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by說明書

    不需要。

    因為這樣做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1.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是什麼?

    在心理學上,專注力又叫注意力;從狹義的角度來講,指的是注意力五大機制中的集中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部分。

    自然界提供了豐富的感官刺激,這讓我們的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無時無刻不被外界的各種資訊包圍和轟炸著,於是我們的大腦就發展出了一種機制,就是注意機制。

    正因為人類進化出了注意機制,所以才不會一直被無關緊要的大量資訊所幹擾,而是專注地做某些事。

    目前學界關於注意力的假說分為兩種:過濾器(克努森等研究者就是這樣認為的,也是相對主流的看法),或者衰減機制。

    當小嬰兒一個人玩耍時,就非常難得地處於這樣一種專注的狀態。

    為什麼說是「非常難得」呢?這得從嬰幼兒的注意力特點說起。

    2.為什麼不能打擾孩子?

    因為幼兒的注意力機制和成人的注意力機制是完全不同的。

    由於成人存在日常資訊「自動化」的特點,可以習慣性地忽略掉很多不太重要的事;這種自動化是在天長日久的探索中逐漸形成的。

    孩子則不一樣。

    兒童的注意力是非常分散的,這種分散體現在他們即使在做一件事,也在同時關注好幾件事(警覺性注意);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非常容易發現很細節的問題。

    媽媽指著故事讀:小紅不說話了。

    孩子:小紅很傷心!

    媽媽:你是怎麼知道的?

    孩子(指向繪本的圖案):你看,她的裙子破了一個洞。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經常被他們細緻而敏銳的觀察力所震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因為,相較於成人,兒童這種分散的注意力特點,能夠幫助他們同時觀察世界的多個方面,從而學得更快、更多。

    當小嬰兒可以自己一個人玩耍時,其實是在自然地形成「注意力機制」;而這種注意力機制的形成,能夠幫助他以後上課認真聽講、自己獨立玩一會兒等等。

    嬰兒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只有他們瞭解自己,才能獲得安全感,才知道如何去探索世界。

    所以,當小嬰兒一個人玩的時候,不要去打擾!

    3.什麼時候可以“打擾”孩子?

    無論是美國早教課,還是目前教育學界主流的理論都是引導者(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需要成為孩子的腳手架(scaffolding)——成年人通過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提供正確的幫助來支援兒童的發展和學習的方式。

    腳手架理論比較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一座「臨時的支架」;就跟裝修房子一樣,過渡時期用一下,用完就拆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往上走,但又不至於依賴我們。

    即便是「教學活動」這種需要強引導的活動內容,紐西蘭和國際研究也強調:

    必須在自發的兒童遊戲和有計劃的學習之間取得平衡。

    孩子們需要機會來發起活動並遵循自己的興趣。

    好的老師可以幫助支援孩子的學習,在這兩種活動中學習。

    如何成為孩子的腳手架呢?研究認為:

    4.那麼,我們該什麼時候去加入幼兒的活動呢?

    有兩個時機很重要:

    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說明他目前努力的策略可能是錯的,也需要介入。

    比如,孩子希望把兩塊積木堆在一起。

    如果他堆得搖搖晃晃,但是知道要讓兩個積木儘量對齊,那麼即使失敗了1-2次,也沒關係,因為他的努力方向是對的;

    如果他只是隨機地拋和扔第二塊積木,進入重複-失敗-重複時,我們可以介入,告訴他搭建的要點是什麼——這時候,往往孩子已經開始有點發脾氣,但只要給予稍微的點撥,孩子很快能掌握這項技能,這就是父母所起到的腳手架作用。

    5.家長需要做什麼?

    比起家長是不是需要打擾孩子獨立玩,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

    首先,為孩子創造安全的環境。

    把家裡的安全鎖、窗戶鎖、地墊安排上,陽臺門鎖死,馬桶蓋蓋好,廚房不讓進,平時也多跟孩子說著,從而讓他們能夠在有序的環境裡進行自由探索。

    其次,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

    餓了有面包吃,渴了有牛奶喝,想玩可以自己拿玩具,看書可以隨意取閱。

    在這種自由探索的環境裡,孩子才會長出自己的興趣。

    真正的興趣,都是從無聊的土壤里長出來的。

    最後,不主動打擾,但要及時迴應。

    孩子能玩,不打擾;孩子需要我們,及時迴應——這兩件事一點都不矛盾!

