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使可復器欲難量

    孩子說話有早有晚,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語言環境。

    先天方面,就是受父母的遺傳基因影響,有的孩子就是開口晚,但只要確定孩子的發育是正常的,就不用過分擔心。那發育正常是一個什麼標準呢?基本一個孩子到了3歲除了可以說爸爸媽媽這些簡單的詞,還有就是一些生理需求的表達,比方說,餓了、喝了。但是如果到了三歲還是連基本的家人稱謂和表達需求都不能做到,那我建議您趕緊就醫,看看是不是孩子的聽力或者其他語言器官有問題,早干預,早治療。

        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還有就是後天的語言環境,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聽到的語言詞彙越多,開口說話就越早。因為孩子在一個語言豐富的環境裡,得到的互動比較多,受到的刺激比較多,大腦會發育得更好,因為說到低,語言還是思想的表達。

    那我們再來說說什麼是豐富的語言環境?它是指來自外界的一切聲音刺激,有來自於父母家人的真實語言互動、早教機播放的兒歌、或者是像電視一樣既有聲音又有影象的。

    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但是我要強調一下,2歲以前的孩子不宜接觸太多的電子屏,孩子的視覺器官還沒有發育好,過多的電子產品會對孩子的視覺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所以豐富的語言環境我們主要強調的是來自父母的真人互動,適當聽一些早教機播放的兒歌也是除真人互動外比較好的一種。

    在這裡我要推薦您讀一讀《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作者是一個外中國人,樊登讀書會也介紹過這本書,如果您沒有那麼多時間看書,就可以到網上找樊登老師解讀這本書的音訊,網上有免費的資源。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語言豐富的家庭與語言貧乏的家庭,從出生到3週歲孩子所聽到的詞彙差異會有3000萬之多。所以,作為父母,要儘可能多跟孩子說話。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一個願意跟孩子說話、有時間跟孩子說話的家庭跟那些沒時間跟小孩說話互動的家庭,積累到一個孩子三歲,這個差距有3000萬的詞彙這麼多。

    我們知道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模仿一切他能夠接觸的外部世界,而父母作為孩子全部的世界就是孩子最初模仿的來源。但是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沒有時間跟孩子說話或者認為孩子小,說了也聽不懂,沒必要跟孩子說那麼多“廢話”那就等於什麼呢?孩子沒有模仿的物件,無從學起。所以我們要知道,父母的語言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寶貴,你的孩子不是一定要上早教班,但是一定要有耐心跟孩子說話,跟孩子互動,這筆財富科比早教班值錢多了。那具體要怎麼做呢?

    《父母的語言》提出瞭解決方案---3T原則。

    1. 是TURN IN (共情關注)。共情的意思是你要跟寶寶說他能聽懂的話,比方說:

    (1)我會用疊詞,比如“寶寶”、“抱抱”、“媽媽”、等“兒化音”跟孩子交流。

    (2)會跟孩子做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遊戲,比如躲貓貓,搭積木,然後誇張得大笑。

    (3)會假裝不懂得向孩子請教問題。

    (4)“我”喜歡自言自語,喜歡喋喋不休,重複N次地描述一個物品。

    除非關於健康和安全,不然,少用指令性的話,多提醒,多用建設性的“平等”的對話。

    2.是TURN IN (充分交流)。

    (1)比如描述洗澡的泡泡,可以敘述顏色,大小,數量,位置,空間,形狀,過去,未來的變化,提問題。總之,父母描繪得越細緻,次數越多,孩子就越能理解。

    (2)比如,雙語教育可以從0歲開始,這不會干擾他的語言能力,反而會提高。

    (3)比如,多向寶寶描述自己乾的活,自己看得書。

    (4)比如,讓孩子多閱讀,多講故事給你聽,書上的(可以指著讀),聽來的,生活中的事。

    3.是TALK MORE(輪流談話)。

    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爸爸媽媽輪流談話,就是談的人多。

    二是家長孩子輪流談,也就是跟寶寶談話,要有寶寶的迴應,這樣才是有效的對話。

    不要擔心你在孩子面前變成話癆,你的話癆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和調查實驗對比分析出這個可靠的結論,父母的語音,最平常也最珍貴。

