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西裝的閏土

    本人70後(應該叫70頭合適,剛好70),我們小時候那種窮,是窮到屁股冒煙那種,農村很多人還吃不飽飯,小學開學五毛錢的報名費有的家庭都要靠借。過年走親戚蒸一鍋純麥面的饃饃,攢的圓圓的,油炸幾個油餅,條件好點的去代銷店(國營商店)買那種散裝的白點心,裡面夾著青紅絲,麻紙一包,細麻繩一系,走親戚的禮品中如果能配上這樣的“豪禮”,那是極有面子的了。當年還是以白饅頭為主,饅頭叫“禮”(座標陝西關中地區),自己是捨不得吃的,你來我往,一個饅頭轉了不知多少家,後來慢慢的乾裂,最終會落在有老人的家庭,因為老年人大部分時間只收禮不回禮,我們小屁孩眼睜睜的等著大人動刀那一刻(禮饃比較大)。

    記得小時候有的家庭要是能蒸上一次麥面饃,小孩子拿在手裡恨不得讓全村人看看,我家吃白饃了!只為挽回一點窮酸的自尊心,現在想起來真的可笑,以當年農村人的想象力,在幻想共產主義實現的那一天時,能想到的就是“下鍋菜(韭菜蔥)用碗端著吃”。

    想起來有點酸楚,所以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很多人說那個時候好,懷念大家都懷念,有得必有失,你要真的認為那個時代是個好時代,幹嘛沒有人移民北韓呢?

  • 2 # 清輝365

    標準70後,座標山東農村,奶奶跟我們生活在一起,逢年過節,奶奶的侄兒、外甥什麼的,都會提著東西來看奶奶。每次親戚們走了奶奶就會把禮品分一分,交給媽媽,這個你拿著回孃家 那個你拿著去看看你大姐……一樣一樣的分出去,家裡基本上就沒什麼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看著是真饞啊!一般是罐頭,麥乳精,紙包的桃酥、高梁飴糖,自己再加上自己家做的大棗鼻餑餑,包的豆餑餑,瞧著也挺熱鬧的。

    不過那時候平輩之間不會把東西都留下,一般是留幾樣,換幾樣。所以年過完了,家裡還是會剩下不少的,這時候最快樂的事,就是奶奶把東西開啟,分給我和哥哥吃了。這點小夥伴們都十分羨慕我們,因為好多人家的奶奶,都把好東西留著自己吃,從來不分給孫子孫女呢,而我奶奶,都是寧可自己一口不吃,也要省給我們兄妹。通常都是爸爸媽媽生氣要罵我們不知道孝順,奶奶才會象徵性的吃幾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是“討好型人格”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