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迷童
-
2 # 秀糖影視推薦
有一句話流傳到現在: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三國中,孔明最終選擇戰隊劉玄德,可能有出於地位和話語權的考慮。
但孔明肯定明白如果不選擇戰隊曹營,早晚必然和實力最強的曹孟德對上。
而且孔明在隆中對也說到了如何應對:“此誠不可與之爭鋒”,應先發展鞏固自身實力,最後結盟孫權與曹孟德爭天下。
天下梟雄不怕、數位謀士不怕、百萬之眾不怕,到後來數出祁山,明知不可而為之,他孔明都不怕,單單怕一個尚未謀面的郭奉孝,那這個郭奉孝得傳的多厲害啊?
郭奉孝實力
郭奉孝究竟有哪些神一般的事蹟,令其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1:棄袁投曹
郭奉孝時與袁紹的謀士郭圖是同族,郭圖將郭奉孝引薦給袁紹。
郭奉孝在袁紹手下待了一段時間後,認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於是郭奉孝下定決心,棄袁紹而去,後來在荀彧引薦下成為曹孟德謀士。
郭奉孝在袁紹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這使他對袁紹一方的情況有所觀察、瞭解,為他後來準確預測袁軍的動向打下了基礎。?
2:為曹孟德陳述“十勝十敗”
郭奉孝為曹孟德論證,與袁紹相比,曹孟德有十個方面勝於袁紹,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
雖然帶著濃烈的馬屁味,連傲嬌的曹孟德聽罷也害羞得紅著臉低下了頭。
但因為郭奉孝對袁紹方面的情況有一定了解,他的話增強了曹孟德的信心,也鼓舞了曹孟德集團的士氣。?
不過郭奉孝的“十勝十敗”經常被稱為拍馬屁,其實這件事和謀略沒有任何關係。
但處在郭奉孝的位置(即純謀士),這是他必須要做的,拍馬屁也好,抄襲也好,給老大漲信心,這是純謀士的職責所在。?
3:勸殺劉玄德
據史書記載,公元198年,劉玄德投奔曹孟德,而在如何處理來投奔的大耳朵時,郭奉孝勸諫曹孟德。
劉玄德有雄才又能得人心,終究不肯屈居人下,有英雄志,應該儘早宰了他。
但是當時老曹正在奉天子以令天下,招攬英雄,於是沒有聽從。
後來大耳朵跑了,曹孟德很後悔沒聽郭奉孝的建議。
4:郭奉孝獻策讓袁紹二子分歧
袁紹死後,二子袁譚、袁尚分別擁兵自立鬧分裂。
曹軍諸將紛紛主張趁勝進擊二袁,唯有郭奉孝獻策,假裝南下攻打劉表,進軍至汝南郡西平縣,到時候這兩兄弟必定會鬥起來。
到時候必有一方自會向曹孟德求救,最後再逐一擊敗。
後來袁譚和袁尚果然打了起來,袁譚不敵袁尚,遣使向曹孟德求救。
曹孟德回軍冀州,分別擊破袁尚、袁譚,遂平定冀州。?
5:勸說繼續攻打呂布
這個與荀攸觀點相同,不好說是誰的主張。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決堤肯定是毀民生的,雖然擒了呂布,但周圍的老百姓可不好過了。
而且呂布的被擒很大程度是其部將背叛,運氣成分比較大。?
6:力排眾議徵烏桓,水土不服命歸天。
對於郭奉孝勸曹孟德行險徵烏桓這事,看起來並不是什麼萬全之策。
徵烏桓而成功,只不過除去袁氏餘黨。
倘若求險而敗,一代中原霸主就此殞命,郭奉孝之罪大也。
無險而求險,以大而賭小,郭奉孝真高明也。
後來曹孟德雖得勝回師,仍心有餘悸,多少後悔不該盡信郭奉孝之言。
以上的都是郭奉孝的主要成就,不過根據郭奉孝這些商閃光點我們就能斷言,郭奉孝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嗎?
