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題材的電影是目前國內影視行業拍攝比例較大一門類別,但是越來越多的抗戰電影被拍成了神劇,歷史不該被娛樂,也不能為了抓住觀眾眼球戲劇化,讓人看了後大跌眼鏡,對於青少年看了這些不符合常理與歷史的影片,難免會對世界觀、歷史觀不成熟的他們心中產生影響,以為戰爭就是那麼的草率與搞笑。請問在你看過的抗戰電影中,哪一部是最貼近真實歷史,高度還原戰爭場面與人物的,請舉例說明。
-
1 # 大牛愛電影
-
2 # 火狐說電影
自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首播至今,雖然已經過去十一年了,但它的熱度卻從未減退。
最近老印就再次重溫了團劇,第一集開始,收容所裡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又映入眼簾,正當我打算安靜地感受劇中情節時,卻被彈幕吸引了。
也不知是哪位先起了個頭,大家開始比較起復看這部劇的次數:8遍、10遍、20遍,每年都看、每月都看、每天都看。
接著就出現了不亞於片中炮火連天的戰鬥場面,有人堅稱這部劇被刪了很多,當年首播時看過的經典情節都被刪掉了。
持反對意見的人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對方只是在腦補,是看了小說之後腦補到電視劇中,結果把自己弄得混亂了。
雙方各執己見,爭論紛紛。
“刪減派”言之鑿鑿地說,最早這部劇並不是43集,而是有50集的,還表示曾看過50集的DVD碟片。
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其實從開播起,這部電視劇就只有43集。這一點,從當年雲南衛視為該劇舉辦的首映禮中就可以找到證據。
視訊中,主持人如是說:“我們雲南衛視和華誼兄弟共同出品的43集電視連續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就要開播了。”
購買了首播權的四家衛視分別為江蘇衛視、上海東方衛視、雲南衛視和北京衛視。
通過大規模的宣傳,以及同名小說的發表,團劇在還未播出的時候,熱度就被炒了起來。對於電視臺來說,收視率競爭也就尤為激烈。
首播日期定在了2009年3月5日,江蘇衛視耍起了小聰明,使出了零點播放的陰招。無奈東方衛視只得三集並作兩集,在不影響劇情的情況下剪輯播出,以追趕進度。江蘇衛視也馬上調整,第二天就增加了播出集數。
北京衛視選擇的是每天播出四集,雲南衛視則更絕,自3月6日起,全天24小時滾動播出,據統計每天下來一共播出了十六集。
二輪播出時,浙江衛視還搞出了一個18集“純戰鬥”版本的團劇,只留下了用以過度劇情的少量臺詞,播出的全都是戰爭場面。
這種情況導致團劇在開播首年就被弄出了多個播放版本。
不過,正版發行的DVD碟片,從始至終的版本只有43集,正版碟片一共有三個版本,分別是普通版8碟裝,豪華版14碟裝,還有一個書頁收藏版,也是14碟裝。
彈幕上爭論最激烈的焦點,是炮灰團守下樹堡後的劇情是否被刪。關於這個問題,導演康洪雷曾多次表示,團劇有四集內容根本就沒拍。
《我的團長我的團》初期投資4300萬元,根據第一稿劇本,原計劃是拍攝47集的,可拍攝過程中出現的兩次事故,讓劇組損失了900萬元的經費,導致拍攝暫停,後經反覆磋商,投資方才追加了投資。
為了控制成本,編導們把集數改為了43集,刪掉了後面包括王寶強戲份在內的劇情,並修改了全劇大結局,也就是直至死守樹堡38天之戰,全片結束。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在劇中世航大師的扮演者,著名編劇、影評人史航的微博中得到佐證。
由此可見,死守樹堡之後的部分,當時真的沒有拍攝。
這也說明了“為了過審而刪減”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確切地說,這部劇從來都沒有被禁過。
而這個時候,確實出現了一些刪減,但是隻有幾個鏡頭,加起來也就十分鐘左右,對劇情的影響微乎其微。
造成“刪減派”堅持己見的原因,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代入感極強的原著小說。
事實上,雖然《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小說先於電視劇出版,可是劇本的形成卻在小說之前。蘭曉龍在拍攝期間就不斷對劇本進行完善,才形成了小說。
