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府山美

    本人親身經歷,去年懷疑自己得抑鬱症了,然後到精神病醫院,大夫啥都沒說,開了個單子叫我去抽血,然後做什麼腦電路啥的,忘記了,最後到一個房間裡做抑鬱症有關的提,後面給那醫生看報告,說我有嚴重的抑鬱症,需要住院打針,可我自己沒覺得那麼厲害,他說要開鎮定劑,我當時就不鎮定了,直接走了,後面啥事沒有,我感覺抑鬱症這東西要找專門的醫院,最後到北上廣深有資質的資源,二三線,三四線城市的都在忽悠人。

  • 2 # 郭金鳳心理諮詢專家

    這是個好問題,你不高興走了,說明當時醫生沒有讓你覺得這個驗血有必要!

    我不知道你是在什麼城市,到什麼醫院去做的檢查,我在北京,學臨床心理諮詢時到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衛生專科醫院)臨床實習過,著名精神科專家的門診我跟過很多,這些專家都是中國著名的精神科專家,他們在門診時不會輕易讓患者去驗血,首次門診會訪談很多進行評估,然後做診斷進行諮詢或治療。

  • 3 # 愛生活的小北北

    我覺得醫生這麼做肯定有他的原因。就像有時我們感冒發燒,去了醫院,醫生也會叫你去驗血,看看指標,才能知道你發燒到哪個階段了,才能對症下藥。

    而你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抑鬱症,醫生叫你驗血,你卻走了。你走可能是因為不信任醫生,怕他要你多做檢查浪費錢,是這樣嗎?

    首先,抑鬱症在醫學標準上,有一定的診斷標準,是需要嚴格的進行診斷的。其中就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器質性上的病變。雖然抑鬱症屬於精神疾病,但大部分的精神疾病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也常會伴有一些軀體症狀。而引起精神疾病,有些是遺傳性的,比如精神分裂症,而有些則是有器質性的(生理上的病變)。

    醫生的為準確診斷你的病症,讓你去驗血,我覺得是屬於標準操作流程中的一步。

    希望你如果覺得自己有抑鬱症傾向的話,可以儘早去醫院就醫。

  • 4 # 岐黃一一草木屋

    西式醫學研究的是人體血液,中醫研究的是人體內的寒水,兩套理論體系不同。

    你去找西醫肯定是要抽血,驗證一下血液是否病變。跟你自我感知無關,西醫只看資料不認人。

    找純中醫,不認資料,只認患者自身感知,中醫會通過,望診,問診,通過仔細交流(有經驗者)

    以及觀察大小便。可斷定你是否有憂鬱症。

    凡有憂鬱症患者,都是思維 睿智人。

    思慮過多。對身邊人和事過多刻求對錯。

    找純中醫,用純中藥調理一下,肝經。

    改變生活方式,走出戶外,多運動,多於人積極交流。宣洩一下不良思想有助於改善心情。

    憂鬱者經常失眠,有輕微的頭痛, 厭食。

    易宅居易封閉自我,不於人交流。長期對配偶不滿意,也是主因。

  • 5 #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

    抑鬱症還用檢查麼,自己失眠,受打擊刺激從陰影中走不出來,脾胃消化系統差,愛憂思悲傷,眼發直,眼裡含淚,嚴重的話有自殘,自殺傾向就是西醫的抑鬱症,還是主要與肝鬱脾虛受打擊刺激有關。

  • 6 # xiaofeipopo

    掛三甲醫院的心理科,醫生會問你症狀,然後給表格你填。根據結果來判斷你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屬那種心理疾病,輕度、中度、重度?要怎麼用藥?配合什麼輔助治療什麼的都會跟你說清楚的。不用驗血,不用其他的檢查。症狀不重建議你自我調整,多做運動,不要讓自己有過多空餘時間去瞎想。因為精神類藥物容易產生依賴,戒藥有點難。

  • 7 # 四川天美農業

    你確實為難西醫了……,他不知道怎麼治,只能讓你先把所有能做的檢查都做了,然後再告訴你,你沒啥問題,回去好好休息,注意放鬆心情就是了……,這確實也是別人的程式啊,沒有檢查報告怎麼判斷,怎麼循證呢?

