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戴外教培優

    我就從孩子剛開始上學的小學階段說起吧。孩子剛上小學,一切都像是一張白紙,萬事皆有可能實現。如何勾畫孩子的未來,讓孩子優秀可期,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需要父母仔細思考、認真參與。目前,想讓孩子優秀,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是最直接的通道。

    那麼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學習效率高,取得最好的效果呢?

    簡單的回答就是:從小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不錯的智力水平、同時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這三點結合起來,孩子就會有更好的學習。下面我們仔細講解。

    1.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父母要身體力行,從小培養孩子養成熱愛讀書、愛好學習的習慣。

    家長在家裡要買或借些書,引領和督促孩子讀書。比如每天讓孩子讀書一小時,形成習慣。這種素養,千金難換。或者一定要多領孩子去圖書館學習和讀書,讓孩子在書的海洋裡自由飛翔,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並安靜地學習和讀書,這主要是讓孩子體會那種氣場。

    這種薰陶,萬金難求。最終目的,就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地給孩子打好喜歡讀書人、熱愛學習的基礎,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孩子以後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孩子也必將終生受益匪淺。

    《中國詩詞大會》可謂是一股清流,主持人董卿和選手武亦姝在其中的表現讓觀眾驚歎。

    可是,我們只是看到他們在舞臺上的優異成績,看不到的是他們背後父母的辛苦付出。

    小才女武亦姝,腹有詩書氣自華,被大家稱為“女神”。她豐富的詩詞儲量之多,不僅是自己的努力,更是父母在她三歲時,陪她玩詩詞遊戲,有意識地培養;為了培養她好的學習習慣,不玩手機,全家人陪她看書、看報。

    大才女董卿,優雅知性的女性代名詞,表現出眾。董卿的成長,離不開“虎爸”的教導。從小她就被教育,人的命運要靠自己改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從上學開始,嚴厲的父親就要求她無論冬夏,睡覺前都要堅持讀書一小時,雷打不動,最終養成讀書的習慣。

    2.父母要注重孩子智力和興趣的培養,同時也要積極參與,這樣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學習。

    學習好,必須有好的智力和優良的興趣。培養和開發孩子的智力,不需要家長有多高的文化,只需要家長注重積極參與,進行有效的行動,與孩子一起成長。比如,從數學、語文和外語三大主科舉例說明,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使用。

    (1)語文能力的培養,除了第一條所說的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後,那麼就要從實際應用上下功夫。孩子的三個能力需要家長參與培養,就是使用語言的反應能力,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

    孩子反應能力的鍛鍊,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接龍,練習說出帶動物名稱的成語。例如父母說“馬到成功”,孩子可以說出“守株待兔”|等等。或者與孩子從簡單的對聯對起,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加深對聯的難度。

    而如果孩子感興趣,就可以因勢利導,讓孩子背誦唐詩宋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表達能力的鍛鍊,就是平時和孩子多討論問題,讓孩子勇於表達想法;讓孩子看完什麼節目或者故事後,鼓勵孩子講故事。

    至於書寫能力的鍛鍊,就是讓孩子養成記日記和寫作文的習慣。督促孩子每天養成寫日記,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帶領孩子多旅遊,見識大好河山,然後讓孩子把所見所聞以作文的方式寫出來。如果堅持下去,寫作能力提高效果特別好。

    (2)孩子的數學思維,也是可以通過平時日積月累的訓練形成。孩子上學的年紀,都會接觸到撲克,那麼和他玩撲克也是思維的鍛鍊,然後隨便再抽出四張牌,做加減乘除計算得到24的練習,孩子都會喜歡。

    另外,把市面上能買到的各種棋類,比如跳棋、軍棋、象棋等;各種鍛鍊智力的玩具,如積木、魔方等,統統都買一套。這些家長都陪著玩,開發智力的效果特別好。如果引導好,孩子學習打麻將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數學思維的選擇。

