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兒子現在兩歲兩個月,一直是自己帶,自己平時費心費力帶孩子,覺得再教育和陪伴方面比任何一人都要做的好,當然孩子跟我也最親,但小孩子現在就是被家裡老人,特別是婆婆,動不動就對孩子對我說:你媽一在你就不乖!今天你不在,孩子在家特別乖,吃了多少飯,如何如何像在炫耀她有多會帶孩子一樣,其實我兒子就特別不對付她,不喜歡跟她在一起。每次她都要說很多遍,我真的特別煩!我帶兒子比他們任何一人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累的半死沒人幫你一下,做飯炒菜的時候孩子吵著要我抱抱,哭著喊著沒人來帶帶,還就知道說我一在孩子就不乖,我真的特別生氣,想回懟,可又不知道怎麼懟,就特別生氣。我就跟我老公說,拜託他們一家人,不要再在孩子面前再說什麼你媽一在你就不乖的話了,難道要讓孩子覺得他跟媽媽在一起就不對嗎?不知道他會不會跟他媽溝通,我真的特別煩!所以想請問網友們,下次如果老太太再這麼煩,我該如何有力的讓老太婆閉嘴!謝謝了

回覆列表
  • 1 # 豌豆媽媽育兒

    媽媽在孩子就乖,媽媽不在孩子就比較鬧騰,這是媽媽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是孩子的問題嗎?也不是。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奏曲”,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明白。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反而不乖呢?

    第一,證明孩子在媽媽身上獲得了充足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表現,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很乖,一旦媽媽出現孩子就十分的粘媽媽,孩子的這種表現完全正常,這是因為孩子和媽媽在一起獲得了充足的安全感,只有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能夠在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如的面對未知的世界,孩子安全感是否充足不看孩子是否粘媽媽,而是看媽媽離開孩子後再次回來孩子的表現。

    如果孩子非常的粘媽媽,證明孩子的安全感是充足的。如果孩子不粘媽媽反而抗拒媽媽,證明母子間的依戀關係是迴避的。如果孩子表現出非常矛盾的,既想靠近媽媽,又想拒絕媽媽,這是矛盾型的。

    只有第一種依戀關係是健康的,後面這兩種依戀關係都是不正常的。所以媽媽要知道如果孩子看到媽媽回來非常冷漠,這是你們親自關係出了問題,並不代表孩子獨立。

    第二,孩子的安靜是對自己的保護

    幼兒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是最安靜的,答案是陌生的環境和不熟悉的人,孩子之所以特別的安靜和乖巧,其實是孩子對自己的自我保護,因為安靜和乖巧能夠換來更多的獎勵和讚賞。比如我們常常聽到老人對孩子說,你乖一點就有糖吃,就能看電視。這其實是人類基因裡的趨利避害,所以孩子一旦進入到陌生的環境或者不熟悉的環境就會特別的乖巧。這也證明你的婆婆帶孩子時間並不多,和孩子之間並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依戀關係。

    第三,孩子粘媽媽是在充電

    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這個世界是一點一滴的去認識的,他們在經歷過挫折或者害怕之後只能從媽媽身上獲得能量。這種能量就好比是給孩子充電,當孩子面對一個陌生環境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時候,他的內心是緊張、害怕的,媽媽的到來會讓他內心的這種感覺釋放,在媽媽身邊撒嬌其實能夠讓孩子重拾面對陌生環境的信心。

    所以孩子粘媽媽的時候千萬不要拒絕孩子,尤其是經歷和孩子的分離之後,因為這種時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孩子喜歡粘媽媽的這些說法要立刻反駁

    孩子粘媽媽是安全感不夠。錯,媽媽離開後,孩子看到媽媽的那一刻是高興且愉悅的,她喜歡和媽媽在一起,這不是安全感不夠,相反證明孩子的依戀關係是正常的,安全感是充足的。