  • 8 # 好好88116

    再去一家正經醫院,考慮要不要驗血,如果兩個專業人士都建議您驗血,那就還是快做檢驗吧。

    現在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礎研究進展很快,過去認為心理疾病,就是人太矯情,不像身體疾病有結構的變化。現在看不是這樣的,真真是身體的微觀結構有病變的,是可以查出結構變化的,從檢驗和影像都有表現的。

  • 9 # 最真實的記錄生活

    甭管你啥病,有沒有病,先花錢做各種檢查

    目的有三

    第一醫院多賺錢

    第二醫生有提成不可否認

    第三醫生為自己甩鍋

    醫生不是醫生,只是分析師

  • 10 # 阿寶146703120

    既然你這麼聰明,一天醫都沒學過都能自己診斷,自己排除其他風險,比從了幾十年醫的醫生都厲害,你應該自己買點藥自己在家治療啊,去醫院幹嘛呢?魯迅棄醫從文不是沒有原因的

  • 11 # 彼岸

    聽醫生的吧,可能會多花幾百塊錢,但是少走彎路。

    我18年年底莫名的每天發燒,還肚子疼,連著燒了四天去醫院,醫生讓我做肺部x光,我覺得肺部沒有不舒服,就沒做,然後去婦科看肚子,怕有炎症,婦科的查了沒有引起發燒的原因,讓我去血液科做血常規,發現血小板少,讓我第二天再做一次。

    第二天做了血常規,結果血小板迅速減少,懷疑我患了血液疾病,讓我準備住院做骨穿,即使現在不做也絕對不能離開醫院,我老公還在外地出差,嚇得連夜趕了回來,準備讓我第二天住院做骨穿檢查,這件事從頭到尾只有我自己覺得我沒病,第三天去醫院的時候我堅持再做一次血常規,如果有問題我做骨穿,沒問題再查別的,血常規出來後血小板又正常了,大夫的結論是吃退燒藥導致的血小板迅速減少!

    然後我們又回到了最初的呼吸了做了肺部x光,大夫一邊玩著股票一邊告訴我肺部感染,我說肚子疼,他說這個感冒就是身上肌肉痠痛,趕到你肚子上的肉疼了,還想再問他給趕出來了,嫌我們問的多!然後藥我也沒買,回家喝了點熱水好了……前後花了兩千多,抽了三管血,一片藥沒吃好了!如果最開始聽醫生的做x光,應該不會鬧出這麼個烏龍了!

  • 12 # 生活情感日記

    醫生讓你去驗血,可能考慮哪些疾病?哪些疾病可能出現抑鬱情緒?

    1.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患者,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低落、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與此同時,身體方面可能出現甲狀腺水腫、眼睛浮腫,化驗甲狀腺激素可以確診。

    2.糖尿病: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容易併發抑鬱症,而如果及時將血糖控制好,抑鬱症狀也會隨之消失。

    3.某些激素水平過高導致抑鬱症:如高可的鬆血癥、地塞米松脫抑制、腎上腺體積增大等。

    抑鬱症為什麼要驗血?

    大約一個月前我們科裡收治了一名抑鬱症的老太太,但是在供病史的時候都是老伴再說。

    問:“最近怎麼不好了?能和我說說嗎?”

    答:“她就是心情不好,情緒特別差,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以前還去跳跳廣場舞,現在就在家裡待著,總是莫名其妙的就哭了,還心煩,前幾天她突然說我死了你就解脫了,我就沒當回事,結果晚上她就喝藥了。我們都覺得她精神出了問題,所以來著看看。”

    問:“天氣已經不是那麼涼了,為什麼大娘還穿這麼多?”

    答:“她怕冷”

    問:“大娘您哪裡不舒服,能和我說說嗎?”

    答:“她不方便,做完甲狀腺切除術後嗓子啞了,就不願意說話了。”

    問:“大娘怕冷、情緒不好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嗎?”