    作為孩子成長的腳手架,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提供「必要」的幫助。

  • 2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

    孩子在睡醒了以後的表現?是自己一個人在開心玩耍;還是哭鬧;還是就安安靜靜的看著周圍的環境呢?

    很多的新手媽媽說自己家的寶寶每次自己睡覺醒來也不哭也不鬧,就一個人在哪玩。有時候吃自己的手指,蹬蹬自己的小腿。也有的媽媽說自己家的寶寶一般睡覺醒來就會嚎啕大哭,現在全家都怕了寶寶了,很難哄好。

      表現1:嚎啕大哭

      有些寶寶一睡醒後就嚎啕大哭,這樣的寶寶說明很缺乏安全感。孩子的膽子會比較小,這時候寶寶在哭的話,做新手媽媽需要馬上把寶寶抱起來,哄寶寶,逗逗寶寶,讓寶寶知道你就在旁邊,這樣寶寶就會有安全感一些。

      其實,除了寶寶睡覺後醒來哭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很多媽媽反映說寶寶抱在手裡寶寶睡得好好的時候,一旦把寶寶一輕輕放在床上,寶寶就立馬大哭,而這也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有些寶寶醒來會自己玩耍。還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咯咯的笑。這種寶寶一般頭腦會比較靈活,膽子會比較大。說明寶寶是屬於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那種寶寶,新手媽媽們可以先不要去打擾寶寶,在旁邊安靜的陪著寶寶,讓寶寶一個人先玩一會兒

      還有一種寶寶就是醒來就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裡,眼睛珠子就左顧右盼的到處看,真的是非常安靜。有些媽媽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太安靜了。其實不一定,這樣的寶寶安全感很強。會自己跟自己玩,他其實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

  • 3 # 燕旅聊育兒

    每天早上,我女兒都比我醒的要早,有時候醒來會哭,這時候父母一定要醒來抱抱孩子,一般這種話情況都是孩子還沒有完全睡醒的狀態,哄哄也許又睡著了。

    但是如果孩子早早醒來後,安靜的坐在旁邊玩遊戲、發呆,家長也無需干涉,可以繼續再睡一會,或者在身旁安靜的看書,尤其是早上7點-9點這個時間段,陪伴孩子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2、親子關係的加強,尤其是對於雙職工家庭,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孩子在自己玩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利用難得的早起時間陪伴孩子,在旁看看書、練練字、工作等等,在陪伴的過程中,能夠帶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有的時候親子關係的養成就是這麼的簡單。

    3、開拓孩子的創新探險精神,對於孩子而言,每天早晨醒來又是未知的一天,孩子會喜歡摸索著身邊的一切,熟悉並瞭解社會的規則,包括喜歡在父母身上爬來爬去,甚至於把父母當玩具,我每天早上都能感覺的寶貝的小手在我臉上拍、捏、摸,當媽的也只能忍受,其實這些動作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

    2、時刻觀察寶貝的狀態,畢竟睡了一晚上,早上也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食物,讓孩子有更好的精神獨自玩。

    3、穿紙尿褲的孩子,建議第一時間更換紙尿褲,避免紅屁屁或者溼疹。

    4、為孩子提供可冒險的有趣玩具或者其他物品,不一定要強行遞給孩子,放在某個角落,等到孩子去發現。

  • 4 # 米寶的爸

    嬰兒起床以後,哭,還是笑,或者是自己玩,是由孩子與養育者之間形成的依戀關係所決定的;如果寶寶起床以後在自己玩,這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