郭奉孝那麼有本事,孔明就慫了,怕了,只能等到郭奉孝下線才敢上線?
其實郭奉孝也並非是個神化級人物
1:郭奉孝只是靈光偶現,並非算無遺策。
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鬆亦素知。
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不知道每次曹孟德吃敗仗的時候,郭奉孝在想些什麼東東???
而老曹打勝仗的時候,也並非郭奉孝一人的功勞,事實上郭奉孝閃光的時候也只寥寥幾次。
2:郭奉孝只會錦上添花,並非決定性人物。
曹孟德所遭遇的硬仗除了赤壁之戰,就是官渡之戰了。
官渡之戰的勝利靠的是許攸獻計襲烏巢,而非郭奉孝的十勝十敗論。
如賈誼的過秦論蘇洵的六國論,寫的固然精彩也只是文人式的理論分析,沒有直接的可操作性。
與其說孔明是知道郭奉孝死了才敢出山,你怎麼不說郭奉孝是知道孔明要出山了嚇死了?
郭奉孝並非是有本事到令孔明畏懼到一直在隆中等著他死才敢出山,要“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樣一句話來斷言孔明的實力的話也可以。
不過這種沒膽量的人物,就算是出山了,落魄的劉玄德還看不上呢!
-
3 # 波浪壯闊任我秀
“諸葛欲出,郭嘉嚇死”,這句話好像是換了個版本,原版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都是諸粉和郭粉的一面之詞,勿用當真。就跟獅虎鬥中的獅吹和虎吹一樣,各執一詞,相互攻訌。
之所以諸粉和郭粉爭的面紅耳赤,是因為諸葛亮和郭嘉兩人的確是三國時期較有才華的人,巧的是臥龍出山時,郭嘉沒幾年就病死了,二人沒有交集,很難說誰比誰厲害,但二人生平的作為還是可圈可點的。
郭嘉乃曹操身邊第一謀士,他對曹操最大的貢獻就是官渡之戰前的十勝十敗論及遺計定遼東。
官渡戰役前夕,袁紹勢強集六十萬眾,而曹操勢弱僅八萬人馬,是戰是和還是降,曹操五心未定,關健時刻,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出爐了,他從正反兩方面綜合了曹操有十大優勢,而袁紹有十大敗症,極大地鼓舞了曹操的鬥志,下決心與袁紹於官渡決戰。親冒石矢,率五千輕騎偷襲烏巢,一舉搗毀了袁紹糧庫,瓦解了袁紹軍心,為官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幫助曹操從名不經傳一下變成了諸侯霸主,此乃一功也。
遺計定遼東是指郭嘉在臨死前知道曹操心患遼東,為了讓曹事半功倍,他告訴曹:遼東馬超和韓遂都是難啃的骨頭,急攻則馬韓聯手,難以啃動;佯攻,圍而不打,久則生變,馬韓聯盟必瓦解,各個擊破則大功告成。郭嘉死後曹從其計,果不其然曹輕易拿下遼東,逼的馬超投劉備,其二功也。
以上二功足以幫曹操將曹魏江山這盤蛋糕做大做強,雄視天下,所以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極高,兵敗赤壁後,曹痛哭郭,他認為郭如不死,曹則不敗,可想郭在曹營中的人氣。
而諸葛亮也有許多經典論壇,較典型的就是《隆中對》及舌戰群儒。
《隆中對》是在劉備兵敗後,三顧茅廬訪諸葛,諸葛亮針對劉之囧勢而制定的三分天下大計,其核心是南聯孫權,北拒曹操,佔荊州,取益州,雄視天下。結果開局和中局都走的較好,但殘局不行,天下的確三分但不是歸劉而是歸晉也!但總的來說,諸葛亮把劉備扶上了皇帝寶座,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功不可沒也!
