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劍下滇山原創
-
2 # 肥皂泡泡小屋
有意思的設問,我們認識世界時,眼睛是個很重要的反應渠道,我們依靠眼睛來認識的世界也總覺得習以為常。其實人的眼睛和動物的眼睛認識的世界就不盡相同,比如色彩方面。我們眼睛的成像反應給大腦,然後大腦分析後得到的結果呈現在腦海裡就是我們眼裡所看到的是世界。但比如:狗狗眼裡的世界就像不是我們人類看到的那麼豐富的色彩。人類因視網膜結構的不同,可以看到可見光譜中的所有顏色的光。而狗的視網膜由於視錐細胞少的緣故,它們只能能感受到藍光(波長短的光波)和紅黃光(中長波長光波)。狗眼中世界的色彩非常單調,不像人類眼中的世界那樣五彩繽紛。由此可見,我們人類眼睛的生理結構可以影響客觀物質在大腦內的成像,對我們認識世界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有時還會想,人類靠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生理能力所分析出來的世界,是大腦說了算吧!“客觀”也是我們人類自己認為的“客觀”。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宏觀的物質世界。假如我們的眼睛突然進化到可以看到微觀世界,那麼那時候我們眼裡的世界又是不同的世界了吧!後面是胡思亂想了,莫見笑!
不過,人類能成為這個世界的智慧體,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靠想象力來認識世界,證明世界的。o>_<o
人眼的生理結構是否影響客觀物質在大腦的成像,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言。
視力正常之人,所見之景感覺輕鬆自然,在大腦形成的成像相對穩定、真實。近視眼之人,須配戴合適的眼鏡,看書、觀物,才感覺舒服。否則,在特定的情況下(無輔助、不戴眼鏡),其成像相對模糊、不穩定,度數越高者越不容易形成清晰的成像。老花眼者亦如此,多為中年以後之人。由此得知:近視、老花之人,在沒有輔助(戴眼鏡)的情況下,肯定影響大腦成像的清晰度,同時也影響其對客觀物質的判斷。盲人看不見任何物景,其成像如何不得而知,不敢妄言。至於弱智、腦障之人,排除其它,如視力正常、和眼睛生理有關的腦神經正常,看客觀事物應與常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