    下面我們將從依戀關係的種類,以及寶寶專注力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依戀關係

    瑪麗·愛因斯沃斯等設計了“陌生情境測驗”,實驗的情景是將10~24個月的嬰兒與母親的分離,再與陌生人在一起,並以此來觀察嬰兒的行為表現。

    安全型的依戀關係:當媽媽和寶寶一起進入陌生環境,寶寶跟著媽媽一起探索周圍的環境,表現的比較平靜,不總是靠在母親身邊,而是放心的玩耍。當母親離開時,他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痛苦;當母親回來時,會立即接近母親,尋求安撫,並很快恢復平靜,繼續玩耍。對陌生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和怕生,但也會表現出試圖接近和友好的態度。這類嬰兒的母親平時往往能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迴避型的依戀關係:當母親在場時,嬰兒很少理會;當母親離開時,也莫不關係。當母親再次回到他的身邊時,迴避與母親的交往。對待陌生人甚至比對待母親的迴避要少。矛盾型的依戀關係: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極為痛苦;而當母親回到身邊時,他仍然無法恢復平靜,又表現出拒絕與母親接觸,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是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這類嬰兒在實驗中哭得最多,玩得最少,對陌生人也難以接近。

    安全型依戀關係下的寶寶,會對周圍的環境以及媽媽/爸爸短暫的離開會表現出更多的信任。

    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考慮

    當孩子在自己玩時,他們在自然的形成注意力機制,而這種注意力機制的形成,能夠幫助孩子逐漸能夠在做某一件事時,保持一定的注意力時間。比如,自己看書,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以及以後上課認真聽課等等。

    當寶寶睡醒以後,如果他們能自己玩,父母不要過多幹涉他,鼓勵他自己玩。嬰兒期的寶寶,什麼事都想自己做做看,當知道自己的力量做不到時,寶寶自然就會用目光和表情,併兼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請求,他們會想辦法要求爸爸/媽媽幫他做。

    三、總結

    綜上所述,嬰兒起床後一個人在玩,需不需要打擾他,這是寶寶信任周圍環境的表現,不去打擾孩子則是在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 5 # 小白談育兒

    嬰兒起床後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玩,不需要打擾她,這樣有助於培養她的專注力。

    嬰兒自己在玩的時候被打擾,就如同你正在忙於寫工作方案的時候被家裡人打電話問買什麼菜。被打擾後的你無法在結束通話電話後立刻回想起之前的寫作思路,而是需要認真思考一段時間後才可以重新銜接上。成年人亦是如此,更何況嬰兒。嬰兒的各項發育、思考能力都還處於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像成年人一樣有控制力和專注力,他的專注力是需要父母為他培養、為他創造環境的。如果破壞了他的專注力,後果將會很嚴重並且影響終生。

    二、專注力的重要性

    人們的大腦都是以專注力為基本條件,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的。專注力越強,學到的東西就越多。但是如果專注力被破壞了,就意味著思想無法再集中起來,即使有再多的東西也不會被大腦吸收。

    三、破壞專注力的後果

    對於嬰兒來說,自己在玩的時候會有很多想法,相當於在自我學習、創造、想象,但當他的這些行為被中途打斷後,就很難再銜接上,嬰兒不像成年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專注力。如果在兒時專注力就被破壞,那麼等他長大後,在學習中、工作中也無法專注,會導致學習能力差、工作能力差,從而引發自卑感以及心裡問題。

    四、如何提升專注力

    1. 嬰兒在自己玩的時候不要打擾。很多老年人在看孩子的時候,特別喜歡在孩子玩的時候對他說“要不要吃飯”、“不是這樣玩”、“吃不吃水果”。。。等等諸如此類。當然,年輕人當中也會出現這種問題,我老公就屬於這類人。

    2. 為嬰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他玩的時候,確保周圍環境無嘈雜。不要他在玩,你卻在旁邊大聲的看電視,小孩都喜歡有光有聲音的東西你又不是不知道。

    3. 在嬰兒空閒的時候認認真真陪他玩。不要覺得他之前自己玩過了,就不再需要你,你需要在他專注某一事物後進行鞏固。比如和他一起看繪本等等。

    專注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不管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專注力都是影響一生的東西。請大家一定好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6 # 勵志的玲瓏閣閣

    嬰兒起床後一個人在玩需不需要打擾她,這樣對嗎?