舌戰群儒是赤壁大戰前奏小插曲,為了實現聯吳抗曹,親赴江東,與東吳一幫酸儒相互挖苦的秩事,跟晏子使楚如出一轍,最後成功聯吳,抱團取暖抵禦曹操,在赤壁大敗曹操,迫使曹操放慢南下的腳步,取得三足鼎立雛形,也是功不可沒的。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經典可謂舉不勝舉,如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騰甲兵、火燒上方谷,提到火都讓敵軍害怕,但這畢竟是小說,與歷史無關,可能是諸粉太把這些當真了。
縱觀二人之典故,的確沒有在一起交過手,諸未見郭面,郭未聞諸名,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豈能嚇死,兩個版本都是後人杜撰罷了!
-
4 # 古樑鏞
前段時間看到有人大肆鼓吹“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今天居然看到“諸葛欲出,郭嘉嚇死”,說實話,這兩句話我都不喜歡,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生拉硬扯亂彈琴嘛,“諸葛欲出,郭嘉嚇死”,為什麼郭嘉這麼懼怕諸葛亮?我覺得,不是郭嘉懼怕諸葛亮,而是小人作祟,無事生非。
郭嘉生平簡介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三國志》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室頹廢,諸侯割據,郭嘉從小便敏而好學,頗有遠見,他預判東漢未來即將大亂,因此於弱冠(二十歲)便開始隱居,祕密結交能人奇士,不與世俗人交往,因此對於郭嘉這個人,很多人並不瞭解。
郭嘉21歲的時候,親自去河北拜見袁紹,當時的袁紹堪稱諸侯中實力最強勁的一位,郭嘉充當袁紹的幕府賓客,但是根據郭嘉對袁紹的觀察,他覺得袁紹其人不堪大用,不會成為拯救國家危難,建立霸業的人,因此他離開了袁紹。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為了表達自己尊重人才的形象,曹操出軍營十里迎接郭嘉,讓郭嘉內心非常感動,兩人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以後,郭嘉作為曹操軍營第一謀士,多次助力曹操取得作戰勝利,特別是徐州之戰曹操擊敗劉備,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烏桓徹底滅絕袁氏勢力,收服遼東公孫康,在這些戰役中,郭嘉作為曹操心腹謀士,奇謀最多,功勞最大。
公元207年,在北征烏桓的途中,郭嘉病逝於易州柳城。
諸葛亮生平簡介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
後來,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16歲的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樑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諸葛亮雖然隱居,但是名氣非常大,和他交往的人有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龐統、徐庶等人,並且在這些人中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見,和郭嘉的真歸隱不同,諸葛亮其實屬於半隱。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一年正是公元207年,郭嘉去世的時候是秋天,而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去的時候才見到諸葛亮,當時是隆冬季節。
郭嘉朋友圈和諸葛亮朋友圈簡介古代交通特別不發達,同時出行管制嚴格,資訊遠非現代如此流通,比如在三國時代,賈詡曾經被羌人俘虜,他就撒謊說自己是段熲的孫子,羌人懼怕段熲,因此釋放了賈詡。
因此在古代,一個人要出名,一方面個人能力超強,一方面則需要所在地區“高層圈子”的大力宣揚,這個“高層圈子”就是封建社會的“士族階級”。
那麼,郭嘉和諸葛亮所在圈子,到底有沒有交集呢?