    排除軀體疾病

    精神類疾病沒有什麼所謂的黃金標準,不像其他疾病,做個CT,或者核磁就能看出來。抑鬱症沒有一種做完就確診的檢查。那醫生為什麼可以診斷你患有抑鬱症呢?

    我曾經收治過一個患者,她主要覺得自己心慌難受,心跳快,覺得心臟要跳到嗓子了,渾身都沒勁。來到醫院後我首先給她做的就是心臟的檢查,難道這不是必要的嗎?首先我們要排除軀體疾病,沒有軀體疾病基礎才考慮精神類疾病。

    老年患者一般都會做個頭顱CT或核磁,意識障礙與間腦和腦幹網狀啟用系統損害密切相關,額葉和顳葉損害易致人格改變和精神病樣症狀。所以我們要首先排除腦部的急性病變。

  • 13 # 解憂心理醫生

    我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抑鬱症,結果醫生叫我先去驗血,我不滿意走了,你覺得醫生對嗎?

    這個問題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大家對心理問題的診斷程式不瞭解,缺乏彼此理解致醫生讓患者先驗血,患者不接受。

    現在很多醫患關係矛盾,傷醫事件,屢屢發生,很多都是與此次有關。

    醫生不理解患者的心情,患者不理解醫生的診斷程式;醫生不能以來訪者為中心,總用醫院模式對每一個患者。再加上這個社會,本來就信任危機,浮躁心理,騙局,導致大家對醫生有一種戒備心理,不信任心理,稍微有點不合心意,就會爆發出來。為此,社會,醫生,患者,都有必要反思,改進,心與心的面對。

    我從臨床心理學角度來談談!

    在臨床心理診斷上,我們先排除器質性病變,然而再看心理。這個有好幾道程式的。

    可能許多患者不太清楚這個程式,會覺得驗血不可思議。

    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工作程式

    1.分析求助者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基礎 2.與精神病性障礙相鑑別 3.與神經症性問題相鑑別(分析求助者的內心衝突型別) 4.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持續時間、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影響程度 5.形成初步診斷

    其他嚴重心理問題,精神問題,也需要先排除器質性病變,而抑鬱症診斷,排除詐病,器質性疾病,也是必須的。而抽血化驗,是檢查和排除器質性疾病一種方式。

    醫生風格,讓來看抑鬱症的人難以接受!

    每個醫生的工作風格不一樣,然而背後的模型和程式是一致的。而不同風格就讓患者心理接受不同。有的患者對醫生風格能接受,有的不接受。一個醫生也不可能適合每個患者。醫生可適當根據來看病人特點,改變自己風格。也許有的醫生會先和來訪者溝通,來訪者理解,這樣就好些。

    因為一般患者對診斷程式不瞭解,許多人會以為抑鬱症屬於心理問題,情緒問題,不是軀體疾病,與抽血化驗八杆子打不著。老百姓的認知,只有身體有病才抽血化驗的。

    所以,一上來就讓驗血,是有些難以接受。因此,能不驗血就不驗血。如果先驗血,也要先和人溝通好。

    希波克拉底:醫生三大法寶——刀械、藥物、語言。

    特魯多: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威廉奧斯勒: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和充滿可能性的藝術

    李中梓: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宜辨。

    如果一上來,就驗血,這樣的風格,勢必讓來看病的人,無法理解,無法認同,無法配合,從而產生極大阻抗,誤解,對就醫不滿意。

    老的醫院模式,讓來看抑鬱症的人無法接受!

    而醫院,一個醫生一天看看很多病人,和患者談的時間就少些,所以理解他們。在深圳康寧醫院,每個醫生一年要接待1000多患者,不可能每個都談50分。

    醫院資源有限,醫生和患者談的少,診斷好就是吃藥,即使抑鬱症治療也多數在這樣的模式下。

    對於患者,如果實在不滿意,可以找其他心理醫生,因為醫患關係,彼此信任,對心理問題的療愈非常重要的。在心理諮詢治療中,我們多次強調諮詢關係,諮詢聯盟。

    好在現在有的醫院在改變,結合心理治療。這就談的多些,容易獲得來看病的人的接納和認可!

