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靜稀水
-
2 # 諾恩吉雅HL
“急遞鋪“最早的記載見於宋、金時代,北宋朝廷設立了急遞鋪,專門服務於軍事,分為步遞、馬遞、急腳遞,其中急腳遞傳送公文的速度最快,日行400裡,後來又出現了金字牌急腳遞,由皇帝御前直接發出,鋪兵腰繫響鈴,手執金字牌,兼程急進,接力傳達,規定晝夜飛馳500裡。同一時期的金王朝也設有類似的機構,同樣由軍隊掌控,傳遞公文的稱做都提控急遞鋪兵。
到了元代,元帝國空前廣袤的國土使得資訊通訊顯得極為重要,在成吉思汗時期,“四駿”之一者勒蔑就設計了快速騎兵承擔的軍事情報速遞系統,大汗的軍令可以在四十天之內從蒙古本部的克魯倫河直達裡海前線。在這一基礎上,元帝國建立的驛站達1383處,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行驛傳制度,兩都之間每十里設一鋪,其他區間十五里或二十里設一鋪,遇有緊急軍情,日夜兼程,換馬不換人,定製一晝夜最少走四百里。
1272年,國內外貿易都空前發達的元帝國不但飛速擴大急遞鋪規模,還將急遞鋪開放承接民間、商戶的重要文書和物品的傳遞,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民用“快速”。史料記載元代全國各地包括各藩國都設立急遞鋪:“凡在屬國,皆置郵傳,星羅棋佈,脈絡通通,朝令夕至,聲聞畢舉”。同時,商人使者只要持有朝廷的乘驛牌,就可以在元帝國和四大汗國間暢通無阻,沿途還可在橫跨歐亞的急遞鋪線路上傳遞緊急信件。
《元經世大典·急遞鋪總序》詳細記載了元代的急遞體系,明承元制,急遞鋪從鋪舍建設、內部經理、公文檢驗、包裝、交接手續,到急遞之法與對鋪兵的具體要求等,與元代完全同一模式。
急遞鋪體現過去國家領導人將十分頭急的檔案進行上傳下達,使國家的決策儘快得到實施的一種行為,它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