郭嘉所屬士族圈子:潁川荀氏。
我們都知道,郭嘉和荀彧是朋友,但是以年齡而論,荀彧比郭嘉大7歲,因此兩人也算是忘年之交,郭嘉的家世比較普通,但是荀彧的家世就非常顯赫了。
荀彧出身潁川(河南許昌)荀氏,荀子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年少時有才名,才得以免於別人的譏議。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十六歲的時候被舉孝廉,成功入仕,當時董卓霍亂朝綱,荀彧觀察董卓所作所為,分析朝廷當時的情形,最後棄官歸鄉。他對父老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那就會經常受到侵略,應該早離去,不能久留。”但鄉人們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卻無人相隨。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當時冀州被袁紹佔領,荀彧受到袁紹高規格歡迎,當時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工作。
郭嘉隱居六年,期間沒什麼名氣,原因很簡單,因為郭嘉所屬的圈子已經搬遷,後來荀彧為曹操推薦郭嘉,郭嘉才得以復出。
諸葛亮所屬士族圈子:荊襄名流圈子。
從古至今,荊州一代從來都是能人奇士輩出的地域,三國時代有“荊襄八駿”,分別是東漢劉表、陳翔、範滂、孔昱、範康、 檀敷 、張儉、 岑晊八人。
同時,東漢末年,荊襄一代另一個士族圈子,是以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為首的圈子,這個圈子包括諸葛亮、龐統、徐庶、石廣元、孟公威、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劉廙、向朗、尹默、李仁……等等。
龐德公是誰呢?他就是諸葛亮臨死之前喊的“龐德公救我”這個人,龐德公是龐統的叔叔,是荊州名流的領袖,他曾經送給水鏡先生司馬徽“好好先生”的稱號,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姐姐,因此龐德公也是諸葛亮的長輩。
司馬徽號稱水鏡先生,潁川人,他徽博學多識,精通經學 ,在荊州時與漢末大儒宋忠齊名,門人弟子無數。
黃承彥,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才女黃月英的父親,諸葛亮的岳父。
在此順便提一句,司馬懿的祖父擔任過潁川太守,與潁川的司馬徽同姓,因此司馬徽和司馬懿也有一些關係,同時司馬懿也屬於荊襄名流圈子,不過在諸葛亮時期,司馬懿影響力非常小,司馬懿早期為曹操處理過很多荊襄事務,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也和司馬懿經常書信往來,因為他們出身於同一個圈子~荊襄名流圈。
所以說,根本不存在郭嘉被諸葛亮嚇死一說,在《三國演義》中,只有夏侯傑是被張飛一聲怒吼嚇死的,這還是建立在曹操極力推崇關羽,關羽將張飛無形誇大,最終導致當陽橋,張飛一人據水斷橋。
-
5 # 風雨中的梅雲
個人覺得是諸葛亮有點懼怕郭嘉,而不是郭嘉懼怕諸葛亮。要知道,曹操最開始的三個謀士。荀彧,程昱和郭嘉。只有郭嘉的品性最低(就他們三個而言)。郭嘉縱酒逐色,跟曹操頗為投緣。所以,郭嘉頗得曹操的賞識。因為曹操就是個酒色之徒。在這裡,我不否認曹操的功勞。只是說他的品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縱酒的證據。人妻愛好者。是我們對曹操的評價。而郭嘉雖不是人妻愛好者,但他總是縱酒找雞。我們說,才華跟人品不能畫等號。郭嘉就是如此。曹操亦是如此。比如,為破呂布。郭嘉出謀水淹下邳。百姓死亡甚多。所以,郭嘉雖然年輕,但卻被別人成為鬼才。實際上他跟賈詡的毒辣不相上下。