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廣容zgr
-
2 # 殘陽餘暉
“小兒子大孫子老孃的命根子。”還有一句“疼大的,愛小的,苦了幹腦二小子”。兩句俗語就說明父母對子女的不公平是天性。
人的性格迥異,即使一母同胞也會有天壤之別。性格不同思維就不同,所選擇的路線當然也會不同。有的選擇小路起步,也許是命運的安排,越走越順暢進入康莊大道。可有的就不是那麼幸運了,走著走著就會遇到坑坑窪窪,本來這個路途就艱辛,又被一場大雨完全沖毀進入絕路。也有開始就走上邪路歪路,這條路註定就走不同。貧富出現了差距。
天下父母心啊!對生活過得相對好點兒的兒女不太擔心甚至忽略。可對比較困難的兒女就會竟自己所能給以幫助。剛開始大家都不計較,生活好的想,我也不在乎那點。時間久了生活困難的會覺得那是理所當然,並且還會產生依賴性。
老人一天天變老,漸漸地沒有了收入,生活好的兒女便會資助點兒,生活困難的就無能為力。甚至老人把那個資助金勻點兒給那個苦命的兒子。這時候那個資助者便會產生一些看法,但還是不說破。老人徹底沒有了經濟來源,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時,矛盾就會出現,生活好的會說老人偏心一貫對你好,你理應伺候。困難的說你那麼有錢給點兒不行嗎?我現在不光沒錢給,我連時間也沒有,我如果伺候老人,我這一家人就接不開鍋了。矛盾升級了,過好的會說,我有錢那是我努力奮鬥而來的,不是大風給我刮來。推來推去,老人架空了。更甚者,兄弟間因為伺候老人而大打出手的也並不鮮見。
-
3 # 心靈滌盪
在未實行計劃生育的以前,一般地,一個家庭兄弟姊妹都不少,於是,吃起飯來,一大鍋子飯一下就“一掃而光”,幹起活來也是“人多力量大”,三下五除二的就能將活兒“踩倒”在腳下,這當然是好事。至於吃飯多也不見怪,因為“要想馬兒跑,就得馬兒吃夠草”。
碰到不斤斤計較的兄弟姊妹還好,做到“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就行,能讓年邁的父母舒心的安享晚年。
可碰到喜歡不斤斤計較的兄弟姊妹,那就不好說了。有錢有能力的,本應該多擔負上養父母的義務,可當他們看到那些沒錢沒能力的兄妹,就喜歡比較,就喜歡計較,總認為父母是我們大家的父母,每個人的責任均等,既然你只盡那麼點責任,那我也只盡那麼點責任,於是乎,就把父母“坑”了起來,兒女的孝心盡不到位,父母的晚年就無法安然、幸福,這都是兄弟姊妹的小心眼、計較惹的禍,害的是自己的父母。
晚年幸福安康!
願天下之女——
愛老尊老贍老!
-
4 # 王千夜
常言道,養兒防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觀念也在改變。
很多子女自己可能生存都很困難,還需要父母的接濟,所以有很多時候指望不上子女。
就養老來說,子女越多,反而互相推脫的現象就多。
我曾看了一個電視劇的片段,一個老人要輪流在自己的5個孩子家裡生活,就是因為有一個月份多了一天,老太太就被擱在兩家的牆頭上。
一個孩子說老太太在自己家裡待夠了一個月,現在到自己哥哥了,哥哥說這個月多一天,死活不接受老太太今天過去,還說沒有做老太太的飯。
村裡的人都圍起來看笑話,但是孩子們卻爭得面紅脖子粗的。
可見孩子多,大家之間就會存在推諉,覺得彼此都有責任,反而沒有人去承擔責任。
此外就是錢的原因,因為子女長大後會組建自己的家庭,也需要很大的開支。有些老人年輕的時候有積蓄年老的時候沒有,不能給自己的子女留下豐厚的遺產,子女可能就沒有那麼孝順。
有一個老太太,她自己手上有一筆錢,她說3個孩子誰孝順,能伺候她終老,錢就留給誰,結果可想而知,她的孩子都很孝順。
人有的時候經不起考驗。
還有一些老人和自己的子女處不來,給子女造成很多傷害的,子女也有可能不想承擔養老義務。
就比如說有的人年輕的時候拋妻棄子,等孩子們長大了之後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又巴巴地趕來,讓孩子給自己養老。
百善孝為先,不是特殊情況,還是要好好待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孩子。
-
5 # zjj710116
首先,真實情況並非絕對如題所言:有些孩子多的家庭,父母的養老問題還是解決得很好的;另一方面,有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養老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
如果說孩子多的家庭,父母養老的問題相對較多的話,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因為孩子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在精力、金錢等方面的付出就相對較多,待到他們進入養老階段,自己的精力相對透支嚴重,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已所剩無幾,這是養老問題多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孩子較多的情況下,孩子們對於在父母養老問題上應該盡到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可能認識不同,遇到問題往往相互推諉,致使矛盾激化,問題增多,類似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三、部分孩子較多的家庭,在涉及父母幫誰家帶孩子、遺產分配等問題方面,往往也會產生矛盾,這些矛盾可能通過情緒化的表現,直接反饋在父母養老過程中,致使產生一系列養老問題。
-
6 # 當一個愛做夢的人
第一、人多不洗碗,鴨多不生蛋!養老,肯定費錢,費力,費精神!這種累人的事,大家能躲當然想躲!如果是分錢,分房,分財富那些美事,看看哪個孩子會躲嗎?孩子大了,父母少操心了!父母多管好自己,能動自己動,照顧好自己!沒病沒災靠自己那多好,久病無孝子!
