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地位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孔子時期,也是初創階段。此階段儒家的受眾比較少,才有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不過有點諷刺的是,除了僅僅是到了國境線的楚國和晉國以外,其他國家的壽命後來都不長,而且孔子自己也是一路艱辛,尤其是受困於陳、蔡。孔子主要在魯國從政,但是始終是被敬而不用。此階段的特點可以說是儒家不受人待見,時代特點是各國開始“無義戰”地爭霸,大家對孔子王道做法從骨子裡都不採納。

    孟子、荀子時期,也是儒家逐步發展的時期。此階段儒家開始比較正式地登上歷史舞臺。孟子也曾周遊列國,不過他的待遇明顯好過孔子,比如在齊國當了幾年客卿,與魏惠王、惠施有一定交流,儘管因為戰國時代殺伐爭霸的氛圍更勝於春秋、沒人有興趣慢慢實踐所謂王道,從總體上看其學說仍然沒有被接受。比較有成就的是孟子曾在小國滕國成功向國君推薦儒學,雖然滕國還是很快被宋國滅了。荀子則一生主要專注於學說的建立,例如天人學說、天道自然學說、人性本惡學說,此外就是培養了以李斯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學生。天人學說最後在後世被董仲舒推薦給漢武帝,而李斯模式的外儒內法則在公孫弘等人身上被繼承。可以說漢代的儒學興起,很大程度是荀子打下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爪槐能嫁接在皂角樹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