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親情,馬超前後性格反差很大,有三方面的原因:
1、將死之人,其言也善。
2、少年輕狂,野心膨脹。
3、古人對於基業要比親情重要。
這是馬超重病垂危之際,懇請劉備照顧族弟馬岱的奏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與馬超年輕時,執意與曹操為敵,導致父親、兄弟以及整個家族被殺害的無情性格,形成明顯的反差。
公元211年,曹操用假道滅虢之計,派遣夏侯淵率大軍進攻漢中張魯,實際上是準備藉機吞併整個涼州。馬超與韓遂聯合涼州諸軍閥張橫、梁興、楊秋、候選、成宜等,起兵十萬抵禦曹軍。
為了對抗曹操,馬超不得不放低姿態拉攏韓遂,做出了令後世詬病、史家不恥、他終身後悔的一件事。他準備放棄在許都為人質的父親、兄弟以及全部族人性命,與曹操拼死一搏,保住原有的基業。
可惜,最終中了曹操的離間之計。諸軍閥聯軍互相猜忌,不能齊心,被曹軍趁機攻滅,馬超不得不逃奔漢中,投靠張魯。
少年誰不輕狂過?但馬超付出的代價太過沉重。孤獨、絕望、寄人籬下、遭人冷眼,沒有親情,更沒有友情,後半生的孤寂一直折磨著他的身心。
現代人覺得馬超冷血、自私,不念親情,可是從他在史書中兩次悲憤吐血的記錄中,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形象,他是個真性情的悲劇英雄。
他這一生最錯的一件事,就是在反抗曹操的吞併戰爭中戰敗了,他不僅失去了古人看得比性命更珍貴的千秋基業,也失去了真心愛護過他,對他期望很高的全族老幼。
如果他贏了這場戰爭,曹操只會安撫他,給他加官進爵,厚待他在京師的家人。可惜沒有如果,他敗了,英雄落幕,有幾人能懂他的無奈和悲歌?
對於親情,馬超前後性格反差很大,有三方面的原因:
1、將死之人,其言也善。
2、少年輕狂,野心膨脹。
3、古人對於基業要比親情重要。
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唯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這是馬超重病垂危之際,懇請劉備照顧族弟馬岱的奏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與馬超年輕時,執意與曹操為敵,導致父親、兄弟以及整個家族被殺害的無情性格,形成明顯的反差。
馬超臨終前仍然對全族因他而死念念不忘,可見其心中極其痛苦,深深地悔悟,但為時晚矣。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呢?公元211年,曹操用假道滅虢之計,派遣夏侯淵率大軍進攻漢中張魯,實際上是準備藉機吞併整個涼州。馬超與韓遂聯合涼州諸軍閥張橫、梁興、楊秋、候選、成宜等,起兵十萬抵禦曹軍。
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為了對抗曹操,馬超不得不放低姿態拉攏韓遂,做出了令後世詬病、史家不恥、他終身後悔的一件事。他準備放棄在許都為人質的父親、兄弟以及全部族人性命,與曹操拼死一搏,保住原有的基業。
可惜,最終中了曹操的離間之計。諸軍閥聯軍互相猜忌,不能齊心,被曹軍趁機攻滅,馬超不得不逃奔漢中,投靠張魯。
公元212年,曹操下令捉拿馬超族人(包括父親馬騰,弟馬休,馬鐵等),共二百餘人,全部斬殺用來懲罰馬超的反叛之舉。少年誰不輕狂過?但馬超付出的代價太過沉重。孤獨、絕望、寄人籬下、遭人冷眼,沒有親情,更沒有友情,後半生的孤寂一直折磨著他的身心。
現代人覺得馬超冷血、自私,不念親情,可是從他在史書中兩次悲憤吐血的記錄中,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形象,他是個真性情的悲劇英雄。
他這一生最錯的一件事,就是在反抗曹操的吞併戰爭中戰敗了,他不僅失去了古人看得比性命更珍貴的千秋基業,也失去了真心愛護過他,對他期望很高的全族老幼。
如果他贏了這場戰爭,曹操只會安撫他,給他加官進爵,厚待他在京師的家人。可惜沒有如果,他敗了,英雄落幕,有幾人能懂他的無奈和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