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喔喔的親生母親
-
2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育兒理念,已經被大多數中國家庭所接受與認同,科學育兒不僅會讓寶寶擁有高質量的童年生活,同時也是緩解都市夫妻育兒壓力,協調家庭關係的上佳之選。重視、加強和發展科學育兒是孩子自身成長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什麼叫科學育兒?
現代家庭因為經濟條件都比較好,都提倡優生、優育、科學育兒。然而,科學育兒涵蓋的內容非常廣闊,到底什麼叫科學育兒呢?
科學育兒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從孕期保健、孕婦保健、胎教、兒科疾病、幼兒保健、科學飲食、幼兒教育等,它包含了從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後一系列的科學的保健、保養、育兒知識。
為什麼要科學育兒?
有的老人家說,我帶了七八個孩子,都是這樣帶大的,也沒看到出現什麼問題啊?但是現在年輕家長都是受過現代教育的,跟老一輩有代溝,觀點也會相差很大。在年輕家長眼裡,老人家那一套已經過時了,堅持要用科學的方法撫養,教育孩子,甚至產生較大的分歧。
科學育兒也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的育兒經驗,再加上現代科學技術融合而成。所以,科學育兒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從科學上來講,兩個月大小嬰兒腸道的發育還不完善,是及其脆弱,沒有辦法完全消化米糊;所以他是不適合在這個時間段吃米糊的,最快需要等到四個月之後,才可以新增輔食。這就是依據科學的理論來確定育兒的方法,從嬰兒的發育狀況,科學的判斷選擇餵養食物。
科學育兒並不是教條主義,並不是說書上寫的什麼,人家怎麼樣做的,就要完全照搬,一定要按照孩子自身的發育狀況來制定育兒方法。我們都說,要因材施教,育兒也是同樣的道理。
科學育兒與否的差別在哪?
會科學育兒者:
1、孩子的生病的時候,可以輕鬆應對,孩子沒受多大的罪就恢復了。
2、懂科學護理,娃的抵抗力越來越強,生病次數越來越少。
3、孩子不缺少家長的高質量陪伴,幸福感滿滿,童年快樂,心理無陰影。
3、會培養孩子的興趣習慣,孩子自覺閱讀、畫畫、學習,對周圍充滿好奇。
4、孩子能順利度過各種敏感期,成長路上受到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1、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抱著孩子,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都要跑去醫院折騰一遍,孩子打針、吃藥甚至輸液。
2、平時不注意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孩子一有風吹草動,總是第一個倒下。
3、孩子每天看不到媽媽,或是看到一個抱著手機的“假媽媽”,永遠感覺不受關注,沒有安全感。
4、孩子有樣學樣,只對手機電視感興趣。
5、不瞭解孩子的敏感期,各種指責、比較,孩子成長路上感受到很多的不理解、充滿了委屈。
其實,科學育兒與否的區別,還不僅僅只有這些!而科學的育兒一定要按照個體的發育狀況,以及自身狀況來選擇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書上或者其他國家的經驗。並且,科學育兒內容很多,還需要各位家長們去學習、去實踐的。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3 # 範景良1
所謂科學育兒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先天的育兒,一個是後教育培養。
先天的育兒:很多人都認為孩子的聰明不聰明,健康不健康都是天生的,後天是無法改變的。其實在未懷孕前是有辦法的,可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自然懷孕就無法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了。科學受孕就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了,只有科學懷孕才能生聰明健康的孩子。農民種莊稼都會應用古代的科學方法,根據24節氣,什麼節氣該種什麼莊稼,農作物收成才好。工廠生產的產品都分優質產品,合格產品,次品,劣質產品,廢品。那麼,我們在懷孕前是否會想到自己的孩子生了將來是成才還是不成才,健康不健康,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心裡沒有底的,極少數人可能有相關的知識能做到。
