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怎樣做家長

    孩子為什麼聽不進“道理”呢?

    一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裡沒有“這些道理”這樣的概念。

    例如,孩子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他不知道“耐心、禮貌、認真、守時、5分鐘..."等這些詞表示是什麼意思,我們成人對孩子說的,是站在成人的視角去向孩子灌輸這些概念,孩子自然不懂,不理解。

    二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科學。

    家長在對孩子說“這些道理”概念的時候,往往是採用說教的形式,有的甚至是責罵,批評等強行的方式給孩子灌輸。孩子在面對家長的吼叫怒罵的教育方式,內心產生恐懼,早已不自覺地把自身的學習系統關閉,哪裡還吸收得了這些硬道理呢!

    三是生命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

    生命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膚覺等外部感覺系統與運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等內部感覺系統,在全天24小時不停歇地全息模仿學習。所以家長科學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身教重於言教,為孩子做要有效示範,樹立榜樣。

  • 2 # 家庭教育孫麗

    大人們似乎很傻很天真呢,尤其是在很多育兒問題上。

    “說了100遍還是不聽“ —— 說明“說道理”這個方法不管用,無效!可是很多父母仍然堅持日復一日重複使用無效的方法,卻試圖得到不同的結果。

    孩子永遠不會這樣。一種方法試了無效,他們不會嘗試那麼多次的;反過來,一種孩子的行為反覆反覆發生,一定是因為孩子能從中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事實上,【講道理,幾乎是最最無效的養育方法】

    小孩子的生活經驗缺乏,道理無法和大腦中已有儲備形成連接回路,對大人來說有用的人生道理,對孩子來說大概就是些無意義詞語堆疊。孩子根本不是通過聽道理來學習的!他們通過觀察、模仿、感知、體驗來學習,低齡孩子聽不懂道理,青春期孩子沒有耐心聽你講道理。你說的道理,很可能你自己都沒有實踐到位,有些也只是你的間接經驗而已。

    以下任何一種方法,都比講道理有效:

    教孩子如何做,花時間訓練做給孩子看和孩子一起做讓孩子自己做

    可以按這樣的順序來,小步驟放手。

    和孩子討論遇到不同情況如何應對,提前約定、告知

    請務必在約定的時候不是你自己的一言堂,而是充分允許孩子表達他的看法。越是畏難和退縮的孩子,越充分事前討論約定,會降低他的困難預期。

    越是相互尊重的約定,孩子越有契約精神。

    放手讓他試錯和承擔自然後果

    非安全問題、非原則其他、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也不會影響情境的事情,不要講道理,讓事實和結果去“教育”孩子吧。

    典型的例如:不記得帶書本文具等東西去學校、起床晚了上學遲到.....這類事件允許幾次發生,可以提前和老師也做一下溝通,說明你在訓練孩子的自主能力,大部分老師都會願意配合你的,不至於找家長"興師問罪"

    講自己的故事而不是道理

    其實就是把你要講的道理放在故事裡,最好是你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故事,適當編故事也可以,而且儘量保證,是你失敗的糗事。

  • 3 # 建構解決之道

    道理講了100遍,為啥孩子就是不聽呢?[笑哭]

    好吧,當你問出這個問題時我們就知道你的問題所在啦

    類似的問題還有[淚奔]“道理講了100遍,學生們為啥就是不聽呢?”

    道理講了100遍,為啥老婆就是不聽呢?[笑哭]

    道理講了100遍,為啥老公就是不聽呢?

    …………

    [淚奔][我想靜靜][笑哭]

    這到底是為啥呢?

    解釋起來很複雜[笑哭]

    [機智]問你一個小問題自己或許就能明白啦:[機智]應該努力奮鬥[淚奔]、[機智]應該如何讓自己更勤奮[淚奔]、[機智]應該如何讓自己更優秀[淚奔]、[機智]學好神馬神馬,對你的人生非常重要[淚奔][機智]

    道理你自己肯定是清楚明白滴[機智]

    佛羅伊德那個猥瑣滴老頭說:這是因為你的內心住著“三個我”[淚奔]

    一個叫“”本我”[害羞][大笑]

    一個叫“超我”[酷拽][機智]

    一個叫“自我”[害羞][酷拽][摳鼻]

    外部道理、要求,通常跟“超我”有關,是“”超我”的信條和行為原則[酷拽][摳鼻][機智]