第二、十個孩子九個樣,父母喜歡聰明乖巧的孩子!父母偏愛不同孩子,對孩子不一視同仁!父母這種行為,就在孩子心中種下了一棵矛盾的種子。時間越長,這棵矛盾種子生根發芽!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子女與子女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越長越大!孩子小時,敢怒不敢言,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孩子與孩子之間不顧一切,恨與怨全表現出來了!當然,子女對父母的怨恨直接表現在不管父母養老問題!孩子之間生疏別離!父母年輕時,為了自己老有所養,為了孩子相互團結,千萬一視同仁對待每一位孩子,不偏不袒任何孩子!
第三、子女們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們自己日子過得差,沒能力給父母養老!多子並非多福!優生優育,計劃生育,管好孩子,孩子幸福了,父母才會跟著幸福!子女多家庭,父母養各個孩子能力就變差了!孩子身體上,前途上就相對弱一點!孩子長大後,自己日子過得就差一點,當然養父母問題就多一點!多子並非多福!響應國家計劃生育,老了才會更幸福!
-
7 # 羞畫麟臺
孩子越多的家庭父母的養老問題越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老人自己手裡沒有足夠養老的錢!老人不能負擔自己的吃穿用度的費用,更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導致各個子女之間互相攀比,所以才會出現孩子越多爹媽越沒人管的局面。
我家這裡一個王姓老太太被幾個子女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王老太太跟老頭一共生了5個兒子2個女兒。老王頭能幹又節儉,給兒子們娶上媳婦之後每個人都給買了一塊地基,蓋房子老頭就不管了,各個兒子各憑本事,願意咋蓋就咋蓋。在給老四娶完媳婦買完地基之後,老王頭病倒了,再也沒起來。這時,最小的兒子還沒娶媳婦呢。王老太太憑著在地裡刨食,省吃儉用,到底在老兒子30歲那年給他娶了媳婦。安排完老兒子的婚事,王老太太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至此她的任務完成了,總算是有臉去見老頭子了。
這個時候的王老太太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她再也沒有力氣去給老兒子買地基了。老兒子不幹了,王老太太就自作主張把她名下的房產給了老兒子。兩個姑娘勸她們的老孃不要撒手自己的房產,王老太太不聽,到底把房產過戶到了老兒子名下。老兒子翻蓋了房子之後,王老太太的災難算是真正開始了。
王老太太看不上老兒媳婦,各種找茬。媳婦也不可能受她的氣呀,就跟自己老公各種的抱怨。老兒子說他老孃也說不聽,後來老兒子把幾個哥哥和兩個姐妹都找了去,死活不要他媽了,放話誰願意養誰養3反正他是不養了!
哥幾個誰也不吱聲,沒有一個人說媽你去我家吧。沒辦法,王老太太繼續跟老兒子住在一起。
住是住在一起,吃飯卻沒人理她。老兒媳婦做好飯了端到她自己屋裡去吃,也沒人叫王老太太一聲。偏生王老太太還是個不肯服軟的主,兒子媳婦對她視若無睹,她就自己做飯吃。老兒子是誠心想把她攆出去,老太太拿柴禾生火她老兒子看到了就把柴禾搶過去不讓她燒。
這個時候的王老太太腿腳還利索著呢,她看老兒子一家這樣對她,心一橫,去找了村官。之前也有人提醒她找找村官給調解一下,她擔心影響老兒子的名聲。後來寒了心,索性不再顧忌。
村官來了,幾個孩子都來了。經過調解,幾個孩子每人每年給王老太太200塊錢,王老太太仍舊住在老兒子家裡,仍舊歸他管。
驚動了村官之後,消停了一陣子。兒子媳婦依舊對她不理不睬。矛盾大爆發始於王老太太生病住院。
王老太太小女兒看老孃可憐,經常接她去家裡住。在小女兒家裡住著沒幾天,王老太太突發心臟病。手忙腳亂的小女兒打120把老孃送到了醫院。她給各個哥哥打了電話說明情況,大家人倒是去了醫院,錢卻沒有一個人出。不得已,小女兒自己出的錢給老孃治病。
幸虧送醫及時,老太太被救了回來。
王老太太出院之後,把幾個兒子都告上了法庭。後來,在法院的強制下,幾個兒子付給小女兒所花的醫藥費。
這次的問題是通過撕破臉的慘烈方式解決了,不知下一次又會怎樣?
