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客戶,我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會圍繞兩個核心問題展開:一是風險、二是收益。如果一個基金經理能夠把這兩個問題給我說清楚了,那我們離成交就不遠了。但是實際情況是,很難。
關於風險,我們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理財經理都會迴避這個問題,如果我直截了當的去問,得到的答覆多半也是顧左右而言它。在這種情況下,迴避這個問題會讓基金經理顯得既不專業也不誠信,我本人系統性學習過經濟學知識,對於擁抱風險合理收益的問題早已瞭然於心,風險厭惡的問題在我這裡也不存在,但是對於雙方都心知肚明,客觀存在又不可迴避的一個話題,作為專業人員的基金經理居然迴避了,這絕對會讓我浮想聯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定不會從這個理財經理手裡購買理財產品。
第二個問題就是收益,收益與風險並存,作為我自己,我會考慮,最壞情況,我能承擔多大損失,然後選擇收益與風險均衡合理的產品。比如,給上市公司一年期借貸,年化18%,大股東和基金經理用個人資產兜底的專案。這個專案看起來很美,但是貸款總量很大,我深知一旦失敗,就算大股東和基金經理把自己的內褲拿出去當了都賠不起。但一來對方有不勝即死的決心,二來收益可觀,三來對方據實相告,我依然值的在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冒一把險。
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銀行產品營銷需要注意的點就是:一、誠信;二、專業;三、利潤。
作為客戶,我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會圍繞兩個核心問題展開:一是風險、二是收益。如果一個基金經理能夠把這兩個問題給我說清楚了,那我們離成交就不遠了。但是實際情況是,很難。
關於風險,我們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理財經理都會迴避這個問題,如果我直截了當的去問,得到的答覆多半也是顧左右而言它。在這種情況下,迴避這個問題會讓基金經理顯得既不專業也不誠信,我本人系統性學習過經濟學知識,對於擁抱風險合理收益的問題早已瞭然於心,風險厭惡的問題在我這裡也不存在,但是對於雙方都心知肚明,客觀存在又不可迴避的一個話題,作為專業人員的基金經理居然迴避了,這絕對會讓我浮想聯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定不會從這個理財經理手裡購買理財產品。
第二個問題就是收益,收益與風險並存,作為我自己,我會考慮,最壞情況,我能承擔多大損失,然後選擇收益與風險均衡合理的產品。比如,給上市公司一年期借貸,年化18%,大股東和基金經理用個人資產兜底的專案。這個專案看起來很美,但是貸款總量很大,我深知一旦失敗,就算大股東和基金經理把自己的內褲拿出去當了都賠不起。但一來對方有不勝即死的決心,二來收益可觀,三來對方據實相告,我依然值的在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冒一把險。
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銀行產品營銷需要注意的點就是:一、誠信;二、專業;三、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