通過劇本產生的小說,無論從形式上,或是內容上,讀起來真的會讓人產生腦補的行為。並不是先入為主,而是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今年年初傳出訊息,團劇的續集就要拍攝了,雖讓人滿懷期待,但是能否達到原劇的高度卻很難說,只希望拍攝能夠順利。
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團劇曾經帶給我們的對於歷史的思考方式。
我們對於該劇的記憶是否混亂則更不重要,因為它本身就是歷史的記憶。
-
3 # 馮娛樂
中國早期抗戰影片,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
上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數以百計反映中中國人民奮起抗日的影片登上銀幕,激勵著億萬中華兒女投入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拍攝於1932年1月下旬的《十九路軍抗日戰史》,是第一部用鏡頭記錄日本海軍陸戰隊企圖登陸上海、中國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的抗戰影片,上映後在全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第十九路軍也因此聲名大噪。隨後,眾多電影製片公司相繼推出了《上海抗戰》、《上海浩劫記》、《暴日禍滬記》、《淞滬抗日將士追悼會》、《上海之戰》、《共赴國難》等抗日題材影片,成為中國抗戰電影的先聲。
最喜歡的中國產抗戰電影:《風雲兒女》
《風雲兒女》吹響抗日號角
1935年由上海電通影片公司出品的《風雲兒女》,以抗戰為背景,描寫九一八事變後,以青年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從沉溺的愛情生活中覺醒,走出彷徨,投筆從戎,奔赴抗戰前線。影片由田漢、夏衍等左翼作家聯盟成員編寫,史稱“左翼電影”。片中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戰鬥旋律,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吹響了抗戰的進軍號角,讓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隨著影片的公映,《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最著名的抗戰歌曲。而一部電影的主題歌后來竟成新中國的國歌,可謂中外電影史上罕見。
——完結——
編輯 @極地搜
-
4 # 吃瓜蒜頭
《人間正道是滄桑》
張黎執導,孫紅雷、黃志忠、柯藍、張恆等主演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是我心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或許後無來者。
這部劇製作精良,鏡頭,臺詞,演員表現都迷漫著浪漫主義色彩,飽含深情又充滿理性,喚起了我對那麼一個理想至上年代的深深嚮往。此劇之前我最愛《亮劍》,此劇之後《亮劍》失色。
它通過兩個家庭去表現巨集大的歷史題材,展現很長時間跨度下兩黨的發展,革命者之間的主義之爭,有濃厚的歷史色彩。看過之後裡面純粹,深情的理想真的很打動人。
我最喜歡的角色是瞿恩
瞿恩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身上有知識分子的儒雅,臺詞溫柔堅定,帶著啟發教化的味道。他是青年人的人生導師,也塑造了劇中的精神核心。北伐戰爭中他慷慨激情的動員共產黨員,“升官發財請投他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面對中共的錯誤時,他溫柔地安慰立青,“你要相信我們的黨像大海,有一種自我調整、自我淨化的能力”,還有他和妹妹瞿霞討論理想時說的,“在這個世界上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我的理想,一種是理想通過我而實現,縱然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犧牲時的模樣,像聖徒一樣,好像看到的自己的信仰,壯烈美麗,印象深刻。
其他角色一樣有魅力,天真爛漫,經歷八年牢獄,和心上人分別的瞿霞,“一個女人如果不能把自己完整地交給她最愛的男人,不如就守缺吧。”還有賣花布出身,講實用主義的投機分子董建昌,他奉行實用主義,追求地位名譽,卻又有底線,講民族大義,在個人感情上體貼深情大氣,讓很多人高呼“嫁人當嫁董建昌!”