在未懷孕前,做好備孕的準備工作,選好在女方的卵細胞最佳的時間受孕,在受孕前五天禁止性生活。防止提前懷孕,男方的精子出現老化,又保證男方有足夠的精子滿足卵子形成受精卵。這樣懷孕,染色體一點也不會發生缺失和變異,生的孩子既聰明又健康。在今後只要不受後天特殊環境的影響,就可以滿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了。
後天的培養教育:先天的聰明與後天的培養教育是分不開的,首先還是要孩子聰明,後天的培養才能達到目的。如果先天不聰明,生了弱智低弱智孩子,後天再有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也會令父母失望的。
所以,真正的科學育兒必須在未懷孕前,選擇好卵子質量最佳時受孕生的孩子,再接受後天好的培養和教育才算科學育兒。
-
4 # 家庭教育指導師異菲
能有這樣的成長意識,真是一個好媽媽。為人父母就要先有意識,然後去行動,才會有效果。
從愛出發,個體發展有差異,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懂,細心觀察,即使什麼育兒知識都不懂,從愛出發是最基本的,也不會太差的。對於道聽途說、傳統老人觀念、商業育兒機構銷售理念等要有批判精神,不是去批判,是要結合自己的孩子,到處利用尋求正確的答案,不可全聽不可不聽,僅供參考。任何時間都要去學習育兒知識,先養兒後育兒。從嬰幼兒護理,母嬰用品的甄選、兒童心理髮展、兒童認知發展、兒童安全教育自我保護、兒童情商財商逆商智商等,網路有太多免費或者收費的課程和書籍等你去學習。只要開始第一本,就會有很多的相關的推薦,也就開啟了你科學育兒的第一步了。除了學習育兒知識,家長也要自身成長。精神分析大師曾奇峰老師說過,即使父母學會了這個世界上所有正確育兒的辦法,如果她自己沒有成長,那麼也會養育出有問題的孩子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從原生家庭帶來或多或少的東西,影響我們的育兒方式。父母還可能要或多或少的學習處理複雜家庭關係,家庭不同教育觀念的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學習渠道太多了,多關注育兒知識,多看書,避開商業炒作誤區,慢慢的也會有甄別力了。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有所成長,育兒方式才會有效。您有這樣的意識太好了,接下來開啟你學習的模式吧,讓育兒的旅程變得輕鬆自如,孩子與你都會受益。還有太多的,可以關注我。
-
5 # 俊洋生活錄
當科學育兒與傳統育兒出現矛盾時如何處理?
每個家庭都會有老人和寶寶,因此在育兒觀念方面,總是和老人會起一些矛盾,比如:吃鹽問題、安撫奶嘴、把屎把尿……
各種大問題小問題,都會成為矛盾的起因。畢竟舊的觀念帶大我們,新的觀念不被理解,因此常常出現爭論。
科學育兒是需要一定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個理論和方法都需要研究實踐,才能最終得到正確的答案。如果你不學習不去更新你的育兒知識庫,在育兒方面,你以後也會和你的孩子發生矛盾,對於育兒理念的解釋也會存在誤差。
因此,科學育兒的基礎就是需要不斷學習,多方考證,實踐證明才是關鍵,經驗是一部分,但是一定要從科學理論出發。
一、新生兒該不該喝水?
傳統
我生大寶那會兒,兒保科醫生特別吩咐我,兩頓奶之間要給寶寶喝些清水,我被教導說,讓寶寶喝清水,有利於降火、緩解便祕、從小喂水的寶寶將來也更願意喝清水,而喝清水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科學
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無論是吃母乳還是奶粉,不需要喝清水。正常的餵養(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不喝水都不會造成寶寶脫水!喝水還而有負面作用!
分析:
1、喝水並不能治療便祕:
大便在結腸和直腸內停留時間較長,便便的水分被吸收造成了便便乾硬,而喝下去的水在胃和十二指腸就被吸收了;
2、新生兒所需水分足夠:
母乳、奶粉衝調成的奶液,裡面都有合理比例的水分,供寶寶身體所需;
新生兒喝水會讓孩子有飽脹感而沒胃口,干擾母乳餵養;
4、引起營養不良:
喝水可能增加腎臟負擔,丟失鹽分,長期大量飲水,可能引起營養不良。
提醒:
不要把奶粉衝得稀一點,企圖用這個辦法為寶寶多補充水分。6個月左右,寶寶新增輔食了,同時可以少量飲水。由於一些疾病而引起的脫水問題,不屬於喝水問題,應儘早就醫。
二、新生兒該不該豎著抱?