    還有個鍛鍊數學思維的非常好的途徑就是練習益智題(注意不是腦筋急轉彎)。比如“兩個父親、兩個兒子分三個蘋果,一個人一個,還不能用刀切”,網上很多這樣的資源,是孩子學習奧數題的基礎。尤其對鍛鍊女孩的理科思維特別有效。

    (3)孩子兒童期是學習語言的最好階段。學習英語可以從平時可以給孩子看英漢雙語動畫片,逐步過渡到放棄漢語字幕觀看。不用擔心看不懂,孩子的語言天賦一旦激發,潛力無窮,這是寓教於樂,從小打好英語基礎的好辦法。

    孩子再大點,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再看些雙語的英語電影或者電視劇,總之,這樣進行,就是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下學習,不背單詞、不學語法、利用碎片化時間就能高效學英語,真正塑造英語思維,提升自信,達到“自信開口說英語”目的!

    3、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就要培養孩子有一個喜歡的體育愛好,因為體育是最好的鍛鍊意志品質的活動。

    為什麼我們要至少給孩子培養一門體育愛好呢?因為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身體強健、頭腦聰明;另外,體育運動磨練人的意志,教會人堅持,講究比賽規則,對孩子的規矩意識是良性的引導,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深遠。鍾愛一項運動、擅長一項運動、玩轉一項運動其實是很需要智力的,運動能力與一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息息相關。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有一門體育愛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堅持力、克服惰性的習慣;體育運動多講求團隊合作,對於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抗壓能力都有很大益處;體育運動會給人提供一個情緒的出口,就像是一個朋友,一生陪伴自己,共歡樂,同哀苦,包容一個人最極端的那一面,最終還給大家一個平和Sunny、性格開朗、對周圍溫柔以待的高情商的人。

    孩子運動,首推孩子練習學羽毛球,因為羽毛球是最智慧的一項運動,不但有強調個人本領的樂趣,也注重團隊配合魅力,奧妙無窮。當然,籃、足、排球和乒乓球以及游泳等都是非常好的運動形式。退一步說,可以練習跳繩,踢毽子等簡單的娛樂活動。甚至在家裡,可以練習用頭頂氣球或者體操運動等等。但是,無論是哪項運動,都是需要家長開始階段的辛勤付出、引導和陪伴。最好要讓孩子練成比較高的水準,高於其他同齡人平均水平。因為,孩子超過了一般同齡人時,就會有成就感,才有興趣繼續進行下去。

    最後,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請一定牢記,優秀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指責出來的。父母要多放大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學習;不要輕易貶低孩子,面對孩子的錯誤大發雷霆,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不好的一面,必然有父母的影子;想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就從做優秀的父母開始。

  • 2 # 熊和茄子

    關於“怎樣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這個問題,下面我會結合自己的教育經驗來分享一下個人見解。

    1.家長想要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心態。

    一提到對孩子的教育,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覺得頭痛和苦惱,“不知道怎麼教才好”、“怎麼重複說那麼多次都不聽”、“一批評就發脾氣”、“總是不專心學習,喜歡搞東搞西”、“學習成績那麼差,都是因為平時學習不認真”……在我接觸過的家庭裡面,經常都會聽到有家長說出這類的吐槽話語,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家長們的煩惱彷彿只會增大不會縮小。

    所以題主所提的問題,可以說是大部分爸爸媽媽的心聲。而在這裡,我想表達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千萬不能為了純粹的教而教。

    想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首先要關注更多的不應該是能力的強弱,而應該是孩子在這方面的心態。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想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孩子從一開始就是不情願或者厭惡去學習,那麼後續不管父母付出多少心思去進行教育,也很難從根本上去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

    所以作為家長的話,不妨結合自己的技巧去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當然不是一個簡易的過程,它是需要家長與孩子之間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來進行的,因此爸爸媽媽們需要加把勁,從而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學習心態。

    2.學習成果的好與壞,並不完全代表孩子的學習過程成功或者失敗。

    這一點我相信不少爸爸媽媽能夠理解,但是否能夠確切落實到就是另一回事了。題主說到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其實這個“更好”,在不同家長的心裡就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是成績?是態度?是能力?抑或是經驗呢?