    孩子粘媽媽是孩子膽小。錯,孩子粘媽媽並非孩子膽小,只要在陌生的環境下孩子可以自如的面對,證明孩子不膽小,不要過分強調孩子膽小,給孩子新增標籤。

    孩子粘媽媽是媽媽不會帶娃。錯,和媽媽無關,和孩子的性格無關,這是孩子正常發育過程中的特殊表現。

    孩子粘媽媽說明孩子獨立性差。錯,這麼小的孩子獨立性還看不來,獨立性是逐漸發展出來的,不是一刀切的。

    其實孩子粘媽媽恰恰說明親子關係很好,所以如果你的婆婆總是說你不會帶孩子,下一次你可以直接告訴她,孩子不粘奶奶是因為不信任奶奶,並不是說明孩子帶得好。

  • 2 # 柏舟心媒

    我家老大16歲,老二5歲半了。這句“你不在家孩子乖得很,你一在家就不乖”的話,我從十幾年前聽到了現在。

    要如何回懟呢?我覺得不必懟。其一,孩子的表現確實是在媽媽面前更調皮、自由、嬌氣一些。老人家的認知層析決定了他們對於事物的理解,他們說的就是他們看到的,從孩子的真實表現來說,老人沒有說謊。其二,老人家覺得自己帶的孩子“乖”,媽媽不妨就順著點。把老人哄好了,他們就會更願意帶孩子,對孩子更好。如果媽媽不在家,老人帶孩子積極性高,對孩子只有好處沒壞處,為什麼就不能自己受點委屈,非要“回懟”呢?孩子跟誰親,誰帶的好,自己心裡清楚就行了。

    我在家裡,經常在飯桌上誇獎公婆做的飯好吃,孩子喜歡吃他們做的飯勝過媽媽做的。也哄著爺爺說孩子喜歡和他一起玩。爺爺奶奶覺得有價值感,對孩子的感情也很深,我就可以放心的工作。

    回懟,勝的是一時,得到的是暫時的心情舒暢;不回懟,婆婆樂意幫手帶孩子,自己也有些空間。要不要回懟,看看自己怎麼選擇了。

  • 3 # 妙智教育

    一、能感受到你的痛苦和無奈,自己累死累活照顧孩子,婆婆不但不理解,還說風涼話,你仔細分析一下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分三個層次,表象,需求,指令碼。

    1、關係表象:你不想讓婆婆說,孩子跟她在一起就特別乖。

    2、關係需求:

    ①被理解,你也很辛苦,你照顧孩子也很不如意。

    ②被認同:你照顧孩子照顧的也很好。

    ④被負責:你希望在你分不開身的時候,忙的時候,婆婆、老公能一起照顧孩子。

    3、關係指令碼:在你印象當中,自己的奶奶很會照顧自己,你就覺得你的婆婆也應該像你的奶奶照顧你一樣照顧你的孩子,其實每一個人想法和思維做法都是不同的。

    二、孩子為啥在你面前不乖呢?

    因為在你面前有安全感,在其他人面前沒有安全感,不敢作,作會被打,被罵。這也是很多男人窩裡橫的原因。

    三、如何解決呢?

    1、會傾聽:,不要反駁。

    婆婆這麼說話,先理解、認同:

    舉例:嗯,還是媽你有經驗,以後我和你多學著點,

    2、請教:媽媽你用什麼方法,讓孩子這麼乖呀。繼續傾聽,點頭說是,不要反駁。

    3、讚美,媽媽你說的太好了,以後孩子您多帶一些,我多學習。

    4、感謝,多虧跟您在一起,您幫著我帶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怎麼辦。

    不要覺得以上的話很假,溝通的目的是讓對方改變,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不是為了爭一個高低。

    5、最好不在一起住,跟老人在一起,孩子越大矛盾越多。

  • 4 # 媽寶知道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其他人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不好,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會造成孩子認為媽媽是不值得尊重的,更長遠的影響是孩子將來不孝順,愛頂嘴,必須更正。

    怎麼更正卻是項技術活,說重了,傷和氣,說輕了,沒起到作用,尤其是跟自己比較親卻又有點距離感的婆家人。

    就這事,老人愛在孩子面前說“媽媽不在,孩子就特別乖”這話,先探究一下老人的心理,一般有這幾種:1、想把孫子攬過來帶,好讓兒媳婦出去工作;2、想表現自已帶娃帶得很好,在帶娃上爭取一些話語權;3、就是一個口頭禪。