    心理治療初期,往往很難發現,心理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 當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 建立了信任關係, 來訪者才會慢慢開啟心扉, 找到問題的答案。

    醫院和醫生是否可以學習借鑑,來訪者對這樣醫生滿意嗎?

    我就聽上海市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旭東說,在他這兒,他是50分鐘一個來訪者,像繡花一樣看病。

    來訪者可以找這樣的醫生或者其他醫院也可以改善,其他醫生也可以學習。

    問:您剛才說看了五個來訪者,醫院裡和諮詢室有什麼不一樣嗎?

    趙旭東:我是精神科的心理醫生。看的範圍非常廣,從酒精中毒性腦病,到兒童恐學焦慮都有,有諮詢有治療,但多數可以下診斷。大半不在這兒開處方藥,像今天的兩個來訪者,就不需要吃藥,堅持用心理治療就可以了;有的人不想吃藥,以為通過諮詢就能好,但我會勸他必須吃藥或住院治療。

    問:這肯定要依憑一些治療指徵,在這方面,您有沒有屬於個人的經驗分享?

    趙旭東:這需要非常豐富的精神病理知識的臨床經驗,如果沒有,再嚴重的病例到跟前他也不知道,還在諮詢,那就是胡來。但有的來訪者以為是滅頂之災、不治之症,反而並不嚴重,只需要心理治療就可以。

    問:但人們往往會覺得,到醫院就得開藥。我有個朋友失眠了,一到精神科就給他開安眠藥,這會不會有其他綜合醫院裡濫用抗生素的感覺?

    趙旭東:在這兒,我是50分鐘一個來訪者。在國內,這是很奢侈的事情。我會問得很仔細,知道他大概處在哪個階段,嚴重程度、緊迫性如何。很遺憾的是,國內醫療機構精神科大多沒有這樣的條件,可以預約來訪者。大多還是老的模式,來多少看多少,一天四、五十個,沒有太多時間問病史,無法探討到細緻的內心體驗和生活歷程,也沒辦法全面判斷人的人格特點、併發症及社會功能、關係等,當這些沒法展開時,最簡便的方式,就是使用藥物。這種模式很多來訪者不喜歡,醫生也不滿意。

    (這是許多老的醫院模式和醫生風格可以學習的,題主如果遇到這樣醫生可能會好些)

    問:這一現狀是否在改善?

    趙旭東:一時半會改不了。醫生在比賽看多少來訪者,這是荒謬的,精神科醫生不應該多看病。在這兒,我是故意的,我要做給他們看:精神科醫生,就是要像繡花一樣看病,這是我的老師華西醫院的袁德基教授曾教導過的。我不習慣,也不安心3分鐘看一個來訪者,我覺得這會傷害到他們。當然,有個補救辦法,就是另外可以預約再做心理治療。

    處理好醫患關係,最終目標一致!

    如果患者對醫生診斷程式、醫生風格、醫院模式理解,那會好接受些。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關係都理解,作為醫生,可以多些照顧患者心情,畢竟醫生行醫就是為了患者康復,為了達到治病的目標,站在關係來看病的人考慮下,這個小的行動,還是值得的!

    我們不僅看人的病,也看患病的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都是人,多些理解吧!相信良好的醫院關係,治療關係,諮訪關係,對抑鬱症治療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抑鬱症患者和醫生建立好關係,才好治療。

  • 14 # 老徐說事999

    要正確認識醫生這個職業,醫生其實和汽車修理工沒有什麼兩樣,

    都是技術工種,技術都會有高有低,

    素質也會層次不齊,

    不要進了醫院就一副把什麼都交給醫生了那種模樣,

    那樣醫生壓力也好大啊,

    畢竟人家在醫院上班只是為了工資而已啊,

    又不是救世主救死扶傷,憑什麼對你負責?