    “”本我”是頑皮享樂主義的幼稚自私的傢伙[笑哭]

    而“”自我”,是現實主義、實用主義的傢伙[耶][機智][思考]

    所以,其實,你講的道理[機智]人家早就明白知道懂滴[笑哭]

    但是,這並不表明就會去執行啊

    當然,具體怎麼做才能讓別人更願意執行我們的意見,這個可以私聊我哦[害羞]

    三級婚姻家庭諮詢

    二級心理諮詢師

  • 4 # 走向遠方

    這個問題值得研究一番

    多次的講道理,孩子已經不當回事了,一定有原因。估計就兩個方面出現問題,說的和聽的。

    說的方面

    1、首先要有愛心,有愛才有教育,沒有愛心的例行公事,效果不可能好。

    2、講的方法要多樣動聽,打動孩子,講的枯燥無味,單調重複,孩子自然就不聽了,沒有打動孩子內心。要不然,教師為什麼要備課呢,其中就是在設計講的方法。

    3、做的要求,講的內容,沒有道理或孩子不認同你講的東西

    4、命令式的道理態度強硬,家長制管理方式,起不到多大作用。

    聽的方面

    3、孩子接受能力差一些,沒有到懂道理的年齡

    4、孩子沒有用心聽,不認真。

    5、孩子小,道理都能懂,但實際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綜合方面

    6、對於道理的聽從與否沒有獎懲措施。

    7、如果是叛逆期就要慎重對待,要更加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瞭解孩子的內心,通過多種方式來嘗試和孩子溝通,首先排除簡單和暴力,那樣會適得其反。

    8、要融入到孩子的內心裡去,和孩子相處融洽,說服力會更強。

    教育人勸人是難度很大的事情,是最難的工作之一,你想把你的思想放到被教育者腦子裡,變成他的思想和行動,有多麼難,不但有耐心,還要有智慧。現代社會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獨特結構,造成獨生子女越來越難以教育。

  • 5 # 丫媽的皮猴子

    道理說了100遍,為啥孩子就是不聽呢?

    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呢?其實呀,道理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一樣,不信,我問你。古往今來那麼多道理,你聽了不少吧?多了不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聽過的道理來做,相信每個人都很出色,但是結果呢?道理只是道理,沒有深刻的實踐體驗,是不可能在心中留下烙印的。比如:你與其告訴孩子100遍”你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就不能很好的養活自己“不如直接讓他去看看或者去體驗一下生活。讓生活告訴他,”好好學習有多重要“只有經歷了道理才會變成”自己的道理“。

  • 6 # 鞠老師

    講一個小故事來說說這樣的現象吧。

    曾經有個小孩總是喜歡去摸燒水壺,但是總是在千鈞一髮之際,母親就發現了,一把將孩子拉開,才免於被開水燙傷手指的危險。

    隨後母親對他進行多次苦口婆心的說教,說開水壺很燙,燙傷手指會很痛很痛。

    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孩子還是隔三差五想要去摸開水壺。

    母親將這個現象告訴父親之後,父親說他來試一試,但是無論過程怎樣,希望母親不要插手。

    母親同意之後,父親就開始行動了。

    像往常一樣,母親開始燒水,孩子覺得非常好玩,輕車熟路的來到燒水壺旁邊,左看看又看看,實在忍不住打算去摸冒著熱氣的開水壺,母親正準備動手拉開孩子的時候卻被父親一把拉開。

    在母親驚訝的眼神中,聽到孩子痛苦大哭聲。

    母親趕緊看看孩子的手指,結果被燙了一個大大的水泡。母親責怪父親太殘忍,可是父親笑笑沒做反駁。

    可是奇怪的是,自從那次被燙傷手指後,母親燒開水時,孩子都躲得遠遠的,口中還不停的唸叨:“媽媽,小心燙手!”