    基於以上三種原因,媽媽最好的做法是,找個合適的時間,講明這個事情的好壞,做好老人家的心理工作。當然,說的時候要嘴巴甜一點,稱讚一下老人,這樣他才比較容易聽得進去。記得我當時是這樣子做的,事先跟老公商量好,找個關於孩子不孝順的電視節目跟婆婆一起看,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然後引入這個話題,說孩子的教育最大影響來自大人,如果總在孩子面前說媽媽或者奶奶的不好,孩子就會形成不懂得尊重長輩,不懂得孝順的行為。之後我婆婆就很注意這個事,不會在孩子面前說那樣的話。

    再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問題,很多孩子在不太熟悉的人面前會表現得比平時好,這也是出於“希望別人喜歡我,希望別人稱讚我”的心理,從而表現出更乖巧懂事的樣子。這也恰恰說明孩子長大了,他不再粘著媽媽,媽媽不在的時候可以很好地照顧自己。你也可以將這個道理講給老人聽,讓老人明白孩子只是想得到他們的認可,而不是媽媽不好。

    孩子才是繫鈴人,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們只要把孩子教育好老人家就沒什麼話說。

  • 5 # 夏天說不定

    老人都喜歡那麼說,我記得還有一次氣不過,懟了一句,我在還有錯的話。關鍵是有好多次我和老公同時不在的情況下也是那樣說給我們聽我就特別惱火,小孩子對爸媽依賴不是很正常的嗎?後來再說我就懶得理會了,說多了麻木了,沒意思的話理會幹嘛。我只要知道小孩在家很乖,好好吃飯睡覺就夠了。

    小孩子只有在最親的人身邊,她才會肆意表達自己的想做想說,行為上也會更加的大大咧咧,但是當他們不在身邊有事出門了,她就知道這個安全感依賴感,暫時不能完全表達了。

    我家小孩跟我和她爸爸在一起時間久,滿月都是我自己弄,只不過跟爺爺奶奶住一起吃飯什麼都是一起,偶爾出門一會都是老公和公婆一起弄孩子。但是小孩還是最黏我,在我身邊,她覺得所有事情都能解決。媽媽和爸爸能給我解決一切。

    哪怕我和老公出門有事,她也很聰明,會自己說,爸爸媽媽出去上班了,不在家了,她也知道自己要乖點,不然這些安全感怎麼在爺爺奶奶身上得到呢。雖然爺爺會有點溺愛,什麼都滿足。但是很多方面還是不能代替爸爸媽媽的那種愛的。

    也就是從那以後我很明確的給老公都表明了態度,不會說話就閉嘴,我不想產生矛盾,一家人想過得好,就自己什麼都要心裡清楚,我又不是婆婆的親生女兒,我也做不到那個地步,她也不是我的親媽,做不到我親媽的地步,更何況我和我親媽發脾氣打仗了,有時候都還會好幾天不說話的。

    所以不論做婆婆,還是做媳婦,心裡有個秤,什麼話該說什麼不該說。

  • 6 # 劍心職場

    但從你描述來看,我不覺得你應該回懟老人家。當然,你要是硬懟的話也很簡單:自己帶孩子,別讓老人家帶了,她自然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第一,老人家未必是在炫耀,很有可能說的是實情。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小人精。我家女兒3歲半,單獨跟奶奶的時候,也是挺乖的。但只要我們一在家,孩子馬上就不怎麼聽奶奶的話了。

    開始我還不理解,後來才想明白了:孩子沒有等級觀念,但又跟父母比較親。父母親不在場的時候,她知道奶奶可以管教她。但是,一旦父母、奶奶都在一起的時候,她就覺得有“父母”這個靠山了,可以不聽奶奶的話了。

    後來有一次,她有不聽奶奶的話,還拿東西扔奶奶。我直接教育了她一頓,告訴她無論爸爸媽媽在不在場,都得聽奶奶的話,連爸爸媽媽都得聽奶奶的話。

    她好像明白了:原來奶奶連爸爸媽媽都能管呀!從那天開始,無論我們在不在家,她都比較乖了。

    因此,你家老人不一定是在炫耀自己會帶孩子。不信,你可以打聽一下別人家同齡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這個現象。

    第二,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老人沒義務幫你帶孩子,你應該心存感激。

    如果你認同我前面說的話,應該就沒那麼大的怨氣了。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自己付出那麼多,還不能得到認可,你心情不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老人是沒有義務必須幫忙帶孩子的。只要他們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

    因此,你不但不應該回懟人家,還應該適當地表達謝意。下次你婆婆再說類似的話,你直接回一句:“媽,還是你有經驗有辦法。”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何樂而不為呢?

