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談匯
-
2 # 夢一夕陽
先李嚴,後諸葛。。。。。
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在臨終前召見了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囑託二人輔助後主劉禪。劉禪即位後,二人官居要職,齊心協力治理蜀漢。李嚴的地位在蜀漢僅次於諸葛亮,但是後來,他卻因諸葛亮的一道奏摺,被廢為平民。那麼,是何緣由,讓李嚴被諸葛亮廢為平民呢?這就要從李嚴的生平經歷說起。
李嚴,荊州南陽郡人,才能出眾,年少時先後在郡中各縣做官。荊州牧劉表去世後,其子劉琮投降了曹操。於是李嚴去了蜀地,投靠益州牧劉璋,被任命為蜀郡成都縣令。成都是益州的治所,有重要地位,李嚴在任期間,政績斐然。
劉備本來依附荊州牧劉表,繼任者劉琮投降曹操後,劉備被迫南逃,攻佔了荊州南方的幾個郡,有了暫時的立足之地。劉備畏懼北邊曹操的強勢,又忌憚東邊孫權的逼迫,於是有向西方益州發展的意圖。
益州牧劉璋懦弱,打不過背叛自己的漢中郡太守張魯,便請劉備來益州幫忙。劉備趁機計劃奪取益州,率軍攻打各郡縣,直逼成都。李嚴奉命在綿竹抵禦劉備,然而他卻率眾投降,倒戈相向。
劉備逼迫劉璋投降、奪取益州後,論功行賞,封李嚴為犍為郡太守,興業將軍。李嚴之前一直做縣官,如今平步青雲,當了郡守。
李嚴當郡守期間,盜賊馬琴,高勝等人興兵作亂,聚集了幾萬人。這時劉備在遙遠的漢中,李嚴沒有向劉備請兵,依靠郡中5千兵士,討伐盜賊,斬殺賊兵首領,使潰敗的賊兵回家為民。其後,李嚴又率兵擊退了另外一個叛賊首領高定。於是,李嚴升為輔漢將軍,兼任以前的郡守。不久,李嚴升任為尚書令,進入了朝廷中樞系統。
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討伐東吳,不料慘敗而回,不久便病倒了。劉備臨終前召見諸葛亮和李嚴,囑託他倆輔佐少主劉禪,並任命李嚴為中都護,掌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
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此時李嚴掌管蜀漢全國兵權,恐怕諸葛亮也要忌憚他三分。這或許是劉備讓李嚴和諸葛亮互相制衡,避免影響到劉禪的地位。劉禪的政權穩固後,李嚴被改任為前將軍,他任然握有相當大的兵權。此時,李嚴和諸葛亮的關係比較和睦。
後來,諸葛亮在漢中出兵北伐,想讓李嚴帶兵鎮守漢中。漢中郡在益州西北邊境,李嚴很不情願,百般推脫。李嚴藉此要求劃分5個郡設立巴州,讓他做巴州刺史。蜀漢本來就地盤很小,諸葛亮當然不同意。為此,兩人的關係逐漸疏遠。
公元231年,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李嚴負責監督運輸糧草。夏末秋初,正逢連綿大雨,糧草運輸時常中斷,李嚴派人告訴諸葛亮情況,並讓諸葛亮回來。諸葛亮率軍返回後,李嚴假裝驚奇地說:“糧草還有很多,大軍為何返回了?”李嚴的目的是想為自己督運糧草失職推卸罪責,並彰顯諸葛亮按兵不發,無功而返的過錯。
李嚴擔心後主劉禪會派人調查諸葛亮無故退軍的真相,同時也不想將事情做的太絕,於是他寫奏摺給劉禪,為諸葛亮辯解說:“大軍故意撤退,是想誘敵深入。”李嚴認為這樣做,對領導劉禪有了一個合理的交代,對同事諸葛亮也能維持友好關係。
老謀深算的諸葛亮看穿了李嚴拙劣的詭計,他將李嚴寫給自己的書信全部呈給劉禪,證實了李嚴的過錯。李嚴理屈詞窮,只好認錯謝罪。於是諸葛亮上奏給劉禪說:“李嚴貪圖權位,只顧追名逐利,不為國家考慮。當初臣認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所以對他有些寬容和厚愛。然而,臣本以為李嚴做的事都只是在求取榮華富貴,卻沒想到李嚴竟然顛倒黑白到了這種程度。如果再放縱李嚴,將會造成大禍。”
