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我想起自己青春期時影響我一生的一件往事。
【 我初中畢業時沒有上高中,而是考上當地國營單位的技校。那個時代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內心自得,信心滿滿。開學一週後學校組織體檢,也沒有當回事。沒想到過了幾天學校通知三個人退學,其中有我,理由是眼睛視力不合格。我非常生氣,父母得知此事趕緊託關係找人,但也沒辦成復學。內心還埋怨過父母沒本事。後來得知體檢只是國營單位內部子女要頂替名額的藉口。
此事之後沉迷了一個多月,經常泡遊戲廳,很晚回家。但父母一直鼓勵我再復讀一年初三,從新參加中考。復讀感覺很丟人,但又不服氣,那時自信心被打擊到極低,感覺又憤怒又奈,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為什麼偏偏是我?也不願意找小夥伴去玩,覺得丟人。
最終,還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勵漸漸地讓我走出困境,走上了另一條求學之路。後來回憶此事時腦中常常閃現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自大過頭是自卑
青春期時期的孩子,總是在自信與不自信的矛盾之間徘徊,一段時間自大一段時間自卑。因為總感覺自己獨立成熟了,能處理很多事情了,但實際思想和能力還不夠,不斷感受著“現實比理想更骨幹”。
2、陪伴鼓勵是關鍵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需要更多的鼓勵和陪伴,自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為他們遇到挫折後落差更大。父母切記不要因為失敗採用強刺激式的冷嘲熱諷,“當初就告訴你不行,你不聽呀”、“你可別再瞎折騰了,乾點兒正事吧”、“活該你不行”。鼓勵孩子總結經驗,思考過程,合理判斷。逐漸建立客觀的人生價值觀。
3、信任放手是基礎
中國家庭對青少年的教養觀念主要體現在一個字“怕”,怕孩子會如何如何?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未來不能怎樣怎樣?母雞護小雞式的培養孩子,很可能導致孩子真會出現如“怕”所願。時代在進步,父母的觀念卻落後,不焦慮才怪。
給孩子一個“我相信你能行”的空間吧。放手是為了更好的牽手,拉的越緊風箏線越容易斷。關在籠子裡是觀賞鳥,放入藍天的才是雄鷹。回想我們的青春期,是不是也重複著跳動不安的內心呢?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自己青春期時影響我一生的一件往事。
【 我初中畢業時沒有上高中,而是考上當地國營單位的技校。那個時代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內心自得,信心滿滿。開學一週後學校組織體檢,也沒有當回事。沒想到過了幾天學校通知三個人退學,其中有我,理由是眼睛視力不合格。我非常生氣,父母得知此事趕緊託關係找人,但也沒辦成復學。內心還埋怨過父母沒本事。後來得知體檢只是國營單位內部子女要頂替名額的藉口。
此事之後沉迷了一個多月,經常泡遊戲廳,很晚回家。但父母一直鼓勵我再復讀一年初三,從新參加中考。復讀感覺很丟人,但又不服氣,那時自信心被打擊到極低,感覺又憤怒又奈,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為什麼偏偏是我?也不願意找小夥伴去玩,覺得丟人。
最終,還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勵漸漸地讓我走出困境,走上了另一條求學之路。後來回憶此事時腦中常常閃現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自大過頭是自卑
青春期時期的孩子,總是在自信與不自信的矛盾之間徘徊,一段時間自大一段時間自卑。因為總感覺自己獨立成熟了,能處理很多事情了,但實際思想和能力還不夠,不斷感受著“現實比理想更骨幹”。
2、陪伴鼓勵是關鍵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需要更多的鼓勵和陪伴,自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為他們遇到挫折後落差更大。父母切記不要因為失敗採用強刺激式的冷嘲熱諷,“當初就告訴你不行,你不聽呀”、“你可別再瞎折騰了,乾點兒正事吧”、“活該你不行”。鼓勵孩子總結經驗,思考過程,合理判斷。逐漸建立客觀的人生價值觀。
3、信任放手是基礎
中國家庭對青少年的教養觀念主要體現在一個字“怕”,怕孩子會如何如何?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未來不能怎樣怎樣?母雞護小雞式的培養孩子,很可能導致孩子真會出現如“怕”所願。時代在進步,父母的觀念卻落後,不焦慮才怪。
給孩子一個“我相信你能行”的空間吧。放手是為了更好的牽手,拉的越緊風箏線越容易斷。關在籠子裡是觀賞鳥,放入藍天的才是雄鷹。回想我們的青春期,是不是也重複著跳動不安的內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