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奴
-
2 # 青楓雨霜
大家都知道,漢朝的時候北方有一強國匈奴,經常騷擾漢境,所以兩國不可避免的常發生戰事。而漢朝對付匈奴的策略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討伐,一種是安撫。衛青霍去病等武將自然是帶兵征討,而由於兩人能力超凡,所以經常大獲全勝,把匈奴打怕打服,這樣就能換來本國的安寧。另一種安撫政策,包括封官加爵,賞賜及和親等策略。當年昭君就是被漢送去和親的人,由於昭君容貌出眾,深受匈奴單于的喜愛。昭君犧牲自己一人,且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換來兩國數十年的和平。所以昭君比之衛霍二人,功勞有過之而無不及。
-
3 # 山么之說古論今
和親的根本目的就是漢族和匈奴兩族人友好和平相處。當年匈奴和漢朝邊防連年戰爭,百姓永無寧日。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兩員大將平定邊塞打敗匈奴多次,換得漢朝邊塞短暫安寧。昭君出塞後,匈奴單于與昭君感情很好,多年來未發動戰爭。在邊境安寧國家和平的貢獻方面,兩者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昭君功名能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原因如下:
第一,昭君出塞換取了漢匈幾十年間的和平。匈奴與大漢之間的和約,透過和親這種形式得到了鞏固,當然另一方面講,也是大漢本身具有強大實力威懾對方。畢竟約定這種事是雙方勢均力敵才能長久,昭君正是漢匈盟約的內容承載著和見證者。
第二,和親相較於軍事打擊,大漢付出的代價是最小的,衛青霍去病的千秋功業漢匈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於漢武帝時代有了亡國徵兆。漢家需要和平的外部環境,昭君出塞換取了和平,這是勝過衛霍的功績。我們之所以在文學中渲染昭君悲劇色彩是因為對昭君個人而言,遠嫁大漠,風俗不同,習性各異,客死他鄉,個人的命運經過歷代詩人的渲染好像和親就是卑躬屈膝,不是,這是一種政治手段,政治智慧。
第三,昭君換來的和平大漢朝與衛霍之間是兩種不同的選擇,和親不費一兵一卒,雖然不能揚中國威,但是給了漢朝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的機會和時間,同時也是一種對匈奴的分化策略,培植親漢勢力,有利於漢朝對匈奴的遙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