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饅頭和包子,我覺得今天都沒很統一,比如有些地方沒餡兒的都稱為饅頭,可在一些區域饅頭也是有各種餡兒的,這個有餡兒的在前者眼中可能就是包子的概念。確實和身邊朋友遇到過這種稱呼概念不一致的情況,他眼裡的包子是我眼中的饅頭。

    兩者都屬於麵食品種。中國麵點的歷史有四五千年甚至更早一些。秦漢時期,就有了一些湯餅和糕的記載(湯餅是麵條兒、面片兒),逐漸又有了蒸餅,像饅頭一樣的東西,還有發酵餅。魏晉時期的酸漿發酵對中國麵食發展是一件大事兒,所以後來才有環餅、爐餅、煎餅、粉餅等,但是沒有“包子”這個詞兒。

    饅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中期或者稍後,沒有包子的說法,好像是比饅頭晚,或者會不會是早期的饅頭和包子被混作一談的緣故。早期饅頭有實心的,有帶餡兒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傳說中,有製作肉餡兒饅頭的,晉代有棗子、核桃餡兒的饅頭。這樣的饅頭造型稍加變化,就會成為包子。

    在唐、五代時期,中國出現了包子。據《清異錄》記載,五代時期開封有個著名的食肆主人叫張手美,一年四季供應節令食品。夏季的大伏天,供應的品種叫做“綠荷包子”,很富有詩意,這算是關於包子最早的文字記載。後來,宋代就多了起來,比如北宋汴京的市場上有賣鹿家包子、梅花包子、諸色包子、葷餡兒包子、素餡兒包子。南宋臨安更豐富,蟹肉包子、羊肉包子、蝦魚包子、水晶包子、筍肉包子、七寶包子,值得一說的是,出現一個“灌漿”的麵食品種(可能是灌湯包子的前身),“灌湯包子”一詞要明末清初才有的。

    文/GSN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性胰腺炎的疼痛規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