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王羲之有同情心,但不會氾濫無度。事例:路遇可憐人,幫他在賣不出的扇子上題字,然後借他的字賣個好價錢。但後來這個人又來找他寫,他笑而不語,不再應承。

    王羲之踏實勤奮,做事中規中矩。為政不擾民,無為之道。用今天的話就是不折騰,不高壓等等。但也沒什麼大刀闊斧的改革。就是比較順其自然。從他的信件奏摺等等看,體恤民情,顧全大局。有天災的時候,開倉放糧濟民。

    王羲之很狂放。他看不上的人就直接不理睬,得罪的很徹底。從與王述的交往可以印證。王述死了爹,一直期待王羲之前去憑弔。但王羲之只去了一次,象徵性的去一次。一般交情好要三吊的。那個時候守孝要三年,王述等了王羲之一年多,結果都沒再去,後來心懷怨恨,處處打壓王羲之。

    最後讓他出了一次醜丟了面子,王羲之因此憤而辭官。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述一派幫助皇帝收攏中央集權,早期權勢最盛的王羲之這一族受到各種壓制。爭權奪利的事情是很殘酷的,他伯父起兵反叛,差點被滅族。族中也有子弟被政敵毒死等等事件發生。現實總是很具體。

    擴充套件資料:

    軼事典故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歎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後世影響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了該不該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