對於這樣的人,別說諸葛亮,就對一世梟雄劉備而言,郭嘉對他也是個燙手的山芋。可能也是郭嘉無底線的緣故吧。郭嘉早早地就領盒飯了。但記住,郭嘉之死是病死,也可以說是他的報應。我們常說,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郭嘉之死就是他對世界的償還。跟諸葛亮出山沒啥關係。諸葛亮,南陽名士,在南陽耕居多年,自比管仲樂毅。傲視天下群雄。說實話,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其實已經為諸葛亮的仕途鋪平了道路。諸葛玄的意思是讓諸葛亮服侍劉表。大家看。從山東千里遷徙到荊州。為了快速的在荊州站穩腳跟。諸葛亮跟黃月英結婚。黃月英是誰?荊州名仕領袖黃承彥的女兒。黃承彥是誰?荊州之主劉表的連襟。而他們都是蔡瑁的同袍姐妹。這下大家明白為什麼蔡瑁敢自作主張,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幹掉劉備了吧?看到這裡。大家看看。諸葛亮在荊州的親戚關係網咖。再加上他的老師朋友。所以說,諸葛亮即使不遇到劉備。他的前途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只是隨著劉備的到來,諸葛亮看到了希望。因為他看不上劉表這樣的庸主。諸葛亮的出山是因為劉備的緣故,跟郭嘉沒有關係。如果非要說有關係的話。那就是諸葛亮害怕郭嘉。因為君主永遠鬥不過小人的。謝謝。
-
6 # sunjin72976689
我們常說,選拔人才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如果選拔有才無德之人,使用不當,那損害是相當大的。秦始皇用李斯,西漢末用王莽,都是有才無德的結果。
東漢末年,穎川出名士,曹操手下不少重要謀士,皆出穎川,像荀彧、荀攸、程昱、徐庶等都是穎川人。郭嘉也是穎川人,年少就極負才名,21歲就入幕袁紹,當他看到袁紹不是成事之人後,就斷然棄官歸隱,以待時機。因曹操重要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就讓荀彧再為他推薦人才,荀彧考慮再三,就向曹操推薦了郭嘉,這時離郭嘉棄官歸隱已過去了六年。諸葛亮兄弟年少就隨其叔父諸葛玄到荊州依附劉表,其叔父死後,就在南陽一帶躬耕隴畝,並刻苦學習。諸葛亮遊學南陽,與南陽、穎川名士多有交集,諸葛亮的才學品德得到了南陽士人的交口稱讚,郭嘉當有耳聞。郭嘉起於穎川,其才德當也在荊州、南陽一帶有流傳。儒家最講修齊治平,修身很重要,也是以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但郭嘉其人有才卻不重自身修養,作風不檢點,沉溺酒肆娼妓,恃才傲物。荀彧交好郭嘉,知道郭嘉為人,有才少德,本不欲舉薦,怎奈曹操逼迫,才把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此人本就作風不檢點,喜酒好色,行為放浪,尤喜妻人之妻。他與郭嘉一見,很覺情投意合,曹操覺得納到了天下奇才,郭嘉也覺得自己遇到了真明主。曹操放縱郭嘉,郭嘉在盡歡之後,也盡心曹事。面對周邊虎視耽耽的群雄割據,郭嘉也多方探聽各方霸主的性情和為人處世,如知袁紹,明呂布,曉劉備,測孫策,摸劉表。郭嘉知道,既然投靠了曹公,曹公又以知己對自己,又給了自己軍師祭酒的官職,如果拿不出點真本事,怎能在曹操心中立足?又怎樣在眾謀士中突顯自己的才俊?因此他整日除了貪杯狎妓,就是琢磨周圍群雄的情況。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在曹操被張繡擊敗,袁紹貶辱曹操要征伐曹操時,因袁紹勢大,曹操內部人心不穩,曹操也頗為憂心,為了讓曹操安心和樹信心,荀彧為曹操上了四勝四敗論,分析了曹操有四勝,袁紹有四敗。