    從這個故事可以發現,我們父母的多次善意的提醒,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犯一次錯誤來的實在。

    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

  • 7 # 00會飛的木頭00

    題主所提問題,確實是現實中令家長頭疼的常見現象。要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要搞清楚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家長講的道理。

    所謂的道理,就是我們對一些事物、現象的認知。我們的認知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需要接受一定資訊之後,才會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和結論。而我們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並沒有辦法把我們接收到的資訊完整的傳達給孩子。因為孩子大腦中沒有這些資訊的儲備,或因為孩子對這新資訊沒有感性的認識,所以,在聽我們講道理的時候,他對我們的道理無法形成共鳴和認同。一句話,孩子之所以聽不進家長講的道理,是因為孩子和家長大腦中資訊不對稱造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孩子長大之後,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變懂事了,明白道理了。因為,孩子長大以後,他經歷的一切,會逐漸彌補理解、認同道理所所缺失的資訊。既完成了這樣一個過程:

    感知——資訊——思考——認知——結論(道理)。

    事實上,孩子如果直接接受我們的道理,一般不是因為他發自內心的認同。更多的是因為、性格、信任、親近之類的東西發揮作用。所以對待不同階段的孩子,單純的講道理,就是教育上的“不講道理”

    兒童階段,直接發出指令,然後說清原因,比講道理更有用。

    初中階段,心理斷乳期是個關鍵。孩子的自我意識、獨立人格開始逐步形成。這個時候,想像以前一樣,對孩子發號指令,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抗拒。用尊重、商量的、時候交流探討的辦法,教育效果會好很多。

    當孩子步入青春期階段,由於心理和生理所產生的不匹配,所以,保證交流溝通的渠道順暢,比講道理更有用。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對生活、對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家長這個時候要做的不是與之爭,而是要保證自己傳達給孩子的資訊,能夠被孩子不抗拒且很親近的接受。以此,幫助孩子少走彎路,形成正確的認識。

  • 8 # 育鄰人

    實踐是引導孩子學習成長最高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教孩子百遍、不如帶孩子實踐一遍。學習成長的的本質就是通過模仿、借鑑掌握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無論學習什麼知識,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在生產、生活中能夠實用。所以,實踐就是獲得成長技能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技能是個人通過反覆實踐練習而獲得的個人完成生活任務的能力:①技能是熟練完成生產、生活事務的方式或動作方式。《辭海》將技能定義為:運用知識和經驗執行一定活動的能力。通過反覆練習達到迅速、精確、運用自如的技能叫做技巧;《教育詞典》把技能定義為:通過學習重複和反省而習得的體能、心能和社會能力,個體對這種能力的提高也許是無止境的;《教育大辭典》的定義:主體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經過練習形成的對待某種任務的活動方式。該觀點突出了技能獲得的方式是通過活動或動作習得的,對技能的獲得方式有較為明確的回答。但忽視了技能與知識的聯絡,未能提示技能尤其是智慧技能與知識的本質聯絡。在技能訓練方法上,可能導致機械模仿和重複練習。②技能是認知指導行為實踐活動的統稱。技能是個人在認知指導下通過行為實踐完成生產、生活任務,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產、生活問題,為社會建設做貢獻的能力。③技能屬於知識運用範疇。技能是對知識的綜合性運用、實踐,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實踐能力活動的統稱。技能是將知識經驗運用到生產、生活實踐,以使知識經驗更好的為社會建設服務。

    成長活動就是學習,學習又分為兩個部分:① 學是連結、瞭解、理解知識,將知識轉化為大腦記憶;② 習是嘗試、體驗知識,是通過理解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將社會性的公共知識轉化為個人參與社會生產分工協作的私有能力,簡單的講學習就是通過模仿、練習將人類共有智慧和思想轉化為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和“私想”。學習過程就是不斷的瞭解社會生產、生活的智慧知識,就是了解借鑑更多前人生產、生活的智慧成果,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成就巨人”。成長也就是從社會生活環境中獲取成長資源,充實自己的積澱、壯大自身、為自己豐滿羽翼。

    成長習慣是反覆練習、強化、實踐得到的正向結果,成長習慣如同強健的體魄,必須經歷反覆的練習、強化、實踐,比如行走是孩子經歷無數次“跌倒—爬起來”反覆的結果。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人對於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都必須經歷反覆學習、反覆實踐才能成為生活技能中的一部分。古人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謂學習必經反覆的摸爬滾打、日積月累。

    1、學習必定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俗話說:“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學習知識、領悟並掌握生活的技能必經從由少及多的“量變”過程;當學習獲得知識的量到達一定的高度,就會在“量變”的基礎上帶來思維方式的智力轉變,從而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度。《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學習亦必須經歷有少及多、由多到精的疊加、催化過程。以孩子學習說話為例,剛開始是單音節韻律感強的詞語,後逐步過渡到稍長的短句、長句,最後形成能夠自如交流的語言能力。

