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根練劍
-
2 # 愚小佳
最喜歡的是《活著》這本書。
其實每次翻開自序,看到作者對作家寫作的內心想法,都深感一個好作家特別的不容易,作家總是在想像和現實中徘徊,只有能把這兩者之間的度掌握好了,才能出好作品。餘華認為,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而《活著》就是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年輕時就是個紈絝子弟,又嫖又賭,最後把家裡的百畝田和大宅給輸光了才開始醒覺。但他又是幸運的,娶到了家珍這樣對他不離不棄、肯跟著他吃苦的好妻子。
在福貴輸光了家產之後,他去找地主拿了五畝田耕,沒幹過什麼活不得不拿起鋤頭去幹活。不久之後,福貴他爹就去世了。接著,母親身體又不好,在去城裡找郎中時被抓去放大炮,一走就是幾年了。
幾年後,福貴終於回到家中,知道自己的老母親在自己離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而她的女兒鳳霞在一次發燒生病中再也不能說話了,成了聾啞人。但兒子慢慢長大了,對他卻有些害怕,福貴自嘲兒子對他的害怕估計是在孃胎沒出來就遭過他的一頓痛打吧。
雖然日子還是那麼不好過,家珍覺得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就好。
在這之後,每次日子剛好一點,家裡便又陷入困境。家珍生病,有慶去世,鳳霞去世,家珍去世,二喜去世,苦根去世。福貴身邊的一個個人離開了他,送走了兒子,女兒好不容易嫁了人,卻在生完孩子大出血去世,妻子在女兒去世沒多久便走了。女婿在外孫四歲的幹活意外又去世了,而他最後唯一的親人外孫苦根因為生病後吃豆子吃撐死了。
最後,福貴送走了一個個身邊的人後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養了一隻老牛,幫助他幹活,也陪伴著他。
其實生命真的挺脆弱的,能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著。
記得前幾年,我的一個大學師妹出了意外,在手術房做了好幾次手術,她的爸媽從家裡趕了過來,不吃不睡的在醫院看著她,生怕一走開,女兒就不見了。
幸好師妹還是救回來了,在她昏迷和醒著沒意識的時候,她的父親常常捉著她的手給她唱兒歌跟她講各種的事情,像哄小孩那樣。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其實在父母心中,我們永遠都好像長不大的小孩似的,每當我們出了什麼事,父母總是最擔心我們的那一個。
我有個朋友,臨畢業前,他們班有個人就自殺了,具體原因不詳,他就這樣一走了之,可是他的父母就只有他一個兒子,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大二十多歲,一下子就沒了,這樣令他的父母多傷心呀。
其實不管遇到什麼的困難,能活著就該好好活著,困難熬過去又是另一片天了,而生命就只有一次,沒了就沒了,你走了,或許對於你來說是一種解脫,但愛你的人多傷心,他們得花多少的時間才能慢慢地走出這個傷痛。
就如這本書所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3 # 李大郎Seanlee
“小弟曾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小書童。”
我很喜歡餘華的小說,他的作品我幾乎都讀過。特別是他的長篇,比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兄弟》等。
但要說到最喜歡的,那就一定是《活著》。
這本書獲得的榮譽有:
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臺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
《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讀《活著》的時候,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明明有時是那麼的悲傷,卻又是那麼的溫暖;
明明有時是那麼的喜悅,卻又是那麼的沉默;
明明有時是那麼的想笑,卻又是那麼的想哭。
所有的一切。
那句我很喜歡的話是這麼說的:我們要非常努力,才能過好這平凡的一生。
《活著》:
講述了一個人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一生。
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
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
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
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每次拿起這本書,我都覺得這是一部有著宗教啟示錄性質的誡命之書,這部書中瀰漫著無邊無盡的痛苦,同時也流動著浩浩蕩蕩的堅韌。
鄧麗君的歌是這麼唱的:願將歡笑聲,蓋掩苦痛那一面。
在死亡之前,我們必須好好的活著。
好好活著。
德國《柏林日報》曾評價:
我同意。
-
4 # 劉忠東
這兩天我從我的一個出租房裡撿到一本很髒的書,是兩個年輕的租客拖欠房租和水電費不辭而別時落下的東西,餘華的《活著》,我把它洗乾淨了,認認真真的看了幾遍,非常喜歡
他的敘述風格,但看一遍傷心一遍,我也在想,為什麼他會在國外那麼受歡迎?而且也多次獲得國外的一些文學大獎,裡面的真實性倒是無可厚非,因為我也出生在60年代後期,生產隊裡面的娃娃朋友的父母說去世就去世,轉眼間他們都成了孤兒,主人公福貴口述,所有的親人陸陸續續地死去的故事,讓人讀後非常傷感,嚴重影響心情,現在進入21世紀20年代,我們的文學應該給我們帶來什麼?這是我日夜思考的問題。我們過去的四大名著,寫的是跌宕的歷史,眾多的人物,傳奇的故事,典型的文學形象,為什麼文革之後?也就是新時期所謂的現代文學學沒有留下幾個文學人物,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作家作品包括餘華路遙離青年人越來越遠。也許文學他迴歸到了文學該有的位置。
最後回答問題,對於其他的作家的作品,我還是比較喜歡餘華的小說,主要是他的語言和敘述風格,比那個魔幻現實主義看起來要舒服的多,他的作品看得不多,也就是《活著》和《兄弟》。
-
5 # 叢林中的小苜蓿
餘華的小說《活著》,是一部看透人生後給你無限勇氣和力量的作品
喜歡。餘華的小說,感情真摯,娓娓道來的故事,很有代入感,他把書中的人物都寫活了,給人震撼的同時,又能深切體會小人物的不容易。
