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之心靈

    《憫農》包含一首《鋤禾》,一首《古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表示的意思是:沒有種過地的人啊,你們知不知道你們餐桌上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的血汗換來的,不能因為糧食是農民種的,雖然特別廉價,但是來的真的很不容易。就說小麥吧,好的年景,畝產可達800斤左右,除去澆水的,化肥,農藥,翻地,收割,種子這些必須花錢的必須過程外,人工嗎?咱就別算錢。最後實際賺得300斤。所以真的很不容易。

    下面咱們說《古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不說了,說多了有淚。

  • 2 # 秦一農夫

    《鋤禾》為什麼又叫《憫農》?沒有為什麼,這兩種叫法實際上都不準確;它真正的標題是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也可以稱作《古風二首》,出自於《全唐詩》。《鋤禾》和《憫農》題目只是編者在收錄入小學課本時隨意所加。例如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但在另一個版本中又是這樣的:

    《憫農二首》的作者李紳由於幼年喪父,他是在母親的含辛茹苦中教養長大。十五歲李紳剛懂人事時,目睹農民勞作之之艱辛和勞動果實獲得之不易,深深感到每顆糧食確實"粒粒皆辛苦"。"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雖然天下的土地都沒有荒蕪,都種上了糧食,但是還是有餓死的農人……。強烈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終於促使年青的詩人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憫農二首》(也稱作古風二首),由於該詩語言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千百年來不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人們傳唱不衰,而且在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詩人也因之在歷史上獲得了"憫農詩人"的美譽。但令人遺憾的是步入後半生的“宰相詩人"李紳",生活卻變得十分奢侈,和年青時相比,儼然倆人而為同僚們所詬,但這是後話,與本題無關恕筆者不再贅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養狗,該養哪種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