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島之戰

    會有很多可能性。

    因為有太多先決條件需要確定。第一,日本的民族屬性與種族屬性。第二,日本在歐洲的具體位置。第三,日本已達到的經濟水平。

    假定一下吧。日本還是大和族為主體,信仰神道教,所處位置替換掉英國,時間為1970年(日本已超過德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那麼日本,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實力會下降的很快,日子會過的很苦。因為它既不可能加入歐盟(無論是民族種族還是宗教信仰都和其他歐洲國家格格不入),也無法再輕易地進入並佔領東南亞市場以及中國市場(因為同樣遙遠的距離使其和德國、法國等國相比起來並無優勢)。

  • 2 # 靜夜史

    畢竟作為一個堅定奉行“脫亞入歐”政策的國家,能夠得償所願和“高貴”的歐洲人站在一起,還談什麼地位不地位的,當狗都是無上光榮好嘛!

    作為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日本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存在。一方面,它是亞洲很多國家爭先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另一方面,它又是禍害亞洲的罪魁禍首。

    而這個在近代化浪潮中迅速崛起的國家,也延續和強化了一貫以來的不合群套路,矢志不渝地向歐洲靠攏,和亞洲國家劃清界限。

    從1968年開始,日本經濟總量就長期高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而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主要得益於兩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1853年黑船事件爆發前,日本和大部分亞洲國家一樣,或者被封建制度束縛,或者成為列強的殖民地。而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因為在列強眼中,清朝的價值要遠遠大於日本,所以列強對清朝的野蠻入侵,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相對優越的外部環境。

    其後的日本帝國主義不斷膨脹,終於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

    而二戰雖然將日本徹底打回了原形,卻也成就了日本的第二春。淪為美國的附庸後,因為日本地處美國圍堵共產主義陣營的前沿陣地,因此美國對日本的扶持可謂不遺餘力,加上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越戰爭等軍火訂單的刺激,加上美中國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日本在戰後迅速復興,並從1968年開始一躍成為資本主義陣營二號經濟強國。

    近代以來,日本在發展過程中的兩個典型表現就是較晚的起步時間和高度的集權結構,這一點和沙俄帝國比較相似;而日本的島國環境,又和英國異曲同工;不過二戰期間,日本又和德國結成同盟。理論上面面俱到的日本一旦到了歐洲必然是大哥,但這種四不像的設定又註定了日本學不到任何國家的處世之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島國的地理環境能夠為日本提供較為安全的外部環境,為內部的中央集權提供可能,幫助日本向英國第二的目標狂奔。

    即便日本能夠在富國林立的歐洲大家庭搭上發達國家的快車,日本的國際影響力也不可能像在亞洲這樣顯赫。

    當然,作為對歐洲趨之若鶩的國家,日本到歐洲絕不會像在亞洲這樣被人見狗嫌。相反,低三下四的處事方式會讓日本在歐洲如魚得水。

    而因為歐洲的一體化越來越成熟,因此日本不可能像在亞洲這樣被美國“獨寵”,因為周邊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日本會有更多向美國叫板的資本,一現在天的德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軒轅萌晴

    似懂非懂的人都認為德國牛,但是真正在該領域懂行的人都知道,德國跟日本不是一個級別。準確的說,德國的厲害領域汽車機械重工機床醫療器械日本比他領先幾十年(不誇張),日本能做的很多德國做不出來。下面我逐一說出來。日本的GDP瞞報不少。

    什麼萊卡蔡司鏡頭,不需要尼康佳能出馬。奧林巴斯都能吊打卡爾蔡司。以前是有望遠鏡,現在美國間諜衛星包括各種顯微鏡眼科醫療裝置基本都是佳能尼康奧林巴斯。德國最不要臉,徠卡蔡司鏡頭基本是日系尼康富士柯西納代工。賣的是品牌情懷。

    再來說精加工,日本馬紮克大隈基本吊打德系所有了,根本不用精森,天田三菱東芝出手。德國瑞士很多加工中心機床車床用得日本的主軸絲槓包括對刀儀。西門子現在根本就打不過東芝,更別說日立三菱了。德國最大的德瑪吉早就被日本精森收購了。