傳統
新生寶寶脊椎骨沒長好,不能豎起來抱,將來容易歪脊樑。
科學
只要注意給寶寶的脖子、腦袋、屁股部位以正確的支撐,豎著抱沒問題!
分析:
1、適當變換姿勢:
其實後果沒那麼誇張,要看情況的,對於新生兒來說,任何一種抱姿都不宜過久,變換抱姿對新生兒來說是最好的。
2、減少新生兒吐奶:
豎抱讓嬰兒有不一樣的視野;降低頭部壓力,有利於更好的頭型;幫助嬰兒更好處理胃裡的食物,減小吐奶概率。
提醒:
豎抱必須要託好寶寶脖子和屁股;新生兒也可以用合適月齡的揹帶、背巾等實現豎抱。
三、新生兒該不該坐著拍嗝?
傳統
新生嬰兒不能坐,整個小人兒都是軟軟的,只能躺著或者抱著。老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坐是滿6個月的事情。
科學
坐著拍嗝是3種正確的拍嗝方式之一!
分析:
正確的3種拍嗝方式如下:
1、趴在肩上法:
爸爸媽媽可一手托住寶寶的頭,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將寶寶位置調整好,讓寶寶的臉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略為拱起,使手心呈半圓弧、類湯匙狀,用空掌的方式輕拍背部,從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動原理,慢慢的將寶寶體內空氣拍出來。
2、坐式法:
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大腿上,媽媽以虎口托住寶寶下巴、脖子位置,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一樣以空掌的方式拍打寶寶背脊。
美國最流行的育兒指南《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裡和美國最權威的育兒指南《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child》裡提到:新生兒也可以坐著拍隔,但務必給其以足夠的頭部支撐。
3、趴臥法:
讓寶寶橫趴於媽媽的大腿上,寶寶的臉側邊向下。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同樣手掌呈杯狀,由下往上慢慢輕拍寶寶背部。趴在大腿上的姿勢對腸絞痛新生兒有一定的輔助。
提醒:
坐式法有個細節請注意:虎口張開,雙手要放於臉頰正確的位置。
四、新生兒該不該光腳丫
傳統
腳底容易入寒氣,孩子(更別說嬰兒)絕不能光著腳丫,夏季也最好一直穿著襪子。
科學
光腳能幫助寶寶擁有良好的腳部意識,對寶寶的生長髮育也有很多好處。
分析:
1、刺激神經:
光腳能增強寶寶腳底的神經刺激,有利於促進大腦的發育;
2、利於發育:
光腳更有利於寶寶的雙腳發育(促進足弓)以及學走路(感知地面,調整重心);
3、寶寶更舒適:
不愛被束縛是孩子的天性,釋放雙腳令孩子更舒服。
提醒:
是否光腳要根據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天氣溫度狀況而調節。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穿襪子的習慣,可以從改穿薄而透氣的襪子過度到光腳。
五、新生兒什麼時候新增輔食?
傳統
以前都是從4個月開始新增輔食,我之前就是從4個月大開始吃嬰兒米粉的。
科學
6個月左右開始為寶寶新增輔食!WHO(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衛生部等在這一點上觀點一致。
分析:
1、太早新增:
寶寶還沒有辦法正確的吞嚥;
2、消化系統未發育完全:
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引起食物過敏或者不耐受的問題。
寶寶6個月以後,母乳或者配方奶漸漸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剛開始新增輔食時,雞蛋黃是很好的選擇;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開始表現出對食物感興趣,比如你在吃飯,她在邊上小嘴巴也在學著做吞嚥動作,這些行為就是適合開始新增輔食的訊號。
今天先聊到這裡,你有沒有和我一樣,把腦子裡的舊知識掃除掉一部分了呢?其實,隨著育兒科學以及教育理念的發展,需要我們這些媽媽去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這讓我更深刻體會到,媽媽不是天生的,而是學出來的。在育兒路上,你有沒有也遇到了新舊育兒知識的衝突,並學到了更科學更好用的做
-
6 # 田田育兒說
科學育兒旨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提供適合幼兒的指導策略,為幼兒創造良好而真實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這麼說可能聽起來有點蒙,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和環境氛圍是啥?