    嬰兒起床後一個人在玩時,通常的處理方式是不需要打擾她。很多新手媽媽都想時刻陪伴著自己的孩子,其實就算是嬰兒,也是有自得自樂的空間的。

    嬰兒是指小於1週歲的兒童,這個年齡,嬰兒認識周圍世界,和外界取得聯絡是通過感知覺來實現的,他們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對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顏色、氣味、味道、形狀等各種特性的認識。嬰兒起床時一個人在玩,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媽媽沒必要打斷她。

    嬰兒時期是反射時期,嬰兒不會說話表達。只有通過動作和哭聲來代替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不想自己玩耍了,困了,餓了,不舒服了,通常都會有由動作,如哭鬧,扭來扭去等來表達。所以媽媽不必擔心孩子起床後一個人玩會導致孩子餓了還是其它。

    另外,孩子在一個人玩時,陶醉在自己製造的快樂氛圍中,家長的插入會導致孩子被迫中斷自己的思維,嬰兒很容易受到驚嚇,也很容易造成“專注力不集中“”。影響對他們日後獨立性和專注性的培養。

    那麼當家長髮現嬰兒起床後一個人玩時,應該做到:

  • 7 # 豬麻麻呵呵哈哈哈哈

    千萬不要打擾寶寶,這個時候正是鍛鍊他的專注力的,非常重要的、怕不安全,你就靜靜的呆在能看到他的地方守著他就好,不要打擾他,等他哼哼唧唧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出現……這樣的舉動會影響孩子的以後的,很重要的

  • 8 # 敏西園長

    嬰兒起床後,一個人在玩,可以不需要打擾她,可以讓他自己自由的開心的玩耍。

    適度的做到迴應與互動,儘可能的不打擾寶寶,這會有利於寶寶的發展會更好。

    但是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安全。嬰兒玩耍的地方,周邊一定要有圍欄,保證小baby的安全。

    2、環境。嬰兒玩耍的環境溫度適宜,不冷不熱,光線不太強,也不太暗。

    3、陪伴。家長不能離開寶寶,做一個真心陪伴者。

    4、互動。寶寶有笑聲或嘟嘟聲都要適度與其互動。

    5、迴應。嬰兒有哭鬧時要及時迴應,並檢查是否有大小便,或看哪裡不舒服,或者是否餓了,渴了及時迴應及幫助。

  • 9 # 老母親的日常

    一般不需要。

    嬰兒在入睡前和剛清醒時往往是最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最有可能哭鬧需要安撫。若起床後能夠一個人安穩地觀察周圍的環境並且找到樂趣開始玩耍,說明她對環境的安全感是夠的,也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膽量,大腦的發育也相對完善。

    同時嬰兒自己玩耍的過程也是一個鍛鍊專注力的過程,父母們都會有體會,寶寶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且對於眼前的物品的專注力也很容易被一點聲響或者光亮打破,年幼的寶寶自己獨處的時間本來就較少,這種鍛鍊專注力的機會自然是要把握住。

    當然,如果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小挫折影響了情緒,那麼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安撫的,畢竟充足的愛才是最重要的。

  • 10 # 寶媽小溪VC

    寶寶睡醒後是不需要馬上抱起來的。如果寶寶會笑或者自己玩,那麼說明這種寶寶已經很有安全感了,我們只要靜靜地看著他玩就好,等待著他的抱抱訊號。如果睡醒起來會哭的寶寶,說明寶寶還沒有建立起對外在環境的安全感,這種情況寶媽可以叫著寶寶的名字,拿玩具逗逗寶寶,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孩子注意到媽媽的到來,這樣可能寶寶慢慢就停止哭泣了。

    其實寶寶學會自己玩耍了正是他鍛鍊專注力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去打擾,靜靜地陪伴會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由奶奶帶,不認同老人的教育方式,但不敢說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