從來沒有哪一部電視劇,讓我每一集每一句臺詞翻來覆去的品味。作為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既不能做瞿恩那樣的理想主義者,又做不了董建昌那樣的實用主義者。但我也很渴望加入那場思潮,自己能站在哪一邊,堅定地為之而奮鬥,想想就熱血上頭,中二之魂爆發。
嗶嗶了一堆,發現問的是電影,就這樣吧,捨不得刪……電影當然是《風聲》啦,裡面針對不同人設定的各種殘酷變態的審訊和演員們教科書式的互飆演技,讓人上頭啊~
-
5 # 青騰君
至今為止我認為拍的最好的抗戰劇有兩部,第一部《亮劍》,第二部《雪豹》這兩部電視劇是對我影響極大的。
1.《亮劍》2005年剛剛播出時就火爆熒屏,平均收視率達到11.42,最高13.7,五年後,累積重播已達3000次;十年後,《亮劍》偶爾還能進收視榜的前五。時至今日,《亮劍》仍然在各電視臺不斷重播。同時,《亮劍》還是各社交媒體長盛不衰的熱門話題。
這部電視劇跟現在的大多數電視劇比,亮劍不管是老藝術家李幼斌,張光北,還是青年演員張彤,童蕾,他們演戲第一目的就是兢兢業業把作品演好,所以呈現出來作品自然誠信十足。
李幼斌老師演繹李雲龍顛覆之前很多電影電視劇形象高大全形象。他們有高大全特點有滴時候也會說粗話。他們有血有肉,李雲龍為老婆沒有上級指示打平安縣城。以前不少電視劇塑造日軍總是很傻很天真,在亮劍裡面,日軍是作戰有序部隊,計策也很多。我們的軍隊不再是身懷絕技的大神,他們也有血有肉,他們有勝利也有慘敗。
我看完《雪豹》,給我感觸最深的的不僅是周衛國的英勇抗敵,逼真精彩的作戰場景和劇中人物之間的深厚情誼,而是透過雪豹我看到了抗戰期間無數不甘做亡國奴的優秀中華兒女的身影。我從周衛國身上看到了李雲龍、孟煩了、龍文章,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抗日英雄都是那個輝煌時代熱血青年的一個個縮影。我體會到了具有崇高理想的中中國人在祖國危難時刻所迸發出的巨大力量和愛國情懷,以及作為一箇中中國人在和平時期回顧那些偉大先輩時的驕傲和自豪。 結合自身,我從周衛國個人的成功身上也有了兩點深刻認識。首先,個人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偉大目標的指導。作為軍人,周衛國如果沒有抗日救國力挽祖國、同胞於危難的崇高理想就不可能再親人遇難、戰友犧牲等重重打擊之後仍以獨臂堅持戰鬥,也就不可能有作為軍人所取得的成就。其次,具有相當高水準的專業知識是一個人要在自己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所必備的條件。周衛國的每一次勝仗都離不開他在軍校和德國留學期間通過刻苦學習所具有的軍事知識。正是這種高水平的軍事素養才能使周衛國在對日作戰中總是棋高一籌,出其不意的打擊日軍。我作為一個青年人,我正處在自己人生的大好時光,更要加緊學習和工作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指導日常的工作,這樣才能在工作時遊刃有餘,高效正確的完成佈置的工作任務。
-
6 # 星波娛樂
我喜歡《亮劍》這部電視劇,原因如下:
《亮劍》是一部戰爭電視劇。由陳健、張前執導,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張桐、童蕾、王全有、由力主演。
該劇講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該劇於2005年9月12日在CCTV1黃金檔首播。
2013年,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決定向全國青少年推薦100種優秀圖書、100部優秀影視片,《亮劍》等23部電視劇榜上有名。
-
7 # 重慶康仔
當之無愧的是《亮劍》
電視劇《亮劍》可以說是抗戰劇中的經典,很少有沒有看過的。這部電視劇用兩個字來形容我覺得就是“真實”,無論是從人物還是劇中的場景,尤其是細節上做的都很完美。
單從人物上來說,《亮劍》的原型緊貼王近山將軍,劇中人物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人物的性格上大膽、不做作,雖然表面看起來粗俗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心細如髮、善良。