生理髮展:旨其大腦和身體在形態、結構及功能上的生長髮育過程,而大腦、神經系統和感官的活動是心理髮展的基礎。生理髮展包括孩子大腦的形態發展(腦重與頭圍,大腦皮質)、大腦機能發展(覺醒和睡眠狀態,譬如新生兒出生後的睡眠一天可達20小時左右,隨著生理髮育,睡眠時間和成人會逐步趨同)。孩子的身高、體重、三圍、肢體動作等一切你能看到孩子的成長。
詞彙的習得從名詞~動詞~形容詞~抽象詞發展的過程。
孩子處於哪個階段,家長就用哪個階段或者下一個階段的語言去迴應孩子,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其他也是一樣,內容相當豐富,所以我推薦家長可以看一本《發展心理學》的書,瞭解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僅供參考。
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家長指導策略1、觀察模仿~示範指導,手觸指導
-
7 # gt201507
1. 衝調米粉的水溫應該低於60度。
2. 補鈣會導致便祕或加重便祕過程。特別是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因為奶粉中含鈣就比較多了。
3. 2-3天一次大便,如果大便不幹,就不是便祕;只有乾結的大便才是便祕。
4. 如果真是便祕就可以使用杜祕克,每天一次,每次5毫升。
5. 關於益生菌對過敏的防治作用,有媽媽問“媽咪愛”和“培菲康”都是益生菌,可不可以像Culturelle 那樣天天吃,長期吃呢?崔醫生說,媽咪愛和培菲康裡都含有奶的成分,而很多嬰兒對牛奶過敏,不耐受,所以這兩種藥並不適合長期服用。
6. 帶籽的南方水果(比如獼猴桃、火龍果、草莓……),都有致敏的可能,1週歲以下孩子最好不要接觸。
7. 2歲以前的孩子,都應以奶為主食,其他食物為輔食。2歲以後,才以奶為輔,以飯為主。
8. 2歲以下嬰兒的奶量:
0-6個月 孩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飽為準。
6-12個月 每天保證800ML奶量
12-18個月 每天保證700ML奶量
18-24個月 每天保證600ML奶量
9. 不要讓孩子長得過快,如果一個6個月的孩子看上去像9個月,家長就要小心了,過快的發育會導致日後肥胖機率增大很多。而且嬰兒生長過快也為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埋下隱患。
10. 6個月以上的嬰兒,進行輔食新增時,要能扶著坐,並能用上嘴脣“清掃勺裡的食物”,而不是僅僅吸吮勺中的半固體食物。喂輔食的正確方式是:要用碗和勺喂,不要把米粉拌在奶裡,用奶瓶喂。
讓寶寶學習咀嚼的動作。並且,喂寶寶吃飯的時候,媽媽的狀態很重要,一定要跟寶寶一起吃,讓寶寶看著媽媽在嚼,“嚼”這個動作的示範非常重要,哪怕你在嚼口香糖都行,千萬不能做的就是一邊喂寶寶吃飯,媽媽卻在聊天、分神、看電視或者做別的不相干的事情。那樣很快就會發展為餵飯非常費勁。
和寶寶一起吃,或者你先吃給寶寶看,他會非常有願望模仿你的動作。我們很多媽媽是自己不吃,先喂寶寶吃,這樣的寶寶很容易就不愛吃飯了。
11. 鮮牛奶的推薦引用時間——在發達國家:12個月以上。在中國:因鮮奶的質量問題,推薦在2週歲以上再喝鮮奶。
12. 不要認為脂肪是壞東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佔55%,這說明孩子是非常需要脂肪的。但注意要攝入“好”脂肪。
13. 不要給12個月以下的嬰兒飲食中加動物脂肪(不要用動物油給孩子做輔食)。
