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健康教師阿楠
-
2 # 一牛哥
心理和生理的衰老哪個更可怕?個人認為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每個人的經歷閱歷不同,答案也會不一樣。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認為生理衰老更可怕。
舉個簡單的例子:胃痙攣和胃潰瘍哪個嚴重?在不考慮疼痛值的情況下我想多數人會說胃潰瘍嚴重。為什麼?因為前者是功能性的,後者卻是器質性的。舉的這個例子可能不是很準確,但是性質卻相近。
生理性衰老是器質性老化,這一過程不可逆轉。而心理衰老只是一種心理疾病,是可以經過人為的努力改變的。“生病不可怕,能治就不算事兒” “有錢難買老來俏”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常聽到的話。意思很明白,就是人力能改變的的就不嚴重,人力不能為的才是嚴重的。
心理衰老的表現有多種情形。易怒、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
感覺渾身乏力、記憶力減退……
莫名的失落、焦慮……
但這些都不是個事兒,因為它們都是可以治癒的。樹立信心,制定系統的治療計劃,結合心理門診……真的不可怕。
生理衰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逆轉。誰說不怕老也只是對生命程序的無奈,是就算害怕也必須要面對的現實。與其每日戰戰兢兢,不如勇敢面對吧,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
3 # 大女主研習社
首先,人類作為一個生命有機體,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一個衰老、甚至死亡的過程。一般而言,衰老是指機體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進行性降低、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
衰老可分為兩類: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後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過程,後者是由於各種外來因素(包括各種疾病)所導致的老年性變化。
兩者有時會相互影響共生伴隨,很難區分。總之,衰老是許多病理、生理和心理過程的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是個體生長髮育最後階段的生物學心理學過程 。
衰老的主要生理表現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形態變化。包括:①細胞變化。主要表現為細胞數的逐步減少。②組織與器官的變化。由於內臟器官和組織的細胞數量減少,從而發生萎縮、重量減輕。③整體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形和外形出現變化,如頭髮變白;面板彈性降低,出現皺紋,出現老年斑;牙齒鬆動脫落,耳聾、眼花、駝背,身高逐漸縮短等。
(2)生理功能減退。包括:①心血管系統功能的衰退。如心肌纖維逐漸萎縮,心肌細胞內老年色素(脂褐質)沉積,心瓣膜變得肥厚硬化、彈性降低等。②呼吸器官老化。表現為肺容量降低,呼吸功能明顯減退,代償能力降低。③消化系統的變化。主要是口腔、胃腸功能減弱,牙齦、牙齒髮生萎縮性變化。④肌肉骨骼運動系統變化。主要表現在隨年齡增長,肌纖維變細、彈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骨骼中有機成份減少,無機鹽增多,因而致使骨的彈性的韌性降低,易骨折等。⑤神經系統變化。主要表現為腦細胞的某種程度的喪失;神經傳導速度降低;老年人的動作遲緩,反映靈活性減弱等。
(3)主要感覺器官功能減退。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面板感覺(包括觸覺、溫覺、痛覺)能力減退。此外,老年人心理運動反映也相應遲緩。
其次,從現代心理學出現,我們定義人類的年齡可以由器官、組織、細胞等外在表現的生理年齡,還定義了心理學年齡。
心理年齡是指由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主觀感受的老化程度,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智慧、情感及意志等因素。
由於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心理年齡差別很大而心理年齡指依照個體心理活動的健全程度確定的個體年齡。生理年齡是指一個人生理學上的年齡,代表這個人的生命活力。
生理年齡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年齡並不完全一致。
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每個心理年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進入劇烈動盪期;進入老年期,心理活動趨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傾向憂鬱、猜疑。
心理年齡是指由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主觀感受的老化程度,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智慧、情感及意志等因素。由於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心理年齡差別很大。
那麼,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哪個更可怕呢?