任何經典都會被多次翻拍,《亮劍》這部劇也不例外。翻版和原版只要簡單對比就會發現在服裝、場景還是原版更貼近當時抗戰物資匱乏的情形,演員的演技更是沒的說,尤其是那句“二營長,把你的那門義大利炮給我拉上來”一聲聲“開炮”喊的果真是撕心裂肺。
-
8 # 拍案
應該是血戰臺兒莊。記得這部電影開始播出時候,我還上初中。這部電影給我的深刻印象就是改變了此前的抗戰電影都是以游擊戰為主的鬥智鬥勇,我們的土八路雖然英明神武,但是總是不對等的感覺,有時候看著日本人服裝整齊耀武揚威,心裡感覺實在不舒服。
記錄真實的故事,展現民族的拼搏和血性,展現抗戰的另一種抗爭,這是影片的主題,應該贏得了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亮劍》這裡說的《亮劍》當然是李幼斌、張光北主演的最經典的一版。該劇講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在橫屍遍野烏煙瘴氣的抗日神劇市場上,卻仍然有這麼一部劇,堪稱清流。評分口碑完虐同類劇,它就是《亮劍》。豆瓣評分8.8,打敗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抗日神劇。《亮劍》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日本軍隊是如何裝備精良,時不時有日本特種兵訓練的場景,以及日本軍官和上級討論戰爭策略的畫面。劇裡時不時來一個牛逼的長鏡頭,讓你覺得是你身臨其境的在出謀劃策,面對強敵。《亮劍》裡的演員,大都以硬漢形象深入人心。現在的抗日神劇,主角們要麼紅光滿面,要麼衣著光鮮整潔。總覺得少了那麼些味道。總而言之,《亮劍》沒有刻意抹黑過任何一個角色,沒有試圖通過貶低敵人來凸顯主角。它談論民族大義,談論軍人氣節,談戰爭精神,談時代變化。《風箏》是柳雲龍執導的諜戰劇,由柳雲龍、羅海瓊、李小冉等主演 。該劇以潛伏于軍統內部的共產黨員“風箏”的人生與情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共產黨情報員堅守信仰的故事。重慶軍統王牌特工鄭耀先,表面殘酷狠辣,實則是代號“風箏”的共產黨情報人員,潛伏在國民黨內部。內斂隱忍、狡黠機智且心狠手辣,協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為中共工作作出巨大奉獻。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竭盡所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風箏》剛播出,就已經能看出這部劇的精良品質。在小的方面它能經得起細節控的挑剔,在大的方面它還能夠喚醒大家骨子裡的熱血信仰;從諜戰的角度看,懸疑緊張元素齊備;從敘事的角度看,劇情緊湊自然,環環相扣。該劇不僅將諜戰過程拍得步步驚心,還穿插了一些溫馨有愛的感情戲份,張弛之間,亮點頻出。譬如鄭耀先和女朋友程真兒的新穎約會方式。因為程真兒同樣是潛伏著的中共情報員,兩人為了避免暴露身份,就用密語商定見面的地方,玩著高手過招的愛情遊戲,身旁的看客一團霧水,這兩位卻暗自享受著短暫歡聚的甜蜜。《雪豹》該劇講述了周衛國從富家子弟走上抗日道路,組建了雪豹特戰部隊最終成長為優秀指揮官的抗日英雄傳奇故事。該劇被評為繼《亮劍》以後最成功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並且有80後版《亮劍》之稱。劇組在戰爭場面上花了功夫、下了血本,不多的戰爭場面卻被拍攝出了電影的感覺。同時很多可以設定戰場戲的地方,導演都很剋制地一筆帶過;但是該有戰鬥的地方,拍攝起來卻毫不含糊。同樣是抗日題材我們卻能看到明顯的不同。《雪豹》單從故事性來看就與《亮劍》有所不同,《雪豹》主要講述的是周衛國傳奇的人生,並且周衛國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特種兵訓練營,這也是與《亮劍》最大的不同。《雪豹》和文章是相互成就的典型,一個碰上了正處於角色創作巔峰的文章,一個遇到了能夠激發自己的神劇,這才讓《雪豹》成了難以逾越的經典。這部電視劇最大的亮點是展示了全民抗戰的強大合力。在外敵面前,抵禦外侮成了他們共同的姓名,這一群在劇組亮相的中國男兒、中國軍人,都是一隻只生龍活虎的雪豹。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個人見解,歡迎大家來討論,喜歡的記得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