14. 不要認為蛋白質是好東西。蛋白質攝入過多,孩子在頭2年的生長會非常快,造成肥胖基因活性強,今後肥胖的可能性增大很多倍。一週吃4個以上雞蛋,蛋白質的攝入就會超標。說到雞蛋,雞蛋並沒有大家所期望的那麼多營養,在國外,無論大人小孩,都不會吃太多雞蛋。一週2、3個足夠了。 所以,千萬不要在輔食中加入太多蛋白質。
15. 給寶寶做輔食,推薦使用花生油和橄欖油——但如果你的孩子對堅果過敏,就不要使用花生油了,一滴都不要用。
17. 大麥,小麥,燕麥等麥類都有可能引起麩質過敏,要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在吃過這類食物後是否有不適應反應(比如有人吃了面就肚子疼)。
18. 如果在母乳餵養期間開始接受麩質食物,2歲後對麩質食物過敏的機率就大大降低。
19. 過早(不足3個月)新增麩質食物易於增加嬰兒體內胰島素細胞自身抗體,增加了成年後患I型糖尿病的風險。
20. 說到罐裝食物,有的孩子會對罐裝食物中的新增劑過敏。所以在判定孩子是否對一種食物過敏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相關因素。如果孩子吃了一罐胡蘿蔔泥罐頭後產生過敏現象,那一定不是對胡蘿蔔過敏,而是對罐頭中其他的新增劑過敏了。
21. 反覆強調家庭中使用消毒劑的嚴重後果——消毒劑無論在地板上,衣服上,都能讓孩子觸控之後通過口腔進入腸道,消毒劑在殺死腸道的有益菌群、破壞腸道屏障後,造成腸道菌群不健全,導致滲漏現象,使食物中的營養直接滲漏進血液中,導致過敏反應。如果腸道受損,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過敏現象。
22. 嬰兒對鹽具有高度敏感性,而成人並非如此。所以,絕對不要用筷子尖沾成人吃的飯菜給小嬰兒嘗,當孩子對鹹味依賴後,就會不吃淡味的食物。很多人有一種錯誤觀念:輔食中應該加鹽,否則孩子缺鹽,會“沒勁”。實際上,鹽是“氯化鈉”,而非“鈉”,氯化鈉有鹹味,而鈉沒有鹹味。在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足夠的鈉。
23. 說到給2歲以下的孩子刷牙,崔醫生說,跟本不起什麼效果,因為這麼小的孩子你基本沒辦法給他們真正刷乾淨牙齒。不如就吃完飯喝完奶,喝清水漱口來的有效。
24. 糖分三種:單糖,雙糖和多糖。
單糖,指葡萄糖。不要給孩子喝葡萄糖,會影響孩子的血糖穩定,而血糖不穩會影響大腦發育,後果很嚴重。
雙糖,指乳糖和蔗糖。這兩種糖也儘可能少吃。
多糖,指澱粉類糖。糖尿病人都知道,米和麵中的含糖量,那是相當的高啊,甜度,那也是相當的大啊!這種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可以為人體帶來有益的營養,孩子應該吸收的是這種糖。
25. 在孩子的輔食中,不要加甜的調味劑。也就是做飯不要加糖,喝水也不要加糖或者用果汁兌。喝白水就很健康。
26. 已經養成沒甜味就不喝水的孩子,家長可以考慮用無熱卡糖來代替蔗糖過度一下,起碼這樣可以不給孩子的身體造成過多無用的熱量及齲齒。
27. 12個月以內的孩子飲食中不建議加任何調味劑。一歲之後,可以適當加一點點鹽。
28. 8個月以後可以在孩子的飲食中新增一點煮得很爛的肉類。
29. 酸奶什麼時候給孩子喝——因為酸奶是牛奶製成的,所以在1歲以後喝比較適合。
30. 磨牙長出之前,孩子必須只吃糜狀食物。
31. 防晒霜最好不給孩子用或者少用,一定要用時也只能用SPF15以下的,否者對孩子的面板不好。防晒霜的使用,也會阻礙孩子對維生素D的吸收。孩子晒太陽,也不要對著Sunny直射。
32. 說到寶寶是否可以帶太陽鏡,崔醫生嚴肅指出,一定不要給孩子帶太陽鏡。包括國外生產的兒童太陽鏡,99.9%都是不合格的,會給孩子造成屈光不正常!
