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經的姜老師

    每一屆新生家長會,我對家長的第一個建議都是。

    “我會以你們家長的責任心來教育孩子,希望你們家長會以我們老師的客觀心態來管理孩子。”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凡是做到這點家長,他們的孩子從畢業結果上看,基本都沒有令他們失望。

    但是一百個學生家長,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為什麼?因為絕大部分家長當看到孩子們做了某些錯事,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舉個有趣的例子:

    曾經有一名學生,他的名次一直在高中圈外延徘徊。初三下學期,他的母親跟我說,老師,我已經跟他鬥智鬥勇兩年半,實在是鬥不過他了,我也累夠夠的。這最後幾個月,我就平常心對待了,剩下看他自己造化了。

    之後我又給了她幾個簡單的建議。從那以後,這孩子模擬考試一次比一次好。最後中考考到了重點高中的分數線,因為戶口問題,只能去普高的重點班。

    他母親都有一種買彩票中大獎的感覺。

    其實,她並沒有意識到,這份成績她佔據著很大的功勞。

    相信各位家長腦海中產生過這樣的疑問:某某父母天天不管孩子,結果人家孩子那麼優秀。我天天累死累活為孩子付出,結果跟人家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為什麼?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心是好的,方式卻錯的離譜。教育的結果自然是負的。

    為何一個個單純的心靈,一張張白紙,會演變成如今這樣?

    我想孩子是沒有錯的。有問題的是他所經歷的引導者!

    如果你真的想教育好你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每一個教育方式!

  • 2 # 胡蘿蔔的精緻生活

    孩子聽老師的話,主要原因:

    1.老師是傳播知識的人,孩子敬畏老師;

    2.學校裡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比“家規”更具體、更嚴格,所以孩子在學校聽話是因為受到一種制度的制約;

    3.大部分老師具有讓孩子聽話的能力和技巧,老師說的話容易讓孩子接受。

    4.教師不會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所以老師在孩子心目中佔有權威地位。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更多的是環境以及家長帶來的影響。太過寵溺孩,過多批評,

    打擊甚至打罵孩子,並且經常忽悠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承諾經常沒有兌現,經常說“吃飯多吃一點等下就讓你看電視”、“只要你乖,下次有空爸爸媽媽就帶你出去玩”、“只要你乖,下次有空爸爸媽媽就帶你出去玩”“你好好學習,考試進步就買手機給你”之類的謊話,最後通通都沒有兌現。

    最重要的是家長容易情緒化:教育孩子的時候情緒不穩定:高興時,愛得不得了,又是親又是抱,事事寬容;不高興時,就又是打又是罵。

  • 3 # 飄飄的楊小胖

    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不要惱羞成怒為好。因為孩子永遠都是最愛自己的父母的,孩子行為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從父母那裡獲得更多的愛。

    為了幫助你能更好地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我將會簡單介紹一些必備的概念和排除一些誤區,然後再給出我的建議和理解。

    兒童是很單純的。你知道為什麼這麼說嗎嗎?因為兒童的所有活動都是他整體生活和人格的外顯。

    這句話通俗解釋下來就是兒童的所有活動都建立在生活之上,且兒童所有活動的目的性基本上是不變的,因為人格是穩定的。

    舉個例子,這個例子在非獨生家庭會比較常見。就是大的孩子經常無理取鬧,會捉弄小的孩子。這就是大的孩子想獲得更多的父母的關注。他在外面,在學校的一切不良表現的根本原因其實也是想獲得更多關注。

    所以請你冷靜下來尋找你孩子多目的,當你找到原因事,再去對症下藥。

    但是如果不瞭解兒童行為中隱含的生活背景就無法理解他所做的事。

    這句話就是不要把孩子的行為獨立的拆分開去看待,你要聯絡他的整個生活,也就是把現在的行為和過去的行為放在一起觀察,你就能很輕易地找到孩子行為的目的。當你找到了孩子的目的,你溝通起來就會很方便,因為你能理解他,但要做到完全理解他,你還要明白一件事。