    說到這裡我想結合我家孩子的情況說一下,我家寶寶語言發育正常,不早不晚吧,現在2歲半,日常生活表達完全沒問題,而且令人欣喜的是,在她小時候我給她念的詩、講的歌謠她現在都能說出大概,但是我當時給她念這些的時候並沒有希望要得到什麼迴應,因為基本都是哄睡的時候讀的,沒想她會記住,到了會說話以後,居然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

    所以你看,跟孩子說話這事你要非常有耐心,不管是平時具體的語境中跟她互動,還是讀繪本,孩子都要經歷漫長的“沉默期”,不是你說幾天就會立竿見影 ,您也不要問我,要說多久才能見到效果,這個是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您也不要焦慮,不要有太多的功利之心,就是養成跟孩子說話的習慣,在生活中儘可能多的創造機會跟孩子說話,用大量豐富的語言、用你的愛滋養孩子,至於一朵花開的時間,是你享受的過程,而不是你焦慮的原因。

  • 2 # 皮特老師科學育兒

    總得來說,小朋友說話早晚跟兩個因素有關係。

    1、遺傳

    這個不用多說,孩子身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和遺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根據雙生子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跟遺傳有著很大的關係。

    2、環境

    語言能力主要受語言環境的影響,語言環境主要有這幾方面。

    (1)跟小朋友說話的量

    就是我們從小朋友一出生對於小朋友說話的量夠不夠。

    實驗表明,0-3歲多和孩子說話,能夠有效的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後期的學習成績。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對孩子說話,多和孩子對話,給孩子讀繪本,保證語言輸入的量。

    (2)開始跟小朋友說話的時間

    很多家長以為小的時候不用多說,等到小朋友開始學說話再開始教也不遲。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是先吸收再表達的過程,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積極的吸收著各種語音和語言元素。

    發展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剛出生兩三星期的嬰兒就能辨別語音中非常細微的差異。

    所以對小朋友的語言輸入一定要儘早開始。

    從小朋友一出生就要開始跟小朋友說話。

    (3)對小朋友語言的迴應

    家長對小朋友語言的迴應,會影響小朋友語言發展。

    比如小朋友在咿咿呀呀的時候,家長要去模仿小朋友的聲音,這對小朋友來說是一種正面的強化,受到鼓勵的小朋友會繼續表達。

    所以,家長要及時的迴應孩子的說話,模仿他們,鼓勵他們去表達。

    (4)電子產品的使用

    這個是我這幾年上課的時候觀察到的,很多語言滯後的小朋友都是在家大量使用電子裝置,看電視、手機和平板。

    電子產品之所以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因為電子產品是單向的輸入,並不能和孩子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使用電子裝置的頻率和時長。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兩歲以內的孩子儘量不要使用電子裝置,兩歲以後可以適量使用,但是要控制時間。

    以上。

  • 3 # 小身板闖世界

    以親身經歷感受,孩子說話早晚與家庭語言環境和氛圍密不可分。我們家寶寶在1歲半的時候就能說整句話了,而同齡孩子這個時候很多還只是會一些單個詞語。現在兩歲多,與大人交流完全沒有問題,連詞、轉折詞、形容詞和四字成語都可以使用,回想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最明顯的就是生活在一個非常熱鬧、家庭語言氛圍特別好的環境中。家裡除了我和寶爸、爺爺奶奶,還有叔叔家上小學的哥哥與我們一起生活,奶奶喜歡唱歌,從小寶寶就是伴著奶奶的歌謠入睡的,老公自從寶寶出生,只要沒有加班或其他安排,每天都會陪寶寶玩、陪他說話聊天講故事。哥哥就更不用說了,每天陪著寶寶做遊戲,在溝通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了很多詞彙。