33. 絕對不可以給孩子撲粉(痱子粉)。無論大人手法多麼輕,都不能避免有粉塵飛起,而且一定會被嬰兒吸進肺裡。這對孩子是有傷害的。可以選用液體粉。
34. 治療痱子,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在藥店買盒“十滴水”,孩子洗澡時滴一管進澡盆就可以了。十滴水比寶寶金水好的地方在於,它本來就是內服藥,即便寶寶在洗澡期間不小心喝下去一些洗澡水也沒有關係的。寶寶金水絕對不可以內服的。
35. 3歲之內的孩子是行為教育階段,也就是你想讓他學會什麼,你要親自做給他看(從反面論證,就是你不希望他做什麼,自己千萬不要做,也不要讓他看到身邊有人這樣做)。3歲之上的孩子,也是語言教育階段,這個時候,你想讓他明白什麼事情或者道理,可以通過語言表達了。
36. 不要給孩子喝菜水,因為中國的菜農藥問題很嚴重,煮菜水剛好可以把農藥都煮進水裡。可以把青菜在水裡稍微燙一下,揀出來,剁碎了餵給孩子吃。
37. 說道不給孩子吃味道重的食物,崔醫生舉例說,比如橙汁,如果是很甜很香的那種,家長最好留著自己吃。給孩子吃那些味道不太香不太甜我們覺得味道不夠好的水果,因為可以保護孩子的味覺。
38. 全母乳的孩子是否還需要喝白水呢?可以觀察孩子的尿色,如果尿色偏黃,就是體內水分少了,可以給孩子加水,如果尿是清澈無色的,就不用加水了。但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因素影響尿色,比如孩子服用過媽咪愛,那尿色肯定是黃色,和缺水無關。
39. 中國孩子全體補鈣造成的傷害太大了,即便沒有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孩子患結石的比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因為家長全都給孩子補鈣啊!千萬不要以為鈣是什麼好東西,補鈣多了,輕的是腎結石,重的還可能在大腦心臟中造成鈣化,下場很可怕。只要孩子飲食正常,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攝入量都正常,就不需要加鈣。有很多醫生毫無根據地讓家長給孩子補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40. 小孩子“枕禿”完全是物理性摩擦造成的,和缺鈣無關。
41. 安撫奶嘴,不會引起牙齦變形。如果你的孩子吃手指的話,那最好還是給他安撫奶嘴。吃手指是會對牙齦造成不良影響的
-
8 # 小舒媽媽
沒當媽媽前,會看著育兒的書籍。真正當媽媽後,發現很多東西都是說得容易做到難。
每個孩子的性格天生不一樣,教育方法也是因人而異去採取了。科學育兒應該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調整和變化,沒有絕對的一刀切,照顧好孩子身體健康發育外,就是如果培養他好的性格,好的人品,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有自尊心有責任心有擔當地生活和學習,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各種能力的提升。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上,上升到精神上的價值觀,多發現孩子的優點,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同樣重要,不過度溺愛哦。
-
9 # 書童代號9527
1.能夠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以成人的視角去看待孩子問題。
2.不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能體現教育意識。不能為了表揚而讚美,為了糾正而批評。
3.耐心地傾聽幼兒,等待幼兒,陪伴幼兒。
4.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不以“他家孩”的標準衡量“我家孩”。愛與關心的方式多種,攀比不可取。
5.關注孩子的情緒,觀察孩子的行為,能知道為什麼他/她情緒為什麼不穩定?能知道他/她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意圖。
如:扔東西是因為不喜歡還是發洩情緒?
哭鬧是因為不被滿足還是身體不適?
6.為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你陪伴不了孩子的一生,而習慣可以。
7.讓孩子懂愛,充滿愛,並學會愛。
8.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也應該交匯生命教育。
-
10 # 豆米媽媽聊育兒
我覺得“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是科學育兒
現在的資訊越來越發達,以前看一本書才能獲取的知識,現在看一篇公眾號文章就可以獲取了,而有些育兒文章為了吸引人,把知識點也是一再濃縮,看似知識面越來越廣,但搞不好也會有“片面”的誤區。
比如:很多文章會告訴你,孩子長高,需要補鈣,乳酪是補鈣的首選!但沒告訴你的是:需要是天然乳酪!超市裡的那種乳酪棒屬於再製乳酪,起不到補鈣作用!
用乳酪補鈣,是科學育兒的知識點,但如果是買了再製乳酪,就不屬於科學育兒
還是這個問題,用乳酪補鈣,知道了挑選標準,採購適合寶貝的補鈣食品,這個才屬於科學育兒
-
11 # 家有二年級神獸
大家好。我來說一下!