    兒童一切令人不解的行為是因為你的認知和他的認知產生偏差。兒童的認知是很容易錯誤的,只要父母努力引導,孩子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這次還是舉一個非獨生子女家庭的例子。

    我表妹在她15歲之前一直是獨生子女,她一直是所有的中心。她在學校的成績也一直很好。可是當弟弟出生,她就表現出了很多異常行為,例如孤僻,學習成績下降,自暴自棄,表現出一定的低智行為。這些行為都是有原因的,但是用原因這個詞要慎重,這不是說她因為弟弟的出生而變成問題兒童,而是因為她對弟弟出生所持有的認知和態度不正確。所以幸福的二胎家庭都會和大孩子溝通,幫助他建立正確的認知,引導他持正確的態度。

    兒童在社會的表現和在家庭的表現是有統一性的,那就是人格的統一,也可以理解為目的的統一。

    所以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卻特別聽老師的話這件事不應該涉及權威。什麼是權威這件事很多的人都沒有正確的理解就拿來說事,特別是家長。權威不是權利的高度統一,權利的高度統一隻是結果,單單看權利統一隻是一種掌控欲而已。

    權威其原因是因為領頭人正確的方向性和卓越的能力,所以才產生了權威。

    這件事情我不知道家庭背景,我也無從給出分析,我只能單單從這兩件事和我的經驗給出可能的解讀,以供參考。

    不聽家長的話,特別聽老師的話。這兩個行為背後的共同點都是涉及對命令或者說指令的態度。態度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是人的不同,但實際上也有指令內容的不同。你的孩子多大呢?我猜應該14歲左右了,開始有自己獨立判斷價值的能力雛形了。如果是這樣,那麼孩子的目的應該就是希望父母也進行學習。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怎麼在學校與人相處,所以才會特別聽老師的話,這樣可以幫她解決相處問題。但這不是好辦法,這本質上來說,你的孩子還是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而學校是家庭教育的顯示器。

    舉個例子,

    如果父母事前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與他人相處,那麼,孩子在入學的時候就會感到孤立無援。他們會因此被視為孤僻的怪孩子。這反過來又會使孩子初始的孤僻傾向更加嚴重。長此以往,他們將發展成問題兒童。人們常把這種情況的源頭歸咎於學校,殊不知學校只不過是讓家庭教育的潛在問題顯現出來而已。

    我是楊小胖,一名專注心理學和教育的普通人,我希望用我的所學幫助家長們更好地去理解他們的孩子,減少家庭悲劇的發生。

  • 4 # 吳欣桐家庭教育

      你好,我是欣桐家庭教育,很高興回答“為什麼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卻特別聽老師的話,家長該怎麼辦?”這個問題,當你發現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卻非常聽老師的話的時候,作為父母,你要注意了,這不是正常的現象。要把這樣的現象扭轉過來,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

      一、孩子為什麼聽老師的?

      老師在孩子的心中有權威形象,老師就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塑造權威的形象,尤其是幼兒園老師。大部分人都存在從眾心理。在學校在班裡孩子是這個集體中的其中一員,而這個集體大部分都聽老師話。老師比家長更有威脅性。 老師決定各種成績的考核,就像現在人在公司上班,你是不是最怕你的領導呢?大部分學生都不想被老師說不好或者批評。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溺愛,會導致你的權威下降。而老師並非一個軟弱或是粗暴的老師,而是堅持原則,有理有據的人,孩子自然會更尊敬自己的老師。

      二、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

      老師在孩子眼中有權威性,最重要的是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孩子能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好是無條件的,而老師在學校強調更多的是規矩,自己的孩子只是其中一個,每一個孩子都想讓老師重視自己,所以孩子更加聽從老師一些。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在家庭內沒有受到父母的正面關注,爸爸媽媽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孩子想跟你玩下,都會找各種理由推掉,時間一久,會導致對孩子關愛缺失,父母對孩子瞭解不足。而老師卻相反,自然會聽老師。