試想一下,假如王老太太手裡有錢自己足夠支付自己的一切用度,料想事情絕非這個樣子演變。
我婆婆是退休教師,退休金夠豐厚。她的待遇跟王老太太一比,有若雲泥。婆婆80多歲了,跟著老公的二哥一起生活。每天早起,二哥倒尿壺,然後生火做飯。婆婆怕涼,二哥每天都老早起來把炕燒得熱乎的。人老了,來屎來尿都憋不住,二哥特意放到屋裡一個便盆。二哥從來不嫌髒不嫌臭,盡心盡力的伺候著婆婆。
婆婆之所以被如此照顧,說到底還是因為她自己有錢,不但能夠支撐自己的一切費用,還能接濟一下兒女。
其實誰比誰孝順多少呢,差的不過是誰伺候的人有錢沒錢而已。
-
8 # 東洲門生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在農村比較突出,原因錯綜複雜,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醫院是面照妖鏡,十多年前經常看見幾個兄弟姐妹拉著父母來醫院看病,等醫生做完檢查要求住院繳費時,原來還在一起的子女有幾個悄悄的溜走了,老人無奈的只能回家保守治療。
農村父母沒有養老金,生病沒有醫保,養老主要靠自己的積蓄,一旦老人積蓄花完就要子女負擔。城鎮老人有退休金、有醫保,老人自理時矛盾不大,一旦老人生病住院,不能自理,養老問題也會引發子女之間的一場大戰。
子女多的家庭,原生家庭環境很重要。家風淳樸、氣氛和諧、尊老愛幼、其樂融融的家庭,無論老人有無退休金,子女儘管收入不高,但是總能協調處理好老人的贍養、醫療問題,有錢出錢,沒錢出力,老人得以善終。
問題比較多的原生家庭,兄弟姐妹之間矛盾由來已久,父母養老就斤斤計較,不得安寧。
1、認為父母厚此薄彼。
幾十年的共同生活中,小肚雞腸的子女總能找到父母厚此薄彼的證據,有失德的父母,但更多的是個別子女慾望太強,總認為得到的太少,總想在父母裡得到更多。父母的一句話,一件事,往往讓不孝子女記恨一輩子。
2、兄弟姐妹間的差異和隔閡。
兄弟姐妹成家立業,各自組建家庭,增添了更多的家庭成員。新的成員背景各異,性格不同,能力差距,數年之後兄弟姐妹之間家庭差異就很大。時間長了,事情多了,兄弟之間就有隔閡,妯娌之間就有不快,孩子之間就有比較,對待老人就有變化。一旦心態失衡,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情就慢慢淡化,心生芥蒂。
3、街坊鄰居的挑撥離間。
總有一些好事者,東家長西家短,唯恐天下不亂。一旦兄弟姐妹之間出現裂痕,他們更是無孔不入,指東道西,無中生有,造謠生事,讓兄弟姐妹之間誤會加劇,個別的兄弟之間反目成仇,不相往來。
老人養老已經是社會問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已經完善農保制度,解決了老人看病貴的問題;現在又有政協委員提議建立農民退休養老金制度,這是公德無量的好建議,也是億萬農民的福音,希望早日實現。
老人養老,老人的要求不高,在物質保障外,更多的給予陪伴、關愛,老人會身心怡悅。
兄弟姐妹之間本是同根生,應該好好相處、寬巨集大度、相互扶持,這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
家和萬事興,珍惜此生的相遇,下輩子沒有機會再見了!