    再來個熱烈的汽車行業,日系發動機毫無懸念領先德系25年只多不少實際差距更大。具體去查查萬事得的均質壓燃,日產可變壓縮比,本田帶預燃室超稀薄燃燒效率都超過45%。法國雷諾標緻德國賓士BMW上世紀研究了幾十年都研究不出來了均質壓燃和可變壓縮比混動更是早了幾十年。就拿豐田的2.0T來說,全段無極可變正時,雙噴射(直噴加岐管)雙渦管雙迴圈(Alto加阿特金森)中冷。這些黑科技吊打保時捷那款高功率ea888.其實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是可以調一階二階引數的提升動力馬力,德系車是犧牲壽命為代價增加低扭和馬力,而且環保還不達標。德系發動機最高效率福斯37.5%,每1%效率提升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說是一個代差。福斯技術應該趕南韓現代都差好遠,南韓現代摩比斯有自己獨立的AT還有雙離合,福斯的溼式雙離合還是博格華納博世的,福斯連一款正時鏈條都造不出來。地表最強四缸三菱2.0T4G63還有日產最強六缸3.8TV6都是改裝調教出3000馬力的2.5破百的怪獸。吊打歐洲所有12缸5.0排量以上的車有沒有???再說帕加尼科尼塞克布加迪藍寶堅尼的製造背後有日本松浦製作所石川島播磨重工幫他造。

    再來說重工機械,日本小松日立川崎住友單獨領出來哪個不弔打蒂森克虜伯,更不要說三菱了。挖機推土機採礦哪有德國什麼事???就起重機還可以一點。

    再來看航天,日本火箭技術領先中國二三十年沒異議吧,要不是返回是衛星載人航天涉及洲際導彈領域技術日本航天世界第二應該沒問題。具體去查日本外星探測器,隼鳥一號二號。

    再來看半導體光刻機,尼康就在去年已經開發出7nm紫外侵潤光刻機了,秒殺荷蘭ASML有沒有???荷蘭ASML還是個(美日德)組裝貨,自己技術佔比不到15%,尼康可是全自主所有零部件自己開發自己研製,已經有英特爾英偉達的訂單了。要知道英特爾生產裝置最佳最必要供應商前20家有19家日本的。

  • 4 # 視野新觀

    日本面積狹小

    日本領土面積為37.8萬平方公里,全世界排名第61位,之所以顯得小,是因為日本有兩個巨無霸鄰居,分別為中國和俄羅斯,日本與雲南面積相當,自然不算很大,而且日本作為島國,坐落於浩瀚的太平洋,加上日本狹長,視覺效果顯得日本很小。

    德國可以成為歐洲龍頭,靠的就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在歐盟地位極高,甚至超過法國,二戰德國用武力沒有統一的歐洲,現在德國人用錢做到了。日本經濟比德國還要高,因此如果在歐洲,日本的地位至少可以與德國平起平坐,甚至可以憑藉歐盟的力量與美國對抗,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唯美國馬首是瞻。

    日本將在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會,南韓發現為殘奧會設計的獎牌有旭日旗的影子,旭日旗是二戰日本軍旗,是日本軍國主義象徵,於是南韓詢問東京奧組委,奧運會期間,旭日旗是否可以進入比賽場館,得到肯定回覆之後,南韓抵制日本。

    軍事實力

    日本沒有軍隊,但是自衛隊實力強大,總人數為25萬人,擁有4艘直升機航母和大批水面艦艇,同時從美國購買F35戰鬥機,常規軍事實力,日本在歐洲也至少位居前列。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日本經濟實力強大,而且在機械、電子、醫藥等諸多領域處於世界前列,因此會受到各國歡迎,在歐洲地位不低於德國,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就開始了“脫亞入歐”,某些方面,日本已經是歐洲國家。

  • 5 # 薩沙

    如果日本在歐洲,今天可能是一個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

    日本由於孤懸海外,同其他國家的聯絡是很少的,同中國的交往都是很膚淺。

    所以幕府幹脆閉關鎖國,直到1853年黑船事件爆發被轟開國門。

    然而日本迅速從亞洲的小國窮國一躍而起,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日本就已經能夠算是列強一份子。

    1904年可以擊敗傳統列強俄國,稱霸東亞。

    到二戰爆發前,日本毫無疑問是東亞霸主,佔領了北韓和臺灣,控制了中國東北。

    在戰爭期間,日本一度打的美國無法招架。美國幾乎把所有海軍力量用於對付日本,苦戰3年多才獲勝。

    日本以上的成績,是建立在1853年才被列強轟開大門的基礎上。之前不是說日本不想改革,因為它和西方文明隔絕,就算想學也沒地方去學。

    所以,日本是列強中最後一個起步的。實際上,日本在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的時候,自己身上還有不平等條約。

    等日本崛起以後,世界早已被其他列強瓜分了,整個亞洲淪為英美法俄的地盤。

    之前說德國是後起之秀,殖民地太少,所以要和英美火拼。

    然而德國崛起怎麼也比日本早了幾十年。

    當年滿清北洋水師的鐵甲艦,都是從德國購買的,日本都被嚇尿了。

    由此可見,如果日本發展改革比較早,實力只會更強。

    而歐洲工業革命早在 18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日本被轟開大門之前100年。

    如果日本在歐洲,不可能100年沒有動作。

    恐怕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日本就是歐洲的小霸王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日本是小日本,那是和中國比較。

    日本在歐洲不算小。日本領土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而歐洲的德國,領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還沒有日本大。

    英國才24.41萬平方公里!

