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慧關關

    孩子五歲以前撒謊,那是一種生存策略。比如孩子做了一件大人不允許的事,大人非常氣憤,孩子為了逃避處罰就會選擇撒謊。這是孩子的本能反應。五歲後孩子學會有意識的撒謊,孩子會歪曲事實來騙父母,可能是孩子的某些需要家長沒去滿足,孩子又非常想要滿足,於是選擇撒謊。家長如果對孩子過分嚴厲,孩子說真話也會被責罵,孩子就不敢說真話。發現孩子說謊,如果家長過分懲罰,孩子可能會把謊話說得更漂亮。發現孩子說謊,需要給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讓他把真話說出來,錯了就告訴他如何改正,孩子需要試錯的機會。

  • 2 # 卞雲尊

    記憶是智商的一個定義,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分別位於不同的大腦部位。

    孩子愛說謊話,是對記憶與現實的加工,他們還不懂得分辨真假,往往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傾向的結果,進行反饋!

    在成人看來,孩子是在撒謊,對孩子自己來講,他並沒有說假話!

    孩童的謊話,是想象力的體現!能編織出完美的謊話,恰恰是聰明的標誌!

    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就是讓他創造!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引導他遵守規則!分辨是非!

  • 3 # 弈童成長

    基礎心理學上對記憶的定義是過去的事情在頭腦中的反映,包括感知過去的事情、進行過的動作、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

    想象是對錶象的加工和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具有創造性,屬於思維的範疇。

    比如作家對每一個人形成表象之後,經過想象就形成了新的人物形象。

    比如《西遊記》裡的人物是加工想象改造之後的人物。

    想象和一個人的願望相關聯。他是指向未來的,科學幻想可以推動我們世界的進步。

    所以從記憶和想象的角度,兒童說謊應該屬於再造想象,根據自己的記憶經過加工,在頭腦中形成想象然後用語言描述出來。

  • 4 # 三隻兔子松鼠

    如何理解幼兒說謊現象?

    其實從想象的角度出發,幼兒真的是在說慌嗎?

    孩子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孩子想象的誇張性。

    孩子混淆假想和現實:這個主要是指孩子常將想象的東西與現實進行混淆。

    主要會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成已經發生的事情來描述。比如說有些孩子聽見別的小朋友,講去了動物園,很開心,於是孩子就有了也去動物園的想法,他就根據小朋友的描述想象自己也去了動物園,然後都其他孩子說自己去動物園的“經歷”。

  • 5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如果您的孩子開始說謊了,您一定很驚慌,很氣憤,第一時間您會怎麼辦?指責?批評?體罰?然後你可能會發現這些辦法並不奏效,不但會對孩子造成其他心理影響,還可能造成逆反心理,養成孩子習慣性撒謊。

    很多孩子都會說謊,對於這種惡劣的品質問題,父母是不能容忍的,但對於說謊這種現象,還是需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特別是對於幼兒,有其心理和發育的特殊原因。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說謊就是欺騙,應該等同視之,但是心理學家是有不同看法的,他們認為如果不從本質進行區分,是不能夠準確分析幼兒撒謊心理的。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說謊離不開三個要素,第一、確實違背事實。第二、說謊人知道謊言不是真的。第三、說謊人希望別人認為他是真的。怎麼樣,看起來這三點簡直就是廢話!

    那麼欺騙呢,不但具有前三個特徵之外,它還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不但意圖引導他人的錯誤認知,還從行動上進行干擾。可以說,欺騙是更高階的說謊策略之一。相比說謊,欺騙是更為惡劣的品質行為。根據以上理論,研究者在幼兒說謊的心理髮展問題上做出了很多理性的分析。並提出以下疑問:

    無意說謊是幼兒時期的一個正常的心理現象,由於受生長髮育限制,孩子的記憶,想象,聯想,判斷上會出現認知錯誤,加上語言能力受限而表達不清,所以經常說出與事實相悖的話,這種看似說謊的現象,其實是下意識或無意識的自然行為,不能稱為真正的說謊。

    幼兒說謊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1、很多相關的心理測試表明,幼兒的想象與現實混淆 ,多是由於認知水平受限,從而造成的判斷失誤,隨著幼兒的生理髮育,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發展和完善,幼兒的判斷思維能力都會解決這些問題。

    2、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是幼兒發育的特點,由於幼兒詞彙量少,很多事物的認知和描述不清,在語法、語序等方面存在困難,所以常常詞不達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3、理解能力影響判斷能力,更影響行為方向。幼兒由於思維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過於複雜的環境,過於抽象的互動中,都會讓幼兒因為理解不明,從而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很多幼兒都出現過這種被動性說謊。

    對於幼兒的說謊和欺騙如何界定?

    上面分析的三種幼兒說謊都是正常的發育現象,是正常的心理成長軌跡,與人格發展並不相悖。

    而欺騙則不同,如果幼兒表現為否認錯誤,引導錯誤和主觀抗拒等表現形式,為達到某種目的或滿足某種慾望的策略。

    幼兒的說謊有哪些心理活動軌跡?

    從幼兒認知發展的特點來看,2歲之間,僅僅能夠理解視線內一些簡單的事物關係,3歲能夠理解想象和真實的差距,4歲多時,能夠理解信念和行為的因果關係,但在幼兒5歲時有意說謊開始萌芽,並帶有相當的目的性。

    可以說,4-5歲時是一個說謊與欺騙的分水嶺,如果這時成人不正確引導,將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造成有意說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如逃避責任、逃避懲罰,受父母或他人恐嚇、利誘等影響,這類說謊往往是恐懼心理所致,由於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做錯了事情或有什麼過失時,為了開脫責任避免懲罰因而說謊。

    2、為滿足心理或物質需求,得到獎勵,得到更多的愛,幼兒有時想取悅於家長和老師,往往會急於表現,有說謊的跡象。

    3、有些幼兒說謊,往往與周圍環境的影響有關,家長是幼兒心目中的模仿物件,如果在孩子面前說了謊,就會使孩子產生說謊也是正常現象,父母或消朋友的言語上的誤導都會成為模仿物件。

    怎麼辦?劃重點!

