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蓮斑腐病
症狀:病斑形狀不定,葉片上初生水漬狀小黑斑點,後擴充套件成圓形至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邊緣黑色有黃色暈圈的病斑,中間灰黑色有輪紋,病部易破裂或脫落,致葉片和葉緣殘缺不整,嚴重時葉片大部分甚至全部變黑褐色腐爛,上生灰褐色黴層,即病菌子實體。
病原:為角卷黴或卷喙旋孢黴或碗蓮擬叉梗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面上,無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圓筒形,淡色,單生或叢生,分枝少,具隔膜1~3個,頂端膨大,長出2~4叉的突起,大小為(13~53)μm×(3~6)μm;分生孢子細長,多分隔,分隔處明顯縊縮,上部彎曲或捲曲成"發條"狀,可捲旋1~3圈,褐色至欖褐色,兩端鈍圓,具分隔10~20個,表面密生小刺,大小(50~117)μm×(28~40)μm。該菌在PDA培養基上,分生孢子梗長達150μm,產生黑褐色小菌核。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廣東該病見於7~11月,8~9月受害嚴重。病菌以菌絲或厚垣孢子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引起發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長季節收集病殘物深埋或燒掉。
②施足腐熟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
碗蓮炭疽病
症狀:葉片上發病,初生褐色小斑點,接著斑點擴大為10mm以上的近圓形病斑,病斑邊緣色較暗。
病原:為半知菌真菌。菌絲直徑2.56.0μm。分生孢子大小為(8.0~12.0)μm×(3.0~5.0)μm。
傳播途徑:病菌在受害株組織上以分生孢子層越冬,空氣傳播。
防治方法:同碗蓮斑腐病。
碗蓮斑腐病
症狀:病斑形狀不定,葉片上初生水漬狀小黑斑點,後擴充套件成圓形至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邊緣黑色有黃色暈圈的病斑,中間灰黑色有輪紋,病部易破裂或脫落,致葉片和葉緣殘缺不整,嚴重時葉片大部分甚至全部變黑褐色腐爛,上生灰褐色黴層,即病菌子實體。
病原:為角卷黴或卷喙旋孢黴或碗蓮擬叉梗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面上,無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圓筒形,淡色,單生或叢生,分枝少,具隔膜1~3個,頂端膨大,長出2~4叉的突起,大小為(13~53)μm×(3~6)μm;分生孢子細長,多分隔,分隔處明顯縊縮,上部彎曲或捲曲成"發條"狀,可捲旋1~3圈,褐色至欖褐色,兩端鈍圓,具分隔10~20個,表面密生小刺,大小(50~117)μm×(28~40)μm。該菌在PDA培養基上,分生孢子梗長達150μm,產生黑褐色小菌核。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廣東該病見於7~11月,8~9月受害嚴重。病菌以菌絲或厚垣孢子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引起發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長季節收集病殘物深埋或燒掉。
②施足腐熟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
碗蓮炭疽病
症狀:葉片上發病,初生褐色小斑點,接著斑點擴大為10mm以上的近圓形病斑,病斑邊緣色較暗。
病原:為半知菌真菌。菌絲直徑2.56.0μm。分生孢子大小為(8.0~12.0)μm×(3.0~5.0)μm。
傳播途徑:病菌在受害株組織上以分生孢子層越冬,空氣傳播。
防治方法:同碗蓮斑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