    在我的立場看來,孩子們處於現在這個社會中生存,該要有的學習確實是不應該耽誤,但更多需要重視的,應該是個人體驗所帶來的價值觀建立。

    因此,當我們要解決對孩子的教育,使他們有更好的學習,首先就要明確施教育一方的出發點和宗旨。對孩子來說,真正的良好學習並不是單純在分數和成績上呈現出來的,當明白這一點後,我相信作為家長的話,就應該知道可以從哪些方面去給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學習呢。

  • 3 # 時代達蒙教育

    俞敏洪在談家庭教育有一句名言:做父母是一場恆久彌新的修行。中國社會在大轉型過程中,對子女的教育已經不會侷限於課堂,拘泥於課本,教育開始融入家庭生活。現代社會對家長的要求太高了,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長要有專長有愛好,家長要有時間有耐心。但當家長具備了這麼多素質之後,他的子女就能在各方面拔尖了嗎?答案也是未必會吧。有的家長在努力滿足上述這許多條件後反而是自己在人生中取得了不小成就。這恰恰說明了,努力學習也好培養愛好也好,都是個人自己的事。外部條件是影響或干擾因素,自身的信念才是成敗的關鍵。正因如此,家長需要將如此的理念正確的傳達給子女,讓這樣的理念在孩子內心成長,孩子才可以擁有正確的成長姿勢。

    學習是每個人的權利,並不是義務。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如果你問一個孩子這個問題,他大概率會回答:“我媽讓我上學的”,“老師要我學的”。正式因為我們都是負責任的家長,在孩子要入學的時候要求孩子到學校去學習知識,在孩子適當的年齡就在不斷教他們知識技能。從而讓孩子誤以為學習是一種義務。在當所學內容變得難理解,難掌握時,孩子會下意識的反抗,變得難引導,厭學。

    再想一下玩遊戲這個場景。大多數家長都會限制孩子玩遊戲,而孩子就是喜歡玩,但是玩遊戲也會遇到和學習一樣的問題,當孩子有一關就是過不去,他一樣會放棄這款遊戲,切換到一個相對容易的遊戲。玩遊戲和學習一樣在入門時候容易,所以孩子們都自然的接受了,不同之處是,在到達一定難度後遊戲提供了多種選擇,而學習並沒有。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的傳達學習和遊戲一樣是一種權利。我聽過一個朋友的例子。他在家裡並不讓孩子學習,而是儘量讓孩子做遊戲,運動,看書等,就是限制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回家了就不要寫作業。這樣讓人孩子認為寫作業在家是需要爭取的機會。因此,孩子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學習反而變得優秀。這只是個例,家長用反向的方式表達了學習是一種稀有的權利。家長如何正確傳達這一資訊呢?這種方式可以參考但謹慎操作。

    還有幾個方法家長可以嘗試。

    1.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肯定孩子自己的決定,解釋可能發生的結果,不代替孩子決定。

    2. 不要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取得的進步,這會讓孩子認為獎勵是努力的回報,而不是進步本身。

    3. 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更多的評判方式。儘量少強調作業,成績。可以更偏重習慣的養成,態度的轉變。

    4. 結尾還是要對家長有要求。家長在一件事上的專注與熱情,是會對孩子產生有益的影響。

    向家長傳遞科學優質的少兒教育方式,同孩子分享有價值的學習經驗。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 4 # Abby有個baby

    自律的人生和他律的人生,成就天差地別。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本質上就要成長為自驅型學習的孩子。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讓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讓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願。為了孩子暫時的成績或表現而損害他們長期的驅動力,會得不償失甚至後患無窮。

    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我們應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驅力,身體力行,體驗成長的困惑與獲得成長的勇氣。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做呢?以下是實踐篇♡通過一系列實踐,孩子成長為自驅型學習的人,他將受用一生。

    ● 可以試著問問這些問題:“誰要對此負責?”“這是誰的問題?”