    你首先就不信任醫生,

    跟醫生站在了對立面上,

    還值得去看醫生嗎?

    不過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現在,重複檢查,過度治療,

    我兒子小的時候,2歲7個月除了爸爸媽媽,

    還不會叫別的,於是無奈帶他去醫院看,

    醫生連食物不耐受都開了單子,

    也是抽血的,孩子哭的哇哇叫,

    我也很好奇,孩子說不說話,跟食物不耐受有什麼關係,

    最主要是,通過查血和談話,

    醫生判定我兒子智力低下,發育不正常,也是把我們氣暈了,

    孩子現在4歲多,簡直是一個小話癆,

    聰明的不得了。

    很多時候也可能我們不瞭解的不是醫生,

    而是醫療體系,出問題的首先是體系上面出了問題,

    醫生要生存只能跟著體系走,

    全中國的醫院都這樣,

  • 15 # 美中嘉和-小和

    其實是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醫生要排除一些情況,而你認為抑鬱症是精神問題,跟血液一點關係都沒。

    那麼涉及到抑鬱症的成因問題。

    迄今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從醫學的角度,我們概括的總結為:抑鬱症的發病是遺傳、神經生化、心理社會(文化)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1、生理因素:

    1) 遺傳因素:顧名思義如果直系親屬中,曾有過多人患抑鬱症的病史,那麼你患病的機率就會比較高。且遺傳因素在心境障礙(包括抑鬱,雙向障礙)的發病因素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神經生化因素:有一些研究初步證實了抑鬱症的發作與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和受體功能的改變有關。目前5-羥色胺(血清素)假說比較常見,它是一種可以讓人產生愉悅感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水平低的人,就更容易出現抑鬱、衝動行為、暴力和攻擊行為。許多抗抑鬱藥都是通過提高腦內5-羥色胺水平來改善抑鬱情緒的。

    3) 腦電生理及神經影像變化:我曾遇到過很多患者或者家屬問我:得了抑鬱症,是不是腦子會變笨?抑鬱症會不會引起大腦器質性的病變?這種病變能恢復嗎?實際上,我們通過睡眠腦電監測、腦電圖研究、CT研究,確實發現抑鬱症患者的睡眠時間變短、覺醒次數變多,甚至一些患者出現大腦的一些區域萎縮(例如海馬、杏仁核等)。但這種病理改變通過持續服用抗抑鬱藥物,是可逆的。

    2、心理因素:

    性格內向,生活壓力過大無法排解,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如高考、長期沉迷於遊戲中,長期的負性思維,長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都是抑鬱症易感的原因。

    3、社會因素

    負性生活事件的發生,與抑鬱發作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有:喪偶、離異、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的軀體疾病、家庭成員重病或病故等。以上等因素都有可能促成抑鬱症的產生,如果懷疑自己的了抑鬱症,不要在網上給自己隨意下診斷,應當向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尋求幫助。

  • 16 # 黃河水清清

    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全國各地幾乎每天都有這種沉重的話題了,包括渣男渣女這些事情也有些多… ,色會很浮躁,人性扭曲,感情很脆弱,有些人不要尊嚴不要品德不要親情感情,都是不擇手段弄錢弄業績、貪圖小便宜,不幫助別人甚至不關心生活在身邊的伴侶,沒有愛,沒有感情,只有利益交織的一生,權宜利益的一世。這種人性堅硬冰冷如同行屍走肉,百毒不侵了。

    而我們40歲以上的,只要誠實善良的女人,就更懂得自己不要再勢利,更懂得堅持和珍惜,真誠體貼、懂得優雅,懂得拒絕外面的勾引,不朝三暮四,不欲壑難填,不去打擾那些背後有家室或有伴侶的老男人,懂得真心誠意的對待愛著自己的人,懂得拒絕外面的誘惑。如此,她們活著才能身心更健康,伴侶之間更幸福。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無比寶貴,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別傷害!

