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映夕陽1
-
2 # 元維
這個問題你要考慮好了。想做哲學家,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不可能有物質回報,你還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也就是生活來源,身體必須要好。因為你是在折磨自己。除了哲學以外,你可能對其他東西不感興趣,甚至對家庭沒有責任心。哲學不能速成,也許要你付出一生的心血。還有,不同的時代賦予哲學不同的使命,生活中所有嚴肅的科學問題及社會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的物件,你必須要發現它的規律性,有與常人不一樣的獨到見解,旦你的研究成果,不一定能被社會所接受,要恰到好處。總之,在今天的中國,你不管喜不喜歡哲學,這個時代正在造就一大批青年哲學家,因為他們迷茫,甚至失望,而且在教科書中根本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從這個意義上講,哲學就是探索的科學,就是革命的科學,問題是,科學一旦走向哲學就是政治,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也是一種趨勢,是開創一個科學時代的新紀元。
-
3 # 梁文慶2
生活中的處處都有哲學,只要深究就會有收穫。當一個人將自己存續的整個環境當成一個需要進一步瞭解和探討的物件時,就進入了生活哲學的範圍,內在於生活中的邏輯自然呈現。若個人將自己的無心之為,變為社會的有心之為,在文化傳承意義上他就是進入"哲學"之問的行列,持之以恆,積沙成丘,一旦結構化提升,他就成為有潛質的哲學家了。歷來教育界都有個特殊現象,學文學的,能成器的,大多成為文藝評論家,就沒有幾個文學大家是出自文學專業的。同樣,真正的哲學大家並不出自哲學專業而來自其他行業!哲學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大多隻能上講臺教書,傳承性的多,思辯性突破的很少很少,"大師“級哲學人物幾乎就沒有出現!奇怪嗎?不奇怪!思辯智慧之學在書本之外。
哲學是愛智的學問,是一種愛智的生活方式。就是按照“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係,如何生活,如何生存。而非是要成為什麼“家”。無論是追求幸福?還是遭遇不幸?還是保持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