    荀子《勸學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曝,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烏鳥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人類的記憶分為“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識別、編碼、儲存和提取是記憶的四個階段,“瞬時記憶”就是見過之後未經繼續強化練習即刻就遺忘的資訊,而“長時記憶”就是經過多次練習,資訊在大腦中形成了穩固的印記,只要下次類似的事物出現在眼前或者提到某些關鍵詞就能夠立刻辨識或者完成資訊再現。運用現在為之流行的人工智慧最為直觀,記憶需要經歷鏡頭識別、資訊編碼、到儲存介質儲存,最後才是根據運用需要進行資訊提取、運用。

    記憶就是當一個腦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發生興奮時,它的突觸就會發生增生或感應閾下降,經常受到刺激而反覆興奮的腦神經細胞,它的突觸會比其它較少受到刺激和興奮的腦細胞具有更強的訊號發放和訊號接受能力。當兩個相互間有突觸鄰接的神經細胞同時受到刺激而同時發生興奮時,兩個神經細胞的突觸就會同時發生增生,以至它們之間鄰接的突觸對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強,當這種同步刺激反覆多次後,兩個細胞的鄰接突觸對的相互作用達到一定的強度(達到或超過一定的閾值),則它們之間就會發生興奮的傳播現象,就是當其中任何一個細胞受到刺激發生興奮時,都會引起另一個細胞發生興奮而,從而形成細胞之間的相互呼應聯絡,這就是即記憶聯絡。

    大腦最底層的兩項功能就是資訊記憶、與資訊遺忘,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記憶功能那麼大腦終有一天會因資訊過多而“崩潰”;如果只有遺忘,那麼人類將不可能習得任何技能。人類大腦辨識什麼資訊該記憶、什麼資訊該遺忘的機制非常簡單,就是在短期內遇見這種資訊的頻次,單位時間內出現頻次越高的事物優先被存入大腦記憶。由此我們能夠清晰的辨識出與同伴兒的親疏關係,即使剛出生的嬰兒也能在較短時間內辨識出誰是照料他們生活的人,進而產生所謂的“認生”現象。

    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屢教不改”的現象,其實質就是您所講的資訊與生活的關聯性較低,在生活中出現的頻次未能達到形成記憶的量級。所以,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採用“刻意練習”強化記憶法。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也就是成長學習中的“一萬小時定律”。某種資訊的持續刺激才能使人產生長久記憶,最終將記憶轉化成成長習慣。

    什麼是道理?道理就是事物的發展規律、推進事物發展的辦法或事物的是非得失的根據。道理是對自然生活的規律化總結,是極具抽象的理論闡述,它對於未曾經歷過類似事物的孩子了說即看不見也摸不著,道理所指的事物根本不可能在他們內心生出產生與之對應的形象,比如您對一個未曾有過溫度感知的孩子說“燙”,您期望他怎麼理解呢?當您對一個從未吃過糖的孩子說甜,您覺得他是什麼反應?就如您和一個從未去過海邊的朋友講大海之美,那麼他只能把您所講的內容當作“噪音”處理......

    道理是通過語言文字對一定生活規律的抽象化描述,是人類對適應社會生活經歷經驗的總結。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傳遞人類文明智慧成果,讓彼此間資訊交流更加通暢、便利。語言文字是教育教學最基本的工具,語言文字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促進人際交流融合,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實現資訊“互聯互通”。語言文字是“音、形、意”的完美對應結合體,每個符號都與特定的發音、表述的意義相關聯,最後通過符號的組合完成對事物認知的表意。語言文字是人類總結記錄生產、生活實踐經驗的工具,是將自我對自然世界事物認知高度圖形符號化和發音的抽象化的發明創造。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賦予孩子們使用工具【核心是語言文字】的本領,授予他們將事物與語言文字元號的“音、形、意”完美對應起來認知世界的能力。語言文字是人類記錄生產、生活實踐總結經驗的工具,是將自我對自然世界事物認知高度圖形符號化和發音的抽象化的發明創造。學習就是學習者將特定的文字元號、發音與原物體實物一一對應起來,並將其輸入大腦形成長期記憶,以備下次遇見同類事物時能夠準確辨識的過程。語言文字是人際間資訊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它以語音、符號、寓意的綜合形式呈現給大眾,語言文字系統性呈現為各類促進人類智慧財富的寶庫——書籍,如文學、法理學、哲學、歷史、宗教、生物學、地理學、物理學、心理學、教育學、解剖學、醫藥學......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師長【家長、老師和兄長】將人類智慧的寶藏授予孩子們並賦予他們繼續發掘寶藏的能力。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一個坐在房間沙發上的人是永遠學不會駕駛技術的、一個不下水的人怎麼能學會游泳呢?比如一個指導孩子潛水的父親,孩子有些害怕。父親告訴孩子如何不要害怕、如何......當孩子請父親做示範,其父親說出我可不敢時,接下來的教導該如何呢?教導孩子學習成長,講道理固然輕鬆易行。但是,道理最終需要運用實踐來支撐、需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所以,教導孩子學習成長應兩手抓,一手抓理論講解、一手抓指導孩子成長實踐,讓孩子在實踐中消化“道理”、理解“道理”、摸索“道理”、運用“道理”。