    ● 想想你家算不算是個“安全港灣”。你們一家人是否經常為吃什麼或看什麼電視節目而吵架?全家人的情緒溫度又是多少?如果你對你的孩子感到沮喪,他自己其實很可能也處於沮喪之中。所以,要問問他的感受和想法。

    ● 如果一個孩子討厭、拒絕做功課,你可以提議讓孩子在學校一起寫作業,找年齡較大的孩子和他一起做作業,或者與孩子的老師聊聊,看能不能減少點強制性作業。如果你的孩子對家庭作業有過於強烈的消極反應,請好好評估一下他的情況,以排除學習障礙等問題。

    ● 幫助你的孩子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必要時,幫他建立起自己的獎勵模式,這樣有助於他完成定下的目標。如果他沒有達到目標,就以同情的態度迴應:“好可惜啊,今晚你沒達成目標呢。”但不要發火,或是威脅說要罰他之類的話。你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培養出自我激勵的能力。

    ● 表達出你對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

    30多年前,曾有一項非常出眾的研究,著眼於探究9~21歲孩子的決策能力。該研究會詢問參與者,看他們如何處理這樣一個非常敏感的局面:有這麼一個男孩,他連續幾個星期拒絕跟家人交談,而且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在實驗的結果中,14歲的被試做出了與18歲甚至21歲的被試非常相似的決定。這些決定類似於大多數行業專家所能提出的建議(就是讓這個男孩去接受心理治療的門診服務)。有趣的是,哪怕是9歲的孩子,他們中也有一半選擇了這個建議。總體而言,14歲、18歲和21歲的孩子在決策方面的得分幾乎相同,而9歲兒童的得分僅僅略低一點。我們認為,這不僅表明9歲的孩子同樣是很能幹的決策者,而且即使他們表現得差強人意,那也是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不一定是因為判斷力差。

    明智的決策以情緒智慧為前提。孩子有必要去了解,對他們來說,到底什麼才重要。

    明智的決策的確依託於知識的啟發,但僅有知識還遠遠不夠。在皮克斯的電影《頭腦特工隊》中,人物樂樂、怒怒、憂憂、厭厭和懼懼共同分享了主人公小女孩大腦中的控制面板。這部電影反映了一個基本的科學道理:情感在指導我們的思考、決策和行為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缺乏情緒指導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評估某事物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是有益還是有害。人的情緒大腦中心一旦受損,甚至都不能做出像是否要出門去吃飯這樣的簡單決定,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關注他們自己的情緒。不過,我說這話的意思並不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服從於情緒的驅使。如果你正生著氣,那現在肯定不是個做決定的好時機。我想說的是在做決策的時候考量更多的因素。孩子必須能夠感知到諸如嫉妒、內疚、同情和欽佩之類的感受,才更容易考慮到其他人的需求和期待。同時,他們也必須學會,當自己身處於憤怒、嫉妒、怨恨和仇恨中時,又該如何應對。

  • 5 # 果果媽聊育兒

    怎樣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

    我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分享:

    1.給孩子輕鬆,自由的成長氛圍!

    愛和自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兩大利器。這裡所說的“愛”是“無條件的愛”,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愛,不是說“我愛考100分的孩子”,你考了90分,我就逼你考100分;“我愛活潑外向的你”,你性格內向,我就給你報口才演講班殊不知家長的焦慮情緒會投射給孩子,給孩子帶來壓力,緊張,自卑等不良情緒。

    我們必須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莫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你認為100分重要,他覺得科學小實驗更有趣,動物世界很神奇…請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還給孩子們,還給他們自由,因為人生終究是他們自己的。

    在此分享下知嘛文化提出的教育黃金圈:

    能力表現是現象,內在品質和自主自律是根本,內在品質+自主自律=完整的獨立人格,完整的獨立人格,是孩子面對多變社會的資本。

    3.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 6 # 小賀愛學習

    我是一個工作了10年的老師,也是一位媽媽,我想先說說自己的切身感受。忘記了在哪本書中看過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我挺贊同這種說法的。因為工作的原因,見過形形色色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你看到孩子什麼樣子就能猜到他們家長的樣子,這一點也不誇張。我覺得您既然能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是對孩子的教育挺關注的,那我就說說我的方法。首先,一定要帶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尤其是能夠展示孩子的,千萬不要認為這是負擔。孩子首先要自信,這是最重要的,家長對各種活動的消極或是積極的態度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在一次次的鍛鍊和打磨中,孩子會逐漸變得自信和堅強,從而對任何事物不容易產生畏難心裡。其次,正能量的引導,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讓孩子明白不是自己能力的問題而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正確的思考問題的角度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要有成長思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放下手機,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 7 # Bubble嘎嘎

    在自己身上失敗過,才能設身處地的引導孩子走向成功,我闡述一下自己的經歷!

    從小家庭給我灌輸的概念就是要成為人中之龍,長大之後要成為官場上談笑風雲的人物,這種意識在我腦子裡根深蒂固。

    整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是: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你讀書的目的就是要當上局長幹部,這些對於那時懵懂的我來說純粹是一些概念,我為了迎合家長,便立志要成為他們心中所想的人。

    稍微懂事了,爺爺奶奶就開始的給我灌輸社會的人情世故,大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思。還分析從他們那個年代走過來一些好好壞壞的經歷,誰對我們好過,以後要報答誰,誰對我們不好過,以後我們也會讓他不好過。爺爺奶奶的初心是好的,想通過這些言語來給我一些動力,希望我好好學習。

    可是,我本質上對他們的經歷並沒有多大的感觸,反而有點抗議,怎麼想都是不是為自己而學,而是為別人而學。

    父母從小就把我送進了貴族學校,在他們的認知中,收費貴的學校一定教育的會更好,這類學校一般是全封閉式管理,所以從小我便和我的家人聚少離多。

    進入高中之後,壓力很大,自己一個人在外地讀書,與家長通電話,永遠是那麼幾句話: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其他涉及情感交流的語言並不多。

    高中嘛,本身繁重的學習任務就已經讓人透不過氣來,還面臨著高考這塊沉重的擔子。在這種情況下,心裡就只有一個念頭,我要好好學習,我要變得有出息。

    可是學習這件事情,是容不得你的思想出軌的,你必須一心一意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找到學習的樂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真正的學好。

    我的心思呢?卻沒有真正的放在學習上,而是整天空想,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我並沒有找到學習的樂趣,到後面反而覺得越來越枯燥。

    我覺得高考是一塊過不去的坎,為什麼要高考這種東西來決定人的命運,甚至抱怨過國家的教育體制:應試教育怎能選好人才?

    知道我進入社會多少年以後,我才明白高考的意義。

    1.學的那些知識是為了讓你充實大腦,鍛鍊思維,說白了就是國家用那些知識證明你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

    2.國家考驗你是不是一個能頂住風雨,受得住高中三年苦的考驗,並且能保持初心的人。

    僅此兩點,你既有聰明的才智,又有持之以恆的心態。國家取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說完這樣的經歷之後,回到正題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我們應該培養孩子一顆單純的心,不要給他注入太多的人情世故和社會複雜,不要去幹擾他們的情緒。

    ❤️應該給孩子鼓勵式的教育,而不是恐嚇式的教育,比如“考不上大學,6月的磚就會格外的燙手”,等這種形式的語言。

    ❤️給孩子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減少他們對名利的認知,讓他在書本中尋找樂趣。

    ❤️從小對孩子多一些陪伴,不必特意要求要讀什麼學校,好學校中也有差學生,差學校中也有好學生。

    ❤️儘量減少讓爺爺奶奶輩的去帶他們,畢竟年齡相差太多,這樣的小孩子要麼對家長唯命是從,要麼就會特別的叛逆。

    ❤️鼓勵孩子擁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又不要求他胡思亂想,當家長髮現他的思想出現偏差要及時引導更正,多交流,家長一定要換位思考,在他們內心深處尋找細膩的共鳴!