    所以說,孩子是要陪伴的,語言也是有輸入才有輸出的。多陪孩子聊天、玩耍、講故事,多帶孩子去人多的環境,在很正常的影響下,孩子就會開啟語言得大門。最重要的是,通過建立社交關係,寶寶學會的不僅是單個的詞和句子,而是思考的邏輯和表達方式,他們會在溝通中不斷思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從而形成自己判斷,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的早教就是爸爸媽媽和親人們的陪伴和無私的愛,用愛澆灌出來的孩子是有溫度和力量的,不管說話早晚,都會展現出來從容的自信!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吧

  • 4 # 敏媽育兒

    這個沒辦法一概而論,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差異。

    有的人賺錢多,有的人賺錢少;

    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記憶力差;

    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

    所以不要去比較,為什麼我這麼建議你呢,因為我之前和你有相同的困惑:我家跳跳現在快一歲五個月了,只會叫爸爸和爺爺,還很少說,幾乎不會叫媽媽和奶奶,其他的話更不會說了。

    之前我很疑惑,也很著急,看見什麼都叫寶寶學,然後逼著他說,比如:要抱抱,必須喊媽媽;要和奶粉,必須說奶奶;等等,每次跳跳都急得哭,反而效果還不好,還是什麼都不會說。

    現在我就完全想開了,每個孩子有自己生長髮育的規律,我家跳跳十一個月就會走路了,屬於走的比較早的寶寶,那說話晚,也正常呀。

    現在我就是屬於正常引導,多和寶寶說話,看見什麼就給寶寶講,雖然他不會說話,但是都聽得懂,也都記得住,也會迴應我,我覺得就夠了。

    一歲四個月的時候去做兒保,醫生說男孩子說話要比女孩子晚一點,只要孩子聽得懂,能迴應你就可以,語言發育要慢慢來,切勿急躁。

  • 5 # 笨點點

    轉自網路:

    家長們在誇自家娃聰明時候,會經常說“我家孩子8個月會叫爸爸媽媽了”,“我家寶寶已經會說完整的詞語了”等等,在不少家長們的眼裡,寶寶發音早,說話早就意味著孩子的語言能力好,孩子比較聰明,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過來看都是這麼看的:

    欣欣寶爸:我家孩子學會說話的時間比較早,會走路的時間也早,孩子確實聰明,平時遇事機靈,反應快,學習也不怎麼用功,但是考試成績也還不錯,可能早說話的孩子會更聰明一些,智商更高一些,但是一個人後天的努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科科媽媽:也不知道早早會說話的孩子是不是智商高,但是早點會說話的孩子能更好,更方便的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大人就會省事很多。

    浩飛媽媽:我兒子快三歲才會叫爸爸媽媽,我當時非常的激動,也非常的開心,之前一直懷孕孩子是不是智力不行,好多次都相帶孩子到醫院做個檢查,兒子長大後成績挺不錯,中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這個當媽的已經非常知足了。

    實際上,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商高低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不要以為孩子說話晚就是智商低孩子說話晚很有可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性別差異

    女寶寶說話往往比男寶寶早,因為女寶寶大腦中語言功能的區域要發育的早一點,我們發現,在幼兒園裡,說話清晰,口齒伶俐的多半是女寶寶,所以,家長無論如何不能打擊自己的兒子說話不如女孩子,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

    二、教育環境差異

    不同家庭的孩子面臨的教育環境也不一樣,一般親子溝通多的孩子會說話早一點,所以想讓自己孩子早點說話,家長不如多陪孩子說話,這樣能很好的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

    有時候孩子說話晚,可能跟聽力有關係,家長可以給孩子做個聽力測試,瞭解孩子的聽力如何,聽力稍差的孩子,有時候聽不到他人的語言,說話時間會晚一些。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6 # 添寶and彩寶

    先要看看你家寶貝處在哪個年月齡段。我總結了幾點。

    第一:孩子說話早晚跟遺傳多少會有關係。

    第二:我們在懷孕時候會其實就應該跟肚子裡的寶寶進行交流,跟寶寶聊天,讀書給他聽,把自己的心情說給寶寶聽,對某些事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第三:寶寶出生,我們開始給他做撫觸,一邊撫觸一邊跟寶寶聊天,既讓寶寶有安全感,又促進親子關係,寶寶看著父母的笑容,他也會跟著說話嬰兒語言的。

    第四:多跟寶寶交流是為寶寶以後語言表達能力打好基礎,如果我們不跟寶寶溝通,他又怎麼會語言表達呢?