有兩個經過嚴謹的心理學實驗驗證的、有趣的案例,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一個日本的實驗表明,一群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她們的起居環境被研究人員佈置成不同的情況,一些是按照老年人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佈置,一些則按照統一標準簡潔的養老院的方式佈置,這兩種不同情況下生活的老人,在一段時間後測試她們的反應能力、精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生活技能水平,前者各項資料明顯高於後者;
還有一項研究,當把實驗物件(老年人)安排在一個她們過去經歷過的年代(比如20年前)裡生活,比如她們的服裝、家居環境、與他們交流的方式、給他們安排的工作任務等都模擬她們年輕時候的場景來設定,另外一些實驗物件則繼續按照她們目前的生活方式生活,實驗結果表明,這些處於年輕的生活方式中的實驗物件比對照組在身體功能、精神狀態、機體活力等各方面得到恢復和提升;
從各項研究表明,實際上人類是一種能被自己的認知、意志和思維來控制和影響到身體技能的強大生物;
很多科學、醫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對現實的理解和認知,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和認知都會影響、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態;
換言之,當我們的大腦認為我們更年輕的時候,不管是真的相信,還是我們誤以為(大腦其實是很容易被欺騙的)自己更年輕,我們的機體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來回應,從而讓我們真的變得相對而言更年輕一些。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在關注生理衰老的同時,也更應該關注心理衰老帶來的影響;
那麼心理衰老的表現特徵都有哪些呢?
一、辦事效率低:記憶力明顯下降,好忘事,優柔寡斷,缺少朝氣,做一件事總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
二、競爭意識退化:對事業沒有創新思維,常感到空虛乏味,尤其是腦力勞動者,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三、自卑心理: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膽小怕事、不愛交際,缺乏生活熱情,更無創造力和事業心可言;生活簡單隨便,常有等死念頭。一個人獨處時,常常會長吁短嘆,與世無爭,面對外面的精神世界,往往感到自己已經落伍了。
四、情緒低落: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沒有生活目標。
五、固執己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以自己為中心,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六、鬆散懶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好靜惡噪,睡意綿綿,經常靠喝酒來強打精神。
七、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尤其是不願意面對陌生人,常找藉口逃避與陌生人接觸。
八、容易情緒化:喜怒哀樂過於頻繁,做事"神經質"。
九、神情恍惚:喜歡沉湎於往事,感情脆弱,情緒"兒童化",時冷時熱,對那些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反而興趣濃厚,喜歡嘮叨,又不管他人愛聽不愛聽。
十、性情急躁:生活中越來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來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聽不進別人意見,不冷靜,一觸即發。
十一、多疑:固執刻板、因循守舊、疑慮纏身,常以許多莫須有的清規戒律來自我約束。有的則突出表現為恐懼,怕有飛來橫禍殃及自身,尤其對自己的疾病所憂更甚,常將普通疾病疑為癌腫等。
十二、敏感:心胸狹隘,嫉妒心重。他們常因些小事而與人爭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而耿耿於懷。唯我獨尊是其特性。
綜上所述,如果你有這些症狀的話,那麼說明你要小心自己已經進入心理衰老了。
-
4 # 靜心閣—楊先生
心理衰老和生理衰老哪個更可怕?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心理衰老更可怕。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擁有一顆健康的心態,是生活的動力,對老年人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身體的衰老是阻止不了的,但心理衰老的步伐是人們自己可以遏制住的。
在影響心理衰老的諸多因素中,個人心理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又起著相對較大的作用。人們特別是老年人要如何延緩心理衰老?