育兒我覺得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質上的育兒。從胎教到孩子出生到孩子長大,家長要科學的根據不同時段的特徵來養育孩子。從吃奶、穿衣、睡覺、學走路,每個方面都要通過自己的科學實踐才能做好。
舉個例子吧,孩子學走路,是摻著胳膊孩子教他走路,還是讓他自己扶著東西學走路,還是用學步車。我兒子學習走路是我讓他扶著東西學的。這樣不光能鍛鍊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膽量!當然家長也要積極的鼓勵他引導他!
另一方面就是精神上的教育孩子了!科學育兒也是家長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改正的一個漫長過程。也是一個即使你費盡心力也不一定能做好的過程。
還有家長一定以身作則,說過算話。不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不要答應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守信的形象!一定要相信孩子說的話,家長信任孩子,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幫助!孩子犯錯後一定要問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不要上來就批評孩子!有時孩子是好心辦了壞事,家長要給與鼓勵和表揚。
以上是我的一些親身體驗,科學育兒就是要摸索最適應最利於自己孩子成長的方法和規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千萬不要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
回覆列表
科學育兒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我認為這裡的“兒”不僅包含未出生的胎兒,還包括剛出生嬰兒,以及整個孩子的成長時期,大概在13歲左右。那麼到底該如何育兒才是符合科學育兒標準呢?是完全拋棄老一輩的傳統經驗?還是一味按照書本知識進行育兒呢?我來發表一些個人見解,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科學育兒,關鍵詞在於科學,那麼科學的關鍵又在哪裡呢,我粗淺的認為科學的關鍵在於階段性和現實性,即分時期分階段,從孩子每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去育兒才是科學的精髓所在。那麼具體來說是怎麼回事呢?我將一一進行闡述。
1.未出生的胎兒
有人肯定會驚訝:沒有必要吧。但許多育兒專家表明,經歷過胎教和積極備孕的寶寶會比不進行該項工作的寶寶更具有積極性和反應力,因此我覺得從備孕時就該進行科學工作。
(1)備孕時。該階段主要是從飲食、作息以及心情方面進行,做到營養飲食、規律作息和放鬆心情。
(2)孕早期。該階段主要是接受懷孕狀態,放鬆心情,主動產檢。
(3)孕中期。該階段主要是變化飲食、積極產檢、放鬆心情、多運動。
(4)孕晚期。該階段主要是學習分娩知識,做好心理準備、合理準備待產物品。
2.剛出生嬰兒(0-3歲)
我們可以藉助弗洛伊德的心理髮展階段來進行科學育兒
(1)口欲期(0-1歲):該階段主要是滿足孩子對於原始欲力的滿足,像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嚥等活動, 媽媽(或親密陪伴者)要給予嬰兒足夠的安全感和愛。
(2)肛欲期(1-3歲):該階段孩子自我意識發展迅速,表現出好奇、探索的慾望,創造性加強。媽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滿足探索的慾望、培養其對自我控制、駕馭能力。
3.兒童直至具備成人意識成年(3-13歲)
(1)生殖器期(3-6歲):又稱俄狄浦斯期、性蕾期:該階段的孩子喜歡觸控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質上已算是“手淫”的開始。常以父母中之異性者為“性愛”的物件。於是出現了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該階段爸媽要多注意孩子的性傾向,最重要的是父母雙方要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引導可以減輕叛逆期的逆反狀況。
(2)潛伏期(6-12.13歲):該階段孩子興趣擴大,開始積極關注周圍的事物,開始逃避兩性過多接觸,多和同性玩耍,父母要多關注孩子心理變化,積極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兩性關係。
(13)生殖期(12.13歲以後):該階段男孩女孩的個體性器官成熟生理上與心理上所顯示的特徵,兩性差異開始顯著,性心理的發展以臻成熟。這一時期要鼓勵孩子們不要逃避和異性交往,多發展興趣愛好,多學習兩性交往技巧知識。
總的來說,每個階段的孩子所需要學習和儲備的知識是不同的,無論何種育兒方法還是技能都必須紮根於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應隨情況變化而作出改變,只有這樣,才是尊重孩子成長規律,才能實現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