於是,李嚴被廢為平民,流放在外。李嚴常常盼望諸葛亮能再次起用他,後來他聽說諸葛亮死了,感到希望破滅了,所以情緒非常激憤,突然發病死了。
參考史書《三國志·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
3 # 歷史大片
劉備之後掌軍權的人物分別是:
2.諸葛亮,政治手腕解決李嚴,掌握蜀國軍政大權
5.姜維,在魏滅蜀之戰前期,由於作戰需要,劉禪才將軍權交給姜維,姜維才得掌握軍權。魏滅蜀之後,蜀國投降後,姜維也一度幫鍾會節制降軍
-
4 # 文旅攬勝
三國蜀國劉備死後,繼任者劉禪不僅年輕,而且昏庸無能。劉備為何不把軍權交給諸葛亮,而把軍權交給劉備生前看好的李嚴,這個些權謀問題暫且不談。
按照劉備的生前安排,諸葛亮統領荊州以及原班人馬內掌內政以及部分兵權,與蜀漢本土豪強互相映襯,李嚴所在的東州士掌握軍權,以此形成三足鼎立態勢,這樣更有利於少年的劉禪掌權。
可惜李嚴不給力,缺乏政治大局觀,被諸葛亮三下五去二收拾得乾脆利落,從此內掌軍政大權,外以北伐名義統領各處資源物質發配,將各個勢力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獨掌蜀漢大權,可惜掌控欲太強,活生生累死了自己。
後來導致鄧艾率大軍直取成都,劉禪見大勢已去,率領太子及群臣出都門投降。至此,劉備,諸葛亮建立的漢國(蜀國)也就滅亡了。
-
5 # 東東貝貝飛飛飛
通常我們認為,當劉備死後,當時劉關張已經都已經去世了,肯定是諸葛亮執掌軍權,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都是李嚴來執掌軍權,因為當時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是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當時諸葛亮作為丞相主管朝,李嚴是主管軍權的,後來由於李巖這個人沒有政治眼光得罪了諸葛亮,被諸葛亮處死,後面就是諸葛亮來統領兵隊,包括親征南蠻孟獲和北伐中原。後諸葛亮死後,軍權由楊儀和費依來掌握,後面又有姜維帶兵北伐中原。直到後主劉禪投降的時候,姜維手中其實還擁有8萬兵馬,一直在劍閣阻擋鍾會。
-
6 # 沉睡的天堂
公元261年,蜀將姜維趁魏兵攻打壽春,率軍北伐,進攻魏國長城縣,被魏將鄧艾、司馬望擊敗。公元262年,姜維又出兵伐魏,進攻魏國的洮陽。夏侯霸中箭陣亡,姜維與鄧艾交戰失利,只得又退還。姜維前後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沒有成功。司馬昭擔心姜維繼續北伐,決定大舉進攻蜀國。當時群臣都認為時機未到,唯司隸校尉鍾會竭力贊成。
-
7 # 麼麼趣說歷史
劉備之後,為何不是諸葛亮掌權,而是其它人!
其實諸葛亮的才幹,劉備是看在眼裡的,外無軍事上的才智,更多是坐鎮後方“蕭何”式的人才,而劉備屬意的李嚴則是文武雙全,其實劉備更屬意黃權,可惜在夷陵之戰中,黃權遇見不得已原因投降了曹魏。
按照劉備的設想,諸葛亮統領荊州以及原班人馬內掌內政以及部分兵權,與蜀漢本土豪強互相映襯,李嚴所在的東州士掌握軍權,以此形成三足鼎立態勢,這樣更有利於少年的劉禪掌權。
可惜李嚴不給力,缺乏政治大局觀,被諸葛亮三下五去二收拾得乾脆利落,從此內掌軍政大權,外以北伐名義統領各處資源,將各個勢力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獨掌蜀漢大權,可惜掌控欲太強,活生生累死了自己。
-
8 # 奇正兵馬指揮使
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排程全國兵馬,可謂總司令否?後來大將軍姜維九進中原,排程全國兵馬,可謂總司令否?其實都是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劉禪大江山,雖然這個混蛋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但他還是真正的兵馬大元帥!