    信任,同樣是在日常生活細節中體現出來的起碼的關心,包容。沒有責任心,恩愛幫助。不懂得堅持珍惜,你經歷的越多,就肯定糾結痛苦懺悔一生!

    畢竟世間上所有的謊言、欺騙,不負責任,玩暖昧出軌,揹著伴侶在外面勾三搭四的人,這個人都是身心骯髒不健康的人。還是希望這種人對自己負點責,對他人負責,懂得尊重一下別人家裡的家屬、親人!如果偷偷摸摸的揹著伴侶出去找野的那種人,這非常糟糕,別人的家屬定將找上門糾纏。各種報應必將找上你們各自的家庭,這也很容易骯髒滋生各種疾病交叉傳染,餘生也將重疾纏身。

  • 17 # afei2019

    不請自來,說說我的觀點吧!

    找醫生看一種病,醫生的邏輯是雖然我只會給你看這一種病,但前提是要排除你沒有其他的千百種病,於是各種檢查化驗就來了,病人開銷和醫院收入就上去了,最重要的是人吃五穀雜糧全身各種零件不可能沒有點小毛病小損傷的,所以,萬一醫院出了事故就很方便推卸責任,沒做檢查的,責任在病人沒做檢查;做了全部檢查的理由是所有方面醫院都考慮到了,病人還是出問題了,我們盡力了。即便有些一眼都能解決的小問題,一樣要檢查,不然就各種為難,這個還不能說,公開說出來,有人說你遇到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好的,但去了醫院發現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我遇到過,廣中醫的*少虎,門口掛著他自己的私人診所廣告和收費,醫院掛他個專家號56塊,去私人門診掛號費100塊,我排了一上午的隊伍,他讓我去做彩超,於是只能第二天做彩超,做完彩超第三天找他去看結果,人家給我來了句,要掛號才能給你看,我氣不打一處來,說這樣不合適,人家就接過我的彩超結果看了一眼直接說:你這要做手術,沒有其他辦法,把我氣的。

    這是直接作用於人的事情,於是社會越變越沒安全感,既然人對人都可以這樣,大家就開始互相找平衡。老師在課堂各種不教,完了補課收紅包,不服的就各種欺負,不滿意的可以不來上學啊,但終究你家孩子還是要上學的;其他行業就不扯遠了

    抑鬱症這個有沒有必要抽血呢,從負責的角度,我覺得醫院確實有抽血的道理,毫無反駁的力度;但反之,從治療的角度,醫生開的都是各種通用的藥吧,系統上都有。前面第一段已經鋪墊那麼多了,接著問你有什麼不舒服什麼症狀,然後藥上不是寫的有用途嗎,對著開藥就是了。我沒覺得有哪個醫院專門針對病人專門治療的吧,僅此而已

  • 18 # 何英健

    我個人覺得,醫院本來就是商業機構,不管是從創收的角度上看,還是規避醫療風險的角度看上看,當然是應該驗的,其實有經驗的醫生,可能看一下就能知道是否得病,但為什麼還要驗?因為需要證據,通過資料證明患者真的得了這個病,再進行治療,可以減少斷錯症的風險,哪怕醫治過程中有什麼問題,這些證據都能保障醫生和醫院是按流程醫治,不用承擔重大責任

    從消費者角度去看,知識限制,醫生也沒有多餘的時間慢慢解釋,只有一個簡單的習慣性的理解,一到醫院,不管大病小病,先檢查,這就跟狼來了的故事一樣,不需要的時候,聽醫生說做檢查,拿了結果說沒事,又或者這家醫院上段時間已經做了同樣的時候,轉個醫院又要做一次,試多幾次,消費者自然會認為檢查沒有用,是為了坑錢

    反正,要醫病,只能全聽醫生的,要是半信半疑,那還不如不看,有一句話說得好明白,三分治療七分心態,所以會發現好多人平時沒事,感覺只是小病小病,一到醫院看完醫生,聽了病情之後,馬上好像不行似的,因為醫生總是先把最壞的結果先告訴你,然後再慢慢排查詢到真實的病情,所以如果不信任醫生,那還不如不要看了,至少還留著7七的好心態,說不定慢慢就好過來