1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和加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還可豐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使精神振奮,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強主動、積極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氣和興趣,從而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體育鍛煉選擇的專案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體質狀況,否則害多益少。
2.家庭和睦家庭氛圍溫馨:對大家來說,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乃是家庭關係。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應和睦相處,感情融洽。
3.積極的進取精神:積極的精神狀態,主要為進取心、希望、理想等,對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總之一個人有了進取心、理想,並充滿希望和奮發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滿活力。
4活到老學到老: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人們更要多用腦,勤思考,不斷學習,使腦細胞和組織器官充滿活力。
5充滿自信: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優秀的品德,不服輸的精神,是自信心產生的源泉,平時加強個人修養,有責任感,那麼心理自然會越來越強大。
-
5 # 芮錦偉—中醫科—甘肅
心理衰老比生理衰老更可怕,醫學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改善臟器功能狀態,使人煥發活力,中醫所說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能使人致病,也正是這個道理。
-
6 # lemon佛
哪個都可怕啊,生理上的衰老會讓你自信不足,而心理上的會讓你無法合群無法快樂,衰老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年紀大了自然會老. 這個時候需要保持心理的年輕,才會活的有質量。
-
7 # 使用者更新
我認為心裡衰老比生理衰老更難過,一個人心理衰老了,他對生活就失去希望了,沒有盼望了,就會想不開,甚至會得精神病,要受永生的痛苦。生理衰老只不過不能生育,但是孩子對人能看透事的人來說,是無所謂,領孩子不過心理有個盼頭,名聲好聽,其實是空虛,現在人都體嚐到領兒防老是空虛,能想開的,沒有孩子到是一種幸福,沒有負擔,沒有壓力,輕鬆過一生。對於想不開的人呢?他可以想方設法的討一個孩子,這樣心靈裡暫時有點安慰。
-
8 # 格式塔心理諮詢
生理的衰老是自然規律,我們可以通過鍛鍊營養保養延緩衰老,但不能阻止衰老。心理在任何年齡段都可以是健康的,不會隨著年齡也變老。有些人說自己心理年齡100歲了,往往是失去了好奇心和生活的動力,變得慵懶了。深層次裡可能埋著不願意面對的內心衝突。沒有內心衝突,身心合一,活力自然會外放,心理不會變老。“累覺不愛”,內心疲憊才有心老的感覺。
-
9 # 沐心指南針
我覺得心理和生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身體康健心態也會Sunny一些,心態很好也會讓機體充滿活力。您看有些身心疾病比如一些面板病、心臟病、哮喘、原發性高血壓等等,都是既由於身體的因素又由於心理的因素造成的,所以我覺得心理的健康和生理的健康都都是很重要的,要積極的鍛鍊身體,調整好心態。至於衰老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是要坦然面對的,在什麼樣的階段需要什麼樣的成長,建議您客觀的總結過去,充分的利用好當下的時間,積極的看待未來,生理和心理上一定會持續健康。
-
10 # 姜尚古月
心理衰老最為可怕!生理的衰老是自然規律決定,它是生命的誕生、發展過程的最後環節,人不論如何的修練和保健也只能推遲卻不能改變衰老。而心理衰老卻不受年令限制,有的人正值青春年華,卻對生活失去興趣、不思勞作、不思進取如耄耋之人的舉止行為。本應為社會、為家庭、為他人搞服務、做貢獻,最基本也應該自己養活自己。這些都做不到,那活著只能給社會…… 增加負擔、添麻煩。動力變成阻力,可怕!
回覆列表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更得擁有一顆健康的心態,心理健康對老年人養生有很大的幫助,身體的衰老是阻止不了的,但心理衰老的步伐是老人們自己可以遏制住的。在影響心理衰老的諸多因素中,個人心理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又起著相對較大的作用。老年人要如何延緩心理衰老?
1.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和加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還可豐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使精神振奮,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強主動、積極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氣和興趣,從而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體育鍛煉選擇的專案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體質狀況,否則害多益少。
2.處理好人際關係:對老年人來說,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乃是家庭關係。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應和睦相處,感情融洽。
3.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積極的精神狀態,主要為進取心、希望、理想等,對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義。一個人有了進取心、理想,並充滿希望和奮發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滿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視現實,嚮往未來,少回顧過去,並可以多看一些喜劇性的節目,多參加一些愉快的聚會,“笑口常開,笑臉常駐”保持沉靜樂觀,愉快知足,莫說人非,避免老氣橫秋。4.多用腦,勤思考:大腦是主宰人體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腦的衰老,必然導致各個臟器的衰老,並且大腦對人類的知識、智慧和思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腦,勤思考,使腦細胞和組織器官不萎縮。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
1.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2.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3.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4.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5.充分地瞭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