回覆列表
都不是……
歸司馬昭
劉備孫權都早早的88了
引用內容……
公元234年,諸葛亮伐魏,病死於軍中。諸葛亮死後,三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蜀國,開始走下坡路。
諸葛亮一死,魏延因與揚儀不合,竟起兵造反,揚儀派王平、馬岱擊殺魏延,並滅其三族。待回成都以後,揚儀又因爭功,被後主下獄,揚儀自殺。於是,蔣琬當了大將軍,費褘、董允相繼為尚書令,他們墨守諸葛亮的成規,對魏國採取守勢,蜀國也得到幾年的安定。
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是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開始叛魏投吳,後來又反吳,自稱燕王,屢次攻打魏國。魏國幽州剌史毋丘儉戰敗,上表請派大軍討伐。公元238年,太尉司馬懿率領大軍攻打公孫淵。公孫淵戰敗,固守襄平。司馬懿攻下襄平,擒斬公孫淵父子,並將公孫淵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誅殺,平定了遼東。
公元239年,司馬懿平定遼東,班師回朝,剛好魏明帝曹睿因荒淫過度而病死。魏明帝沒有兒子,臨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為皇太子,並遺詔司馬懿和曹爽輔政。魏明帝死後,曹芳繼位,尊郭皇后為皇太后,拜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為太傅。魏主曹芳當時才八歲,政事全掌握在曹爽、司馬懿手中。
曹爽是個昏庸的人,以何晏、鄧颺、丁謐等為親信,讓兄弟曹羲、曹訓、曹彥執掌兵權,自以為可以抑制司馬懿。司馬懿表面上不和他爭權,常稱病不理朝政,但暗中在窺測方向。
公元241年,東吳分三路入侵魏國,曹爽未經大敵,不敢出師,司馬懿則稱病,不能領兵,等到吳兵深入,京師震動時,司馬懿才領兵出征,結果打敗了吳軍,得勝回朝。司馬懿名聲日盛,而曹爽則相形見絀。
公元244年,蜀國蔣琬、姜維領兵出漢中,曹爽得此訊息,便親率大軍攻打蜀國,結果在興勢山被蜀兵阻擋,相持了一個多月,糧食將盡,正在進退兩難之時,蜀國任費褘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來援,曹爽大敗而逃,十萬兵馬喪亡過半。蜀國打了這次勝仗以後,蔣琬、董允相繼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費褘。後主劉禪開始親政,侍中陳祗、中常侍黃皓成了他的親信,而這兩個小人使得後主更加昏庸腐敗。
曹爽伐蜀,大敗而歸,但沒有人敢責難他,曹爽亦依舊尋歡作樂,為所欲為。郭太后對他稍有異議,被他遷至永寧宮幽禁起來。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密謀殺曹爽。司馬懿故意裝出老態龍鍾、病重糊塗的樣子,使曹爽完全不加防範。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曹訓、曹彥也一起去了。司馬懿父子抓住時機,佔據了京城,大臣桓範等逃出京城,報告曹爽,曹爽兄弟大驚失色。桓範勸曹爽偕同魏主到許昌,再號召各路兵馬討伐司馬懿父子,曹爽猶豫不決。不久,司馬懿派人來傳話,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曹爽一夜苦思,至五更天,曹爽投刀於地,說:“我回到京城,還可以做一個富家翁!”桓範哭著說:“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個能人,生你們兄弟,都是些豬兒,我想不到今天被你們連累滅族啊!”曹爽兄弟護送魏主回京,當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鄧颺、丁謐、桓範等全被逮捕入獄,陸續被斬首,並被滅三族。曹爽被殺後,朝中大權全落在司馬懿手中,魏主徒有虛名。