-
9 # 戴訓德退休教師
過去農村有句俗語叫崽多不養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應該是心理平衡的問題。一人養十子,九子不同樣,也就是兒女的能力、個性、長相都不相同。兒女多了,有能力養的不願多養,多養了自己就是傻子,自己為什麼要多養。沒有能力養的,自己都不能養家餬口,怎麼去養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公正無私的,付出也是不求回報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就是有條件的。當父母年輕,還能給子女創造收入,子女願意養,當父母年歲已高,帶不來收入了,子女就嫌棄了。我老家有一老人,養了四子一女,老人年輕時能幹,在縣城大街上建了一棟七層樓。最下一層是商鋪,其餘五個子女各人一層,自己住一層。商鋪租金兒女輪流收取。過去老兩口身體狀況好,能帶小孩,大家爭喊老兩口吃飯。去年,老頭子不幸摔了一跤,腳骨折了,動不了,只好住醫院。先一兩個月幾姐妹輪流招呼,後來老三老四就不來了,其他的見他們不來,也就都不來了。只好老兩口相依為命,老太婆年紀大了,無法給老頭子翻身,找來子女們商量,你們不來招呼,就請個護工。他們個個不願出錢。老頭子沒辦法,就收回鋪面出租權,誰照料,租金就歸誰領。他們也不願意,最後鬧到法院。老人現在能走動了,一說起這件事,就淚流滿面。子女多的家庭,要有一個大度一點,肯吃虧的子女,老人也許晚年會好一些。幻想個個孝順,哪是不可能的。拿我自己來說,四姐妹,父母在去世前,都癱瘓半年以上,都是我一個人管,其他的偶然來看一下,父母就高興了。喪事都是我一個人辦,弟弟遠在異國他鄉,根本趕不回。我媳婦也是有想法,但我對岳父母也一樣照顧,她也不好多說。有時,我也挺煩的,但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做父母,都養子女,總是抱著希望的,中國曆朝歷代都養兒防老,提倡孝道,我也應該儘自己做兒子的責任。作為多子女家庭,一定要寬巨集大量,不與其他兄弟姊妹計較,不與父母計較,勇敢地擔當責任,才能讓父母安度晚年。
-
10 # 吉祥如意
這種現象的發生決不是孤立的。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也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直接影響下的結局。人心不古,生怕個人吃虧。孩子多的家庭,其老人的養老問題多,其根源大多數仍然在老人身上。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是老人對子女的教育不到位,直接影響個人到了年老體衰,孩子們互相推萎址皮。一些家長年輕時對孩子們的教育要麼撒手不管,要麼實行高壓手段。到了個人貓老不避鼠的那一天,沒有人願意負責養老這一出力不討好的事就再說難免。
其次在處理涉及感情、物質利益方面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直接影響日後個人的養老問題。這種情況可以說比比皆是,凡是涉及到養老人的家庭矛盾,大多數矛盾產生的原因是由此而引起。家長年輕時老子天下第一,說一不二,孩子們尚小忌憚父母的威嚴。隨著孩子們長大獨立生活,老人一天天衰老,到了需要有人照顧的人生暮年,不得不放下昔日的尊嚴,求兒子告孫子為了有一個有一個棲身養老的地方。
第三是沒有處理好與兒媳們的關係。這個因素在老人養問題上起關鍵作用,並且家庭矛盾的大多數導火索一般都發生在婆媳之間。這與兒女都是親生的,將兒媳視為局外人分不開的。
不得不提到的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家中男人們的地位問題,如果男人們都能經濟獨立,又會做人會事,尤其是長子或長女在兄弟姐妹們中有一定的威信,養老也不會有多大問題。
總之,老人難古已有之。任何人到了人生盡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不可預料的困難。兒女們孝敬也未必就有經濟能力和多餘的時間侍奉在床前,而不孝敬其景況更為悽殘。任何事,想明白了也就釋然。過一天是兩晌,到了油盡燈枯也就少了麻煩。(2020/05/22)
回覆列表
孩子多的父母,養老問題反而更多!
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得從兩個方面來論述。
一、是社會問題所致。
由於社會價值觀多元化,有些人受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甚至受社會上一些消極醜惡現象影響,其價值觀導向脫離正確健康軌道。
一部分人自私自利、唯我獨尊,要錢不要責任不義務,甚至要錢不要臉。只顧自己小家庭享樂,不顧親生父母生活艱辛。尤其是一些兄弟姐妹多的人,好樣不看齊,壞樣跟著學。兄弟中有一人因條件差或無才無德而對父母親不敬不孝,其他兄弟條件再好也跟樣,甚至會說:又不是我一個人的父母,憑什麼讓我一個人來供養。搞得父母左右為難!
二、父母自身原因所致。
有的父母親,在對待自己兒女甚至孫輩上,不是一事同仁,而是有偏心。尤其是對最小的孩子或個別心懷鬼胎的兒女刻意關照、溺愛有加,招致其他而女心生嫉妒。所以才對父母另眼相看、不聞不問,使為人父母者有苦難言!
其次是,因為孩子多的父母,國家和社會會認為他們有兒女贍養,無需特殊照顧。而獨生子女或無兒無女老人,國家有政策給予他們特殊照顧,甚至吃低保、免費進福利院、敬老院養老。
這樣一來就會有人感覺到,孩子多的家庭,父母養老問題反而更多。
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也不利於社會文明進步,更有礙於中國人口生育和可持續發展。應該引起相關部門重視,促使此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讓年邁老人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幸福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