  • 19 # 夏日的樹洞

    非專業人士,但因腸胃不好經常去醫院也住過幾次院甚至因心肌炎進過急診,我想作為一個患者來啊談談我的觀點。

    我一直秉承的是兩個觀點,一第個是病不避醫,有什麼症狀都詳細的和醫生說,因為我認為遺漏了什麼可能會影響我病情的恢復,甚至可能造成病情的惡化,換一種說法,也可能是我怕死吧。

    我秉承的第二個觀點,既然我來了就代表我完全相信你,我相信你的醫療水平、我相信你會對我的病負責,如果不相信我來就沒有任何意義,講到這裡我想講一個故事,是我今年上半年住院的時候,隔壁病床來了一個急診的大哥,好像是心絞痛打120急診進來的,醫生給他先進行了一遍檢查,然後給他打了一晚上點滴,第二天早上他自己感覺不疼了,就喊著要出院,點滴也不打了,檢查也不做了,從護士到護士長到主治醫生勸了好幾遍都不聽,後面還惡語相加,醫生也厭煩了,和他說你要走就籤個後果自負的單子趕緊走,我認為這是首先是一種不禮貌,如果你堅持要出院誰能逼你繼續待下去,為什麼非要惡語相加。其次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不尊重,半夜疼的站不住了進了急診,剛不疼就要出院,就算是個正常人也應該知道不可能這麼快就恢復健康吧,你得個感冒還要至少一個星期才好呢。命是我們自己的,信醫生總比信網上那些連一些正規醫療課程都沒上過的“磚家”靠譜吧。

  • 20 # 最酷的熊

    醫學中一種疾病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排查各種可能因素是或者不是根本病因,這本身就是醫療診斷的過程。

    患者根據自身的感受和已有的資訊作出自己的初步判斷,這些資訊對醫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往往不具備客觀性和科學性。

    例如,自己覺得抑鬱了,是不是滿足醫學上的抑鬱症的定義?即使是抑鬱的感覺,是單純的精神因素,還是內分泌的問題,抑或其他原因?所以,醫生還是需要根據醫學理論和檢驗結果來確定病因,並據此作出最後的治療方案和手段。

    患者所不能理解的是:驗血和主觀上感覺抑鬱有什麼關聯。從這個問題的表述上看,提問的患者並沒有主動詢問醫生,醫生也沒有主動地向患者解釋這其中的邏輯關係,這才是造成誤解的根源。

    至於很多評論者上來就說是“社會問題”,“醫生/醫院為了賺錢”,大多更是不理解的基礎上人云亦云的情緒發洩。實際上,沒有細緻地分析和嚴謹的邏輯,只是一上來就籠統地對事情做負面定義、發洩情緒,對事情不但沒有幫助,反而轉移了正確分析問題的方式,激化了矛盾,反而於事無補,徹底地陷入愚昧之中。

    所以,溝通極為重要。如果醫生因為患者眾多不能及時充分地解釋其中的關聯和邏輯,患者就要主動詢問,在這個過程中理解檢查手段和診治之間的邏輯和關係,自然會心理舒適,也會主動信服。讓患者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是醫生的基本素養和醫務服務的必要內容。

    如果患者詢問了,而醫生不能說明檢查方法和病情之間的關係,或者醫生不耐煩態度不好,則是醫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存在問題,需要改進。

    如果醫院的醫生負擔過重,已經無法讓醫生對每個患者仔細的解釋,則是醫院和社會資源不能滿足老百姓需求的問題,就需要政府等更高層面來解決,未必迅速,但是一定要有計劃。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還是因為過於主觀,溝通不足,不能充分地理解各自的能力範圍和責權利劃分所導致。對於這個例子,也許多詢問和多解釋幾句話就可以達到雙方滿意的程度。

    其實,這和吃飯點餐、預定賓館、打車去某個地方是一個道理,都是服務型別,都是需求提出和滿足需求的方案之間的匹配問題。

    以上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