  • 7 # 叨叨蒼兔子030

    這個得看你和婆婆處的如何了,我婆婆也說過好幾次,不過我婆婆給我們帶孩子什麼,弄的挺好,所以我也就是過過耳,不當回事。

    我媽也跟我說過一次,說我弟媳的,我媽這人也是不多事的人,也就那麼嘮叨一下,我就勸我媽,說孩子都這樣,在自己媽身邊不就刁一些嘛,跟媽親才這樣的。

    如果你婆婆都沒搭把手,還故意挑刺的話,首先,肯定你老公沒怎麼幫你說話,助長了你婆婆。

    你老公不會幫著你說話,應該也是比較聽媽媽話的人,而且覺得自己媽媽沒什麼不對的人,你可以從你老公這入手,你老公作為兒子是不是整天媽長媽短的,大小事都跟他媽說,或者你婆婆對兒子是不是也是這個那個的呵護啥的,當小孩一樣。你不就有對比了嗎,說話也不必很衝,就和和氣氣的說,氣到了也不能說你故意挑頭的。一般人都這樣,說別人很來勁,但是擱自己身上就不行了,不過這也是閉嘴比較快的方法。

    我這麼想你老公不知道對不對,不過我身邊,老公和我弟兩個人就是反差,就是看出來一些區別。

  • 8 # 教大育小

    如何回懟家裡老人總說:孩子媽媽一在,孩子就很不乖,不聽話?

    仔細讀了題主的描述,其實這樣的事情經常在家庭裡面發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呢?

    孩子都淘媽?我們要理解。

    1.在孩子幼年期,都有母子的依戀關係。有就是我們會發現,無論旁人怎麼努力,孩子都愛粘著媽媽。越小的孩子越明顯,隨著孩子長大,可以獨立,但還是會表現明顯,他利用這樣的方式,宣告對母親的依戀。

    孩子哭鬧,粘媽媽,可能是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注,得到媽媽認可,愛撫,確定自己在媽媽心目中的位置。

    2.孩子也知道,媽媽在的時候可以釋放,他是安全的,因為媽媽可以包容他。

    當孩子讀懂孩子的心理之後,就沒有必要為孩子的這個哭鬧感到煩躁,甚至去責怪孩子,只有這樣,你理解孩子了孩子才會改變。

    婆婆為啥會有這樣的意見?我們也要理解。

    1.老人也是孤獨的,渴望被認可。

    其實很多婆婆幫戴孩子,心理也是戰戰兢兢的,生怕遭到埋怨。所以孩子回來哭鬧,孩子和你說孩子乖,其實是項告訴你:“我帶孩子還是很用心的。”這個是婆婆的暗語。

    2.我相信奶奶也是愛孩子的,坦誠溝通。

    這個話對著孩子說,確實不好,甚至我們會覺得有點離間母子感情的。我相信站在孩子的角度好好溝通,奶奶是會理解的。

    解決問題的根源,其實很簡單,當婆婆下次再這樣說的時候,你可以和婆婆聊聊,孩子小時後都粘媽媽,你老公小時候是怎樣的?

    當有了這樣的角色認同,有了這樣的認同,會讓婆婆回憶起自己做母親時候的那些溫暖時光,那麼開始理解你,這樣就不會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的話就針鋒相對,說一些不好聽的話,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也不利於家庭和諧。

    其次:要學會感恩婆婆,多說好聽話,這個時候也可以藉著孩子的口來說:“你看,奶奶把你帶的多好”,“奶奶對你多好呀!”“你長大了要好好孝順奶奶哦!”當你開始傳遞這樣的愛和理念的時候,婆婆知道得到了認可,在你們心裡也記掛著他,那麼久不會敏感,也不會內心覺得那麼孤單,自然不用去言語刺激是,效果也是一樣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成員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母親這個角色尤其重要。

    孩子雖然現在不會表達,但一切都在模仿父母和家人,三歲以前的孩子是身體記憶,所以家長要學會重視孩子。

    要孩子口吐蓮花,以後對你溫柔孝順,那麼從這裡開始吧!這樣言傳身教的教育比你挖空心思的上啥班有用得多。

  • 9 # 親子成長手冊

    如何回慫婆婆到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個問題?