夏侯淵之子夏侯霸,是曹爽外弟,怕受株邊,逃離魏國投降蜀國。蜀國衛將軍姜維上表趁魏國內亂出兵討伐。姜維早想繼承諸葛亮的事業,北伐中原,但費褘主張守土,所以暗中加以裁製,使姜維統領的兵馬不超過萬人。這次姜維堅決要求出師,後主和費褘也同意了,這是姜維第一次北伐中原。結果,姜維出師不利,被魏將郭淮,陳泰打敗,勾安、李韶兩員將軍還投降了魏國。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司馬懿是魏國重臣,與諸葛亮爭鬥了多年,留下不少歷史故事。他死後,兒子司馬師繼承了爵位,權勢超過他的父親,加上他性情殘暴,魏主曹芳和朝中大臣都懼怕他。
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病死。孫權生於公元181年,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歲。孫權雖然才能不算很高,但由於在位時間長,對於南方的鞏固和安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但在孫權統治時期,南方的賦役刑罰繁苛,常激起人民的反搞。孫權的妃妾眾多。到了晚年,嫡庶之間爭權十爭激烈。孫權初立太子孫登,孫登早死,又立孫和。後來孫權寵愛潘夫人,又立她所生的孫亮為太子。自從丞相陸遜於公元245年病死後,吳國的大權漸漸落在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孫峻、滕胤等人手中。孫權死後,太子孫亮即位(後廢為會稽主),諸葛恪、孫峻、騰胤等受遺詔輔政。
孫權一死,魏國司馬師即派王昶、胡遵,毋丘儉分三路進攻吳國,諸葛恪領兵抵擋,老將丁奉在徐塘大敗魏軍,魏軍三路退走,諸葛恪得勝回朝。
公元253年,諸葛恪又大舉攻魏,圍困了新城(今安微合肥西南)。當時,蜀國大將軍費褘被降將郭修暗殺,姜維掌握了兵權,他趁機出兵,包圍了魏國的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南)。魏國兩面受敵,司馬師聽從了主薄虞鬆的計策,使毋丘儉等在新城拖住吳軍,派郭淮、陳泰領大軍解救了狄道之圍,姜維退走,諸葛恪也大敗而歸。
諸葛恪回建業後,沒有吸取教訓,仍準備興兵伐魏。侍中孫峻聯絡吳主孫亮,要除滅諸葛恪。吳主孫亮在宴會中埋下伏兵,諸葛恪不知是計,結果在宴會間被兵士殺死,用葦蓆裹屍,投到城外石子崗,並滅三族。廢太子孫和因受株連被迫和夫人張氏服毒自殺,妾何氏留命撫養孫和的兒子孫皓等四兄弟。吳國的大權全落在孫峻的手中,孫峻受拜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封富春侯。
公元254年,魏國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以及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與魏主曹芳密謀,要除滅司馬師。但是陰謀洩露,司馬師先下手為強,將李豐、夏侯玄,張緝誅殺,並滅三族。皇后張氏被廢,不幾天也死去,魏主忿恨,但又不敢發作。司馬師接著又廢魏主曹芳為齊王,大臣們都不敢反對,又借郭太后的命令,迎接文帝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即位,曹髦原來受封高貴鄉公,即位時才十四歲。
公元255年,揚州都督毋丘儉,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不得不帶病親征,留司馬昭暫攝朝政。又命鎮南將軍諸葛誕、徵東將軍胡遵、兗州刺史鄧艾等分路出擊。毋丘儉戰敗被殺。文欽的兒子文鴦勇猛異常,曾夜劫司馬師的營寨,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逃亡。文欽父子等最後投降了東吳孫峻。司馬師班師回朝後,因眼疾發作而死去。司馬昭繼承了兄長的職位。
