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nm和7nm晶片,是從工藝上來定義的,實際的差別是精度更高的晶片可以在單位面積實現更高的效率,比如計算,能耗,數量等1,一方面從手機效能上來講,14nm的工藝實際上已經能夠滿足目前98%以上人群的需要。手機端並不需要最快的運算速度和處理資訊,影象,聲音,視訊等,更好的效能在臺式機上,伺服器上,雲端計算網路上才被需要,而這些需求對體積的要求可以被適當地寬鬆。2 5G技術實現萬物聯網,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效能,更高的能耗(電能),這個除了需要晶片解決外,能否用雲伺服器來承擔,而手機或電腦只作為一個終端控制系統來定義?讓雲伺服器來作為這段技術空白期間的過渡替代,提前佈局?
回覆列表
-
1 # 學無止境A
-
2 # 雲南楚熊
5G還未成形呢。如果有您說的困境,6G就會跟進。想當初,一臺小小的電腦需要配置一個機房,而且要恆溫。您說搞不搞笑?目前,第三代半導體都開始冒尖了,矽晶圓好景不長哦。
-
3 # 湖畔生活
你的問題已經回答了你的答案。據我瞭解,國內已經有科技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部分科技公司辦公室已經實現了雲主機。在未來雲端計算普及的時刻,你提的這種方案能大大提高終端計算效能,對資料安全也有更好的保護。
第一,雲端計算的發展的初衷與方向就是提供像水、電、煤氣一樣,隨時可用的基礎服務。而硬體計算資源融合和“軟體定義基礎架構”是實現的可行途徑,能真正把人從艱鉅的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大量計算、儲存和網路工程師可以多投入其他更具創造力的應用開發中。
第二,Serverless 架構是用輕量級的微服務替代伺服器,用細小的程式單元供開發者呼叫,不僅能把雲平臺的計算資源利用效率從目前的5%到15%提高到80%以上。從使用者角度看,還能大幅度節省成本,這有助於初創企業降低 IT 基礎裝置投入和計算機人力成本。但會增加企業對平臺的依賴程度,未來平臺有可能會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
第三,雲計算髮展的瓶頸在於網路速度,而高速智慧化的網路正是未來趨勢。無論是雲端的上百 G 高速智慧網路,還是 5G 引領的使用者端與雲端的高速連線。它們會創造出很多使用雲服務的新方式,比如 VR/AR 應用的大爆發,專注 VR/AR 應用開發領域的公司,將迎來一個發展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