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妮品歷史
-
2 # lodor
長平之戰是中國東周戰國時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規模戰役,“三年而後絕”(近年來有一說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結果,秦軍戰勝趙軍,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趙軍。 長平之戰是為戰國形勢的轉折點。經此一役,秦國天下無敵,六國皆不再有力單獨對抗秦軍,秦國一統中原。
公元前261年4月,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佔之。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上黨。戰爭激烈異常,公元前260年夏,趙括替代廉頗,再領二十萬趙軍接管長平前線大小軍務。就這樣,駐在長平的趙軍,共有四十多萬。秦國得知訊息後祕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達長平接替王齕指揮秦軍。趙括紙上談兵,用兵無方,使得趙軍主力被秦軍壓縮在了秦軍防禦壁壘所在的將軍嶺與韓王山所夾挾的一片低凹的山谷–泫氏谷,最終趙軍陣亡20餘萬人,趙軍傷病餓殍無法再戰,只得全體投降。秦軍俘虜趙軍20餘萬人,唯有240名年幼的趙兵被秦軍放歸趙國以散佈恐慌,震懾山東六國,其餘全部坑殺。
按照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楊寬先生所著《戰國史》,靳生禾、謝鴻喜先生合著的《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等著作考證,在漫長的戰爭時間段內,有45萬人左右的趙軍戰死,這個說法是可信的,得到了史學界的認可。但是這40多萬是整個戰爭的趙軍死亡人數,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是被白起下令一次性屠殺殆盡。
-
3 # 迦太基的失落
有可能,因為戰國時代實現的是總體戰爭。戰爭不再是比較元帥的能力,將軍才能。而是比較兩國的人口和戰爭能力,整合國力。
趙國的45萬軍隊當中,屬於精銳部隊的可能有15萬,屬於王牌部隊,還有20萬是輔軍,均屬於二線部隊。
10萬屬於後勤部隊,主要負責押運糧草。
戰國時是總體戰,現在比較二戰時期的德國和蘇聯。
蘇聯大約是1億多的人口中,軍隊就有1500萬。
德國八千萬人口中,就有1500萬軍隊。
-
4 # 四川小劉在廣州abc
這個當然是真的,因為廉頗防守的時候已經有20-30萬人了,換趙括的時候趙括又帶了20萬人去長平所以說40-50萬人是很正常的
-
5 # 故紙堆大雜燴
沒有,因為幾十萬人的部署,在古時候那種通訊情況下不可能完全展開,一對人聚堆,這糧草消耗簡直驚人。所以古代打仗,為了壯聲勢,一般就是人有多大膽,就往多大喊,反正伙伕,雜役,壯丁都給你算進去。人夠多就好,對面又不可能挨個點人頭。人數喊多點,萬一把對面嚇死了,不戰而屈人之兵,豈不美哉。
-
6 # 尚沃
人家秦國步步緊逼,
已經到了刀架脖項、存亡一息之間的時候了,
這時候還藏著掖著不使全力嗎?
倘若趙國能有50萬兵力,
那我相信49.999萬的兵力也要派上去!
-
7 # 此去晴空萬里
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公元前260,歷時三年!所以,長平之戰不是一場小戰役,而是一場歷時三年的秦趙兩國戰略決戰,關乎國家生死存亡,趙國前後出動兵將四十五萬絕對有可能!
-
8 # 有道似無道
雖然有史書記載,但經過現在的推測,應該是不可能的。如果趙國出動了45萬兵力,哪得有多少後勤兵才能養活45萬士兵。還有一點就是根據史書記載,整個戰國時代,總人口也就二千萬左右,而出去強大的幾個國家,秦、楚、齊這三中國人口本身就多一點,而趙國在七個強國裡面,算是弱小的那一類,人口本就不是很多,並且又處在中原地帶,四周全是國家,年年征戰人口基數下降的也快,並且在古代女人本就比男人要多的得多。男女比例說保守點在1:3。很正常,是以我認為趙國在哪一戰出動45要士兵,基本上不可能。
-
9 # 凡宇525
這不太可能,按照當時的生產力,沒有能力去供養這麼龐大的軍隊,不要說什麼供給糧食的問題,就連指揮官作戰都沒有辦法指揮這麼龐大的軍隊。
回覆列表
長平之戰45萬對趙國來說基本是精壯死絕,但是趙國在北方長城是屯有李牧精兵的。雖然國力大弱但是還不至於一兵一將都沒有。同是秦國在長平之戰也不是全身而退,秦軍承認60萬大軍死亡過半。邯鄲之戰則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帥8萬魏軍解救邯鄲,所謂裡應外合。此時邯鄲附近趙軍尚有十萬人,而且趙國是亡國之戰不可能不拼死一戰的。邯鄲之戰的趙國能夠勝利,其原因在於,全國上下同仇敵愾,以及趙、齊、魏、楚合縱抗秦。反觀秦國,將相不和,君臣猜忌,致使大敗,由此推遲了統一六國的時間。 燕國伐趙時 ,公元前251年—250年,燕國丞相慄腹以給趙王祝壽為名,出使趙國,偵探趙國虛實。回國後向燕王建議,趙國青壯年在長平均被秦將白起坑殺,國內盡是孤兒寡婦,無力再戰,乘此良機攻趙必勝。燕將樂間認為趙國連年同秦作戰,百姓熟悉軍事,若興兵攻趙,燕軍一定會敗,堅決反對出兵。燕王喜不聽樂間勸告,決意發兵攻趙國。他派慄腹為將,領兵60萬,戰車二千乘,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慄腹令部將卿秦率軍20萬攻代,自率主力40萬攻鄗。燕軍到達宋子(今河北晉縣南)後,趙孝成王令上卿廉頗、樂乘統兵13萬(一說25萬)前往抗擊。廉頗分析燕軍的來勢後認為,燕軍雖然人多勢眾,但驕傲輕敵,加之長途跋涉,人馬睏乏,遂決定採用各個擊破的方略。令樂乘率軍5萬堅守代,吸引攻代燕軍不能南下援救,自率軍8萬(一說20萬)迎擊燕軍主力於鄗。趙軍同仇敵愾,決心保衛國土,個個奮勇衝殺,大敗燕軍,斬殺其主將慄腹。攻代燕軍聞聽攻鄙軍大敗,主帥被殺,軍心動搖。樂乘率趙軍趁機發起攻擊,迅速取勝,俘慶秦。兩路燕軍敗退。廉頗率軍追擊500裡,直入燕境,進圍燕都薊(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讓五座城邑求和,趙軍始解圍退還。戰後,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假相國。趙王派廉頗為主將 李牧為副將率領13萬軍民婦孺老幼迎戰。趙國曆來尚武,而且將領也是名將。依然是存亡之戰,勝燕國也有可能。而且燕國是分兩路進軍,被趙國一一擊破。後來奪取長平之戰我確實實際不清楚了,不好意思。總之趙國曆來四戰之地,民風彪悍。因此戰士極易產生。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