公元256年,蜀將姜維探知司馬師已死,便和夏侯霸率軍攻魏,但兩次都被魏將鄧艾擊退。姜維前後已五次伐魏,都告失敗,中國人怨聲載道。
公元257年,魏國揚州都督諸葛誕又起兵討伐司馬昭。司馬昭逼令魏主曹髦親征,並請郭太后同行,調集二十六萬兵馬,往壽春進發。諸葛誕知道抵擋不住,向東吳稱臣求援。當時,吳國丞相孫峻已病死,大權掌握在孫峻堂弟孫琳手中,孫琳掌權以後,便將大司馬騰胤、驃騎將軍呂據等殺死,朝廷上下都懼怕他。孫琳得知諸葛誕起兵反司馬昭,即派將軍全端、全懌及文欽父子領兵去救援。司馬昭圍困壽春達半年,孫琳屢責諸將救援無功,全端、全懌率部降魏,諸葛誕與文欽又發生內江,諸葛誕殺死文欽,文欽之子文鴦、文虎也降魏,司馬昭封他們為偏將軍,加封關內侯,壽春城內將士已無鬥志,司馬昭攻下壽春,殺諸葛誕,並滅三族。司馬昭得勝回朝,權勢更盛。
公元258年,吳主孫亮已十六歲,聰明敏銳,開始親理政事,見孫琳專權好殺,他的兄弟孫思、孫幹、孫闓又都掌握了兵權,便和將軍劉承、黃門侍郎全紀密謀誅殺孫琳,叫全紀密告他父親衛將軍全尚,令他暗中準備兵馬。吳主孫亮特別告誡全紀,這事不解讓他母親知道,因全紀的母親孫氏是孫琳的堂姐。但全紀密告全尚後,全尚把訊息洩露給了妻子,妻子孫氏即派人通報孫琳。結果,孫琳先下手,乘夜逮捕全尚,誘殺劉承。全紀知道訊息,只好自殺。孫琳圍攻皇宮。廢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孫琳想自立為皇帝,怕群臣反對,便迎接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即位,就是吳景帝。
孫琳立了景帝以後,不久,又想廢主自立。將軍張布通報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等密謀,利用臘日盛會,除掉孫琳。到了臘日那天,孫琳昂然上殿赴宴。席間,張布指揮伏兵將孫琳殺死,孫家兄弟亦被丁奉領兵擒殺,孫家被滅族。孫峻也被奪去官爵,剖棺戮屍。
公元260年,魏主曹髦已即位六年,人也二十歲,但仍如同傀儡,朝中大權盡被司馬昭執掌,魏主心中忿恨。一天,他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私下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廢的恥辱,今天與大家共討此賊!“王經急忙勸阻,魏主不聽,拔劍召集殿中的衛士官僮等,鼓譟出宮。王沈、王業怕被株連,早已通報司馬昭,只有王經伴陪著魏主。司馬昭聞迅,即令中護軍賈充領兵數千去迎戰,結果,魏主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濟殺死。事後,王經全家被殺。為了推諉弒君之罪,司馬昭又把成濟殺掉,並滅三族。
魏主曹髦被殺,司馬昭群臣會議,迎接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入京即位,就是魏元帝。曹璜原來受封常道鄉公,即位時才十五歲,改名為曹奐。
公元261年,蜀將姜維趁魏兵攻打壽春,率軍北伐,進攻魏國長城縣,被魏將鄧艾、司馬望擊敗。
公元262年,姜維又出兵伐魏,進攻魏國的洮陽。夏侯霸中箭陣亡,姜維與鄧艾交戰失利,只得又退還。姜維前後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沒有成功。司馬昭擔心姜維繼續北伐,決定大舉進攻蜀國。當時群臣都認為時機未到,唯司隸校尉鍾會竭力贊成。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領三路大軍攻打蜀國。鍾會進攻陽平關,蜀將蔣舒出關投敵,蜀將傅僉戰死,鍾會佔領了陽平關,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張翼、董厥等集中兵力防守劍閣,抗擊鐘會軍隊。