      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做點別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過一會兒,再去引導說服孩子,也許效果就好多了。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比如說,孩子心裡不痛快,又說不出來,無法釋懷,就藉機向父母發洩,事事和父母對著幹。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將內心委屈釋放出來。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裡難受,但大人沒有發現,還按照常規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特別的“不聽話”。

      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

      要明確你的規定,但要保證孩子知道這些規定是什麼,家裡每個人一定要執行規則,就是我們常說的家規。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老師,說話做事都是有原則的,自己也會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最好先成為那樣的人。育兒先育己!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做。老師不會輕易發脾氣,會用更加冷靜的態度去跟孩子進行溝通。在家庭當中,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也要冷靜和孩子好好溝通!

      我相信家長做到以上幾點,孩子會越來越聽話的。讓孩子置身於民主、自由、和諧的家庭環境中,讓他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予以有針對性地校正。

  • 5 # 看見這個世界

    那麼,孩子為什麼只聽老師話,不聽家長的話呢?

    01

    跟爸媽淘氣,也是一種親密。

    有時候孩子故意小淘氣一下,充滿了童真,十分可愛,爸爸媽媽也難免被孩子逗笑。而幼兒園就沒有這種親密氛圍了,所以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想換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也是情理之中。

    02

    幼兒園有遵守規則的氛圍。

    幼兒園老師少、孩子多,為了便於管理,老師們往往重視規則。再加上幼兒園中大多都是集體行動,孩子們一齊聽老師的話,形成一種有秩序的氛圍。

    03

    老師賞罰分明,有利於激勵孩子聽話。

    老師們往往是賞罰分明的。聽話的孩子容易得小紅花,不聽話的孩子容易受到批評。這些措施都有助於鼓勵孩子聽從教導。

    04

    家長有時只是嚇唬孩子,說到做不到。

    家長們(尤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喜歡嚇唬孩子,例如:

    再不快點穿衣服,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啊——事實上每次總是會等孩子慢慢穿好。再不好好吃飯,我就都吃了啊——事實上寧願反覆熱飯也要都餵給孩子。

    說到做不到,長久下去,孩子也知道“即使不聽話你們也不會真的像你們說的那樣做”,自然就不聽話啦。

    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更聽話?

    01

    別心急,心急容易讓孩子緊張。

    儘管孩子不聽話可能會惹怒你,但作為家長,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孩子一不聽話你就著急,也許暫時會使孩子因為緊張害怕而聽話,但是會形成“家長不著急我就不用聽話”的錯覺,到了下次,你就只能靠著急來讓TA聽話了。

    要知道,讓孩子聽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靠幾句吼叫就能高枕無憂的。要想真正教育出懂道理的孩子,做家長的首先要做好“講道理”的表率,不能用著急、發怒、吼叫甚至打罵的方式來讓孩子屈服。

    02

    定好規矩,聽話時給孩子正面鼓勵,

    不聽話時暫時忽視,不要過度責罰。

    家長們都知道表揚、小獎勵能鼓勵孩子聽話,然而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身為家長,最好不要懲罰孩子。一來,親子關係與師生關係不同,懲罰可能會傷及親子之情;二來,懲罰實際上也會強化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們應該先了解原因,確定是孩子任性之後,不妨暫時“忽視”——不予理睬。這樣一來,不但能給孩子一個機會反省,家長自己也能先冷靜下來,有助於解決問題。

    03

    不要隨心情給孩子定規則。

    你小時候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明明很開心地正玩著媽媽的頭髮,媽媽也笑得很開心,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突然就生氣不讓玩了。

    家長如果不經意間隨著自己的心情好壞而選擇允許孩子做什麼、不允許做什麼,孩子就會搞不明白到底什麼該聽、什麼不該聽。

    04

    要與家人達成一致,共同執行規則。

    許多家庭裡,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正要管教,但老人們卻因為心疼孩子,上來幫孩子開脫。孩子一看家裡有人支援自己,就變本加厲起來。

