懷,已殊為不易,所以,他的初心應該是從未被修改,而是一直儲存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們今天講“不忘初心”,其實很多人都和開篇那位給鴿子火葬的老李差不多,而像曾國藩那樣初心到死的“千古完人”,已經是鳳毛麟角,難以見到了吧!
另類君先扯一個關於“初心”的現實事件。
老李餵了一隻信鴿,非常珍愛,可是有一天信鴿突然被頑童用彈弓打死了,老李痛不欲生,就想給信鴿火葬。烤著烤著,肉香撲鼻,老李就買了兩瓶啤酒……
我們相信,老李的悲慟是真的,老李要火葬也是真的,可是漸漸地,初心就變質了。
現在切題,談曾國藩。他天生愚鈍,但笨鳥先飛,終於考取功名,高中探花,後被道光帝特意提為榜眼,如此皇恩浩蕩,正契合了他苦讀聖賢書所培養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初衷。
時值太平軍佔據東南半壁江山,英法聯軍發動“二鴉”之際,曾國藩授命毀家紓難,在地方編練湘軍,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搖搖欲墜的滿清政權,並在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巍然屹立,儘管在剿滅太平軍、捻軍以及天津教案等方面被人詬病,但從他個人修養,持家、為官之道上,他都無愧於“半步聖人”的美譽。
提住所謂的憤青,如果是憤世嫉俗的話,曾國藩年輕時因天性駑鈍,常常是被欺負的物件,但他並不是個慫貨。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後來做了大將軍,而那個屠夫與之相比,到底誰牛逼那還用問?
總管曾國藩一生,他從來就不是憤青,所謂的圓滑世故是官場安身立命之法則,而在波詭雲譎的晚清時期,他能身處其中儲存儒家匡扶濟世的品質胸懷,已殊為不易,所以,他的初心應該是從未被修改,而是一直儲存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們今天講“不忘初心”,其實很多人都和開篇那位給鴿子火葬的老李差不多,而像曾國藩那樣初心到死的“千古完人”,已經是鳳毛麟角,難以見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