    其實對待這個問題,如果婆婆這樣說任何一個做媽媽心裡都是不高興的,因為不管自己帶孩子帶的怎麼樣,都是希望孩子和自己在一起是開心的。

    如果婆婆這樣說的話,很多時候媽媽心裡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媽媽,帶孩子帶不好,然後孩子不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就很乖,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就不乖。

    其實反過來想想,婆婆這樣說的時候,就說明孩子還是願意跟媽媽在一起的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是放鬆的,自己有情緒有脾氣的時候可以發出來,而不是默默的在心裡裝作一個乖乖寶寶的樣子。

    如果平時和婆婆的關係不是特別好的話,他說的話就讓他說好了,自己默默的笑一笑,該怎麼辦該怎麼辦,因為每個人對於乖的定義不同,如果平時跟婆婆的關係好,那我們就說孩子喜歡的奶奶在一起,那孩子多和奶奶在一起玩,並且表揚一下子孩子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表現的很乖,而且側面的表揚一下婆婆帶孩子帶的很好。

    人和人的關係都是相互的,如果你給她正面的活動,她也會積極的給你正面的反饋,但是如果你給她的是消極的活動。

    其實婆婆這樣說也就是想證明自己帶孩子帶的比較好,讓你多多放心,所以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面對一個事情的時候就看你怎麼去解讀,如果你解讀的正確的話,可能你反饋的就是,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如果你覺得不正確,那麼問題就大了。

  • 10 # 桃桃日常愛分享

    我媽媽也說我一在家了,孩子就不聽話了,而我上班去了,孩子表現得特別的乖巧,什麼事情都做得很好,特別的聽話。我每次聽這麼一說,心裡就不痛快了。平常也並沒有特別的寵愛孩子呀,不過孩子確實是在自己面前表現得很不乖,為什麼孩子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就不乖了呢?我想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感覺吧,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方面的事情。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太暖心了。

    1. 在孩子心裡,覺得媽媽才是可以完全信任的

    記得曾經在《美國育兒百科》中看到一句這樣的話,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保姆或者是家人告訴你的孩子們表現得像個天使時,不要偷著開心覺得孩子終於長大了,孩子並沒有長大,而是他們對別人不信任,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不管是吃飯、睡眠、還是白天玩耍,等這些在自己出生後,都是和媽媽在一起,從嬰兒時期開始,在身邊守護的一直都是媽媽。所以,對於媽媽是完全信任的。不管是什麼要求,媽媽都會滿足自己,哪怕是自己耍無賴,媽媽都會笑著說自己是個不乖的小寶貝。所以,在孩子心裡他們有了自己的規律,雖然這個時候還只是一個孩子,但是他們做事情都是有準則的。

     2. 媽媽回來了,終於可以釋放心中的感情了

      也許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情況,就是白天媽媽上班,晚上就回來陪伴孩子了。家裡幫忙照顧的老人總是會說,你不在家的時候,孩子表現得特別的乖,很聽話。等你一回來了,就不聽話了,格外的胡鬧。其實,這一點還是很好理解的,就拿自己的來說,平常在外面,如果有不順心的事情,都是必須強忍著,不能發洩。而一回到家裡,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或是愛人,這股子心情就一下子釋放出來了。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不願意表現出來,自己強忍著。當媽媽回家了,他們有太多的話想和媽媽說,有太多的情緒想和媽媽表達,所以,就會特別的黏媽媽,或是做出一些胡鬧的行為。

    3. 孩子覺得這樣做,媽媽才會像以前那樣關注自己

      當孩子還小,不懂事的時候,完全不理解媽媽為什麼白天要離開自己。感覺不再像以前那樣陪伴自己了,讓孩子本能的覺得媽媽不再關注自己。當媽媽回來之後,為了能夠讓媽媽的視線在停留在自己身上,就會做一些反常的舉動。比如說,白天和奶奶在一起非常的開心,而媽媽回來之後,就會莫名的發脾氣。所以,有些家庭的老人就會說,只要孩子媽媽在家,孩子就不聽話了,怪孩子媽媽太寵孩子了。其實,是他們不懂孩子的心理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孩如果放開,會有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