  • 9 # 薯片話梅

    為什麼和孩子講不通道理?

    1.孩子的理解能力完全不夠

    「在被黑暗的理性吞噬前,童年的世界由聽覺、嗅覺、視覺來建構和丈量。」——《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語言是比數字更為抽象的概念,孩子的抽象思維需要等到6歲以後才慢慢發展起來。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發展慢,聽覺和視覺注意能力發展遲緩。大道理往往篇幅長、詞句深奧,那麼孩子根本無法正確接收和理解。

    2.想要父母的陪伴,觸覺接觸不足

    有時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愛拖延、無理取鬧、吃飯摸來摸去…有可能是在尋求父母的關注。這時候父母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理解,孩子是不會明白的。

    3.引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這種讓孩子被動接受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和不快樂,要麼迫於權威委曲求全,要麼就對家長充耳不聞。

    講道理的正確開啟方式

    1.讓孩子親身體驗

    與其苦口婆心,不如讓孩子親身體驗。

    2.和孩子共情

    「媽媽知道你覺得如何」,說出孩子現在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孩子發現你是理解他的,就能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

    3.做孩子的榜樣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在高考時他已經快30歲了,但他想到父親即便被美國政府軟禁監視,也要躲在衛生間裡讀書寫論文。

    因此,他向父親學習,成功考上了大學。

    4.引導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心理受到吸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事物上,他們才會學習到紀律性、懂得講道理。

    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引導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逐步來對他們的專注力進行培養,孩子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再給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貝3歲,今年開始教學習漢字,但效果一般,小孩子喜歡小動物,對識別動物更感興趣,後來我找了很多有關於動物和學漢字的軟體,感覺廣告很多,內容我也不是十分放心。

    後來發現了一款《貓小帥識字》把漢字演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內容緊扣一年級教材和幼兒常用字,輕鬆記憶,最關鍵是內容健康、發音標準,寶寶可以一篇一篇的連續學習下去,安排的十分合理。

    我家寶寶超喜歡的,裡面能學到一千多個簡單的漢字,我家寶寶用了之後效果還挺好,極力推薦你可以給你家寶寶試試

  • 10 # 一樹一花一紅塵

    道理講的多也可能會造成一些困擾。

    反覆不停地嘮叨,看似是想表達事情的不可為,實則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把同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說的孩子都麻木了,聽多了就心生厭煩,想聽都聽不進了。

    另外,家長要看待事物本身,不要習慣於講道理,要認真的對待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總是批評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時間,要他們自己創造也許會更好。不要把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悟到的一些道理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可能對於家長來說那是一些彎路 ,但是有可能孩子在走時可能很順利,有可能是捷徑了。這是由於思維方式 個人經歷不同所導致。不要害怕孩子失敗,走彎路,這些經歷可能是以後人生路上的墊腳石。這才叫做成長。

    所以說道理沒必要說的太多,批評也不要太多。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和 鼓勵。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 11 # 知信心理

    因為道理孩子比你知道得還多,你說的道理孩子都知道,而且孩子還知道你說這個道理背後的意思,你太低估孩子“鬥智鬥勇”的水平啦~

    反過來,孩子跟你說的道理你聽嗎?你為什麼不聽呢?

    如果給孩子講道理就能管好孩子,那天下就沒有不開心的父母了,同時,孩子們也就有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了。

    可現實是,家長還不得天天嘮嘮叨叨,天天唸經似地追著孩子講道理?

    問題是:作為家長,你是不是隻會給孩子講道理?