    而且日本人口也不少,今天也比英德要多。

    所以,日本如果自古就在歐洲,不會很弱的,至少同英德法差不多。

    由於改革早,日本近代崛起也會更早,恐怕至少會發展到德國、蘇聯這樣的工業實力,是世界最強的幾個列強之一,不再是二流了。

  • 6 # 澹奕

    那要看從哪方面考慮,雖然常說“小日本”來形容日本的貧瘠狹小,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日本的“小”只不過是因為它周邊的鄰居實在太龐大了而已。如果日本放在歐洲,那麼就一點也不算小,甚至可以說體量是相當大了。

    日本向來都是與強者為伍,向強者學習,繼而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如果日本是在歐洲,恐怕當年文藝復興與工業革命出現之初,日本就會開始照葫蘆畫瓢,根本就用不著後來被列強叩門。而按照日本人的學習能力與其野心,英國人能不能比得過還另說,甚至說恐怕日不落帝國也都輪不到英國了。

  • 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日本假如在歐洲,肯定是小弟,受到最強打壓,頂多混到中等。不要以為日本在亞洲混了100多年的第一,也會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是絕對不可能的。

    第一,人種不同,歐洲人特別重視人種,看到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地位了,日本肯定還要低下。歐洲人認為,俄羅斯人不是純正的歐洲人,而是歐洲人與蒙古人的混合體,有一半是黃禍。而日本呢?是黃禍的一部分,肯定更打壓。

    第二,日本的理想事項英國學習,因為兩國都是孤懸海外。現在英國很孤獨,又入歐又脫歐,忙得不亦樂乎,國家內部也不安寧。日本人很團結,越團結歐洲越防著,會得到全歐洲的排擠,會讓日本更孤單。

    第三,就是政治地位。如果日本在歐洲,美國還會那樣幫助日本嗎?當年讓日本崛起是為了最好說的。日本離開了亞洲,就成了芸芸眾生。

    所以日本如果混在歐洲,應該在義大利之下,和西班牙差不多吧。

  • 8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如果把日本放在歐洲,會是個什麼地位?

    如果日本放在歐洲,無疑是當地響噹噹的大國,德國和俄羅斯都會感到壓力巨大,但美國就樂了。

    首先,日本的經濟規模會是歐洲第一,對外貿易將會是歐洲第二。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出口經濟體和第三大複雜經濟體。2017年,德國出口了13300億美元產品,進口了10800億美元產品,貿易順差為2510億美元。2017年,德國的GDP為36800億美元,人均GDP為5.06萬美元。

    德國的主要出口產品第一位是汽車,約佔出口總量的十分之一;排在第二位的汽車零件,約佔出口總量的二十分之一;排在第三位的是藥品,約佔出口總量的二十五分之一;排在第四位的是飛行器,約佔出口總量的五十分之一;排名第五位的是血液,約佔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一。

    所以,日本如果在歐洲至少會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大國,並且會是歐洲第一經濟大國。

    其次,常規部隊第三大國。

    如果不算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日本的軍隊實力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和法國。

    根據全球火力指數排行榜,日本的火力指數排名為世界第六和法國差不多。

    在這個榜單上,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不是日本能比的。

    而法國位居世界第五位,和日本相差無幾。

    法國目前有20萬軍隊,18萬後備役士兵,擁有1200多架飛機,400多輛坦克和6000多輛裝甲車,海軍艦艇118艘。

    (正在飛奔的法國山地部隊)

    (日本自衛隊士兵)

    可見,兩國的軍事力量差距並不明顯。

    考慮到法國軍費佔GDP的比例是2.3%,而日本軍費佔GDP的比例是0.9%,日本想要超過法國是分分鐘的事情。

    第三,和德國兩虎相爭給美國創造機會。

    一個經濟規模歐洲第一,貿易規模歐洲第二,軍事規模歐洲第三,並且和第二相差無幾的國家,在歐洲將會和這裡的前第一經濟大國德國引發激烈的衝突。

    因為,日本如果在歐洲肯定也是屬於歐盟組織內,所以他和德國之間一定會發生歐盟老大的爭奪戰。

    那麼,兩國實力相當,勢必讓歐盟內部腥風血雨,這時在一旁看熱鬧的美國就迎來了難得的機會,無論是美國幫誰,都會對另一個國家帶來巨大威脅。所以,兩國必然爭相拉攏美國,配合他在歐洲的政策,而美國更樂意見得兩國鬥爭。

    不過,如此一來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就少了一個得力的盟友,他在西太平洋地區將會失去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鋰電池未來發展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