鄧艾率軍到陰平,準備和諸葛緒從江油進襲成都。由於姜維扼守險要,魏軍未能攻克。鍾會因部隊缺糧,準備撤退。鄧艾提出“敵勢已折,宜遂乘之”的主張,乘蜀軍內地空虛,以輕兵從陰平經人煙稀少的地區行軍七百餘里,鑿山開道,造橋樑修棧道。到絕境處,鄧艾帶頭用氈子裹著身體從山上滾下去,將士們也都抓著樹枝藤條,沿著懸崖陡壁一個緊接一個前進,出其不意攻下江油城。蜀將諸葛瞻(諸葛亮之子)率領各部隊抗擊鄧艾,到涪陵停止前進。尚書黃崇多次勸他迅速前進,佔領有利地形據險防守,諸葛瞻猶豫不決,結果被鄧艾擊敗,只好退守綿竹。鄧艾勸諸葛瞻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鄧艾派鄧忠(鄧艾之子)、師纂與蜀軍大戰,蜀軍戰敗,諸葛瞻、黃崇被殺。鄧艾率大軍直取成都,後主劉禪見大勢已去,率領太子及群臣出都門投降。姜維得到後主敕命,也和廖化、張翼、董厥等投降了鍾會。鄧艾入成都,要斬黃皓,黃皓賄賂左右得以免死。至此,劉備,諸葛亮建立的漢國(蜀國)也就滅亡了。
漢國前後二主,共存在四十三年。漢國的滅亡,主要原因是其後期宦官專權,政治極其腐敗,人民苦於徭役、兵役,社會生產遭到破壞,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因而,在強大的魏軍進攻下迅即覆亡。
鄧艾入成都以後,居功自傲,又想趁滅蜀之勢,再滅亡吳國。鍾會嫉恨鄧艾,而且有謀反之意。姜維降魏,出於不得已,此時乘機勸說鍾會消滅鄧艾。鍾會便夥同監軍衛瓘,密告鄧艾想謀反,鄧艾父子被用檻車押送京師。鍾會獨攬兵權,於是和姜維決計謀反。當時剛好郭太后病死,鍾會便假借郭太后遺詔,起兵討伐司馬昭,姜維則想趁鍾會殺盡北來的魏將之機,再殺死鍾會,復立漢國。但是鍾會的部將領兵作亂,殺死了鍾會和姜維。鄧艾手下的將士追趕鄧艾的檻車,準備迎還。監軍衛瓘想到自己夥同鍾會陷害鄧艾,怕鄧艾迴來對自己不利,便派護軍田續襲擊鄧艾父子於錦竹西,鄧艾父子被殺死。魏軍滅蜀國後的這場內江,使兩員主將都死去。姜維弄巧反拙,自己也喪了命。
後主劉禪一家被遷到洛陽,魏國封他為安樂公,一次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叫樂師們演奏蜀國的音樂,蜀國的舊臣都傷感地低下頭,唯有劉禪嬉笑自若。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劉禪也因他這麼昏庸,倒活到公元271年,六十五歲才死去。
公元264年,吳景帝孫休病死,太子孫軍(上有雨字頭)尚年幼,張布等大臣認為魏滅蜀後,必然會全力對付吳國,不如立一個年長一點的國君較為穩妥。於是,迎立孫和之子烏程侯孫皓,就是吳末帝。孫皓即位後不久,即沉湎酒色,驕淫不道,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都覺得後悔,輪流進諫,孫皓竟將他倆殺死。後來又逼死了朱太后及她的二子,吳國立了這麼一個國君,其命運可想而知。這一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因滅蜀有功,開始受封相國晉公,及九錫典禮。後來又加封為晉王。司馬昭命長子司馬炎為副相國,後又加封撫軍大將軍。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嗣為相國晉王,這年十二月壬戍日,司馬炎逼魏元帝禪位,廢元帝為陳留王,改國號為晉。從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社會進入了晉朝。
公元280年,吳國被晉滅亡,三國的局面徹底結束,中國又出現了短期的統一。
魏國的司馬氏集團,在三國衰落階段內,是統一趨勢的代表者。雖然它是一個極其腐朽的集團,但也不容否認它在完成統一事業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