  • 8 # 教育技術老牛

    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從教20多年的小學教師,以我的經驗給您說一下吧。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簡單來說,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只有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三方形成合力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舉個例子,從社會角度要提高人們交通安全出行的素質,學校也經常組織相關教育活動,老師也時刻強調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孩子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意識,可是家長卻經常帶著孩子闖紅燈、不走斑馬線。面對孩子的疑問還振振有詞,“又沒車,這不就過來啦!”,“有近路不走,幹嘛繞那麼遠走斑馬線!”,“又沒人管,怕什麼!”

    你看,在這個問題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完全背道而馳,怎麼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最親的人是父母,從遺傳基因與共同生活的環境來看,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千萬不要以為把孩子往學校一送,家長的任務就完了。那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作為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限於題目的要求,我重點說一下父母該如何做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學習。

    影響學習的因素有哪些

    在學校教育中,會重點進行聽、說、讀、寫、理解、記憶等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為,這方面家長應該充分相信學校和教師,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家長做到理解、支援、配合就可以了。

    父母應該重點關注培養的,是孩子的個人品質,因為這些個人品質對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

    1.自主探究 獨立思考的品質

    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學習終究是孩子個人的事情,家長切勿插手太多,特別是關於孩子的家庭作業問題!

    很多父母對於老師留了作業,讓家長監督孩子完成,批改,訂正很有意見。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做作業階段,一開始家長可以守在身邊,監督孩子做,但不要在發現孩子做錯的時候出手打斷,甚至訓斥。在孩子遇到不會做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從書或者筆記中自己尋找答案。

    改作業和訂正階段,同樣讓孩子自己動手從教科書、筆記或者老師發的正確答案中去尋找、發現自己做錯的地方並進行訂正。

    這肯定會比家長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代為批改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一定相信,堅持一段時間,待孩子養成了自主探究、獨立學習的習慣之後。不僅孩子的學習會進步神速,甚至家長也會輕鬆許多。

    2.堅韌不拔 勤奮自律的品質

    堅韌不拔,就是要培養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遇到不會的問題,一定要幫助引導他一步一步去搞懂。同樣家長不要直接給出答案給孩子,而是引導他一步步得出結論。家長要有耐心,鼓勵孩子遇到問題不要放棄,一定堅持到真正地弄明白為止。

    勤奮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家長可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幫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著手,逐步培養自律的好習慣。

    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給孩子定一個倒計時的鬧鐘,規定多長時間來完成多少題目。這個標準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做作業的速度來設定,但隔一段時間可以嘗試逐步提高一點點標準。不但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當孩子有些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想象時,也千萬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要鼓勵他。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參加學校裡關於科學、科技方面的社團活動。

    那麼一定不要讓孩子死讀書,讀死書。

    可以充分發掘孩子的興趣,有條件的可以報班,沒條件的也可以鼓勵孩子去自學。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帶孩子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或者旅遊、研學。

    沒有條件,也一定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跟他談心。哪怕晚飯後,帶孩子去街上走一走,結合路上的見聞給孩子談談人生感悟,幫助他形成正能量的三觀!

    最後想說的話

    其實很多父母都明白這些道理,但能全部做到的其實不多。有的堅持不了放棄了,有的嫌麻煩放棄了,有的因為各種條件只能做到一部分。那麼大家是不是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在同一個班級裡,教學環境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有的是學霸,有的很普通,有的拖後腿了。

    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還是要儘量堅持在家庭教育中多培養孩子的這些品質吧。如果實在一條都做不到,那就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老師和學校,做到理解、支援、配合的工作。千萬不要與學校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馳。您的努力堅持,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與教育!