郭嘉始棄袁紹,自然無退路可走,就在荀彧四勝四敗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吹虛曹操,上了十勝十敗論,讓慌恐的曹操才穩定了點心神增強了點自信。曹操征伐呂布,圍困呂布於下邳多時,士卒疲憊,有撤退之意,荀攸極勸曹操此時不可罷兵,我們疲憊,敵人更疲睏,此時正是殲滅頑敵一勞永逸的大好時機,機不可失。郭嘉聽了荀攸之計,頗覺有理,也極勸曹操不可退兵。於是曹操以決河水淹下邳之法,逼呂布不得不降,並俘斬了呂布。為解除後顧之憂,全心對付袁紹,曹操準備征伐徐州劉備,但又擔心袁紹偷襲。郭嘉深知袁紹秉性,猶柔寡斷,就推測袁紹短期難出兵,讓曹操全心征討劉備,致劉備大敗而逃,袁紹果未出兵。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深怕已佔據江東的孫策在背後偷襲自己。其實這時郭嘉早熟掌江東形勢,早年從許貢多次上書曹操讓朝廷招孫策回朝的書信中,就精研過孫策的秉性和許貢的為人,知道孫策徵佔江東,樹敵太多,而自己又自恃其勇而不加防備的特點。當曹操提出自己的擔憂時,郭嘉就斷言孫策或將被仇家所殺,所以很難在其後偷襲,讓曹操依然全力官渡之戰,後果被郭嘉斷中。郭嘉深知袁紹的兒子們不和,爭權奪利,不顧大局。在曹操大敗袁紹後,袁譚、袁尚逃回河北,郭嘉荀攸就勸曹操暫緩攻河北,佯攻荊州劉表,讓袁譚袁尚內訌,再順勢平定河北。後來順利平定河北,也正像他們分析的那樣。平定河北後,曹操欲遠征烏桓,定遼東,擔心寄居荊州的劉備偷襲許昌。郭嘉卻勸曹操不必擔心,應火速北進,劉表不是開拓之主,必掣肘劉備不讓偷襲。兵貴神速,曹操在郭嘉等人的勸說下,快速進軍烏桓,白狼山一役斬匈奴單于踏頓,收降匈奴人20萬,並順勢又降服了盤居遼東的公孫康。
機遇總是情徠於時時有準備的人。縱觀郭嘉多次的奇策善謀,都是得益於郭嘉平時的多觀察留心和多蒐集採挹,又得益於他自己超人的綜合判斷能力。女為悅己者容。郭嘉為了取悅曹操,受曹操器重,自然會為曹操的事業時時留心事事盡心的。現在後世的人不知道郭嘉當時用心的程度,卻總是驚歎於郭嘉超人的智謀奇斷,覺得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好像諸葛亮有意在躲避郭嘉似的。其實不然,郭嘉是穎川人,在荊襄也許聽說過諸葛亮,諸葛亮也知道有郭嘉。郭嘉放浪形骸,德不配才,因此生命為頹德所敗,為酒色淘空的身體,終受不了大的折騰,在北征烏桓的長途跋涉中,水土不服,身體不支,竟死於征途,時年38歲。諸葛亮德才兼備,德甚至高過其才,德高則敬業奉獻,廉潔自守,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才德所累,後人在感其才的同時,更感其忠貞的品德。郭嘉的死與諸葛亮的出山毫無聯絡,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和諸葛欲出,郭嘉嚇死,都是毫無道理的。二人相差12歲,差不多是代差了,也許相互各聞其名,但由於二人從沒進行過戰場智謀的較量,根本不存在誰怕誰,誰忌殫誰的問題。
-
7 # 漫威的鍵盤俠
兵法有云:以奇勝,以正合。陰謀和陽謀,正是對應了郭嘉和孔明的兩種不同的軍事風格。因為大家都知道,郭嘉好行險,勝則大勝,拜則大敗。郭嘉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一直勝。孔明一生求穩,軍事上企圖面面俱到,堂堂正正的陽謀壓人,我要做什麼,我要打哪裡都明白的告訴你,但是你就是沒辦法。以劉備的家底,這樣大範圍的統合資源,總有浪費的地方,所以勝了也總是慘勝。後期那麼多次北伐,就是以國力對拼,即使天府之國,也終究只贏得了少許戰略縱深。
以正合,以奇勝,中國古代的一種用兵思想。指揮員在作戰中,要正確地使用兵力,靈活地變換戰術。《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這裡的“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反映著戰爭指導的一般規律; “奇”是指用兵的變法,反映著戰爭指導的特殊規律。“奇”在後面被傳誤,孫子兵法闡述的都是戰爭的基本理論並不是一個投機取巧的法則,“奇”同音“機”而不是同音“其”;意思是軍隊的預備役部隊在兩方交戰進入膠著狀態時敵我雙方指揮官都會根據戰況變化何時投入預備役部隊,考驗的是指揮官的臨陣分多批次或者一下全部投入預備役的應變能力