    如果講道理不管用,你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跟孩子交流、溝通——這才是關鍵

    正如打孩子的父母也是一樣的困局——如果打孩子管用,那做父母是不是太爽了,不聽話就打唄。

    人類進化絕不會有這樣簡單粗暴的設定!

    為什麼講道理+暴打孩子都不管用?

    因為你的孩子比你高階N個版本。

    如果說家長是1.0版本的話,孩子至少是3.0版本以上的新新人類。

    因此,1.0版本的家長跟3.0版本的新新人類講道理,結果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家長,你講道理孩子不聽,是因為你講道理的“層級”不夠,你講的那些道理,沒有辦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怎麼管孩子才有用?

    只有一個辦法:升級自己的心智層次和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親子溝通和交流的水平策略,也就是自己先成長,先學習,然後才能支援到孩子的改變和成長。

    太多家長都在說擔憂:我最擔心的是沒有辦法支援到孩子的成長,反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沒錯,如果你沒有學習和成長,沒有升級自己的“家長操作軟體”,大概率會成為孩子成長的負能量——那些講了100遍的道理已經成了孩子抵禦的負能量不是麼?

    所以,給孩子講道理不是不可以,只是要請家長朋友先問問自己,你講得這個道理夠“水平”麼?有智慧麼?有策略麼?

    還有,最起碼,你小時候做到了麼?

    21世紀的網路世界,道理誰都懂,關鍵看背後。

    一噸的言傳不如一斤的身教,孩子就是你的鏡子,也是你的影印件

  • 12 # 培多分教育

    我是劉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家長要問一個問題,不是孩子為什麼不聽,而是家長自己與孩子是怎麼樣溝通的。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溝通是在雙方情緒平穩的狀態下進行的。在負面情緒裡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同樣,在不良情緒中雙方是無法順暢溝通的。

    如果接孩子沒有做好準備,父母是無法成功的向對方傳遞任何資訊的。

    每個人在接收語言資訊的時候,都會根據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知識背景來調取自己所能接受的內容。

    孩子不聽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語言模式,說教和引導的語言模式一定是不一樣的,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被教導。

    和孩子平視而不是居高臨下,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頤指氣使,聆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強行灌輸。

    父母想要孩子聽話一定要在溝通的時候把自己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這樣聆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每說一句話,都是站在比孩子多出二三十年的生活經歷的基礎上表達出來的。

    您認為對的道理,孩子無法感同身受,因為不曾經歷,不成經驗。父母經歷過的事情可能孩子永遠都不會經歷。

    孩子和父母之間,生活經歷不同,成長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

    如果孩子年齡很小,您認為跟孩子講道理他聽懂了,就是家長的錯。他只是聽到了,很多道理他真的不懂。

    如果孩子不懂為什麼做,怎麼會按著家長說的去做的意願呢?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前提,孩子會對父母的道理充耳不聞。

    即使親子關係很好,父母的肢體語言、說話語氣,語音語調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

    孩子非常聽話,父母會認為孩子沒有主意;

    孩子不聽話,父母會認為孩子太叛逆。

    我們的孩子真是無所適從。

    所以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家長不是要讓孩子聽話,而是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去做,不是講多少道理,而是告訴孩子會有幾種後果,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父母只是教練。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控制、支配孩子,而是引導、支援孩子去做對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

  • 13 # 苦逼的職場大叔

    道理說了100遍,為啥孩子就是不聽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我家兩個娃,也一樣。比如說看電視,跟他說每天把作業做完了,檢查沒有錯誤了,允許看一個小時的電視。結果有兩種:1、心裡想著趕緊寫完作業,然後去看電視。2、孩子看電視,大人不能時刻陪著他一起看,有時候大人忙完事情後,發現他還在看,就會責備他趕緊關了。孩子也很聰明,嘴上答應馬上關,拿著遙控器就是不關,你發火了他才關。碰到這樣,大人只好跟他講道理,說什麼電視看久了對眼睛不好,道理講一堆,結果第二天還是一樣。

    其實大人有個誤區,喜歡站在大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信你可以問你父母,你小時候是不是也是看著電視不願意關,大人發火了你才關的。其實都一樣,孩子他也是第一次給別人當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給孩子當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到孩子,但是什麼才是最好的呢?父母認為好的,孩子不一定認可。

    其實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跟著父母學習。父母不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看書,那孩子也自然喜歡看書。父母喜歡音樂,那孩子也將喜歡音樂。父母要是蠻橫不講理,孩子也將一樣。

    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比跟他講一堆大道理強多了。

  • 14 # 靜靜綻放七七

    道理說了一百遍,孩子就是不聽,因為這是無效溝通。

    無效溝通就是嘮叨,傷人傷己。嘮叨多了很容易讓叛逆的孩子更叛逆,還不如不說來的好些。

    但是教育是家長的責任,身教言傳都不能少,那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呢?

