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06701333399
-
2 # 理財規劃師慧慧
隨著“嬰兒潮”時代的到臨,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以及家裡長輩對子女的照顧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
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了不停的消費,嬰兒時期吃的是奶粉用的是尿不溼,我們經常開玩笑說這是雙向收費。
1——3歲不僅要吃喝拉撒,還要買玩具,讀繪本上早教。
3——6歲幼兒園普通的每月也要大幾百,高階一點的要幾千塊。
6歲開始上學,雖然我們一直是九年義務教育,但各種輔導班、興趣愛好班、研學遊也幾乎排在每個孩子的時間日程裡。
如果考慮孩子出國那就更是一次不小的費用。如果每一筆消費都記錄下來,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到參加工作可以稱得上“百萬寶貝”。
我們父母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真的有必要嗎?
孩子的性格以及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陪伴,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樹立多支援、多鼓勵、多肯定、多欣賞、多自主、多選擇的養育環境,而不是“盲目”的為各種輔導班、興趣班買單。如果克服這種“盲目”買單,孩子的消費幾乎不會超過家庭一半的消費。
以前家庭孩子根本就沒什麼花銷,我們小時也沒穿好的,吃好的,上了初中一個星期才有幾塊錢生活費,有時會給上十塊錢,那個心裡很高興啊!有時一個星期都沒有錢給,那時我們上夜校啊,一個星期回一次家,帶五六斤米,兩三瓶酸菜要吃一個星期,現在孩子只能說呵呵了,要吃好的,穿好的,抽菸喝酒,泡妞啊,打遊戲啊,錢給少了,那個臉就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