因為誤傳,所以後世很多人都覺得打仗要勝利,需要奇謀妙計,若堂堂正正的對決,即使贏了,最多也是平局。似乎這麼說也有點道理。
所以這樣說來並不是郭嘉怕臥龍,而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像遊戲裡的人物相剋關係。
-
8 # 神遊古今中外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人才輩出,要說誰嚇死誰,恐怕太過誇張。我認為所謂“諸葛欲出,郭嘉嚇死”與“臥龍一出,嚇死郭嘉”和“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等說法一樣,完全是後人臆測、杜撰出來的。
-
9 # 燕趙茶樓千曉生
天下三分!是因為分成了!如果沒有分成只能另說了 !時也命也!慧極傷身 ! 兩人身體素質都不強!!但是諸葛未出時 郭嘉已穩坐魏國首席謀士 !反觀諸葛高調出道卻是慢慢熬出頭的!
-
10 # 談詩賞畫
簡直可笑,郭嘉為什麼怕諸葛亮?
諸葛亮在政治方面是沒有人能比的,在軍事上比不上郭嘉和法正。劉備得到法正以後每次出征都帶著法正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留在成都搞後勤和政治,諸葛亮這個人是非常迷戀政治的,看看後期託孤大臣李嚴被他除掉然後自己獨攬大權,知道諸葛亮去世後劉嬋才逐漸掌握政權!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也說如果法正活著必可以組織主公出徵,就是出征也不會失敗!也說明在軍事上法正比他有發言權!
郭嘉和法正一樣是軍事天才,在政治上郭嘉比不上諸葛亮,在軍事上郭嘉要略勝一籌。所以沒必要說誰怕誰,服務的領域不同而已,如果北伐的時候有法正在,諸葛亮是不會親自領兵作戰的!
回覆列表
顯然這句話是完全沒有依據的,只能說是一句謠傳。
歷史上的郭嘉在諸葛亮出山那一年病逝,這是一個巧合,卻給了很多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首先,郭嘉並不懼怕諸葛亮,他的才華並不比諸葛亮差。郭嘉是軍事奇才,在軍事這個領域裡,諸葛亮遠遠比不上。諸葛亮的強項是內政,而非軍事。
郭嘉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軍事方面的建樹和成就要遠遠高於諸葛亮。曹操統一北方,謀士裡荀彧和郭嘉的功勞最大,一個負責後勤,一個負責戰事謀劃。
其次,歷史對曹魏的否定。在很長的時間裡,曹魏是被歸納為反面的一方,而劉備集團則是正義的一方。連帶著曹魏的核心人員也被詬病。
至今,曹操是英雄還是反賊,都還在爭論不休。捧劉貶魏的情況依然存在,這也影響了郭嘉的形象。
還有,一部《三國演義》讓世人記住了諸葛亮天人的形象,很多人將演義小說當成了歷史來讀。演義小說和真實歷史的相差非常大。
不僅有“諸葛欲出、郭嘉嚇死”的說法,還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等很多的傳說典故,甚至民間流傳出諸葛亮擁有知陰陽、懂術法的神奇本領。
演義小說的影響,統治者的大力宣傳,民眾對智者的崇拜等,造就了孔明神人的形象。
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有王佐之才,忠誠而且智慧。但他與郭嘉沒有任何的交集,不會存在郭嘉懼怕諸葛亮的事。甚至到郭嘉臨死之前,也可能不知道孔明是誰,何來懼怕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