我最喜歡餘華的《活著》,這是餘華1993年寫的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
福貴曾是闊少爺,家是地主階級,有田地有資產,可謂背景優厚。可他嗜賭如命,經常出入在賭場,窯子,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
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
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作者餘華用一種平淡樸實的口吻,娓娓道來給我們講述了福貴的一生,福貴的一生是災難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他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
先是兒子的離開,接著是妻子,女兒,最後是女婿也出事去世了,剩下的外孫也因為吃毛豆過多脹死了,可憐的福貴把一個個親人埋葬,最後剩下他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
年老的福貴算是真正體驗了什麼是活著,如何才是真正的活著,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年輕的紈絝子弟,而是深切體會過生活的苦後,變得通透,坦然了。
就像他說的:
“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 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 到頭來命都丟了。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 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 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 我還活著。”
餘華的《活著》讓我們透過福貴的一生,瞭解活著的意義和重力,生命的韌勁和隱忍。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每個人又都有活著的權利,但如何能活得好,卻是一門藝術課。
生活雖苦,但只要心中有愛,為心愛的人活著,就是一種勇敢。
餘華的文字不是多麼華麗,但是卻是深入人心的,通俗的語言,精彩的故事,為我們道出了人生道路上的艱辛和不易。同時又給人力量,不斷向前,不斷探索,勇敢而堅強地活著。
如果你倦了,累了,不妨讀讀《活著》這本書,相信會給你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
6 # 新如夢令
喜歡,看了他很多部,最震撼的莫過於《活著》!
讀餘華的《活著》,卻讓我感覺一直面對著熾紅的落日烤著,一種蒼涼的餘熱,也燙的慌,但是心裡篤定著,不怕被它灼傷,心知肚明它終將墜落,只留溫熱!
生命看起來卑微細弱,可它真的柔韌強勁,耐得住風風雨雨的打磨。
《活著》裡的福貴,最後伴著落日回家,依然念著當年父親給予他的理想,滿懷著實現它的信念和期望。
那些苦難,每一次都像滅頂一樣,像是颶風掀起的滔天巨浪,看者心裡篤定:毀了,完了,他們的希望和生命肯定都碎了。可等海浪退卻,定睛一看,那泥水裡滾著的,看著像截子木頭,卻在微微蠕動著,不就是他們嗎?於是,沒過幾天,我們又看見這卑賤的生命露出歡顏,儘管像是在淚水裡洗過,看著讓人心裡隱隱地發顫。
他們把苦難當做家常便飯,還時不時地調侃。生命就是賤,你把它放在高樓大廈裡,它可能時常嘰嘰歪歪的,為賦新詞強說愁;你把它仍在泥水裡,臭水溝裡,它反倒能生出力量翻身把歌唱。
人們總是喜歡追逐光環,認為它發出的光才耀眼才高大上。其實,那些小人物的日常,更是透著生命本來的力量,有著泥土深邃的芬芳。
-
7 # 駿彩星馳藍天
《十八歲出門遠行》,一來這是餘華早期的作品,有些許青澀,但無比真誠;二來我覺得這篇小說象是意識流的東西,裡面的人物和物體,譬如"我″,"卡車司機″,以及“卡車′`,"顛簸的道路″似乎不是具像,而像是某種隱喻,某種象徵,某種似是而非的東西,神祕而有趣,如同我們的青春,生機勃勃地活在我們的記憶裡,卻又說不清,道不明……
-
8 # 従吾初心2058
餘華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作家!最初看他的小說印象是《收穫》雜誌上二期連載的《兄弟》,後來又看了《許三觀》。看了電影《活著》,又把小說翻出來看了,陸續又找餘華的其它小說看了,最近的是2016年的巜第七天》!這是我最喜歡的餘華的小說!荒誕而又現實!餘華的小說總是能從生活中提練出人性,真實感極強且令人震撼!現如今純文學類的小說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了,這與當今社會人的浮躁是相關的!這類小說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是純文字類小說的輝煌歲月,現如今能沉下心來寫小說的作家幾乎沒有了!哎!期待下個黃金時代的來臨吧!
-
9 # 小馬哥帶你看遠方
某年某天,無意拜讀了餘華先生的《活著》。這部書為我們提供瞭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這是一部描繪二十世紀中國喜與悲生活的作品。餘華先生採用了主人公福貴自訴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將苟活作為唯一生活目標的狀況,使作品顯得更深刻。小說的結尾令人難忘,唯一活著的老人福貴給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貴,敘述者看著老人和老牛在慕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活著》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同樣召喚著讀者。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剝奪的東西。
將這部現代寓言般的偉大小說推薦給大家,特別是年輕的朋友!活著!
回覆列表
餘華生活照片
餘華生活照片
由張藝謀拍攝《活著》由鞏俐 葛優領銜主演
活著劇照
活著劇照
餘華的長篇小說:
1993《活著》、1993《在細雨中呼喊》、1998《許三觀賣血記》、2008《兄弟》、
2013《第七天》。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Sunny下回憶。
最欣賞下面的一句話:
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也就是說為什麼喜歡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