    面對0-5歲時說謊的孩子,父母不可大驚小怪一味指責和訓斥孩子,這反而會影響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發展,這只是孩子身心發展到某一特定階段的不成熟產物,撒謊純屬無意,家長可以通過正確引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哪些地方誇大甚至歪曲了事實,讓他們分清”現實“和”想象“。

    對於5歲以後,故意欺騙他人的孩子,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給予適當的懲戒,並從心理和行為上雙重製止,讓孩子從心底具備清晰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繩,明白故意欺騙的惡劣性。

    結束語:正確認識和對待幼兒存在的說謊行為是教師、家長、社會值得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全面認識,要學會用不同理論,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認識,弄清其產生的原因、行為表現,出現這種行為反映了什麼以及所採取的教育對策,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 6 # 月芽兒sa的孕媽輕生活

    面對寶寶撒謊的問題,大人們解決都認為他是故意的,但是面對1到5歲的孩子,我們都會說他不是故意的,這是正向引導。這些年齡段的孩子其實,並不十分清楚記憶裡面的和想象裡面的還有現實的。對,正確和錯誤的概念以及社會道德,更是不那麼明確,所以在處理幼兒撒謊這個問題上,大人們先要認可一點,“假如他不是故意的”。如果大人不認,可,那麼就會帶著情緒去處理 ,那麼你就很難找到孩子,撒謊背後的實際問題,更別提解決了。

    如果拿記憶,和想象去解讀幼兒的撒謊,對之前的孩子記憶力,想象和現實都是混淆的,所以他的撒謊只是短暫的,對事物的認知。列舉幾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明白!

    幼兒園經常出現,小明回家給媽媽說,某某同學打我了,當媽媽,向老師諮詢的時候,卻發現, 要發生的事情是小黃和小紅在打架,小明,焦急的在旁邊,想要幫助,但是沒有辦法。晚上做夢就夢到和小黃打架了,現實和夢境的混亂,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分辨。最後他的結論是她,不太喜歡的那個小朋友打了他。

    有時候,幼兒也很聰明,趨利避害是他的本能,今天她就是不想上學,於是告訴媽媽,某某同學搶了他的玩具,事實上,這件事情沒有發生。當然也要提醒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我們家長往往聽到孩子撒謊就恐懼。事實上正向引導,一句話就帶過去了。他還不理解撒謊,只是用他的思維去思考了這件事情對自己的有利。如果父母再叨叨,最後事得其反。

    好了,面對幼兒的撒謊,要抱著一顆平靜的心對待,這也是階段性的,父母給孩子更多的信賴,孩子就會給你更多的信賴。怎麼還會去撒謊呢!

  • 7 # 海川家庭教育

    由於幼兒的腦部功能發展很弱,有些時候在對一些事物的認知上存在一些偏差。幼兒對於想象和現實分有時不清楚。比如有時候做夢他就認為是發生的真實的事,跟家長說了以後,大人就認為孩子故意撒謊。

  • 8 # 陪娃的媽媽

    幼兒一般被拒絕極度渴望的某專案標時,就可能會出現撒謊甚至不經別人允許拿東西的行為。

    硬從記憶或想象角度去看,也可以說是孩子在提這個要求時,已經把某項物品或某專案標,已經確定為自己應得之物(這個目標感很強)。他只記憶自己想要某樣東西這個部分;不去記憶被拒絕的過程,或者說自行改寫被拒絕的過程;然後就去實施自己的想法。

    還有就是孩子覺得這個東西就是我的(非常渴望)那麼我拿到手裡是自然的事情。這整個過程都可能源自他的想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象?有可能是家長從未拒絕過他任何的要求,也有可能是家長總不滿足他的要求。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因為孩子沒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觀,他的行為都源自人類的本性,道德這個東西是人類後來加諸到社會行為規範裡的。

  • 9 # 嫲嫲119

    幼兒說謊!

    人之初,性本善。對於幼兒來說,是不具備說謊的天賦的。一定是牽涉到與他(她)相關利益的事情,才會出現說謊的現象。

    比如,他經過麥當勞門口時,本來不餓,但想吃麥當勞,可能會說“我好餓啊!”“突然腿軟,走不動了!”他的目的就是想吃麥當勞。

    如果是他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或者一個杯子之類的,怕自己受到懲罰,也許會編一些謊話出來,但是你細心一點,很快就讓他露餡了。

    我在處理孩子說謊時,我首先不會揭穿他的謊話,而是從反面來驗證他在說謊,讓他自己感覺到難以自圓其說。這個時候,他會有很深的感觸,我這樣說謊,很不對。

  • 10 # 做不完美的媽媽

    小孩子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可能會出現記憶錯覺,她以為這件事發生過,但其實並沒有發生過,大人以為她在說謊,其實在她看來並沒有說謊。其實這種情況有時候大人也會出現,就是所謂的記錯了。

    另外,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有的時候她說謊,是因為他們想象天馬行空。大人就會以為他們在說謊。其實在小孩子看來並非如此。

    對於這兩種形式的說謊沒有必要去壓制孩子,責怪孩子,給孩子貼上道德標籤,反而會打擊到孩子。

    對於小孩子說謊的原因需要分析好,如果孩子的動機有問題是需要及時糾正的,但重要的是別錯怪了孩子,講究方式方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迷茫,不充滿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