  • 9 # 蘭吐幽香

    其實很多家庭和父母都是頭痛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成績優良,都是希望讓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愛學習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都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心態和學習的難度和學習方法。

    在孩子的學習中,大部分父母都是看孩子的成績高低來判斷是否認真學習和是否合格;如果孩子的成績怎麼也提不起來的時候,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天生比別人的孩子笨,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適合學習。這段時間我們的父母經常開始焦急,開始抱怨,這些情緒也影響到孩子,讓孩子慢慢開始產生厭學情緒,自然,他的學習成績,也就一直穩定在中等水平。

    事實上,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問題。習性,是把雙刃劍。良好的習慣,它能讓孩子的成績,一直保持穩定,穩步上升,壞習慣只會拖著孩子,一直停留在原地甚至倒退。所以,那些壞習慣又是什麼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變現狀?

    第一,還沒有仔細看題目就開始動筆了。認為家長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經常會發現孩子有粗心的問題,而且這種問題很難改,往往因為這個毛病在分數上掉了很多分。面對這一情況,我們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這樣做,幫助孩子養成一個細心的好習慣,從日常生活中慢慢養成。

    第二,難題只抄答案,不思考問題的解決步驟。抄襲是一種最沒營養的行為,他既沒有體會到做題的這個過程,也沒有理解這個問題,更別說浪費時間和精力抄答案了。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指導孩子,讓他培養一種先遇到難題,再學會思考的這種做題方式,而不是一遇到難題就抄答案,這對他自身性格的培養也是不利的,以後遇到困難,就想著走捷徑,容易走錯路。

    第三,是打字作筆記,寫得太潦草。解決問題的時候,草稿會因為孩子自己的問題而寫得很亂,但最終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出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家長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專用的草稿本,並用筆在上面劃出區域。使孩子養成打草稿整潔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思考思路,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打草稿,計算資料題,避免得了不必要的分數。

    第四是,平時不學習,在考試前焦急不安。許多孩子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用功,到了考試前又怕分數低,因此在那裡拼命讀書,拼命學習,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臨時抱佛腳。這個習慣很不利於孩子的積累,即使學習成績可以穩住,那也是暫時的,不利於孩子有計劃地學習。

    核心要孩子愛學習和注重學習的細節,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引導。

  • 10 # 小芒果乾冰

    你好,有一個全球公認最好的12個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來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第一、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著名教育學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曾說過,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有益健康,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所有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他對別人的意義,想要有這種感覺,父母可以讓孩子多與他人接觸,可以讓孩子將自己一些舊衣服或是不再玩的玩具捐給慈善團體,鼓勵孩子在學校時多參與一些義工的活動,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

    第三、鼓勵孩子多運動

    父母在空閒時間應該多陪孩子運動,這不斷能鍛鍊孩子的體能,也讓讓他性格更加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更能增強親子關係。

    第四、陪孩子一起笑口常開

    父母可以常和孩子說笑話,讓孩子和你一起開懷大笑,心情好自然做什麼事情都會特別順利。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父母不要只說很好,可以具體一些讚美,說出細節,指出孩子哪一些方面做得好,或比之前進步多等等,讓孩子發現完成一件事帶來的滿足和成就感,儘量不要用物質報酬的方式來獎賞孩子。

    第六、父母要確保孩子吃的健康

    孩子身體健康離不開飲食,家長在這方面要格外用心,遵守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這也有利益孩子情緒穩定。

    第七、要激發孩子內在的藝術天分

    父母應該讓孩子多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第八、常常擁抱

    擁抱傳達著一種關懷情感,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

    當孩子對你說話的時候,儘量停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聆聽孩子講話,多一絲耐心,聽孩子講完所有話,陪孩子上學途中或是在哄孩子上床睡覺的這段時間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第十、不要堅持完美主義

    每個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對孩子任何事都特別嚴格,希望孩子能夠展現出最好的一面,但事實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和不怕犯錯的勇氣,有害無益。

    第十一、教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從學會自己穿衣到自己獨自上學,每一部都是孩子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面對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快樂和成就感,父母應當從小事做起,慢慢教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有特別的天賦,父母應該給他這個表演的舞臺,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風采,經常獲得表演機會的孩子,性格會更加外向,會更加自信和樂觀。

    孩子長大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跟父母的教育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牢記並且做到,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時期的狗狗該怎麼照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