    第五:我們不要把孩子想說的話都說了,很多大人不等孩子表達,著急先把孩子想法說出來,這樣孩子沒有機會去表達了,慢慢的變得懶得說。

    第六:不要把寶寶扔給電子產品,寶寶需要的是有問有答的交流,有感情的交流。那些故事機只有輸入,不能讓孩子輸出。

    第七:繪本是有要給讀起來的,當我們聲情並茂的給寶寶講繪本,寶寶也會被感染,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第八:帶孩子畫畫,當孩子有輸入了,通過畫畫把腦海裡的想法畫出來,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你會發現一個天馬行空的小畫家,表演家誕生了呢。

    第九:帶孩子跟小夥伴們玩,有了玩伴,就有了溝通交流啦!

    第十:那就是我們的大自然,我們大自然富裕我們很多能量,也是孩子們的最好的玩具,帶著孩子去發現,去觀察,去傾聽,去呼吸,去感受,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把喜歡的事物表達出來的!

  • 7 # 全脂奶爸

    嬰兒出生之後其實還要長期處於“胚胎狀態”,大腦並沒有發育完全,只具備一些基本的能力.

    而語言和運動協調等屬於腦部高階能力,這些能力的發育快慢和先後,完全是因人而異的.學說話比較明顯,所以容易讓人注意到而已.其實除了說話,同時期可能發育的還有時間感知,空間判斷,運動協調,資訊處理等同屬高階腦部能力的東西,如果這些能力優先發育,則學說話慢完全有可能,不過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如說話那麼明顯,所以不容易被父母注意到.

    所以孩子的語言能力形成只要沒有太過滯後,比如上述其他高階能力比較完善的情況下,仍然學語緩慢,則完全不需要擔心,更不要刻意地去過度刺激,那會適得其反。

  • 8 # 熊孩子麻麻vlog

    寶寶說話早晚跟他的身體發育,跟他的成長環境,接觸的人群都有關係,父母只顧玩手機不交流那麼孩子和誰學說話,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出門多和同齡孩子玩,慢慢會說話的

  • 9 # 米諾娃婦兒專家

    你好,孩子學習說話一般有這幾個階段:

    準備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只會發出單音節的音,只會咿咿呀呀,一般在一歲半前。

    學習初階段:這個時候孩子被引導著會叫爸爸媽媽了,一般在2-3歲前。

    學習中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已經開始學習很多了,甚至能配合著說一句簡單的,完整的話,能和父母簡單溝通。3歲後,孩子幾乎已經會說話了,還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而有些孩子說話晚,可能是由於家庭的一些原因導致,比如:

    父母不愛和孩子溝通,導致孩子在學習說話階段沒有很多的模仿機會,自然就拖了孩子說話的後腿。

  • 10 # 哈哈育兒

    同樣大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學習好,有的學習不好?

    同樣大的孩子,為什麼有的長的高,有的稍微矮點?

    同樣大的孩子,為什麼有的父母很有錢,有的父母沒有錢?

    用大小來區分孩子的說話早晚,本來就是不可取的,孩子雖有共性,但也有差異性,只追求共性,而不分辨差異性,帶來的會是什麼?

    再者,孩子的成長,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最忌諱的就是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尤其是有的父母用自己家孩子的缺點跟別人家孩子的有點做比較,這有什麼可比性呢?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和自己的焦慮,得不償失!

    如果孩子說話晚,要根據科學來判定,不放心帶去醫院做檢查,不要隨意給自己的孩子下定義,貼標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dows下錄屏軟體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