    首先,想跟孩子講什麼道理自己先要反覆想好,可說可不說的就不說。

    孩子讀初中時我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每天想一百句話,最後在接她放學時變成一句:冷不冷、餓不餓?

    確實,看著孩子上一天課已經相當疲憊,回家還要做作業,走路還要想知識點,背課文,可說可不說的話就不要說來佔用他們的腦容量、耽誤他們時間了吧。

    其次,想說道理時要先表揚孩子。

    不光孩子,任何人都喜歡被表揚、被認可、被尊重。

    表揚一下孩子的小進步,小優點,做得好的地方,再往要說的問題上引導,這樣孩子比較能接受,最起碼能聽完你要說什麼。

    這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最後,溝通過程氛圍要好。

    如果是充滿火藥味的指責說教,肯定達不到溝通的目的。只有良好的氛圍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是可以一起就一個話題進行探討的。

    這個探討的過程就是一起認識問題,明白道理的過程。只要這個過程能夠在愉快的氛圍裡結束,孩子自然就明白了我們要講的道理。

    教育是個用心就能做好的事情,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以平常心期待孩子未來,但平時都能夠用心去對待教育。

  • 15 # 張惠老師

    這主要是家長和孩子在溝通上出現問題。

    當我們在和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對方最先感覺到的是你的狀態。心理學研究發現,當我們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說話的內容只佔資訊量的35%,而剩下的65%都是通過表情、姿態、聲音、語調語氣來覺察的。也就是說,最重要的啊不是你說什麼,而是你怎麼說。即使你說的是真理,只要態度不好,孩子肯定沒辦法讓人接受。所以呢,聽不進道理的第一點得檢視下咱們作為父母有沒有居高臨下的態度。

    俗話說:有了關係,一切都沒有關係;而沒有關係,一切都有關係!

    所以啊,下次再準備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稍微換一下調整一下,通過語氣、態度、讓對方感覺到尊重,這樣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效果了!

  • 16 # 如夢幻泡影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不僅是小孩,就算是大人也經常這樣的,能聽進去的很少,比如你的領導把道理說了100遍,你也會很少聽進去,只不過你表面上接受了而已,其原因有下面幾點:

    二是有些道理他們已經懂了,不想再聽

    比如認真讀書、孝敬長輩等,其實他們都知道這些道理,你還整天教育他們,所以不想再聽你的“廢話”。雖然你是為了他好,但確實有些比較淺顯的道理不能多說,有時閉嘴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弱

    比如有些小孩也知道要認真讀書,要少玩手機,少打遊戲,但還是經不住誘惑,整天玩手機、打遊戲等,這都是自控能力弱的原因。所以,家長們可以與小孩約定不給手機,少看電視等規則,而不是給他一臺手機同時又教育他要少玩手機、認真學習。

  • 17 # 楊周彝

    話重複太多,效果適得其反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見人就哭訴兒子阿毛被狼吃了,一開始大家陪祥林嫂一起哭,然後不哭只聽,後來聽煩了,人群漸漸離開,最後走得一個人不剩。

  • 18 # 小滿的生活日記

    可能你大人畢竟所經歷的多,知道的也就多了,孩子的話他畢竟還小嘛,有的時候做錯事情了,他可能覺得沒錯,也不理解你們為什麼都要說他教育他,他也覺得自己很委屈,心裡難過,小孩子脾氣就上來了,也就不會聽你講所謂的道理,就算你講再多,他就是覺得你說的不對,或許他壓根就沒聽你說什麼,因為他認為自己沒錯。就像我小時候那樣,做錯事事情被我媽罵教育,我也是梗著脖子不承認錯誤,我媽說再多我也不聽,氣的我媽就要打我,現在想想也好笑的,畢竟長大了,想法也成熟了,對於小時候好多事情現在想想都覺得很幼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牌子的奶粉含有DHA,而且營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