  • 6 # 繆老師妙筆生花

    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是小學,你會發現他特別習慣於聽老師說的話,拿著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反而是生他養他的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聽。

    家長跟孩子說件事兒,他充耳不聞,該幹嘛還幹嘛,老師跟他說件事兒,他麻溜地去辦,一刻也不會耽擱,這是什麼原因呢?就六個字:原則、榜樣、態度。學會了,你管教孩子不往不利,學不會,你的老年都未必能幸福。

    我想問:你們家有沒有家規家風啊?你們家的長輩們會鼓勵孩子做哪幾件事?又堅決不允許孩子做哪些事情呢?如果你想了半天也說不清楚,那我只好判斷:你們家的規則感還真不是很強。

    以上是原則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在於規矩的制定者是如何實際執行的。在學校裡,該獎的獎,該罰的罰。有了該表揚的行為,老師自然會表揚,如果犯了錯,老師也不會輕易的姑息。一位優秀的老師一定是講究公平、公正的。

    在家裡呢?很多家長是沒有底線的。明明已經跟孩子約定好一件事情,在孩子違反原則的時候,家長就主動或者被動地標準降低,還有的家長甚至會直接取消原先說好的規則。你想想,這種情況下,孩子又怎麼會尊重這些規則呢?

    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能不能先做到?你不允許孩子去做的,你自己是不是絕對不會做?

    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最好先成為那樣的人。育兒先育己!自己做不到的事,自己沒完成的夢想,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去完成。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他們會觀察也會思考,他們甚至比父母更瞭解父母自己。

    孩子犯錯的時候,老師會認真跟他溝通:犯錯的原因是什麼?孩子的想法是什麼?未來打算怎麼辦?但在家庭當中很多家長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首先會亂髮一頓脾氣,對孩子的想法不管不顧。

    學校裡,所有的老師對待孩子行為的態度基本一致,遵照同樣的規則。在家裡呢,很多家庭的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的態度就不一致,也沒有統一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孩子學會了鑽空子,自然就沒有規則感。

    想做一位好家長,記住12個字: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循循善誘。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梁啟超孩子們總結的,他的“為父之道”。

  • 7 # 卡卡汐

    第一:對於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來說,老師的話簡直就是聖旨,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讓孩子去辦事,孩子就麻溜的回來。父母讓孩子去幫做一件事情,孩子就當沒有聽到,可見這差別有多大。

    第二:讀初中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學壞,於是在他耳邊不斷的囉嗦著。本來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態,父母又囉嗦很容易對其造成影響。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根本不會聽得進父母的言語。

    第三:到了高中和大學,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思想。也逐漸明白父母的苦心,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雖然父母有時候囉嗦了一點,但是這也是他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孩子處於每個時間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在低年級的時候可能會比較聽老師的話。到了高年級的時候,他們的思想和意識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看待事情也比較全面,所以對於父母和老師的行為都會認同和借鑑。

  • 8 # 涓涓細流57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缺特別聽老師的話,家長怎麼辦?

    孩子因為和家長太熟悉,沒了敬畏感,對於教學上的事,孩子對家長更不信服,所以家長說話,孩子只是表面答應,該怎樣還是怎樣。對於老師,打心理有敬畏感。內心也比較敬佩老師,所以老師的話就像聖旨,讓幹啥就幹啥。雖然有時內心也不願意做,但還是克服種種困難去做。

    家長如果想讓孩子學什麼或怎麼做,可以和老師私下溝通一下,讓老師和學生交流,然後通過老師安排給孩子,但不要在群裡給老師說,那會引起公憤的,要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

    家長應該放低姿態,試著和孩子做朋友,不要高高在上,老是以訓人的口氣說話。對於一些過分溺愛孩子的家庭,要有規矩,捨得讓孩子吃苦,孩子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 9 # 使用者6848108687718

    這是目前大部分小孩的共性問題,因為現在孩子生得少,大部分家長都把小孩當“寶貝”、甚至“太上皇”,不捨得打罵,寵壞了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pro哪個顏色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