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哥的Tracy寶寶
-
2 # 銀河之星183777738
在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中,對待親人或朋友由於自己做事心窄量小,給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後果,在自己良心發現過來的時候,才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愧對他人,同時也給自己心理上造成內疚感的負重壓力。如何消除自己的內疚感?首先向受害人道歉要得到原諒減輕內心負重,在得不到諒解時,暗中用真情幫助人家來彌補自己的過錯減少內疚,做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才會隨著以德修行慢慢的解脫,做人要以德為重,財富為輕,心寬似海,展望更遠。
心理上的內疚感是很難消除掉的一塊心病,無論你如何去彌補都無法抹去思索的陰影,無時無刻帶給自己的是悔恨與痛苦。他就象前面一座山阻擋住了你生活中前進的路,象一口井掉進去無法自己逃脫出去,只有靠自己內心中的平靜慢慢消除掉……
內疚感,對我們的生活真的影響很大,或者影響很壞嗎?好像的確如此。
據統計說,我們每天有2小時會感到輕微的內疚,每個月有3.5小時以上感到嚴重的內疚。而且內疚感會覆蓋各種場景,比如自己沒有完成keep的鍛鍊目標,讓同事多花了半小時改自己沒調通的程式,發誓半夜十二點前睡覺卻又熬夜追劇刷抖音等等。這些小事時刻提醒我們沒有足夠自律做到最好的自己,或給其他人帶來不便,給我們造成內疚感。從這個意義上講,內疚感其實代表了我們每個人“個人行為標準”遭到了違反,內疚感的作用便在於:警示我們作出改變、維護個人行為標準。
彌補可以幫助我們消散內疚感。比如keep計劃未得到堅持,決定調整一個更適合自己的鍛鍊計劃;半夜追劇不睡覺,第二天晚上帶著內疚感十點不到就開始躺下閉眼補昨天的覺,這種彌補可以幫助我們消散內疚感。
但是,有的內疚感摻雜了複雜的人際關係後,可能會變得不健康,需要尤其關注。美國蓋伊·溫奇博士給總結了三點,這裡分享一下:
1.未解決的內疚。比如做了讓朋友不爽的事,但是一直沒有道歉,心裡一直擔憂對方無法原諒自己。可是錯過了最佳道歉時間,我們也再羞於掀開往事。因此心底加倍、持續的感到內疚。我就被這種內疚持續煎熬著,物件是我的初中和高中閨中密友,如果還能再見,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撕開當年碰傷而今沒癒合的那道疤,向她道歉!
2.倖存者的內疚。戰爭或事故倖存者常被此困擾,他們覺得自己的“活下來”是對死去的夥伴的不公、無能為力。對他們而言最可怕的是,這種內疚甚至找不到可以彌補的物件。最近我在看法證先鋒2,樑小柔在汀汀死後很長時間陷在自責中難以自拔,就是源於倖存者的內疚感。
3.分離的內疚。年輕人少小離家、老大不回,會對無法陪伴和照顧父母產生內疚心。還有一種“不忠”也屬於此類,例如父母要求自己學法律當律師,但是自己堅決要去酒吧做調酒師,這類“不忠於”他們期望的行為也會引發內疚心理。
各種內疚感都會令我們不停“譴責自己”,並想要“懲罰自己”,由此帶來心理創傷,還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弱化。
有些人能夠通過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去忽略、忽視那些令自己內疚的人或事,但是往往轉為另一種“逃避”。想真正有效的消除內疚感,建議用這兩種方式處理:
1.肯定對方的感受-要求贖罪-承認自己違背了對方的期望。如果我的初高中閨蜜出現在我面前,我想先跟她說清楚當年那件傷害她的事,再聽聽她當時以及現在對那件事的看法,然後告訴她我意識到她曾經受的不公和影響、我當時以及現在的感受,並表達我的自責、請求原諒。最終我才能完成有效的道歉,才能真的消除那件事帶給我的內疚感。
2.自我原諒。自我原諒在情感層面有些挑戰性,但是從心理創傷治療結果看這種方式是很值得的。現在流行一個詞“跟自己和解”就是這個意思。針對內疚感,我們首先可以先做“自我察覺”,儘量客觀反思事情發生的原因、我們自己的責任邊界到底在哪裡。面對倖存者內疚,像樑小柔一樣的案例,我們,或身邊的人需要幫她正視如何更理性的投入生活,比如,逝去的人一定不希望我們在自責中生活,經歷事故後要更珍惜健康和身邊的人等等。此外,有時候可能需要通過某種儀式,完成這個自我和解的閉環。比如,對逝去的人的思念,可以給他寫一封信然後將信和遺物一起燒掉。
其實,還有一句話想說,有時要對自己好點,很多時候他人受到的創傷,是他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