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這種說法正不正確,先來看看澳洲科學家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人類的DNA也好,蛋白質也罷,要發揮重要作用就需要進行修飾,基因或者蛋白質的生物修飾會導致空間構象等的改變,進而造成功能改變。而在動物中,基因的某些點位保持著相似的變化,那就是基因的甲基化,基因甲基化是過去用於預測人類預期壽命的依據之一。澳洲的科學家透過對比不同物種基因甲基化的特點,加上歷史上世界不同地區人類的壽命,得出人類自然壽命只有38歲的結論。這個結論正不正確呢?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正確的,在清以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那時候的人傾向於更早的結婚生子,十幾歲結婚生子很普遍,38歲的時候已經是爺爺輩了,這也和現代仍生活在叢林中的一些人群的生殖壽命較為接近。到40來歲的時候死亡率就大大提高了。
但是對於現代的人類而言,人類生活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環境的變化是會影響到人體基因的修飾也就是表觀遺傳的,單純地只考慮基因的甲基化可以得出某種結論,然而綜合左右影響因素的結論就不是那麼容易得出的了。如果從性成熟的規律來看,人類的壽自然壽命應該在120歲左右,相較於獅子老虎性成熟的年齡,人類20多歲性成熟是比較滯後的;如果按照細胞分裂的標準,人類體細胞最多可以分裂50代,換算成壽命的話大概也有120歲以上。這些觀點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標準下的看法,並不是完全準確的,影響因素非常多,比如動物普遍壽命較低,除了基因的甲基化改變還因為他們生存的環境十分惡劣,出生存活率不可能達到人類的99%左右,很多個體剛出生或者沒長大就死掉了。
從近200來年的歷史來看,對人類壽命影響最大的反而不是醫療技術,而是生產力。生產力足夠所有的領域才能發展,包括醫療,世界各地人的預期壽命和生產力水平也呈現了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大致情況是發達國家逼近80歲,我們是70多歲,可南美和非洲的很多地區甚至沒突破50歲,而那些地區也是生產力相對較為落後的地區。總之,壽命這個東西,人類還不知道所有的影響因素,就不可能準確地評估預期壽命,也不能給出人類的自然壽命準確資料。
先不說這種說法正不正確,先來看看澳洲科學家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人類的DNA也好,蛋白質也罷,要發揮重要作用就需要進行修飾,基因或者蛋白質的生物修飾會導致空間構象等的改變,進而造成功能改變。而在動物中,基因的某些點位保持著相似的變化,那就是基因的甲基化,基因甲基化是過去用於預測人類預期壽命的依據之一。澳洲的科學家透過對比不同物種基因甲基化的特點,加上歷史上世界不同地區人類的壽命,得出人類自然壽命只有38歲的結論。這個結論正不正確呢?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正確的,在清以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那時候的人傾向於更早的結婚生子,十幾歲結婚生子很普遍,38歲的時候已經是爺爺輩了,這也和現代仍生活在叢林中的一些人群的生殖壽命較為接近。到40來歲的時候死亡率就大大提高了。
但是對於現代的人類而言,人類生活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環境的變化是會影響到人體基因的修飾也就是表觀遺傳的,單純地只考慮基因的甲基化可以得出某種結論,然而綜合左右影響因素的結論就不是那麼容易得出的了。如果從性成熟的規律來看,人類的壽自然壽命應該在120歲左右,相較於獅子老虎性成熟的年齡,人類20多歲性成熟是比較滯後的;如果按照細胞分裂的標準,人類體細胞最多可以分裂50代,換算成壽命的話大概也有120歲以上。這些觀點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標準下的看法,並不是完全準確的,影響因素非常多,比如動物普遍壽命較低,除了基因的甲基化改變還因為他們生存的環境十分惡劣,出生存活率不可能達到人類的99%左右,很多個體剛出生或者沒長大就死掉了。
從近200來年的歷史來看,對人類壽命影響最大的反而不是醫療技術,而是生產力。生產力足夠所有的領域才能發展,包括醫療,世界各地人的預期壽命和生產力水平也呈現了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大致情況是發達國家逼近80歲,我們是70多歲,可南美和非洲的很多地區甚至沒突破50歲,而那些地區也是生產力相對較為落後的地區。總之,壽命這個東西,人類還不知道所有的影響因素,就不可能準確地評估預期壽命,也不能給出人類的自然壽命準確資料。